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琦在北宋是三朝贤相,那么韩琦是否真的名副其实?

韩琦在北宋是三朝贤相,那么韩琦是否真的名副其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756 更新时间:2024/1/21 12:09:49

前段时间热播的古装电视剧《清平乐》让许多观众对北宋历史人物产生了浓厚兴趣,今天我们就借《清平乐》这个话题来聊聊剧中的一位重要人物——韩琦,看看历史上的韩琦是怎样一个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韩琦在历史上的评价相当正面,《宋史》中称他:“相三朝,立二帝,厥功大矣。”后世诸多名家对韩琦也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他功在社稷,是当之无愧的三朝贤相。那么韩琦是否真的名副其实呢?夜读史书对此有不同观点。

韩琦少年成名,32岁就以副总指挥身份被派往西北主持北宋对西夏的战事,由此可见宋仁宗对他的器重。然而韩琦却并没有表现出与其名望相匹配的能力。在“宋夏战争”关键一役中,韩琦在决策上出现重大失误,结果导致宋军大败,一万多名宋军将士战死沙场。事后,韩琦将战败的“黑锅”都扣到战死的将领任福头上,指责其轻敌冒进,没有按自己制定的既定路线行事。由于任福死无对证,因此没人说得清到底是谁的错。

韩琦军事才能平平,但对武将的脾气却很大。名将狄青手下有一位叫焦用的部将犯了点事落到韩琦手里,韩琦二话不说就下令将焦用斩首。狄青卑躬屈膝地对韩琦说:“焦用是个好男儿,请大人从轻发落。”韩琦却冷冷一笑说道:“东华门外以状元之名唱出者才是好男儿。”言下之意就是说,你们这些武夫算什么东西,也敢在我面前自称好男儿?最终,韩琦不顾狄青的苦苦哀求,将焦用斩首示众。

韩琦在宋仁宗时期官至宰相,其个人政治能力应该还是比较出众的,但也难以说出在国计民生方面有什么突出贡献。宋仁宗在位中期推行的“庆历新政”,主要执行人是范仲淹富弼,韩琦只是众多支持者中的一个。

事实上,真正决定韩琦历史地位的是在宋仁宗晚年的时候。由于仁宗没有自己的子嗣,所以皇储问题长期悬而未决。时任宰相的韩琦向皇帝提出“皇嗣者,天下安危之所系。自昔祸乱之起,皆由策不早定”。在以韩琦为首的众臣们步步紧逼之下,宋仁宗只好同意立养子赵宗实(仁宗堂兄濮王赵允让之子)为储君,并赐名赵曙。

宋仁宗死后,赵曙承袭皇位,是为宋英宗。韩琦作为定策第一功臣,深得英宗信赖。

宋英宗即位后,表现出种种荒唐行径,比如以身体有病为由拒绝出席宋仁宗的丧礼,对养母曹太后出言不逊等。曹太后对此非常震怒,可韩琦却威胁曹太后道:“若官家失照管,太后亦未安稳。”(如果官家出了什么事,太后您的地位也会不稳。)一向以谦谦君子自居的韩琦,在仁宗去世尸骨未寒的时候,就开始露出了凶狠的獠牙,不得不让人感叹世态炎凉。然而对宋英宗来说,韩琦是忠君的楷模,所以英宗及其子孙们对韩琦都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宋神宗(宋英宗之子)即位后,大宋王朝历年累积下的各种弊端已严重影响到了国家发展。为了让国家重新得到振兴,宋神宗采纳了王安石的建议,开始推行“王安石变法”。然而,变法因触及到了权贵阶层的利益,因此遭到许多士大夫的抵制。

就在王安石颁布“青苗法”后不久,韩琦就给皇帝宋神宗上呈了一份奏章,里面强烈斥责变法劳民伤财,影响民生。宋神宗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以为韩琦所言句句属实,他由衷感叹:“琦真忠臣!虽在外,不忘王室。朕始谓可以利民,今乃害民如此!”然而事后经过调查,宋神宗才知道底层百姓对青苗法非常拥护。“王安石变法”这才得以继续被推行下去。

那么韩琦为什么要抵制变法呢?说白了还是利益作祟。“王安石变法”中有一条核心原则就是:济贫困、抑兼并。说得通俗点就是,牺牲权贵阶层的部分利益,让底层百姓能得到更多实惠。韩琦家族世代为官,到了他这一代达到顶峰,各种明里暗里的收入不计其数,他在家乡田庄更是大到看不见边际。“王安石变法”要从韩琦这类权贵阶层手中“虎口夺食”,因此作为权贵的代表人物,韩琦自然挺身而出为自己的利益代言。

最为可笑的是,当年二十多岁的韩琦曾在朝堂上公然斥责宰执大臣们擅弄权术。结果几十年过去后,韩琦却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和珅贪污的钱那么多 乾隆为什么不动和珅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对乾隆不杀和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和珅是乾隆的宠臣,他还有一个称呼那便是大清第一贪官。嘉庆一上台便将和珅扳倒,从他的家中搜刮出了大批的金银财宝,经核算价值11亿两白银。按照当时大清国库一年能够入库7000万两的收入,和珅的家产相当于大清十五年的赋税。和珅贪了这

  • 宋神宗赵顼是怎样的人?为何说他是北宋争议最大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宋神宗赵顼是北宋争议最大的皇帝。赞誉者认为他锐意进取,有理想、有抱负,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明君;贬低者认为他志大才疏,一味瞎折腾,结果把整个国家搞得鸡犬不宁,国力不增反减,为后来的北宋亡国埋下了隐患,因此他是一位典型的昏君。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的宋神宗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北宋灭亡是他的错吗?下面我爱历史

  • 李渊是开国皇帝,为什么存在感那么低?李渊的出身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唐朝,李世民不可不提,但是李渊也不可忽略,下面又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李渊的名声李渊建唐618,这是我们小时候经常背诵的话,所以大家也都知道,我们常说的大唐盛世,最早是由李渊建立的。但是李渊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却不怎么样,也不能这么说,只是他的名声很受贬低,比事实上的他差

  • 膝盖骨被砍伤、脸上被刻字的孙膑,是怎么复仇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因妒生恨,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更可怕的是,这发生在两个同窗、师兄弟身上。孙膑,孙武后人,家族的血脉传承,就是极其精通“战术”,春秋战国时称为“兵法”。孙膑年少时师从神秘的全才“鬼谷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孙膑的智慧才华体现得淋漓尽致,而此时,算是他的师兄,鬼谷子的另外一位弟子庞涓,厌恶上了这个才华横溢

  • 小说三侠五义中,公孙策是真实存在的吗?历史原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公孙策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中国古代的小说虽多为杜撰,但往往其主人公也都能在历史中找到原型或者影子。《三国演义》就不说了,因为罗贯中是直接按自己的喜好将历史人物的故事重新进行了编排;《水浒传》也是如此,施耐庵将宋江等人的故事扩大了百倍。与此相比,《红楼梦》就显得扑朔迷离了。大家似乎

  • 和珅怎么说也是一个聪明的人 和珅为何不巴结嘉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和珅与嘉庆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颙琰还只是十五阿哥的时候,乾隆向和二透露了想立颙琰为继承人的意思,和二马上向颙琰报喜。颙琰知道以后非但没有感激和二,反而引发了对和二深深的忌惮,要知道清朝自雍正以后,对于继承人的问题都是秘而不宣的,真相要到了最后才能揭晓。而如此机密的事

  • 三国时期东吴的四位前将军分别是谁?他们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东吴的四位前将军分别是谁?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前将军,古代武将官职,始于战国时期。对于前将军来说,地位仅次于上卿,职务上包含了护卫京师,驻守边境等范围。按照东汉时期的官制,左将军在武将中仅次于大司马、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官职,也即是一个中等偏

  • 古代皇帝不洗龙袍,那他们要准备多少件来换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龙袍开始正式出现在帝王的身上,严格来讲是在隋代,在隋代以前,龙袍的概念是有的,但大多数时候却只能躺在皇帝的“衣柜”里,自封建时代开始,秦汉,乃至于魏晋南北朝,对于皇帝所强调的是“天子”,而不是“真龙”,因此隋代龙袍的确立,是对皇权加强的一种进步。咱们可以先不说龙袍,就从皇帝的“常服”、“朝服”的角度

  • 武则天与吕雉有哪些相似之处?她是命定的女皇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对武则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武则天,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不管是在她之后的唐朝时期对她的夸赞,还是后来史书上对她的唾骂,不可否认的是,她的确有政治才能,的确为大唐的繁盛贡献了很大的力量。但是这些故事我们已经听了很多遍了,甚至耳熟能详,

  • 乾隆为什么把女儿嫁给和珅的儿子 乾隆此举是为了保护和珅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对乾隆与和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和珅是乾隆最宠爱的大臣之一,一直到乾隆去世之前,和珅可以说是只手遮天的存在。但也正是因为手里的权力,也导致了嘉庆亲政之后,直接赐死了和珅,但是和珅的儿女在这场风波中幸免于难,很多人认为是乾隆保住了和珅的孩子,我认为并非如此。和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