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地痞流氓到诗词名家,韦应物的一生经历过哪些磨难?

从地痞流氓到诗词名家,韦应物的一生经历过哪些磨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813 更新时间:2024/1/19 13:29:02

说到韦应物,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韦应物,中唐诗人,在那个诗坛群星璀璨的时代,他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另类。

韦应物善写景,其诗以“恬淡高远,云淡风轻”的隐逸之风著称,然而,可能很多人都无法想象,能写出这样温雅文辞的大诗人,早年间竟是一个不学无术,仗势欺人,横行一方的恶少!

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韦应物可谓是此中典型,此外,另外一位为人所知的便是陈子昂,可陈子昂少年时也不过是个“武侠迷”,至少在外的名声还是不错的,乡里都以“少侠”相称。而这韦应物,少年时候可谓是臭名昭著,因为出身名门望族,天性骄纵,十几岁又仗着自己”御前侍卫“的身份豪纵不羁,霸凌乡里,甚至窝藏凶犯,百姓苦不敢言。

这样的人总归是要经过一些磨难,才会懂得人生的真谛。韦应物也正是如此,山河动荡、国破家难的打击赋予了他一次关键性的成长,而正是这一次,韦应物完成了一次最完美的蜕变,从地痞流氓到诗词大咖,堪称华丽扭转,逆袭人生!

01 /

富家恶少,横行乡里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和杜牧一样,韦应物出生在帝都一个声望极高的家族,祖上贵宦辈出,他的曾祖父韦待价做过武则天朝的宰相,父亲在当时也颇具声望,自然而然地,韦应物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

韦少爷娇生惯养,自幼便有恃无恐,不学无术,十五岁便入宫成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

彼时盛唐,一派煌煌气象,本来就无所畏惧的韦应物自从做了天子的贴身侍卫,便更加行无遮拦,整日纵情声色,肆意妄为,放眼全长安,没有人敢说他的不是,就连官府也拿他无可奈何。可谓是嚣张跋扈,目无法纪,在他后来回忆往事写的一首诗中,可窥见一二: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逢扬开府》节选

也许,当时的纵情意气不知愁的韦少爷以为自己就将这样一字不识,吃喝玩乐的逍遥一辈子,可能他做梦也不会想到,或许盛唐里没有一个人会想到,一场祸乱将至,风雨欲来,山河将倾。

02 /

山河动乱,沧桑巨变

不过朝夕之间,盛唐气象一去不返,家国动荡,群雄割据,玄宗仓皇逃亡,不可一世的韦少爷如今宛若一只”丧家之犬“,没有天子侍卫的光环,乱世之中,韦应物竟不知道该如何自处: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

面对这沧桑巨变,韦应物感觉自己就像是被命运抛弃。

一场动乱,成了韦应物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也正是这个时期,韦应物饱尝人间疾苦,看惯了世态炎凉,无依无靠的韦应物沦为被别人欺凌的对象。

在这人生最黑暗的一段时光,韦应物身边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女人,名叫元苹,一场动乱改变了他的前途,而这个女人,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元苹乃是世家贵女,她下嫁韦家时,韦应物刚刚及冠。动乱之中,天下颠倒,韦应物手足无措,而她,还只有十六岁。

此时的韦应物也没有了曾经不可一世的资本,对这位妻子礼爱有加:

动之礼则,柔嘉端懿;顺以为妇,孝於奉亲。

在韦应物的眼里,他的妻子温柔,孝顺,贤惠,饱读诗书。

而更重要的是,愿意在他人生的低谷下嫁于他,元苹的出现,叫醒了韦应物浪荡一生的梦。

03 /

浪子回头,重人生

受尽苦楚的韦应物,如今身边有良人作伴,家国依旧动荡不安,韦应物开始考虑自己的立身之本,像那个时代大部分跻身仕途的年轻人一样,他也选择了最为可靠的科考途径。

鲜食寡欲,所居焚香扫地而坐。

韦应物清心寡欲,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焚香、扫地和读书中度过。

就这样,一个依傍皇权的纨绔浪子,在突如其来的时代变故中浪子回头,开始了人生的逆转。

可无奈的是,韦应物并没有考中进士,这也就意味着,科考入仕这条路,他被堵死在门口了。

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好在那时,韦应物写诗已经小有名气,才学成功引起了朝廷的注意,在他27岁那年,成功入朝为仕。

04 /

勤于职守,迁官各地

在接下来接近30年的时间里,韦应物到过十余个地方当官,而元苹也随着他东奔西走,他们夫妇相携,一起扶持捱过了韦应物贬官、罢任的种种坎坷,最终还是没能白首同归,韦应物40岁那年,元苹溘然长逝。

韦应物伤痛欲绝,亲手为亡妻写墓志铭:

昧然其安,忽焉祸至,方将携手以偕老,不知中路之云诀。

这是韦应物亲手写在元苹墓志之上的,当真字字血泪。

他为元苹所写的这篇墓志,实在是大破前人规制,用了大段的文字来诉说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和骤然天人永隔的悲痛绝望。他还写:

生处贫约,殁无第宅,永以为负。

自责、愧疚、悲痛,在元苹离他而去后没顶而来,让他一回忆起妻子的音容笑貌,就心痛到难以自持。

韦应物为夫人元苹撰文并亲自书写的墓志目前收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属于国家一级文物,使后人首次亲眼看到了韦应物的手书真迹。墓志中,有一句话读来格外酸楚:

每望昏入门,寒席无主,手泽衣腻,尚识平生,香奁粉囊,犹置故处。

每每读此,总是会让人想到归有光的一句话: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过之不及。

元苹去后,除了撰写墓志,韦应物还存有十几首悼亡诗,清代乔亿评说:

古今悼亡之作,惟韦公应物十数篇,澹缓凄楚,真切动人,不必语语沉痛,而幽忧郁堙之气,直灌输其中。

值得一说的是,这个过去张扬跋扈的恶少,在成为地方父母官时,痛改前非,反以百姓为父母,勤于职守,爱惜民众,严惩不法军吏,千方百计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他在为百姓殚精竭虑工作时,还时时换位思考,反躬自责,为自己没有做得更好还拿国家的俸禄而感到惭愧。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这是他晚年苏州刺史任上时写给朋友的一句诗,忧时爱民的滚热心肠跃然纸上,令无数的读者动容。清代苏州著名学者沈德潜评论他这两句诗“是不负心语”,就是说“这真是有良心的话”。

让人动容的是,这位从小养尊处优的公子哥,成了百姓父母官之后,竟然两袖清风,就像是彻头彻尾的转了性子,或许是一场动乱使然,又或许是受妻子感化,晚年的韦应物,不管是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格外清贫,他不再追求盛世之下的繁华,反而俯首欣赏甚是平常的田园风光,那首《滁州西涧》,可谓是他田园诗中的标杆之作: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山涧畔的小草在幽静处默默生长,黄鹂鸟在两岸的树林深处啾啾鸣叫。春天的潮水夹带着傍晚的风雨使水流更加湍急起来,野外的渡口已经没有要渡船的人了,只有小船还独自横卧在河流中。

这是韦应物在任滁州刺史时描写城西山林风光的一首七绝,幽草、黄鹂、春潮、暮雨、野渡、小舟,韦应物将这些平常不过的意象,以一组电影镜头般的营造了一幅宁静淡泊、超然于世外的诗境。

单读这诗,又怎会想到他曾是那样一个欲望炸裂,不招人待见的人呢?

可惜的是,这位好官在苏州刺史任满之后,做了大半辈子的官,手头却没有一点闲钱,没有路费回京候旨的韦应物,最终客死苏州无定寺。

05 /

诗名斐然,华丽逆袭

韦应物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浪子,二十岁之后痛改前非脱胎换骨成了一位好官,可谓是凤凰涅槃,人生扭转,可真正让他完成逆袭的还是他的诗歌,否则,没有重大功绩的他,恐怕早就淹没在寻常官吏的浩瀚长河中了。

与一个清廉敬业的小官吏相比,只有在诗里,他才真正重塑了自己。

韦应物后半生创作了大量诗文,除十卷文集外,今传两卷《韦苏州诗集》。他的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景致优美,也不乏饶有生意的壮阔之美。作为山水田园诗派代表性诗人,后人把他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为“王孟韦柳”。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调任滁州刺史一年后,写给长安好友李儋、元锡的一首诗。去年花开的时候,我与你们分别,今年花又盛开,时光过去了一年。世事渺茫,人生难以预料,春愁黯然,使我孤独得难以成眠。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秋夜寄邱员外》

在这个怀想你的秋夜里,我一边散步一边吟咏着寒凉的天气。听着沉寂山林中松子掉落的声音,幽居山林之外的你应该还没睡吧。

平淡悠远中满含幽思之情,诗意寂静,却禅意盎然。被诗评家们赞为“清幽不改摩诘,皆五绝之正法眼藏也。

经过家国动荡、人生巨变的韦应物,开始把目光聚集在了诗与远方,曾经的暗黑少年,终于在生活的洗礼之下,开始为自己的人生注入了一股又一股清流。

或许,除了《滁州西涧》,还有一首诗,很多也很熟悉,至少其中一句,早已深植你我心中: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简卢陟》

读他的诗,总是会带着讶异的,很难理解一个纨绔少年是怎样完成逆转变得云淡风轻、平静闲适。

但同时,也不会奇怪,毕竟,唐本就是一个神奇的时代!

我想,在韦应物的诗歌里,那些风风雨雨,也象征着过他青春的不堪,象征着他落魄时的泪与痛.

当他被动乱的时代所抛弃,带着伤疤走完了一生的长路时,他一定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落寞,一定饮尽了那份别人无法体会的孤独。因为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最终抵达“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的化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如此嗜杀残暴 朱元璋为何还能坐稳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明朝朱元璋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凡是说朱元璋残暴的,都是一些士大夫阶层,普通老百姓对朱元璋的口碑还是不错的。朱元璋治理国家的手段虽然是极端了一些,但是他毕竟是想要把国家治理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而要做到这一点,那就必须把士大夫阶层的利益剥离出来,才能把利益给普通民

  • 袁绍想要击败曹操,赢下官渡之战,需要什么条件?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袁绍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作为“三国三大战役”中最早的一场,爆发于曹操、袁绍之间的官渡之战可谓是决定北方局势重要战役。对于此战,诸葛亮曾在草庐之中为刘备分析道:“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也就是说,在他看来袁绍

  • 王瑛作为名将戚继光的夫人,她有着怎样慓悍的性格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是典型的男权社会,男尊女卑,汉子妻妾成群,女人为了彰显贤能淑德,看待汉子的小妾们,不单不能妒忌,还要以姐妹相等。但是你可听说过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身后的戚夫人王瑛?还慓悍到闹了一出“休夫”,自动以仳离保卫婚姻威严,这对“嫁汉嫁汉穿衣用饭”的古代女性来讲,几乎难以想象,这位戚夫人是何许人也?下面

  • 赵云如果投奔的是曹操,他在曹魏会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赵云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后汉三国之争,其实是人才之争,而这场竞争的赢家,无疑是曹操曹孟德。孙权虽然没有占便宜,但毕竟也没吃亏,江东才俊基本都留在了江东,不像刘备辖区内的很多智谋之士和能征惯战之将,都跑到曹操和孙权那里去了。我们按照三国正史盘点一下,就会发

  • 蜀汉重臣法正的名气为什么比不上五虎上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当上汉中王之后,蜀汉集团的核心成员一共有七位:诸葛亮、法正、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诸葛亮、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在民间的知名度都是很高的,中国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可是与诸葛亮、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相比,法正的名气就要小得多了。如果对三国历史或者《三国演义》没有一定了解的话,

  • 刘禅表示“魏延不死, 蜀汉不亡”,到底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刘禅曾说道:“魏延不死,蜀汉不亡!”估计刘禅本人看到这句话,刘禅真的说过这话?我们首先必须要明确一点,刘禅肯定没说过这句话,但是正所谓“无风不起浪”,为什么会有人这么认为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首先,魏延确实是一个蜀汉比较难得且经验丰富的高级将领。当初在刘

  • 明知北伐几乎毫无胜算,诸葛亮还要那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明知北伐几乎毫无胜算,诸葛亮还要那么做的原因是什么?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军出祁山,开始了第一次北伐,此番北伐虽然因为曹魏毫无防备而开局极佳,因此在战事之初,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降蜀,关中震动,魏明帝曹叡亲自坐镇长安,只可惜张郃大破马谡于

  • 刘邦对开国功臣论功行赏的时候 萧何为什么列为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萧何,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后,对开国功臣论功行赏,萧何被定为首功,且位列功臣第一,在被封为酂侯的同时,被赐予了最多的食邑。那么,西汉首功之臣,为何不是攻必胜、战必克的韩信,也不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张良,偏偏是以治理内政为主的萧何呢?萧何的功

  • 盘点三国四位“奋武将军”,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奋武将军,属于杂号将军之一,奋武将军是高级将军名号,担任此官职者,相当于各路军队中的总监军。在秦代以前,武职将军名号只有大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偏将军、裨将军。汉文帝时始有车骑将军、卫将军。汉武帝时 ,为霍去病设立骠骑将军一职。但是,在和匈奴的较量中,因为很多将领立下了战功,以此武将

  • 马岱有机会斩杀魏延,他为什么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名将中,最有人气,最受民间认可的当然是蜀汉的五虎大将,关张赵马黄,同时,因为蜀汉集团在民间的影响力和倾向性,甚至几位其他蜀汉名将,也被看成实力高人一等。特别是魏延,作为正史中,他被刘备重点提拔的新秀,在小说后期也成为了跟赵云并肩的最可靠猛将。再加上二十多年前日本游戏中,魏延跟关羽、张飞、赵云和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