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创业初期的两大谋士,他们最后什么结局?

刘备创业初期的两大谋士,他们最后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819 更新时间:2024/1/22 1:07:43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在众多诸侯之中,刘备、孙权、曹操成为最后的赢家,也即笑到了最后。对于这三位诸侯,身边都聚焦了众多一流的谋士。其中,就刘备来说,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在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向刘备献上了《隆中对》。在获得诸葛亮这位顶级谋士的辅佐之后,刘备的事业迎来了重要的转折点。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

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葬惠陵。除了诸葛亮,徐庶、法正、庞统等人,也是刘备麾下的重要谋士,并且为人们所熟知。当然,就笔者今天要说的简雍孙乾,显然在名气上比不上诸葛亮、庞统等人了。至于能力上,这两位谋士,同样要明显逊色于诸葛亮等人。不过,在笔者看来,作为刘备创业初期的两大谋士,简雍、孙乾的作用却是不可小觑的。

简雍

简雍(生卒年不详),字宪和。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为姓简。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刘备帐下谋士。

《三国志·卷三十八·蜀书八·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中记载:简雍字宪和,涿郡人也。少与先主有旧,随从周旋。

简雍年少时便与刘备相识,后随其奔走。因此,套用现在的话来说,简雍可以说是刘备的发小,其跟随刘备的时间,自然要明显早于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因此,在笔者看来,简雍无疑是深受刘备信任的谋士。而在汉末三国时期,谋士能否受到主公的信任,往往要比其能力更加重要。比如曹操称魏公的时候,荀彧这位谋士表达了反对的意见,这让他失去了曹操的信任,直接导致其比较凄凉的结局。

建安六年(201年),在官渡之战后,刘备到荆州投靠刘表,简雍与麋竺、孙乾一同担任左将军从事中郎,常任说客。对此,在笔者看来,刘备在投奔荆州牧刘表之前,必须要先派人去游说刘表。如果没有提前获得刘表的同意,刘备自然会被荆州的将士拒之门外。但是,在简雍等人的努力下,荆州牧刘表不仅接纳了刘备,更赋予他镇守新野的重任。凡此种种,自然离不开简雍等人的努力。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受邀入益州,简雍随从也同行,刘璋与他见面,十分喜欢简雍。一年后,双方决裂,战事立即爆发。虽然刘备和刘璋决裂,不过,简雍对刘璋的游说,成功让刘璋初期赠送物资和兵马给刘备。而这,无疑增强了刘备在益州的实力,为刘备夺取益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将刘璋在成都包围,简雍被派去游说刘璋投降,刘璋答应,并与简雍同车出城投降。

刘备定益州后,论功行赏,拜简雍为昭德将军,待遇仅次于麋竺,与孙乾相同。简雍其后的生平不详。对于简雍这位谋士,《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评价道:“优游风议,性简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自纵适;诸葛亮已下则独擅一榻,项枕卧语,无所为屈。”在刘备获得诸葛亮等谋士之后,简雍不争不抢,并没有因此心生嫉妒。一定程度上,这有助于刘备麾下文臣武将的团结,这同样是有助于蜀汉的事情。至于简雍最终的结局,应该是在益州病逝了,也即获得了善终的结局。

孙乾

《三国志·卷三十八·蜀书八·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中记载:先主领徐州,辟为从事。后随从周旋。

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三十八·蜀书八·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中记载:玄荐乾于州。乾被辟命,玄所举也。

孙乾(?-约215年),字公祐。北海郡(治今山东昌乐西)人。孙乾最初被名士郑玄推举给州里,后刘备领徐州牧,便辟他为从事。建安元年(196年),刘备被吕布击败后,孙乾也跟随刘备奔走四方。值得注意的是,就东汉末年推荐孙乾的郑玄,是卢植管宁华歆等人的老师,而卢植则是刘备和公孙瓒的老师。所以,因为这一层关系,孙乾同样受到了刘备的信任,更愿意跟随刘备颠沛流离。比如刘备被吕布击败的时候,可以说是十分狼狈,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了。但是,孙乾并没有因此跳槽,而是继续辅佐刘备。

建安五年(200年),刘备背叛曹操,想向北与袁绍联合,便派孙乾出使与袁绍结盟。在这一年,刘备本想以徐州作为基础,以此抵抗曹操。虽然曹操当时正在和袁绍对峙,但是,曹操依然决定先对付刘备,再进行官渡之战。于是,在被曹操击败后,刘备投奔了袁绍。因为孙乾之前的沟通,促使袁绍迅速接纳了刘备。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离开袁绍,向南投靠刘表,遣孙乾和麋竺先与刘表见面,各种事情都处理得很妥当,刘备都十分满意,与麋竺、简雍同任左将军从事中郎。对此,在笔者看来,在东汉末年,刘备能够在各个诸侯之间游刃有余,成为座上宾,这无疑离不开孙乾、简雍等人的奔走往来。作为一位诸侯,刘备自己不方便传达的事情,也可以借助于孙乾、简雍来处理。

《三国志·卷三十八·蜀书八·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中记载:后表与袁尚书,说其兄弟纷争之变,曰:“每与刘左将军、孙公祐共论此事,未尝不痛心入骨,相为悲伤也。”其见重如此。

刘备在荆州期间,荆州牧刘表曾写信给袁尚,信中说自己每与刘备、孙乾谈及袁尚、袁谭兄弟自伤残杀的事,没有不感到心痛悲伤,可见荆州牧刘表对孙乾十分看重。

最后,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占领益州,孙乾被拜为秉忠将军,其待遇仅次于麋竺,与简雍相同。不久,孙乾便病逝。总的来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虽然孙乾、简雍的能力不如诸葛亮、庞统、法正等谋士。但是,在刘备麾下,特别是刘备创业初期,孙乾、简雍凭借着自己的游说和交流能力,还是帮助刘备获得了不少好处,至少没有让刘备连立足之地都没有。换而言之,虽然孙乾、简雍不擅长战略上的谋划,但是,这两位谋士长袖善舞,对刘备不离不弃,自然为蜀汉的建立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对此,你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有两位“常败将军”,你知道他们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大将军,古代领兵之最高将领。始于战国,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的大将军原位在三公下,到汉和帝时窦宪出任大将军,由于权势太大,朝廷震动,联合奏请以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在此基础上,进入到三国时期,大将军实际上不仅主管兵马作战事宜,也对朝廷事务具有极高的话语权。基于此,在魏蜀吴三国中,大将军都是位高权重的官

  • 秦朝灭亡后,刘邦是如何阻止那些秦国余孽复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秦国灭亡后,“老秦人”为何无人复国?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其子胡亥即位,为秦二世。秦王朝虽在历史上拥有巨大影响,但滥用民力,统一仅十

  • 正史上的程咬金真的是一个无知莽汉吗?别小看他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说到程咬金,我们脑海中会浮现力大无穷、挥舞八十多斤的大斧,但在三招过后就黔驴技穷的莽汉形象。但这只是演义中的艺术包装,正史中他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先看看程咬金最后一次带兵打仗的表现。公元656年,程咬金带兵攻打西突厥,但最终因为贻误战机、屠城杀降等罪名,被

  • 寥寥数语就能劝服关羽的大臣,此人究竟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19年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任命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在此基础上,汉中王刘备派益州前部司马、犍为人费诗去关羽驻地授予关羽官印,关羽闻知黄忠地位和自己一样,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接受任命。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

  • 清朝将领兆惠一生有何战绩?一次性收复六分之一国土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清朝将领兆惠一生有何战绩?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1755年,清高宗乾隆登基20周年,乾隆想一展内心的抱负,决定出兵伊犁,一举荡平准噶尔。准噶尔部落首领噶勒藏多尔济畏惧清朝军队,在稍作抵抗之后,投降清朝。正在乾隆大喜过望时,准噶尔的另一位首领阿睦尔撒纳叛变,驻扎在伊犁的

  • 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杜袭有多厉害呢?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曹操手下可谓人才济济。就武将来说,既有于禁、徐晃、张郃、张辽、乐进这五子良将,以及夏侯渊、夏侯惇、曹真、曹仁、曹休等曹魏宗室武将。就文臣谋士来说,则有司马懿、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陈群等人。其中,在曹操的谋士之中,杜袭明明劳苦功高,却没有相对应的名气,也即经常被人们所忽略。杜袭(生

  • 关羽收留周仓,又为何拒绝廖化?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为何关羽收留周仓,却拒绝廖化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关羽为了曹操,斩杀颜良和文丑后,报答了曹操的活命之恩。他挂印封金,辞别曹操,千里寻兄。途中,关羽先后斩杀六员不开眼的守将,还遇上了廖化和周仓两位义士。这两位壮士,对关羽非常钦佩,都愿意跟随关羽,鞍前马后,愿效犬马

  • 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为何经历了四次迁都?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还是天子,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 西汉初期的三大功臣,只有韩信结局不好?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汉初三杰”指西汉建立时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位开国功臣,另外还有汉初三大名将之说。根据《史记》等史料的记载,在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刘邦遂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

  • 袁术放任“小霸王”孙策是为了什么?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袁术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三国演义》记载,孙策为了夺取吴地,使自己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便把自己父亲孙坚获得的“传国玉玺”敬献给了袁术,从中借得了一些兵马,回到吴地,顺便脱离了袁术的控制。这只是《三国演义》里面所记载的内容,陈寿的《三国志》里面并没有提及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