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文天祥在遇害前自赞:惟其义尽 所以仁至

文天祥在遇害前自赞:惟其义尽 所以仁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956 更新时间:2024/1/16 8:29:08

公元13世纪初,蒙古族勃兴于漠北,悍勇的蒙古军在几十年间横扫欧亚大陆,灭国数十。然而,蒙古的军事征伐遇到了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在长达40余年间的拉锯战中,南宋凭借其城防与水军,还有一些有才能的指挥官,居然得以苦苦支撑,且使蒙古军屡遭重创。

蒙 古的第四代皇帝蒙哥汗竟死于顽强抗击的合州城下。第五代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和一些大臣最初甚至打算放弃灭宋。后来在降将刘整的劝说和建议下,元朝将主攻方向转移至襄阳,并且编练了强大的水军。此两项关键性的战略部署果然奏效。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襄阳被元 军攻破,接着元军顺江东下,于是军事形势大变。当时南宋的朝政掌控在权臣贾似道的手中,贾沉湎于糜烂的生活,视军国大事如儿戏。

网络配图

整个南宋小朝廷风雨飘摇,一时降官如毛、降兵如潮。但是,在这个国运衰颓的危急时刻,却仍有一大批志士仁人为挽救国家危亡,以“英 雄未肯死前休”的气概(《文山先生全集》卷13《纪事》,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乌程许氏藏明本),进行百折不挠的苦斗。

史册上著名的有张世杰、陆秀夫、张珏、李芾、姜才、李庭芝陈文龙等人,而其中最为著名者,当然是状元宰相文天祥。 文天祥是吉州庐陵县人,出生于 端平三年五月二日(公元1236年6月6日),21岁参加科举考试。针对当时宋理宗的嗜欲怠政,他在御试策中反复强调“自强不息”的道理,进行规谏,落笔万言,不起草稿,一气呵成,故理宗钦点状元。

此后,文天祥在担任朝廷和地方官职的时候,多次批评弊政,因而受到一些打击报复。在官场蹭蹬、岁月蹉跎之中,一方面感慨“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迟”,一方面仍然高歌“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引用晋朝刘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表明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安邦济世的壮心。

德?元年(公元1275年),文天祥任江西安抚使等职。他的祖母刘氏去世,本应守孝,但迫于严峻的形势,只能变卖家产,带孝服从戎,招募义士,赶赴南宋国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他被派遣守卫平江府(今江苏苏州),但因宋廷的部署失策,加之其他将领的怯战,他的一支部队虽然在常州英勇战斗,许多将士壮烈牺牲,却无补于败局。宋廷又将他召回临安。次年正月,元军兵临城下,南宋的官员纷纷逃遁,文天祥临危受命,出任右丞相。

网络配图

听政的谢太后根本没有抗击的打算,只是命令文天祥率领若干要员,到元军中和谈。文天祥到敌军中,进行不屈不挠的抗辩,并且痛斥降元的官员。元朝统帅伯颜很快发现,唯有文天祥是个伟丈夫,就乘机将他扣留。

文天祥被元军押解过了大江,他历尽艰险,终于逃脱,泛海南下温州。正所谓“厄运一百日,危机九十遭。孤踪落虎口,薄命付鸿毛”。尽管临安已失守,文天祥仍怀着救亡图存、再造乾坤的宏愿,来到宋端宗的行都福州。文天祥主张出兵温州,因与当时的掌政者陈宜中、张世杰等意见不合,最后只能以都督的身份,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市)开设都督府,进驻汀州(今福建长汀),出兵江西。

不料文天祥到汀州之后,福州随即失陷,小朝廷浮海南逃广东。他只得于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移屯漳州,又转入梅州(今广东梅县)。面对不断的挫折,文天祥毫不气馁,仍怀抱着复兴之志,部署经略江西,并于同年五月进军江西赣州。六月三日,宋军在雩都县大捷,一时声威颇盛。然而,元军凭借强大军队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

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他又转战在广东一带。十二月,元军发动奇袭,文天祥不幸在潮阳县五坡岭被俘。他试图吞药自尽,却没死。文天祥被俘后,抗节不屈。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元将张弘范押文天祥前往崖山(今广东新会县南),强令他招降宋廷。文天祥遂赋《过零丁洋》诗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崖山海战是南宋亡国前的最后一战,文天祥亲所目击,酷烈痛苦,无以胜堪。他坐北舟中,向南恸哭,当然,今日中国已成为各民族平等和睦相处的统一的人民共和国。

网络配图

但是,对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民族英雄,不管是汉族、蒙古族、满族还是其他民族的,我们都应当给他们以相应的历史地位。你看,如今欧洲正在一体化,强调各民族大团结。但是,英国人照样隆重纪念特拉法加海战,纪念民族英雄纳尔逊;法国人对圣女贞德的纪念规格,则远远高于我们对岳飞、文天祥等人的纪念。

这些从未影响到欧洲一体化进程。这难道不能给我们以示吗?我愿在此提出一个建议,应当把诸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 歌》之类编入中学教科书,让我们国家代复一代的少年知晓,中华民族曾经有过多么崇高的历史伟人,让文天祥倡导并身体力行的爱国浩然正气传之万代。正如他在《正气歌》中所说,“天地有正气”,“凛烈万古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魏少帝曹芳被废之谜:为何因失德导致被废黜?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曹芳出生于公元232年,卒于公元254年,字兰卿。他是曹叡的养子,因此他也成为了魏国的第三任皇帝,其在位时间也比较短,是236年-254年在位,总共在位时间6年。关于他的出生来历我们都不清楚,只知道他自小就被收为养子。根据《魏氏春秋》上的记载,曹芳的生父或许是曹楷,这只是史书上的片面记载,如今难以

  • 日本躲过一劫:朱元璋为何说永不攻打日本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甲午海战、马关条约、南京大屠杀……中国跟日本有着说不清的恩怨情仇。如果当初朱元璋攻打日本的计划付诸实施,也许……中国与日本在地理上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是唇齿相依的邻邦,历史上有过漫长的蜜月期,如汉唐。也有过水火不容的时候,后者最典型的莫过于元朝时忽必烈的两征日本,其声势浩大,规模可谓空前。但恐怕很少

  • 为王代孕:战国时期两个靠女人博富贵的男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第一个粉墨登场的人物是李园。战国时期,贵族都好养士。士,在古代就是武士,后来在战国时期逐渐演变为以文士为主体。当时的士就是“言治乱”、“议政事”或“论 国事”,他们与贵族不是真正意义的主仆、师友或朋友关系,也不完全是现代意义的参谋、顾问之职业。在当时,知名的有魏国的信陵君, 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

  • 一代才子消失在历史舞台:三国陈琳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陈琳首先是个才华横溢,善写文章的大才子,这一点从他那篇著名的讨贼檄文里可以看出,这篇文章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文采飞扬,感情激烈,堪称三国名篇。陈琳也凭借这篇文章而名垂千古,而且这本来是陈琳为袁绍写的讨伐曹操的文章,但是却神奇的治好了曹操的头痛病,陈琳也因此成名。图片来源于网络陈琳

  • 历史旧闻:“四爷”雍正真是被吕四娘刺杀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吕四娘,女,清朝雍正时人,为吕留良之孙女(一说女儿),野史记载其为报雍正以文字狱杀祖吕留良之仇,以选妃之名混进皇宫,后 在雍正召其侍寝时以短剑将雍正斩首而亡。雍正真是被吕四娘刺杀的吗?雍正真是被吕四娘刺杀的吗?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猝然去世。雍正皇帝死的十分的突然,

  • 司马睿是史上第一个被臣子活活气死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一代开国皇帝,他虽然在历史上的威名远不如秦皇宋祖,人气甚至盖不过宋高宗。究其原因,除了他“恭俭之司马睿德虽充,雄武之量不足”,一生无所作为之外,还在于他死得太早,死得太窝囊。在非正常死亡的开国皇帝中,能被臣子活活气死的,恐怕也只有东晋的司马睿了。司马睿,公元276年(咸宁二年)生于洛阳,祖父琅琊

  • 刘封之死主要是源于蜀汉储位之争造成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大业晚成,在其入主荆州后,仍未有子嗣继承其大业,在三国混战时期,各藩君主常常征战在外,没有继承人坐镇稳定军心是对集团扩张极为不利的,当时刘备选择继承人便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图片来源于网络刘封是东汉末年人,他原来姓寇,是罗侯寇氏的儿子,后来跟随着刘备,当时刘备还在荆州刘表那儿,而阿斗也还没有出生

  • 古代四大美女中,杨玉环为何能排名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杨玉环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李白,是中外闻名的大诗人,创造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歌行体和七言绝句都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因此被世人尊为“诗仙”。按说这样一位性格豪放,狂妄不羁的大才子,怎么遇见一个叫杨玉环的女子,就情不自禁地写出一首令人十

  • 对于宋朝第三位皇帝赵恒来说,他有着怎样鲜明的特色?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宋朝的每一位皇帝,好像都有自己的特色。宋太祖赵匡胤武将出生,行事风格比较粗犷,与大臣议事一言不合就喜欢动手。宋太宗赵光义一心想成为千古明君,最后却落得个褒贬不一的下场。对于宋朝第三位皇帝赵恒来说,他的特色也很鲜明。有人开玩笑说赵恒是宋朝最怂的皇帝。其实这是个非常片面的评价,而且我们不能用怂这个词语来

  • 赵悼襄王赵偃为何要赶走廉颇?他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赵悼襄王赵偃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首先,司马迁在《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中记载:二十一年,孝成王卒。廉颇将,攻繁阳,取之。使乐乘代之,廉颇攻乐乘,乐乘走,廉颇亡入魏。子偃立,是为悼襄王。赵悼襄王,嬴姓,赵氏,名偃,是赵孝成王之子,赵国晋阳(今山西省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