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倾国之貌虞姬:刘邦竟沉迷其美色而不思战事

倾国之貌虞姬:刘邦竟沉迷其美色而不思战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952 更新时间:2024/1/20 3:47:12

众所周知虞姬有倾国之貌,倾城之才,舞姿超群素有虞美人之美名,而刘邦又是多情好色之人,虞姬作为项羽的爱妃,常年陪在楚霸王身边四处征战,那么刘邦有没有见过她,又是否为之动情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史上对虞姬的记载并不多,只知其貌美非凡,任何男人见之都会心乱神迷,更何况是刘邦这样的情种呢,其实从多个细节处可以发现虞姬的貌美是十分打动刘邦的。楚汉交战多时,而刘邦与虞姬二人相遇过也不仅一次,据悉刘邦当年停兵霸上迟迟没有进城,为的就是这位沉鱼落雁的虞美人。当刘邦第一眼见到虞姬时,他便深感连自己的心思都已跟随这位美人而去了。此外,当初刘邦刚入关中,由于沉迷于咸阳的女色而不思战事,此时樊哙几乎不费吹灰之力相劝就令其放下眼前美色,专心于战事。对于一个好色之徒来说,刘邦会因为贪恋女色而不顾妻儿事业,那么能令其放下关中众美女的,想必只有虞姬一人了,旨在于全力战胜楚王,得到虞姬。那虞姬呢,她心中只有楚王一人,她深知楚王不会苟活,于是死在其前面不使项羽顾虑留恋。虞姬也深知刘邦的为人,以及落入他手中的下场,于是在项羽四面楚歌时,对酒和歌自刎,宁死也不肯沦为汉王的战利品,一代红颜就此香消玉殒,其与西楚霸王之间也流为一段霸王别姬的动人佳话。

虞姬漂亮吗

西楚霸王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虽然他并没有像其他的英雄人物一样功成名就,然后一统天下,甚至因为他的自大傲慢和轻敌而被刘邦逼得只能在乌江自刎。但是这一切并没有阻挡人们对他的欣赏和赞叹。他可以轻松地举起千斤重的大鼎,他是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用三万人马大败秦军二十万人马的统帅。正因此,一代佳人虞姬才会誓死追随他,甚至可以为了他拔剑自刎。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真实的历史中,虞姬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子我们所知道的甚少。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关于虞姬的记载仅有一句:有美人名虞。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要想从这句话中知道虞姬的详细信息是绝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只能依据后面的史实进行推测。

关于虞姬的长相的问题。在民间的传说中,虞姬的容貌可以用倾国倾城来形容。这个词的来历是汉武帝刘彻统治时期音乐家李延年的一首诗,这首诗中描写的对象是她的妹妹,也就是后来深受武帝宠爱的“李夫人”。可见人们对于虞姬的容貌的惊叹之情。从另一方面来说,虞姬能够被年轻气盛,勇猛威武的项羽如此疼爱,她的容貌也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虞姬长得如此貌美,为何没有被列入“四大美女”呢?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我们所知道的四大美女都是跟天下的兴亡密切相关的,比如说昭君出塞,西施把奸臣董卓和神将吕布迷得反目成仇等,而虞姬只是项羽身边的一个小妾,她还没有到可以决定天下兴亡的地步。因此她没有入选“四大美女”。

虞姬复原图

从《虞姬复原图》可以看出,她有着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她体态婀娜,倾国倾城,她的一生令无数人叹息,她的一生扑朔迷离。她就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红颜知己——虞姬。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于史书中并没记载虞姬的尸首所在,所以即使现在的科技已经可以恢复古人的容颜,今人一时也无法看到魂牵梦绕的虞姬复原图了。现在的《虞姬复原图》是唐代玄宗皇帝李隆基时期的宫廷画家根据史书中残存的只言片语,以及自己的匠心独运构造而成并留存至今的。可这并不会影响这位奇女子在后世人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她是幸运的,因为她能与勇冠天下、千古无二的霸王相随相伴一生。她也是不幸的,在垓下之围中不能给自己心中的英雄丝毫帮助,只能自刎而不做他的累赘。

后世学者有人认为,她自刎之后被项羽匆匆就近埋在了安徽省灵璧县。也有人认为,项羽带着虞姬的尸体突围,而后在乌江附近就地埋葬。还有人认为,为了防止汉军掘尸盗墓,虞姬的首级与尸身被分别埋在了两个地方。但是第二种可能性极小,在七十万汉军包围的情况下,势单力薄的项羽带着虞姬尸首突围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不管最终孰真孰假,关于虞姬与霸王之间的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她“宁教身死,不教名灭”的美好形象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后人心中不朽的传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隋朝大将宇文述:一生大起大落与皇族同姓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宇文述简介上提到宇文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鲜卑族人,宇文述是隋朝著名的将领。宇文述本姓为破野头(鲜卑族的三字姓),因其先祖曾当过仆人,随主人改姓为宇文,宇文述年少时就熟习弓马,身材魁梧。图片来源于网络北周武帝在位时,凭借父亲的军功而开始担任开府。当时北周的权臣,任大冢宰的宇文护很赏识他,让宇文述担

  • 隋朝将领宇文述是如何步步高升位极人臣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宇文述简介上提到宇文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鲜卑族人,宇文述是隋朝著名的将领。宇文述本姓为破野头(鲜卑族的三字姓),因其先祖曾当过仆人,随主人改姓为宇文,宇文述年少时就熟习弓马,身材魁梧。图片来源于网络北周武帝在位时,凭借父亲的军功而开始担任开府。当时北周的权臣,任大冢宰的宇文护很赏识他,让宇文述担

  • 幕末四人斩之一的河上彦斋取得了什么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河上彦斋简介介绍说河上彦斋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最出名的武士和革命家之一,他这一生中刺杀过很多大人物,其实早年间河上彦斋出生于日本肥城下一个小山村,他小时候的名字叫河上玄冥,很小的时候就成为当时一个大官的养子,只不过幼年时的河上彦斋不受那个大官儿的宠爱,后来当上了低级小茶童,直到1871年他偶然间参加了

  • 大唐皇帝李治在位时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唐高宗李治为大唐第三代皇帝,为唐国公李渊之孙,唐太宗李世民之第九子,于贞观十七年被饱受诸皇子夺位之苦的李世民册立为皇太子,在盛唐历史上,李治虽因性格懦弱,少有建树,然而却是一位颇为仁爱的皇帝,因而后世口碑一直不错。图片来源于网络唐太宗子嗣众多,年幼而又生性敦厚的李治本不在承继大业的人选之内,然而未等

  • 道光的"节俭"为何丝毫动摇不了官员的豪奢?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号称“富有四海”,坐拥世间富贵荣华。可是,以皇帝的身份崇尚节俭,并且毕其生如一日的,道光帝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他不仅把节俭看成是人生的乐趣和目标,并以此作为衡量大臣能力和品德的标准。但是,史学家们评论道光帝的节俭时,往往带有一些揶揄的色彩。那么,道光帝的节俭为何没有为他留下美名,却被

  • 三国英雄:关羽败走麦城后是谁斩了他的头?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本字永生,后改字云长,是三国演义中“义”的代表,被后人尊称为“武圣”,在各地也被当做神灵供奉。关于关羽的传说不胜列举,多赞颂其英勇神武,义字当头,然而他终极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的结局,也为众人唏嘘。关于关羽的死,也众说纷纭,那么一代英雄关羽究竟是怎么死的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汉中

  • 揭秘:清朝末代皇帝为什么没有子嗣?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大清朝从同治皇帝开始到光绪皇帝再到溥仪,这三位清朝末代皇帝都没有留下子嗣,是因为他们不会生育还是有人在背后捣乱。究竟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趣闻解密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述这段清朝的历史。网络配图爱新觉罗氏皇族悲哀连连一连三代都没有子嗣传承,是不是史学家忘了记载?这个可能性很小,皇家子嗣是国家的大事,作为

  • 揭秘:历史上因“自焚”而死的两位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历来当皇帝的都希望自己能长生不老,所以派人去四处搜罗不老秘方。可是如果碰到战乱而打了败仗,这时该怎么对待自己的生命呢?是乖乖等死,还是主动自杀呢?为了保全颜面。历史上有两位皇帝不惜自焚而死,此等举动,也算是壮举吧。在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关于皇帝的死法,可谓各式各样均有,不一而足。但

  • 纪晓岚“铁齿铜牙”咬了谁:终身没得罪过和珅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799年(嘉庆四年)正月,北京城朔风呼啸,大清国摊上大事了:初三,太上皇乾隆驾崩;初四,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巨贪和珅被褫夺官爵;初八,和珅失去自由,十八日,和珅被数尺白绫吊死在监狱里。这充分印证了《好了歌》里的那句话:“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由此又生出另一句俗语:“和珅跌倒,嘉庆吃

  • 揭秘:康熙帝真的“微服私访”过民间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我们都看过《康熙微服私访记》,可是康熙帝真的“微服私访”过民间吗?这可不好判定。因为皇帝作为君主,其实是不可以走到民间去接近群众的,历史上也没有史料可以证明康熙走访过民间。《圣祖仁皇帝圣训》设有“省方”类目,记载康熙皇帝有关巡幸的一些谕旨,表明康熙皇帝的行政特色。省方,就是视察四方。翻开《清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