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曾国藩竟然希望自己早死:其预料到清朝灭亡结局

曾国藩竟然希望自己早死:其预料到清朝灭亡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036 更新时间:2024/1/21 1:17:38

时已晚清。

如果不是曾国藩回乡组织湘军拼死镇压太平军,不是他开引进西方“坚船利炮”的洋务运动,晚清不可能出现所谓的“同治中兴”,清王朝可能更早就寿终正寝了。然而,尽管曾国藩对清王朝忠心耿耿,效尽犬马之劳以保其江山社稷,但与机要幕客赵烈文的一次小小论辩,看得出他开始忧虑清王朝究竟还能支撑多久、其寿命到底还有多长。在《能静居日记》中,赵烈文详记了他与曾的这次谈话及此后曾国藩对清王朝命运的思索。

网络配图

只要没有紧急繁忙的军政事务,曾国藩晚上往往喜欢与幕客聊天。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即公历1867年7月21日,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与赵烈文聊天时忧心忡忡地对赵说:

京中来人云:“都门气象甚恶,明火执仗之案时出,而市肆乞丐成群,甚至妇女亦祼身无袴。”民穷财尽,恐有异变,奈何?

赵烈文回答说:

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就是说,现在天下统一已经很久了,势必会渐渐分裂,不过由于皇上一直很有权威,而且中央政府没有先烂掉,所以现在不会出现分崩离析的局面。但据他估计,今后的大祸是中央政府会先垮台,然后出现各自为政、割据分裂的局面;他进一步判断,大概不出五十年就会发生这种灾祸。

网络配图

听了赵烈文这番话,曾国藩立刻眉头紧锁,沉思半天才说:“然则当南迁乎?”显然,他不完全同意赵烈文的观点,认为清王朝并不会完全被推翻,有可能与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的政权南迁后南北分治、维持“半壁江山”的王朝一样。对此,赵烈文明确回答说:“恐遂陆沉,未必能效晋、宋也。”他认为清政府已不可能像东晋、南宋那样南迁偏安一隅,恐将彻底灭亡。曾国藩反驳说:“本朝君德正,或不至此。”赵烈文立即回答道:“君德正矣,而国势之隆,食报已不为不厚。

国初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天道难知,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赵的谈话确实非常坦率,他实际上否定了清王朝得天下的道德合法性。清军因明亡于李自成吴三桂冲冠一怒大开城门而入关,所以“创业太易”;入关后为震慑人数远远多于自己的汉人而大开杀戒,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所以“诛戮太重”,这两点决定了清王朝的统治缺乏“合法性”。而清王朝后来的君王——可能他心中所指为康、乾、嘉——“君德”固然十分纯正,但善与恶并不互相掩盖弥补,何况“天道”已给他们带来了文治武功的“盛世”,作为十分丰厚的报答,因此这些后来君主们的“德泽”并不能抵消清王朝开国时的无道,仍不足补偿其统治的合法性匮缺。

对赵烈文从清王朝得天下的偶然性和残暴性这两点否定其统治的合法性的这番言论,曾国藩并未反驳,沉默很久后才颇为无奈地说:“吾日夜望死,忧见宗祏之陨。”“祏”是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屋,“宗祏之陨”即指王朝覆灭,曾国藩也预感到清王朝正面临灭顶之灾。

网络配图

当然,在一段时间内,曾对此问题的看法仍十分复杂。虽然有时承认现在“朝无君子,人事偾乱,恐非能久之道”,但有时又对清王朝仍抱某种希望,认为现在当朝的恭亲王奕为人聪颖、慈禧遇事“威断”,所以有可能避免“抽心一烂”、“根本颠仆”的结局。而赵烈文则坚持己见,认为奕“聪明信有之,亦小智耳”,慈禧“威断”反将使她更易受蒙蔽。要想挽救颓局,像现在这样“奄奄不改,欲以措施一二之偶当默运天心,未必其然也”。“默运天心”颇有些神秘主义色彩,但在此更可将其理解成为一种“天道”、某种“历史规律”。现在局面如此不堪,如无体制的根本性变革,仅靠现在这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修修补补,实在无济于事,而奕、慈禧均非能对体制作出重大改革之人,所以清王朝难免分崩离析的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曾国藩:社会大乱之前 必有三种前兆分别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清末,曾国藩曾说,社会大乱之前,必有三种前兆,将曾国藩的文言文译成今天的语言就是说:其一是无论何事,均黑白不分。其二是善良的人,越来越谦虚客气;无用之人,越来越猖狂胡为。其三是当问题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之后,偏偏凡事皆被合理化,一切均被默认,不痛不痒,莫名其妙地虚应一番,没有人愿意为这艘破船补补窟窿,

  • 身为五虎将之一 为一个女人投敌还杀了丈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梁山大大小小108个将领,并非都是粗人,比如燕青,不仅长得好看,一身好花绣,而且多才多艺,吹拉弹唱都会,他对应的星名“天巧星”正是由此而来。不惟燕青,梁山还有一位,也是相貌俊朗,心灵机巧,而且“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品竹调弦,无有不会”,跟燕青有的一比,人称“英勇双枪将,风流万户侯”。网络配图此人就是

  • 光绪老师考场吃人参中状元 曾国藩曾被室友欺负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记得当年念大学时,每学期初都要痛下决心:从这个学期开始,缓慢而从容地用功,及时地消化课程,不要等到临考前一两天开夜班车。然而,人的劣根性比江山还要强大,每到期末,才发现誓言已顶着厚厚的灰尘放在高阁上,还是在考前四十八小时才想起要用功,还是在深夜的烛光中怀着对学分的恐惧做背水一战,还是眨巴着疲倦的眼皮

  • 同治皇帝死于天花?真实死因羞于启齿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同治皇帝是史上最短命的皇帝,6岁登基,19岁驾崩,上篇文章也讲述了同治皇帝傀儡般的一生。查阅、分析大量史实材料后,不难发现,同治皇帝并非死于天花,这只是慈禧对外宣传的一种说法,同治的真是死因却是性病。网络配图同治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死于性病的皇帝,虽然贵为皇帝,但他从来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这跟慈禧繁

  • 他一点都不想当皇帝 却在昏迷时被抬上帝王宝座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细数中国古代历史上所出现过的帝王,数目居然有五百五十九位之多,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帝王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也被众人视作为天子,因此很多人都觊觎皇位,并为了可以夺权展开了很多战争和厮杀,所以帝王宝座应该是被视为是至高的享受。网络配图可是让人们感到诧异的是,在中国历史上居然有一位帝王,他非常不情愿做皇帝,

  • 青年时代的左宗棠:不爱四书五经沉迷于旁门左道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抵御外侮的爱国者,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晴四大中兴名臣”,相对完整地经历了人类19世纪,见证了国家“崛起与衰落,侵略与反侵略,战争与政治”的主题。徐志频认为,同为被载入史册的晚晴重臣,曾国藩追求“道德之名、文章之名”,毕生压抑真实的人性,端坐圣坛以致

  • 晚清最后的汉臣左宗棠 连俄国人都害怕的雄狮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光绪十一年7月27日清晨,七十四岁的湘人左宗棠停止了最后的呼吸。接到丧折后,慈禧太后的心情是复杂的。“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言尤在耳,可左宗棠走了,这个汉人确实太强硬,太血性,太无拘束,甚至在万寿圣节也不参加行礼,甚至在中法战争之时怒发冲冠,拍案而起“胜固当战,败亦当战!”但

  • 溥仪自述:怕遭报复和偷盗赶走紫禁城所有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紫禁城在表面上是一片平静,内里的秩序却是糟乱一团。我不懂事的时候情形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是从我懂事以后就时常听说宫里发生盗案、火警,以及行凶事件。至于烟赌,更是不用说。到我结婚的时候,偷盗已发展到这种程度:刚行过了婚礼,“皇后”的凤冠上原来的全部珍宝,都被换成了赝品。这时我已经从师傅们那里知道,清宫

  • 大老虎和珅究竟贪了多少钱?贪的这些钱来历是?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退出皇位但仍在训政的太上皇乾隆帝,走完了89年的人生旅程,突然离开人世。嘉庆帝亲政,开始实施他整肃朝政的计划,其中一个重大步骤就是逮治和珅及其党羽。正月初八,嘉庆帝宣布革除和珅的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等军政职务,命令刑部将他逮捕法办。正月十八,赐白练一条,令和珅自尽。和

  • 张飞的儿子张苞去世后,诸葛亮反应为何如此激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同样是大将,对于赵云和张苞两人的死,诸葛亮的表现却截然不同。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赵云死当时诸葛亮正在筹备北伐事宜,突然刮来了一阵大风,将门前的松树生生地折断了,诸葛亮暗叫不好,赶忙掐指一算,完了!主折一员大将!果然十分钟过后,赵云的儿子披麻戴孝、呼天抢地报丧来了,诸葛亮大叫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