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看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通过巧花钱收服尉迟恭的

看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通过巧花钱收服尉迟恭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64 更新时间:2024/1/2 4:00:41

对于唐太宗,大家都知道他精通兵法,善于用人,对于他人诤谏,更是虚心纳谏,很少有人说起唐太宗会花钱。

钱,人人都爱,但烫手的钱,要命的钱,花出去了也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隋炀帝在江都时,就经常大把大把的银子花出去,买通身边的一些侍卫,可大难来临,这些人全部跑光了。而且,孔夫子就说过“小人喻於利,君子喻於义”,大凡名将贤臣都有一股子怪脾气,在不适当的时候花钱,不但不能成事,反而会坏事。有时候给人家千两黄金,不如掏心挖肺说几句暖话。

网络配图

唐太宗就深喻此道。尉迟恭本是刘武周部将,在其帐下深受重用,曾经多次大败敌军。之后被李世民两次击败,又派人劝降,尉迟恭也仰慕李世民的威名和恩情,于是投降。李世民对尉迟恭非常看重,任命他为右一府统军,让他继续统领旧部8000人。这份特殊的信任让很多人不满。不久之后,刘武周重整旗鼓,原来归降唐军的其他刘武周部下纷纷离开。这时候,唐营众将都怀疑尉迟恭也会开小差,将把尉迟恭给抓了起来,并且由屈突通殷开山出面向李世民进谏,说尉迟恭骁勇盖世,现在被我们囚禁,心中必定满怀怨恨,留下来就会成为祸患,不如现在就把他杀死。李世民却说,不会的,如果如果有心反叛,怎么会在寻相之后呢?

并且,李世民下令给尉迟恭松绑,把他带到自己的营帐,对尉迟恭说:“大丈夫之间是以意气相互期许,不会因为小事而怀疑,我永远不会听信谗言而陷害像尉迟将军这样的忠义之士,将军您要好好体察我的苦心啊。当然,如果您一定要离开,我也绝不阻拦,这里有一些银两,我送给将军,也算是我们相交一场的情谊!”一听李世民此话,原本惊疑不定的尉迟恭非常激动,从此死心塌地的跟着李世民。

网络配图

细细品味这段话,就可以明白,此时送给尉迟恭一两银子也远胜过平时的金山银山。为什么?当所有人都怀疑尉迟恭的时候,李世民首先表示我永远不会怀疑您,这样可以打消尉迟恭的抵触心理,心中的怨恨会淡化很多。但俗话说,忠臣不事二主,对于第一个赏识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刘武周,尉迟恭是心存感激的。于是李世民说了第二句话,如果将军你要回去,我不阻拦,不但不拦着,反而送银两给你。原来,这些银子竟是李世民送给尉迟恭逃回刘武周门下的路费。此时尉迟恭心中万分感动,人与人之间,最难得的就是信任,何况是君臣之间,地位悬殊,而李世民竟然这样体察自己的难处。那么自己将心比心,又怎么能够不去回报呢?

尉迟恭是个沉默寡言的人,说不来什么漂亮话,但是在不久之后,他就用自己的行为,向李世民,向唐营众将证明了自己的选择。王世充率军忽然保卫了李世民,单雄信挺槊刺来,此时尉迟恭大叫跃出,刺单雄信于马下。之后尉迟恭更率军追击,大败王世充。事后,李世民笑着说:“尉迟将军的回报也太快了吧”。当时又赏赐一筐金银。

网络配图

从此尉迟恭就更受到李世民的信任了。从文字中可以看出,之前金银不再多,之后金银不嫌少。因为之前尉迟恭可能要逃跑,单纯靠钱多根本留不住人,于是以情动之,以恩义留之,金钱只是作为情谊的表征。而现在是因为尉迟恭有大功于唐朝,且又证明当日李世民决定是正确的,于是当着满营众将的面,李世民给了非常丰厚的一箩筐的金银,既是对尉迟恭忠勇的感谢,又是提醒众将,不能再说尉迟恭的是非了。给钱少时未必是吝啬,给钱多时未必是大方。其中道理,你我细细品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著名的吴起变法为何短的来不及实施便结束?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吴起变法为战国初年楚悼王执政期间,立吴起为最高官职令尹,来执行楚国的政、法、军等多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楚悼王去世以后,该变法遭到了旧贵族的一众反对,最终告败,但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国力逐渐昌盛,甚至联赵打败了魏。图片来源于网络楚国本身国土、人力均十分博大,是战国时期极为强大的势力,可惜由于政治、经济

  • 李鸿章竟有这怪癖 竟往酒杯里吐痰!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背锅侠”,比如替诸葛亮背黑锅的名将魏延,比如替宋高宗背黑锅的“大奸臣”秦桧。当然,最著名的“背锅侠”,应该要数替慈禧和满清背黑锅的晚清重臣李鸿章。在教科书中,李鸿章一直是一个汉奸卖国贼的形象。为何有此形象呢?因为他代表满清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可问题是,慈禧又不傻,为何不

  • 宇文觉退位后为何仍然没能逃过最后的死劫?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孝闵帝宇文觉的父亲是宇文泰,母亲是北魏孝武帝的妹妹冯翊公主。了解孝闵帝宇文觉的生平经历得知,宇文觉生于公元542年,卒于公元557年,享年16岁。宇文觉是宇文泰第三个儿子,同时也是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开国皇帝。宇文觉的父亲宇文泰是西魏朝廷重臣,宇文觉七岁时,被封为略阳郡公。图片来源于网络当时,有一位善看

  • 慈禧与李鸿章“秘密结婚”的幕后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李鸿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

  • 小宦官何能耐 竟逼死了一代贤相萧望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萧望之乃是萧何的六世孙,继承了家族的优良基因,在行事作风上也是刚正不阿,清正廉节,仁义忠信,且在政治上也有也有一定的远见。网络配图 望之一路累迁好不容易终于爬到了宰相之位,可惜这刚到手的香饽饽还没捂热呢,不想就这么倒霉的开罪了宦官弘恭和石显,并遭到了他们的不良陷害,含冤而终。真是马有失足,一朝变成千

  • 唐太宗曾欲做何事 被认为连隋炀帝都不如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都说人比人气死人,不过人还真喜欢比较,同学之间会比较,某某升官发财了,某某下海成了土豪了,某某娶了个温柔漂亮的妻子等等;同事之间也会比较,比较工资待遇,比较升官的快慢等。于是有人说:“人的烦恼,百分之九十都是因为比较而产生的。”想想也还真是,这年头,谁不比较呢?有比较,才会有计较!网络配图在南北朝时

  • 胸中藏天下却因羽翼未丰惨遭杀害的孝闵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孝闵帝宇文觉的父亲是宇文泰,母亲是北魏孝武帝的妹妹冯翊公主。了解孝闵帝宇文觉的生平经历得知,宇文觉生于公元542年,卒于公元557年,享年16岁。宇文觉是宇文泰第三个儿子,同时也是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开国皇帝。宇文觉的父亲宇文泰是西魏朝廷重臣,宇文觉七岁时,被封为略阳郡公。图片来源于网络当时,有一位善看

  • 忘恩负义 赵匡胤对救命恩人竟然痛下杀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后周时,张琼隶属于赵匡胤的帐下,以骁勇闻名,曾冒死救过匡胤的性命,因此甚得赏识。网络配图 太祖即位后,擢典禁军,累迁为内外马步军都军头、领爱州刺史。光义迁开封尹臣,代为殿前都虞侯,迁嘉州防御使。当时军校史珪、石汉卿正逢受宠,但张琼却屡次折辱他二人,因此二人对其也是恨之入骨。于乾德元年(965)八月,

  • 悲剧皇帝孝闵帝宇文觉:登帝一年被废杀且没庙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孝闵帝宇文觉的父亲是宇文泰,母亲是北魏孝武帝的妹妹冯翊公主。了解孝闵帝宇文觉的生平经历得知,宇文觉生于公元542年,卒于公元557年,享年16岁。宇文觉是宇文泰第三个儿子,同时也是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开国皇帝。宇文觉的父亲宇文泰是西魏朝廷重臣,宇文觉七岁时,被封为略阳郡公。图片来源于网络当时,有一位善看

  • 古代皇帝各种雷人奇葩死法 竟有被粪呛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从古至今,皇帝总是给人以什么至尊无上、权倾天下、世人屈膝的感觉,不管在哪儿都是呼风唤雨,声势浩大的,甚至连上厕所也都会有一大批什么锦衣卫侍从公公的跟随。可不过即使是有这样严实的360度无死角的贴身保护,却还是有些皇帝的死得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网络配图奇葩之一:遭雷劈死的皇帝武乙,子姓,名瞿,商朝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