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写下悯农的诗人李绅最后结局是什么?

写下悯农的诗人李绅最后结局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543 更新时间:2024/2/20 4:56:10

昔为高古士,缘变猥琐人。

据统计,唐诗普及排名前三的是骆宾王的《咏鹅》、李白的《静夜思》和李绅的《悯农》,但这《悯农》在《全唐诗》中,聂夷中和李绅的名下都收录了这首诗,只是聂夷中的诗后,有一个附注称“一作李绅诗”,看来还是小有争议的哈。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我是比较相信这诗是聂夷中所作。因为唐五代人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中明确指出,“锄禾”的作者是聂夷中。《北梦琐言》所记内容为晚唐五代事,题材丰富,包括文坛逸闻趣事,而作者孙光宪为晚唐五代人,与聂夷中生活年代比较接近,应该接近历史真实。

据说小学课本上是归于李绅的,权且认账。作者是谁对我们来说不重要啦,只是现在教孙儿背这诗时,常能回忆俺当年背这诗时的情景,而且以前在厂食堂的墙壁上,也写有这诗,这诗对我们来说是无处不在,小区也常能听见那小朋友在背,婴儿车上挂的那火火兔放的也有这“锄禾日当午”,李绅也因这诗而扬名。

李绅,字公垂,江苏无锡人,唐朝诗人,进士出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官至宰相,74岁时在扬州逝世,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凭良心说,李绅虽是列为诗人而被人们所熟知,但他应该归类于政治家,诗文并不是很多,与同时代且相友善的白居易和元稹这些人相比,政治色彩要更加地浓烈,而在文学方面和他们相比就差得多多了,或者说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他宦海浮沉数十年,曾位居丞相,对后期大唐的影响远比其它诗人要大得多。

李绅的家世原来也很是显赫的,祖上还曾做过中书令,可惜家道中落,未满十岁就父母双亡,由长兄照料长大,少年之时就颇有才华,其诗短小精悍,被人称为“短李”,当然,也有人说他是人长得矮小。可能是此时他的生活也处于不太富裕阶段,在青年时代,他就写出了《悯农》这样的代表作。

但是,他的仕途却很是不顺,一连考了好几届都名落孙山,后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好不容易考中进士,被授予国子监助教一职。但是李绅对这个职位并不满意,直接辞职,然后离开长安西安来到金陵,入节度使李掎幕府并受其赏识。

这个李琦在当时还真是个人物,他是玄宗李隆基之子,也是个有野心、有实力的地方军阀,时领扬州大都督。在地方上也是为所欲为,那个写有“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杜秋娘,被他一句话直接纳入府中作妾。他也是一个有反心之人,一直想造反,过过当皇帝的瘾。

起事之时,强令李绅起草檄文,李绅不从下狱。这倒是反而还成全了李绅,不久李琦事败被杀,李绅获释,赴长安任校书郎,同好友元稹还有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创作了《乐府新题》二十首,其中多揭露社会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政治讽喻诗。

不过,随着仕途的顺畅,李绅渐渐地变得奢华起来,以前那种“悯农”情结便渐渐地淡去,史书说他是“渐次豪奢”,至于豪奢到何种程度,无载,只能脑洞大开地想象了。

于是就有了他每餐必吃一盘鸡舌的故事,说他喜欢吃鸡舌,要知道这鸡舌很小,要炒一盘出来,那得宰杀多少的活鸡,奢侈程度可能连今天的人也难以望其项背了,真不知道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怎么写出来的?

其实这个故事完全是为了佐证李绅的奢侈而杜撰出来的,是将清人褚人获说宋朝的吕蒙正爱吃鸡舌的故事,杀鸡取舌,鸡尸堆积如山。把这故事移在李坤身上,是为了彰显其奢侈的可信度。

李绅的奢侈是不用怀疑的,从他交的那帮朋友,如白居易、元稹一流,哪个不是奢侈无度,白居易在歌儿舞女,放荡纵欲的同时能写出《卖炭翁》,如何李绅就不能写出《悯农》呢?何况那一堆的鸡山,不发臭吗?一看便知其假。

我倒是相信大诗人刘禹锡写的一首诗可以说明李绅的奢侈,当时李绅正位司空之高官,而刘禹锡正失意中,去拜访李绅,宴会上李绅请出歌妓助兴侑酒,刘禹锡看上了其中一位,又不好意思明说,于是写下了下面这首诗。

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这首诗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司空见惯”的成语,他其实是说面对这样美艳的女子,你老先生看习惯了,看得已经没感觉了,完全地无动于衷,这不是暴殄天珍吗?而我却为她想断肝肠,内心那酸酸的感觉不言而喻。李绅一听倒也大方,直接就把这个歌女送给了刘禹锡。

家中歌女可以随意送人,这奢侈得就很有水平了哈。从这一则故事可以看出,如李绅和白居易这样的高官文士,生活上的侈糜程度是我们所不可想象的,但是否这样就不是个好官了呢,我觉得倒也未必,那晏殊,那寇准,那个在生活上不是穷奢极欲,但似乎也并不影响他们在民间的声誉嘛。

但这李绅后来的从政之路却的确没有留下好的声誉,几无政绩可言,而且他是当时牛李党争的主要战将,而这持续长达四十年的争斗,将大唐王朝也结结实实地拖入了万劫不复之深渊,最终国衰人败,后果很是严重。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其中“牛党”是指以牛僧孺为首的官僚集团,多是科举出身,属于门第卑微庶族地主,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进入官场。“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大多出身于门第显赫的世家大族,靠祖上的高官地位跻身官场,而这李绅则是属李党的中心人物。

其实想想也有些难解,李绅也是苦读经年才考上进士,虽说其祖上也曾是高官,但对他的仕途是没有起任何作用的,他同李德裕那些靠“祖荫”入仕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按说他应该是站在牛党一边才是,为何却是李党呢?不懂。

李绅同李德裕的关系极好,可谓是荣辱与共,李绅担任宰相也是离不开李德裕的提携。他在这后期的几十年中过于痴迷做官,几乎就是为了当官而当官,为了保全自己的官位而不顾一切,其所为也很让人不齿了。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权力斗争中,李绅紧跟李党老大李德裕,是李党中的骨干分子。

而李绅后期的作品,那《悯农》的情结早已是荡然无存,晚唐民生凋弊,社会破败不堪,而数十年的宦海沉浮,也使得李绅备尝人间滋味。他曾荣居相位,也曾频频遭贬谪;风光时便在诗作中闭着眼睛歌颂自己的政绩,虚构着自己治理下的百姓生活得安宁富足,并对他自己感恩戴德。

一旦受挫时又怨天尤人,尽写些抒发自己伤感的情绪,毫无情趣可言。难怪明人胡震亨读完李绅后期作品之后,称李绅“宦梦难醒”,“农夫犹饿死”的疾苦民间在他心中怎及“桃艳仙颜阿母栽”的皇宫呢?

史载李绅为官酷暴,当地百姓常常担惊受怕,很多人甚至渡过长江、淮河外出逃难,下属向他报告:“本地百姓逃走了不少。”李绅道:“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饱满的颗粒总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随风而去,这事不必报来。”

最让人将李绅看轻的是他处理吴湘一案,此案成为他一生最大污点。这是在他74岁出任淮南节度使时发生的事。

事情的缘由其实很简单,扬州江都县尉吴湘被人举报贪污公款、强娶民女。李绅接报后立即将吴湘逮捕下狱,判以死刑。但此案上报到朝廷后,谏官怀疑其中有冤情,朝廷便派人复查。复查的发现吴湘是有小贪,但强娶民女之事不实,罪不至死。但李绅却一意孤行,强行将吴湘送上了断头台。

按照奏章中的说法,事情的起因是扬州都虞侯刘群欲娶流落广陵的美女阿颜。不料阿颜的养母却悄悄把阿颜嫁给了江都县尉吴湘,刘群闻讯后非常气愤,就唆使他人举报吴湘贪污公款、强娶民女。《册府元龟》中的说法是,李绅欲夺阿颜献给李党老大李德裕,所以一心想干掉吴湘这个绊脚石。

其实李绅执意处死吴湘,是为讨好李党老大李德裕而实施的一次报复行动。吴湘的叔父吴武陵当年得罪过李德裕的老爸李吉甫,两家是世仇。为了取悦李德裕,李绅将吴武陵的侄子吴湘也列为报复对象,因而罗织罪名,处其死刑。

最终“吴湘案”得以平反。这时李绅虽已去世,但按照唐朝的规定,酷吏即使死掉也要剥夺爵位,子孙不得做官,因此,死去的李绅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处罚。

《新唐书》载:“结绅杖钺作藩,虐杀良平,准神龙诏书,酷吏殁者官爵皆夺,子孙不得进宦,绅虽亡,请从《春秋》戮死者之比。诏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

时人韩愈对他的所为也有个评价,他说:“始,绅以文艺节操见用,而屡为怨仇所拫却,卒能自伸其才,以名位终。所至务为威烈,或陷暴刻,故虽没而坐湘冤云。”

一个被世人认为是有悲天悯人情结的“悯农诗人”,不料后期的作为是如此之不堪,不但当世为人所不齿,而且子孙还因此被朝廷封杀,不得入仕,这悲情的一生想来也很是喜剧,不知这李大人九泉下是否有丝丝地悔意,倒是后人在读了这名扬四海的“锄禾日当午”背后故事,平添了多少的感叹和唏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吕布有何战绩,能让他拥有三国第一猛将的称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吕布为何会成为三国第一猛将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三国演义》中,吕布是大多数人心中的第一猛将,毕竟在小说中,吕布单挑从无败绩,当他在虎牢关前一人一马就拦住了天下八路诸侯,更是以一己之力连胜数员猛将,还在此后力战刘关张三人。除了这一战之外,吕

  • 揭秘:历史上的刘备是怎么招揽人才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还记得电影《天下无贼》里“黎叔”那句台词吗?“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三国乱世,想要争天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利器”。刘备“跃马过檀溪”后拜访了自号“水镜先生”的隐士司马徽。司马徽很明确地指出刘备“至今犹落魄”的原因是“不得人”。《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有如下对话:(司马徽)因问玄德曰:“吾久闻

  • 大明最后的战将:孙传庭最终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兴衰不自由,丹心付水流。在《明史》上对孙传庭的评价中有很悲怆的一句话叫作“传庭死,而明亡矣”。我们从这一评价中可以读出,大明朝自孙传庭死后,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了,果然,一年后,崇祯便穿着他那件补丁龙袍,去煤山的歪脖树上吊去了。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崇祯如果不是生不逢时,还真

  • 赵合德成为汉成帝的宠妃后 赵飞燕为什么会被汉成帝抛掷脑后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成帝和赵合德,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赵飞燕与赵合德两姐妹可谓是一代红颜。这二人本是公主家养的舞女,先是赵飞燕因为出众的美貌被成帝带回了皇宫,后来赵合德也在赵飞燕的引荐之下得了成帝的宠爱。历史上,称赵飞燕是红颜祸水,成语环肥燕瘦中的"燕"字指的正是赵飞燕。如此说

  • 高平陵政变,司马懿的三千死士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高平陵政变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晋书·宣帝纪》:“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三国时期的司马懿,貌似给

  • 司马懿生前是如何安排自己的身后事的?史书又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懿生前是如何安排自己的身后事的?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司马懿在公元251年寿终正寝,享年73岁,在那个年代属于绝对的高寿。干得好不如活得久,司马懿正是靠着自己“能活”这门诀窍,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祖孙三代,终于逮到出现个年幼皇帝的机会,把老曹家辛辛苦苦打下的

  • 长孙冲是太尉长孙无忌之子,为何却流放岭南且不知所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长孙冲,字号不详,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外戚大臣、驸马,文德皇后的侄子,太尉长孙无忌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门荫入仕,累迁宗正少卿。贞观七年(633年),迎娶长乐公主李丽质(表妹),生子长孙延,累迁秘书监。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随着父亲长孙无忌倒台,流放

  • 赵合德和赵飞燕作为一个姐妹花 赵合德为什么比赵飞燕受宠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赵合德和赵飞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我国历史上,有着各种颠覆性的故事,比如出身贫贱的人有朝一日能成为开国皇帝,身份低微的女子某日也能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类似于这样的故事我们在历史上各个朝代或多或少都能找出几段,而在汉朝这样的故事似乎更多一些。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曾经也

  • 窦漪房的一生有多传奇?她的上位带领着窦氏家族的兴盛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对窦漪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窦漪房,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普通农家女出身,从小便失去母爱,父亲又在一次捕鱼中溺水而亡,而困苦和不幸磨练了少女窦漪房的意志,使她过早地成熟起来。好在上天怜悯,虽然失去双亲,但好在还有兄弟。兄名窦长君,弟名窦广国。迫于生计,公元前18

  • 赵括为何会被贴上纸上谈兵的标签?他的能力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赵括为何会被贴上纸上谈兵的标签?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战国后期,秦赵之间发生了一场规模空前的长平之战,在赵国将领赵括的带领下,赵国遭遇惨败,45万赵军被白起下令坑杀,惨不忍睹。长平之战之后,六国再无能力抵挡秦朝统一的脚步。而作为长平之战的主要参与者,赵括则背上了历史骂名,被人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