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历史上的刘备是怎么招揽人才的?

揭秘:历史上的刘备是怎么招揽人才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765 更新时间:2024/3/3 1:21:04

还记得电影《天下无贼》里“黎叔”那句台词吗?“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三国乱世,想要争天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利器”。刘备“跃马过檀溪”后拜访了自号“水镜先生”的隐士司马徽。司马徽很明确地指出刘备“至今犹落魄”的原因是“不得人”。《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有如下对话:

(司马徽)因问玄德曰:“吾久闻明公大名,何故至今犹落魄不偶耶?”

玄德曰:“命途多蹇,所以至此。”

水镜曰:“不然。盖因将军左右不得其人耳。”

玄德曰:“备虽不才,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赵云之流,竭忠辅助,颇赖其力。“

水镜曰:“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之人;若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

司马徽的话有夸大的成分,因为他想要突出诸葛亮和庞统的才能。但他的的确确说出了那个时代争霸天下的关键就是人才。谁得的人才多,谁胜利的可能性就大。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是最能招揽人才的两个人。刘备有刘备的方法,曹操有曹操的手段。刘备是如何招揽人才的呢?分析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确立奋斗目标,让自以及投奔自己的人都有“光复汉室”这一神圣而深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前文已经说过,刘备是个有理想的人。他想当皇帝的理想通过包装以后是宏大的,是被主流认可的,是符合儒家价值观的。“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兴复汉室”的口号是非常具有号召力的。

当诸葛亮问刘备,你的志向是什么的时候,刘备说:“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自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多么慷慨的话语,多么崇高的理想。经刘备这么一说,诸葛亮想拒绝都说不出口。于是有了《三国演义》里的著名篇章“定三分隆中决策”。

刘备的这种符合儒家价值观的人生奋斗目标,还给他带来了好名声,让更多百姓依附于他。这是成就大业的基础。

曹操号令天下的“杀手锏”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是“世代经营”,刘备就是“精神感召”。

天子只有一个,不是想“挟”就能“挟”的;“世代经营”需要时间,很多时候我们是“等不起”的;精神的力量是强大的,与曹、孙相比,刘备的方法更可行。

第二点: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刘备是个遵循儒家道德准则的人,时刻不忘“仁义”的准则。吕布明显是要来夺他的地盘,他却盛情挽留。外人看来这难免有些迂腐,但是这给刘备赢得了“仁德君子”的称号

第三点:感情留人。

刘备感情留人的第一种方式就是“流泪”。

如果我问,刘备的“招牌动作”是什么?估计所有人都会回答:流眼泪。唐朝诗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刘备每流一次眼泪,基本都能收到很好的成效。

在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面,刘备是“流着眼泪”出场的。

典型的例子就是赵云投刘备。赵子龙就是刘备用眼泪换来的。

赵云“本袁绍辖下之人,因见绍为忠君救民之心”,所以改投到公孙瓒门下。刘备在公孙瓒处第一次见到赵云“便有不舍之心”,分别时候,“玄德与赵云分别,执手垂泪,不忍相离”。

刘备要解陶谦之围,向公孙瓒借了二千兵和赵云。退了曹军之后,刘备再一次与赵云分别。“陶谦劳军已毕,赵云辞去,玄德执手挥泪而别”。刘备再一次泪流满面。

想一想,世人敬仰的刘皇叔因和尚无名气的赵云分别而两次流泪,赵云能不感动吗?公孙瓒被袁绍灭了之后,赵云一心想要投靠刘备,所以袁绍招他,他根本就不理睬。幸而在古城与刘备相会,于是当即表示“虽肝脑涂地,无恨矣”。

刘备感情留人的第二种方式是“食则同桌,寝则同榻”。通俗点说就是同吃同睡。刘备谦逊有礼,能和下属同甘苦、共患难。千万不要以为刘备和关、张、赵、诸葛等人是“好基友”。在那个等级森严的封建年代,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

刘备的情商非常高,是个情感丰富的人。读完整部《三国演义》,看不出刘备有多聪明,但可以感受到刘备待人的热情和情感的丰富。投奔到刘备手下的人,从来没有一个叛投过。有人叛了曹操,有人叛了孙权,有人叛了董卓,但没人叛刘备。(魏延叛变过,但那是在刘备死后。)

第四点:诚信待人

讲信用是刘备待人的另一个特点。刘备的诚信,体现在用人不疑上。关羽被困在曹操军中,张飞怀疑关羽投降了曹操,要和关羽拼命。可刘备丝毫没有怀疑关羽。赵子龙被曹军围困,糜芳报信说赵云投了曹操,刘备的反应是:“子龙是我故交,安肯反乎?”

张飞说:“他今见我等势穷力尽,或者反投曹操,以图富贵耳!”

刘备还是不信,说:“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

糜芳曰:“我亲见他投西北去了。”——有目击证人。

刘备还是坚定地认为赵云不会反叛。果然,赵云不但没有反叛,还救了刘禅。

刘备也非常信任诸葛亮。火烧新野,关羽、张飞等人都对诸葛亮产生怀疑,但刘备丝毫没怀疑。他非常信任诸葛亮,放手让诸葛亮去做。结果打了个大胜仗。

第五点:从不言败,给部下以信心

温家宝说过:信心像太阳一样充满光明和希望,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信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谁会跟一个对前途没有啥希望的领导人混?领导都不怀希望,手下的人怎么会去拼命?

刘备是个坚强的男人,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他没想过退却;在他最失落的时候,他没有消沉。他手下的谋士将领都能从他身上得到“正能量”。

从刘备身上,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示:

1、对于无权无势的草根来说,要想有发展,得舍得感情投入。有权有势的人可以用高官厚禄来收买人;无权无势,就只能投入情感了。有了愿意跟你一块打拼的人,再加上自身的努力,何愁事业不成?

2、有人这么说过:一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三等人,无本事有脾气。刘备就是一个典型的“有本事没脾气”的人。为了成就人生事业,我们必须改掉自身的坏脾气,锻炼提高自己的本事。

3、做人要有道德。儒家道德是中国社会的根基。所以,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节操。

马基雅维利说过,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是正确的。就是说,为了达成目的,不惜一切手段。这是功利主义的极端表现,我觉得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它已经突破了道德的底线。吕布最后的结果就是最好的证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大明最后的战将:孙传庭最终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兴衰不自由,丹心付水流。在《明史》上对孙传庭的评价中有很悲怆的一句话叫作“传庭死,而明亡矣”。我们从这一评价中可以读出,大明朝自孙传庭死后,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了,果然,一年后,崇祯便穿着他那件补丁龙袍,去煤山的歪脖树上吊去了。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崇祯如果不是生不逢时,还真

  • 赵合德成为汉成帝的宠妃后 赵飞燕为什么会被汉成帝抛掷脑后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成帝和赵合德,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赵飞燕与赵合德两姐妹可谓是一代红颜。这二人本是公主家养的舞女,先是赵飞燕因为出众的美貌被成帝带回了皇宫,后来赵合德也在赵飞燕的引荐之下得了成帝的宠爱。历史上,称赵飞燕是红颜祸水,成语环肥燕瘦中的"燕"字指的正是赵飞燕。如此说

  • 高平陵政变,司马懿的三千死士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高平陵政变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晋书·宣帝纪》:“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三国时期的司马懿,貌似给

  • 司马懿生前是如何安排自己的身后事的?史书又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懿生前是如何安排自己的身后事的?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司马懿在公元251年寿终正寝,享年73岁,在那个年代属于绝对的高寿。干得好不如活得久,司马懿正是靠着自己“能活”这门诀窍,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祖孙三代,终于逮到出现个年幼皇帝的机会,把老曹家辛辛苦苦打下的

  • 长孙冲是太尉长孙无忌之子,为何却流放岭南且不知所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长孙冲,字号不详,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外戚大臣、驸马,文德皇后的侄子,太尉长孙无忌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门荫入仕,累迁宗正少卿。贞观七年(633年),迎娶长乐公主李丽质(表妹),生子长孙延,累迁秘书监。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随着父亲长孙无忌倒台,流放

  • 赵合德和赵飞燕作为一个姐妹花 赵合德为什么比赵飞燕受宠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赵合德和赵飞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我国历史上,有着各种颠覆性的故事,比如出身贫贱的人有朝一日能成为开国皇帝,身份低微的女子某日也能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类似于这样的故事我们在历史上各个朝代或多或少都能找出几段,而在汉朝这样的故事似乎更多一些。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曾经也

  • 窦漪房的一生有多传奇?她的上位带领着窦氏家族的兴盛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对窦漪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窦漪房,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普通农家女出身,从小便失去母爱,父亲又在一次捕鱼中溺水而亡,而困苦和不幸磨练了少女窦漪房的意志,使她过早地成熟起来。好在上天怜悯,虽然失去双亲,但好在还有兄弟。兄名窦长君,弟名窦广国。迫于生计,公元前18

  • 赵括为何会被贴上纸上谈兵的标签?他的能力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赵括为何会被贴上纸上谈兵的标签?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战国后期,秦赵之间发生了一场规模空前的长平之战,在赵国将领赵括的带领下,赵国遭遇惨败,45万赵军被白起下令坑杀,惨不忍睹。长平之战之后,六国再无能力抵挡秦朝统一的脚步。而作为长平之战的主要参与者,赵括则背上了历史骂名,被人贴

  • 让蔺相如大出风头的“渑池之会”在历史上有何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秦昭襄王与赵惠文王在渑池会晤,史称“渑池之会”。赵国大臣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大出风头,甚至以此成为上卿。然而从之后的历史来看,“渑池之会”是赵国的战略失误。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渑池之会”举行的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东方六国已经没有

  • 明太祖朱元璋把首都定在南京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正式建立大明朝,朱元璋即是明太祖。此后直到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朝的首都都是南京,明朝也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曾定都于南方的大一统朝代。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不定都于南方是有原因的,南京的很多方面确实不适合做大一统朝代的首都。明太祖朱元璋生前也曾考虑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