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也曾有“炮决”:曾国藩炮轰洪秀全尸体

中国也曾有“炮决”:曾国藩炮轰洪秀全尸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104 更新时间:2023/12/8 22:52:36

导读:1864年,清朝湘军攻破太平天国大本营天京,掘开天王洪秀全的坟墓,将尸体扛到曾国藩面前当面验看。曾国藩下达了最严厉的惩处方式:“戮尸,举烈火而焚之!”洪秀全的尸体被拖了出来,被刀斧剁得粉碎。曾国藩又命人把肉泥拌进火药,装入炮弹,然后接连发射出去,焚尸扬灰。

酷刑和国家的专制程度成正比,在政治和法律尚未分离的传统社会,政权稳定性相对弱。统治者每天都过得不安心,最省心的方法就是把一切犯罪扼杀在摇篮之中,而用最残忍、震撼的方式处死罪犯,并公布给大众观看,能够起到最大的恐吓和“教育”作用。

网络配图

酷刑的极致代表——炮决,这种令现代人目瞪口呆的“过度”处决方式,自从用火药发射弹丸的火炮发明之后,就开始被统治者采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

“炮决”起源于莫卧儿帝国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炮决”起源于印度次大陆上的莫卧儿帝国。这个帝国由成吉思汗的后裔跑去印度入侵建立,“莫卧儿”意即“蒙古”。

莫卧儿帝国的军队是最早大规模使用火炮和火枪的军队之一。他们非常善于使用这些新式武器,用它们攻城略地。

既然大炮可以用来杀死敌人,那么也不妨拿来处死罪犯或者逃兵。在莫卧儿帝国,“炮决”这项酷刑大多是用在叛乱者、逃兵或军事俘虏身上。除此之外,一些其他的罪名也会用到“炮决”,比如1714年,军队中的偷窃问题非常严重,军官们设陷阱抓住两个小偷将他们处于炮决。不得不承认,这种刑罚起到很好的“杀鸡儆猴”作用,这一时期莫卧儿军队的逃兵问题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杜绝的。

这个方法也很早被葡萄牙等殖民者所用,流行开后的“炮决”逐渐出现在非洲、拉美、土耳其、伊拉克、阿富汗等地。

“炮决”怎么实施

说到这儿,让我们来看看“炮决”具体是怎么实施的。这种处决的常见形式是,用绳子把凡人绑在大炮炮口的位置,固定好后“咣”一声开炮。炮膛里有时装的是实心的球形炮弹,不过更多的时候炮膛里装的是只是空包弹,或者在近距离具备强大杀伤力的葡萄弹,也就是霰弹,发射出去之后会飞散开来,躲都没地方躲。

也有一些非主流的“炮决”方式,比如1596年在伊斯坦布尔,一位犯人被塞进炮膛再开炮,还有一些是将犯人系在炮弹上然后发射出去,其结果都是让尸体粉身碎骨。

网络配图

英国人在印度残酷统治的证据

在各国进行的“炮决”中,英国统治者实施的最多,主要是在其殖民地印度。当他们发现源起于这片土地上的“炮刑”相比当地军队中常用的“鞭刑”更有威慑力的时候,就大批量开了“杀鸡儆猴”模式。

1871年,印度锡克教中的一部分教徒力争恢复锡克教对旁遮普的统治,1872年与警察发生冲突,66名教徒被绑在炮口上开炮轰死。1857年,仅仅在5月到9月之间就有44宗“炮决”。

1857年到1859年,印度北部和中部爆发了反对英国统治的民族起义,这次起义终结了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管理印度的体制,使得印度置于英国直接统治之下,故此常被视为印度的第一次独立战争。在此期间,“炮决”也被英国殖民者用来处决那些被俘的起义者。这种残忍的死刑方式不符合印度教徒或穆斯林的葬礼习俗,是英军用来打击起义者士气的一种方式。

中国近代史上的“炮决”

到了中国,有类似待遇的人物是太平天国洪秀全。1864年,清朝湘军攻破太平天国大本营天京,掘开天王洪秀全的坟墓,将尸体扛到曾国藩面前当面验看。

曾国藩下达了最严厉的惩处方式:“戮尸,举烈火而焚之!”洪秀全的尸体被拖了出来,被刀斧剁得粉碎。曾国藩又命人把肉泥拌进火药,装入炮弹,然后接连发射出去,焚尸扬灰——就是死了,也要让洪秀全灰飞烟灭,阴魂无归。

网络配图

“炮决”还曾被国民党军队所用,处决被俘的红军。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胜利会师后,红9军与兄弟部队一起与长期盘踞在黄河以西的国民党马家军展开了浴血拼杀。1937年3月,部队在马家军围追堵截下,最后全军覆没。据说红9军军长孙玉清被放在炮口上,打得粉身碎骨。历史学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提到了这个残忍的细节,但是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它确实发生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看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通过巧花钱收服尉迟恭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唐太宗,大家都知道他精通兵法,善于用人,对于他人诤谏,更是虚心纳谏,很少有人说起唐太宗会花钱。钱,人人都爱,但烫手的钱,要命的钱,花出去了也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隋炀帝在江都时,就经常大把大把的银子花出去,买通身边的一些侍卫,可大难来临,这些人全部跑光了。而且,孔夫子就说过“小人喻於利,君子喻

  • 著名的吴起变法为何短的来不及实施便结束?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吴起变法为战国初年楚悼王执政期间,立吴起为最高官职令尹,来执行楚国的政、法、军等多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楚悼王去世以后,该变法遭到了旧贵族的一众反对,最终告败,但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国力逐渐昌盛,甚至联赵打败了魏。图片来源于网络楚国本身国土、人力均十分博大,是战国时期极为强大的势力,可惜由于政治、经济

  • 李鸿章竟有这怪癖 竟往酒杯里吐痰!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背锅侠”,比如替诸葛亮背黑锅的名将魏延,比如替宋高宗背黑锅的“大奸臣”秦桧。当然,最著名的“背锅侠”,应该要数替慈禧和满清背黑锅的晚清重臣李鸿章。在教科书中,李鸿章一直是一个汉奸卖国贼的形象。为何有此形象呢?因为他代表满清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可问题是,慈禧又不傻,为何不

  • 宇文觉退位后为何仍然没能逃过最后的死劫?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孝闵帝宇文觉的父亲是宇文泰,母亲是北魏孝武帝的妹妹冯翊公主。了解孝闵帝宇文觉的生平经历得知,宇文觉生于公元542年,卒于公元557年,享年16岁。宇文觉是宇文泰第三个儿子,同时也是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开国皇帝。宇文觉的父亲宇文泰是西魏朝廷重臣,宇文觉七岁时,被封为略阳郡公。图片来源于网络当时,有一位善看

  • 慈禧与李鸿章“秘密结婚”的幕后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李鸿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

  • 小宦官何能耐 竟逼死了一代贤相萧望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萧望之乃是萧何的六世孙,继承了家族的优良基因,在行事作风上也是刚正不阿,清正廉节,仁义忠信,且在政治上也有也有一定的远见。网络配图 望之一路累迁好不容易终于爬到了宰相之位,可惜这刚到手的香饽饽还没捂热呢,不想就这么倒霉的开罪了宦官弘恭和石显,并遭到了他们的不良陷害,含冤而终。真是马有失足,一朝变成千

  • 唐太宗曾欲做何事 被认为连隋炀帝都不如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都说人比人气死人,不过人还真喜欢比较,同学之间会比较,某某升官发财了,某某下海成了土豪了,某某娶了个温柔漂亮的妻子等等;同事之间也会比较,比较工资待遇,比较升官的快慢等。于是有人说:“人的烦恼,百分之九十都是因为比较而产生的。”想想也还真是,这年头,谁不比较呢?有比较,才会有计较!网络配图在南北朝时

  • 胸中藏天下却因羽翼未丰惨遭杀害的孝闵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孝闵帝宇文觉的父亲是宇文泰,母亲是北魏孝武帝的妹妹冯翊公主。了解孝闵帝宇文觉的生平经历得知,宇文觉生于公元542年,卒于公元557年,享年16岁。宇文觉是宇文泰第三个儿子,同时也是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开国皇帝。宇文觉的父亲宇文泰是西魏朝廷重臣,宇文觉七岁时,被封为略阳郡公。图片来源于网络当时,有一位善看

  • 忘恩负义 赵匡胤对救命恩人竟然痛下杀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后周时,张琼隶属于赵匡胤的帐下,以骁勇闻名,曾冒死救过匡胤的性命,因此甚得赏识。网络配图 太祖即位后,擢典禁军,累迁为内外马步军都军头、领爱州刺史。光义迁开封尹臣,代为殿前都虞侯,迁嘉州防御使。当时军校史珪、石汉卿正逢受宠,但张琼却屡次折辱他二人,因此二人对其也是恨之入骨。于乾德元年(965)八月,

  • 悲剧皇帝孝闵帝宇文觉:登帝一年被废杀且没庙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孝闵帝宇文觉的父亲是宇文泰,母亲是北魏孝武帝的妹妹冯翊公主。了解孝闵帝宇文觉的生平经历得知,宇文觉生于公元542年,卒于公元557年,享年16岁。宇文觉是宇文泰第三个儿子,同时也是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开国皇帝。宇文觉的父亲宇文泰是西魏朝廷重臣,宇文觉七岁时,被封为略阳郡公。图片来源于网络当时,有一位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