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渊起兵造反:为何李渊起兵反隋为是名正义顺

李渊起兵造反:为何李渊起兵反隋为是名正义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730 更新时间:2024/3/7 10:34:50

一个朝代之所以覆灭,必定有着其覆灭的根本原因,当然也将由一场根本性的战役来结束它。我国隋朝的覆灭便是遵循着上述的道理,隋朝覆灭,非一日之寒,而是由日积月累的内因外患而导致的,而隋朝也是由晋阳起兵而终结的。作为晋阳战争的领导者,李渊起兵时间具体是怎样的?李渊起兵时间是一种随意性行为还是经过反复思量的,如果是反复思量的,那都有哪些因素?李渊起兵时间距胜利时间相隔多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史上关于李渊起兵的具体时间,并没有一个十分确切的说法,资料中的描述是公元617年6月。

李渊起兵是否经过谋划呢,很显然,李渊起兵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李渊决定起兵是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的。

第一、隋炀帝的不信任,在命令李渊留守太原时,安排了威、高君雅两人一起留守太原,跟随李渊,这两人的存在就充分显示了隋炀帝对李渊的不信任;

第二、各地农民纷纷起义,讨伐荒淫无耻的隋炀帝和无可救药的隋朝朝廷,在亲身经历了种种之后,李渊心生反意是一件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第三、在公元617年2月,李渊的鹰扬府校尉刘武周发动兵变,背叛朝廷,自称为王,这可以说是李渊决定起兵的导火索,也是李渊起兵的决定性因素。

李渊起兵的时间是617年6月,结束时间为617年11月,这场战役仅持续了5个月。

李渊起兵地点

晋阳起兵,也称为李渊起兵,这是一场涉及到中国朝代更迭的兵变,这场战争结束了隋朝近三十八年的统治,迎来了中国唐朝,开创了大唐盛世,使中国在经济、文学乃至贸易都有了巨大的腾飞,使中国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为强盛的国家之一。那么如此关键的一场战争,李渊起兵地点在哪里,李渊起兵地点的选择依据是什么,李渊起兵地点的选择对于这场战役的结果有何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渊起兵,在官方上叫做晋阳起兵、太原起兵,从它的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李渊起兵的地点是现今中国的山西省太原市,李渊起兵的地点选择是以下两个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其一、李渊选择山西太原为起兵地点,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并不是由自己控制的,而是出于朝廷的委派,公元615年,隋炀帝任命李渊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后为太原留守,让李渊负责镇压各地的农民起义,李渊的兵力得以大增,成为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

其二、山西太原其实处于一个极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是西北边防的重镇,隋朝在这个地方储备了大量的粮食,一旦起兵,山西太原的粮食足够养活所有士兵十年,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山西太原是历来兵家的必争之地,李渊得到太原之后大喜,这可以进一步缩短李渊起兵的时间。

选择山西太原作为起兵的地点,从历史角度来看是一个极其正确的决定,大大缩短了隋唐更迭的时间,加快了中国发展进程。

李渊起兵路线

李渊起兵,可以说是隋朝末年各方势力展开的一场关于权利争夺的战争,这场战争最终以李渊取得胜利,攻占长安为最终结局。那么在部署这场战争时,李渊起兵路线是怎样的,是由谁制定的李渊起兵路线图?李渊起兵路线又在实际的战争中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历经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在隋大业十三年即公元617年6月,李渊终于决定自太原出兵,由于西河郡的固守城池,李渊派出李建成李世民攻打西河,只花费了短短9天时间便攻占了西河郡,而后继续进发,但在霍邑遭遇了强敌宋老生,为了能够攻克霍邑李渊又重新规划了起兵路线,将大军兵分为三路,进行联合攻击。

首先,李渊封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从城东出发向宋老生军发起全面攻击,而后与城南军会合;其次,李渊封次子李世民为敦煌公,从城南向宋老生军发起全面进攻,而后与城东军会合;最后,由李渊亲自出任大将军,率领三万兵力从城南摔着众人直接冲向宋老生军队,从背后夹击宋老生军队,三路军队通过通力协作,大破宋老生军队,霍邑被攻克。

攻克霍邑之后,李氏军队仍然兵分三路,向汾水、绛郡、龙门进发,取得胜利后会合至河东处,李渊军队向自朝邑进发,目标攻取长安,李建成部门进驻丰仓,李世民军队经高陵迂回至长安。

李渊制定的起兵路线图在实际战斗中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结合分兵作战的战略,大大缩短了对抗的时间,有效的迷惑了敌方,为长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倾国之貌虞姬:刘邦竟沉迷其美色而不思战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虞姬有倾国之貌,倾城之才,舞姿超群素有虞美人之美名,而刘邦又是多情好色之人,虞姬作为项羽的爱妃,常年陪在楚霸王身边四处征战,那么刘邦有没有见过她,又是否为之动情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历史上对虞姬的记载并不多,只知其貌美非凡,任何男人见之都会心乱神迷,更何况是刘邦这样的情种呢,其实从多个细节处可以

  • 隋朝大将宇文述:一生大起大落与皇族同姓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宇文述简介上提到宇文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鲜卑族人,宇文述是隋朝著名的将领。宇文述本姓为破野头(鲜卑族的三字姓),因其先祖曾当过仆人,随主人改姓为宇文,宇文述年少时就熟习弓马,身材魁梧。图片来源于网络北周武帝在位时,凭借父亲的军功而开始担任开府。当时北周的权臣,任大冢宰的宇文护很赏识他,让宇文述担

  • 隋朝将领宇文述是如何步步高升位极人臣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宇文述简介上提到宇文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鲜卑族人,宇文述是隋朝著名的将领。宇文述本姓为破野头(鲜卑族的三字姓),因其先祖曾当过仆人,随主人改姓为宇文,宇文述年少时就熟习弓马,身材魁梧。图片来源于网络北周武帝在位时,凭借父亲的军功而开始担任开府。当时北周的权臣,任大冢宰的宇文护很赏识他,让宇文述担

  • 幕末四人斩之一的河上彦斋取得了什么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河上彦斋简介介绍说河上彦斋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最出名的武士和革命家之一,他这一生中刺杀过很多大人物,其实早年间河上彦斋出生于日本肥城下一个小山村,他小时候的名字叫河上玄冥,很小的时候就成为当时一个大官的养子,只不过幼年时的河上彦斋不受那个大官儿的宠爱,后来当上了低级小茶童,直到1871年他偶然间参加了

  • 大唐皇帝李治在位时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唐高宗李治为大唐第三代皇帝,为唐国公李渊之孙,唐太宗李世民之第九子,于贞观十七年被饱受诸皇子夺位之苦的李世民册立为皇太子,在盛唐历史上,李治虽因性格懦弱,少有建树,然而却是一位颇为仁爱的皇帝,因而后世口碑一直不错。图片来源于网络唐太宗子嗣众多,年幼而又生性敦厚的李治本不在承继大业的人选之内,然而未等

  • 道光的"节俭"为何丝毫动摇不了官员的豪奢?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号称“富有四海”,坐拥世间富贵荣华。可是,以皇帝的身份崇尚节俭,并且毕其生如一日的,道光帝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他不仅把节俭看成是人生的乐趣和目标,并以此作为衡量大臣能力和品德的标准。但是,史学家们评论道光帝的节俭时,往往带有一些揶揄的色彩。那么,道光帝的节俭为何没有为他留下美名,却被

  • 三国英雄:关羽败走麦城后是谁斩了他的头?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本字永生,后改字云长,是三国演义中“义”的代表,被后人尊称为“武圣”,在各地也被当做神灵供奉。关于关羽的传说不胜列举,多赞颂其英勇神武,义字当头,然而他终极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的结局,也为众人唏嘘。关于关羽的死,也众说纷纭,那么一代英雄关羽究竟是怎么死的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汉中

  • 揭秘:清朝末代皇帝为什么没有子嗣?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大清朝从同治皇帝开始到光绪皇帝再到溥仪,这三位清朝末代皇帝都没有留下子嗣,是因为他们不会生育还是有人在背后捣乱。究竟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趣闻解密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述这段清朝的历史。网络配图爱新觉罗氏皇族悲哀连连一连三代都没有子嗣传承,是不是史学家忘了记载?这个可能性很小,皇家子嗣是国家的大事,作为

  • 揭秘:历史上因“自焚”而死的两位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历来当皇帝的都希望自己能长生不老,所以派人去四处搜罗不老秘方。可是如果碰到战乱而打了败仗,这时该怎么对待自己的生命呢?是乖乖等死,还是主动自杀呢?为了保全颜面。历史上有两位皇帝不惜自焚而死,此等举动,也算是壮举吧。在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关于皇帝的死法,可谓各式各样均有,不一而足。但

  • 纪晓岚“铁齿铜牙”咬了谁:终身没得罪过和珅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799年(嘉庆四年)正月,北京城朔风呼啸,大清国摊上大事了:初三,太上皇乾隆驾崩;初四,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巨贪和珅被褫夺官爵;初八,和珅失去自由,十八日,和珅被数尺白绫吊死在监狱里。这充分印证了《好了歌》里的那句话:“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由此又生出另一句俗语:“和珅跌倒,嘉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