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纪晓岚“铁齿铜牙”咬了谁:终身没得罪过和珅

纪晓岚“铁齿铜牙”咬了谁:终身没得罪过和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809 更新时间:2023/12/18 20:09:20

公元1799年(嘉庆四年)正月,北京城朔风呼啸,大清国摊上大事了:初三,太上皇乾隆驾崩;初四,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巨贪和珅被褫夺官爵;初八,和珅失去自由,十八日,和珅被数尺白绫吊死在监狱里。这充分印证了《好了歌》里的那句话:“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由此又生出另一句俗语:“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网络配图

那么,和珅的死,纪晓岚是不是幕后下套的黑手?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老纪和和大人的明争暗斗可从未消停过。当然,也不能不提及另一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之所以要说到刘墉,是因为需要比较。把纪晓岚杵在刘墉身边,有助于我们去理解他的“铁齿铜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纪晓岚斗过和珅吗?

纪晓岚斗过和珅吗?窃以为斗不起来,老纪与和珅的关系,大概属于有意识的若即若离。

一是不屑。他们真正开始共事的时间,大约是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这一年十一月,和珅出任国史馆副总裁,纪晓岚则是《四库全书》馆总纂官,共同主持编修工作。而在这之前,和珅一直担任御前侍卫,中间有着文武之别、满汉之分以及年龄悬殊等三条鸿沟。其时,纪晓岚已经是52岁的饱学鸿儒了,和珅才26岁。

二是不惧。纪晓岚的圣眷恩宠丝毫不输于和珅,除了受到亲家获罪牵连而有过一次谪戍乌鲁木齐的经历外,其他时间基本都在皇帝身边。乾隆评价他“学问素优,予以外任,转恐不能尽其所长”,所以要留他;嘉庆评价他“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所以要用他。

另外,在与和珅共事的二十余年间,纪晓岚曾两次为乡试考官,六次为文武会试考官,门生故吏遍天下,举手投足都能影响士林,和珅哪里敢招惹纪晓岚呢?

三是无利害冲突。纪晓岚以其风流的性格、儒雅的气质与人交往,融合通达,极少得罪人,他是不会公然得罪和珅的。且纪晓岚终其一生只干了两件事——主持科举和编修。

正史有刘墉得罪和珅的记录

刘墉的情形也与纪晓岚类似,如刘墉比和珅年长31岁,刘墉的老爹是一代名臣刘统勋,家世显赫。一般情况下,和珅也不会轻易去招惹刘墉。刘墉在性格上比纪晓岚刚直一些,所以正史上倒是真有“刘罗锅”死磕和珅的记录。如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御史钱沣参劾山东巡抚国泰,这国泰是和珅的死党。刘墉奉旨查办国泰案,坚决支持钱沣一查到底的建议,最终扳倒国泰,彻底得罪了和珅。

网络配图

和珅到底死于谁手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谁受益谁就有嫌疑,嘉庆皇帝难脱干系。但嘉庆有没有帮手呢?总不能随随便便砍和珅的头吧?总得有人先炮打和珅的司令部,皇帝才能找到借口拍板决策。这个先开炮的人是谁呢?种种迹象表明,刘墉倒是有可能。

首先,刘墉跟和珅是政敌,一个刚正廉洁,一个巨贪大腐。

其次,从乾隆四十六年开始,刘墉基本干的都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吏部尚书的差事,专搞官员风纪和人事考选任免,而和珅柄权,他动真格的就会遇到巨大阻力,其间出现种种矛盾冲突在所难免。

其三,首劾和珅不法状的人,是给事中念孙,这人是刘墉的老部下,刘墉做都察院左御史的时候,二人之间似有师生之谊,性格也颇为相似。另外,王念孙是纪晓岚的门生,而纪晓岚又是刘墉之父刘统勋的门生,这层关系也不能被忽略。

其四,嘉庆跟纪晓岚、刘墉之间有着良好的私人关系。嘉庆皇帝尊敬纪晓岚,但绝不会跟他讨论军政大事,刘墉则不同,他有丰富的经验。嘉庆七年(1802年),嘉庆驾幸热河,居然命刘墉留京主持朝政。也就是说,嘉庆对和珅的不满情绪,可能有意无意地表现或直接透露给刘墉。

联系起来看,如果不是嘉庆授意刘墉要法办和珅,如果不是刘墉借乾隆驾崩之机再授意王念孙弹劾和珅,就很难理解王念孙的胆量从何而来了。乾隆在世的时候,他为何不上交弹劾状?而乾隆去世第二天,他就跳出来了呢?年纪轻轻的王念孙怎么会知道嘉庆皇帝不待见和珅?

网络配图

其五一点最为关键,和珅植党营私、擅权纳贿一案,是刘墉等人奉旨具体核查办理的。

也就是说,和珅的二十条大罪,都是刘墉和诸王大臣在嘉庆的授意下给梳理出来的,至于乾隆遗诏啥的,只是托词罢了,有皇帝的授意,莫须有都能杀头。

纪晓岚这个时候在干吗?筹办高宗(乾隆)实录馆,就是在忙着找地方、选择写手,准备帮乾隆皇帝写回忆录,他可没工夫参与侦办和珅案。

“铁齿铜牙”是摆设吗?

既然纪晓岚没有跟和珅死磕过,也谈不上是笑到最后的那个人,那他的“铁齿铜牙”不就成摆设了吗?也不尽然,只不过咬的对象跟电视剧所演绎的情节有着天壤之别而已。

什么叫“铁齿铜牙”?有两个意思。一是口齿伶俐、学识渊博,辩才一流;二是指意志层面的,这种人认准了一件事,就得办成。

显然,纪晓岚的“铁齿铜牙”属于前者,他没有咬人,一辈子尽咬书本了;而刘墉则属于后者,尽管他的标签是“罗锅”。

纪晓岚晚年曾自作挽联云:“浮沉宦海同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蠹鱼”用得再形象不过,书虫子嘛,不咬书咬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康熙帝真的“微服私访”过民间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我们都看过《康熙微服私访记》,可是康熙帝真的“微服私访”过民间吗?这可不好判定。因为皇帝作为君主,其实是不可以走到民间去接近群众的,历史上也没有史料可以证明康熙走访过民间。《圣祖仁皇帝圣训》设有“省方”类目,记载康熙皇帝有关巡幸的一些谕旨,表明康熙皇帝的行政特色。省方,就是视察四方。翻开《清圣

  • 荒诞背后的真相:宋高宗为何用处女选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自古皇帝选太子都是以“立长、立嫡、立贤”为原则,然而在宋朝,宋高宗却自创了一种荒诞的选太子方法——用处女选太子。宋高宗竟然用十名处女选出太子人选,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下面趣闻解密与您一起探讨。继承宋高宗之皇位的宋孝宗赵昚是所有宋朝皇帝中最为精明能干的人物之一,他继承皇位之后,迅速启用了一大批能

  • 旧唐书中说的徐贤妃徐慧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电视剧《武媚娘传奇》刚刚上映,便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再加上宣传力度到位,从正式开始播出的时候起,这部电视剧的收视率便一直暴涨。但是很多人对于武媚娘传奇徐慧这个人物,由于缺乏了解,一直都存在疑问,那么徐慧这个人究竟又是怎样的呢,她和武媚娘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徐慧和武媚娘都是唐太宗

  • 官场不倒翁: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在历史上一个人在很多个朝代为官的不少见,但是如果是“十朝元老”那就真的需要一点实力加运气了。改朝换代是历史上常见的事,那些当朝的官员要不叛变,要不被杀。那这“十朝元老”究竟是靠什么当来的呢?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大乱时代:春秋战国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那时候,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中

  • 宫廷历史:清朝皇帝处理国政时不在故宫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故宫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名为“金銮殿”,是皇帝上朝的地方。建于明代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年)。最初,名为“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更名为“皇极殿”。“皇极殿”一直到皇帝顺治帝时,顺治帝二年(1645年)初改名“太和殿”。其实,这里并不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地方,只有巨型

  • “忠疑之术”残害了哪些名臣良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将领都知道这样一句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体现了信任的重要性。确实如此,带兵打仗自然要选择信得过的人,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当然信任也是双方的事情,不仅你要做到信任别人,更重要的是要别人信任你。自古很多名臣就死在了这条原因上,因为帝王的怀疑最终惨遭杀害。“忠疑”一词,源出《反经》。是大诗

  • 朱元璋挚爱马皇后:真正母仪天下的典范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马皇后在历史上堪称母仪天下,因此,不管是史书上记载还是民间流传,关于她的故事有很多。图片来源于网络据记载,在朱元璋还未称帝前,马皇后曾经几次救了她的丈夫。有次,朱元璋被郭子兴关禁闭,禁止有人给他送食物。马皇后知道后偷偷给朱元璋做了烧饼,但因为被义母撞见而把饼藏在怀里,等拿出时胸上的肉已经被烫焦。义母

  • 史上最会演戏的皇帝 爱妃死了竟哭七天!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用来证明皇太极大奸大伪的资料和史家用来证明皇太极至诚至善的资料,是一份。网络配图国内史家阎崇年先生登上电视讲清史,讲到这样一件事:正当皇太极发起锦州战役、将锦州围困得水泄不通之时,这时候后方传来消息,皇太极最宠爱的妃子关雎宫宸妃海兰珠病重,“是夜一鼓,盛京使至,奏宸妃疾笃,上即起营”……听到这个

  • 历史上汉文帝刘恒宠姬慎夫人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汉文帝刘恒的宠姬为慎夫人,史书上对慎夫人的记录不是很详细,关于她的出生年月更是不详,只知道慎夫人是邯郸人,长得十分美艳动人,并且擅长音律和歌舞,深得汉文帝的喜爱。图片来源于网络在相关书籍,有记录慎夫人和刘恒的事情。公元前177年,正好到了秋天,长安郊外的花园中,开满了各色各样的花朵,这些花朵异常繁盛

  • 诸葛亮死的时候 刘禅为何要杀死出谋划策的李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血腥的杀人事件,原由是怕马屁拍出了杀身之祸!受到架空打压的益州籍官员李邈,对为诸葛亮进行十分肤浅的哀礼尚差别意,找时机对刘禅说道:“西汉时辰的吕禄、霍禹,未必就有谋反之心;文帝、宣帝也不是嗜杀大臣的君主。网络配图前者(指吕后侄儿吕禄)谋反后者(指霍光儿子霍禹)被杀的缘故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