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的特务网有多严密?建立东西两厂锦衣卫

朱元璋的特务网有多严密?建立东西两厂锦衣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115 更新时间:2024/1/25 16:06:42

朱元璋君臣合作七年,有不算短的一段蜜月期,但蜜月结束之后,渐渐心理都起了变化。那是怎样的变化呢?《明史·胡惟庸传》记载:惟庸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吉安侯陆仲亨、平谅侯费聚因过遭帝切责之。惟庸胁诱二人,密相往来。这段明史,既记录了胡惟庸的变化和不法行为,同时也道出朱元璋对胡惟庸由宠到恨的心理根源——早请示晚汇报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先斩后奏、自作主张;皇帝的敌人不是自己敌人,而是结党营私的朋友伙伴。如此,不免使得朱元璋大为恼火,我的天下我做主,咋论到你胡惟庸显摆?我打天下你坐天下,哪有这样好事?

在这里,我们要强调一点,朱元璋的底线。如果说朱元璋对器重的属下什么事都可以网开一面,贪污受贿都可以容忍,但唯独一件东西一旦触碰,休说胡惟庸,就是天王老子、至亲儿孙,朱元璋也不容忍,什么东西?那就是争权。显然,胡惟庸的以上行为,就是争权,突破了朱元璋的底线。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胡惟庸干这些事,都是偷偷摸摸的,朱元璋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这就是不了解朱元璋的另一特长了,此人除了用人整人上有一套外,搞情报工作也是很厉害的。中国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告密时代”,一个是那武则天的大周,另一个就是朱元璋的大明洪武时代。在这个时代中,特务生逢其时,全国处处都有皇帝眼线。朱元璋情报工作无孔不入。其情报工作细到了什么程度?

网络配图

这段故事为人们所熟知——朱元璋手下有个叫宋濂的大臣,从朱元璋起兵时就跟着朱元璋,建国后被委以重任,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但是对这样的大臣,朱元璋璋情报工作也没放松,有一天,宋濂在家里请几个朋友喝酒。上了一些酒菜。次日上朝,朱元璋问他:老宋,听说昨天你家来客了?吃点啥喝点啥呀?宋濂是个老实人,照实回答,来几个朋友,然后开始报菜名——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儿,烧子鹅,卤煮咸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朱元璋频频点头:“嗯,对上了,你是个老实人,没欺骗我!”原来,在宋濂家人中,朱元璋早已安插了自己的人。那个朱元璋安插的人,每天都监视宋濂起居,家中一有情况就马上报告朱元璋。所以朱元璋对宋濂情况无所不知。经过对菜单,朱元璋洋洋得意,而宋濂从此惶惶不可终日。

类似谍报层出不穷。有个翰林叫钱宰,在朱元璋那领了一项文化工程,重编《孟子》语录,因为朱元璋对孟子的有些话很不满,比如:君为轻民为重。老百姓比我重要哪行?于是命令手下文人加班加点,重新肢解孟子,这个钱宰每天早出晚归,累得够呛,有一天下了夜班,一边往家走一边做了首诗,有些发牢骚的意思:“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朱元璋对他说:“小钱啊,昨日你做的那首诗不错,不过我并没有嫌你来得晚啊,只是怕你们不勤奋,你看把那个嫌字改作忧字如何?”钱宰吓得魂飞魄散,我一个人嘀咕皇帝怎么知道的,连忙磕头谢罪,您改得好。

还有一个担任国子祭酒的官员,叫宋讷。有一次,遇到点不开心的事,独自坐在自家后花园生气。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你昨天生谁的气?宋讷大吃一惊:我生气了吗?朱元璋拿来一幅画,你看看,这不是你吗?宋讷拿来一看,数码照片一样,生气的表情都画得惟妙惟肖。原来朱元璋安排的特务,不仅跟踪大臣,而且还进行素描工作。说到明朝特务,我们都知道锦衣卫。这是朱元璋的发明,但锦衣卫之外,还有一种特务,也是朱元璋精心打造的,那就是检校。这个检校明为“言官”,实际上干的就是特工的活,专查官员隐私,朱元璋的特务网就是由检校和锦衣卫组成的。如果说锦衣卫是军统,那么检校就是中统。他们一个用剑,另一个用嘴杀人。朱元璋利用这些人,等于在每个官员头上悬了一把剑,卧室里安装了摄像头,所有官员在朱元璋面前,都一丝不挂,没什么隐私可言。

朱元璋培养了不少著名特务,前面提到那个担任过右丞相的杨宪、以及本讲座主人公胡惟庸都可以称为杰出特务。这些人只对皇帝一人负责,就像藏獒一样,只认一个主人,其余人无论和皇帝是什么关系,都可以撕咬。文武百官遇到这些人,就像遇到狂犬了,必须拐弯跑,要直接撞上很容易被咬,咬上可就没救。这正是朱元璋所要的效果。他对自己培养这些特务的效果很得意,说:“我养这这些人,犹如如人养恶犬,人见人怕。”在特务的监视下生活起居,哪个大臣的一举一动能逃出皇帝视线?虽然胡惟庸既是宠臣、也算是个大特务,但也毫不例外受到朱元璋的特务照顾,尤其在君臣关系出现缝隙的后期,朱元璋派人在胡惟庸家门口放了暗哨重点盯防。特务整特务,更叫一个狠。胡惟庸的不法行为,被一心想立功的特务们添油加醋,传到朱元璋耳朵。

网络配图

那么,听到这儿,也许有人会问:胡惟庸为什么要结党营私?让领导不快?他已经位极人臣,顺着领导的意,当着他的丞相,不是很好吗?要解开这个疑惑,必须要先说说他的领导是怎么回事。到今天,我们依然不能说朱元璋是个昏君,但是,打天下时的朱元璋,与坐天下后的朱元璋,判若两人。当朱元璋还不是皇帝时,他是一个众望所归的明主。我们知道,元末天下大乱,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从起事的时间而论,朱元璋参加革命时间是比较晚的。待他单独领兵时,不少“革命前辈”已经成了气候。但到头来,为什么无根无基的朱元璋得了天下呢?主要是因为得人心。

首先,他抓住了穷人心。朱元璋懂得穷人心。因为他早年就是穷人、赤贫,知道百姓生活的艰难,知道百姓的期望在哪里,所以他常常自比舜,宣扬要建立一个没有民族压迫的、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另外,朱元璋还抓住知识分子的心。我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中,农民起义军要想成事,没有读书人的出谋划策是不行的。在打天下时,朱元璋和读书人的关系非常好,经常在一起围炉夜话,这些知识分子,把朱元璋当作知己仁君。最后,他还抓住了整个民族人心,蒙元帝国,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汉族人被列为四等人歧视。而朱元璋北伐时打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号,这个口号比后来孙中山的口号还早600年,朱元璋由此而成为带领汉民族反抗蒙古贵族统治的民族英雄。

常言道,得人心者得天下。就这样,朱元璋靠得人心得了天下。然而。成为洪武大帝后,那个海纳百川的仁君不见了,一个反复无常的暴君出现了。朱元璋的这种变化,说来说去,还与他的身世有很大关系。朱元璋早年赤贫,到了饭都吃不上地步,被迫到寺为僧吃百家饭,饱尝世间冷暖人情他成为开国皇帝后,人生巨变,令他心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之前他一穷二白,没什么可担心的,所以广杰豪杰,兄弟相待,之后,得意和忧郁一起涌上心头,担心文臣们会鄙视他出身贫贱,武将们会篡夺他的皇位。从心里学角度讲,此时朱元璋,已经患上了严重精神疾病,用今天话说,就是焦虑症,具体表现就是疑神疑鬼、喜怒无常。

网络配图

朱元璋的疑心病令人发指,在他统治时期,很多大臣拍马屁拍到马蹄,稀里糊涂送了命。比如浙江有一个学人,写了一个贺表来吹捧他,其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之语,朱元璋竟认为“光天之下”是讽刺自己是没头发的和尚,“作则”是挖苦自己做贼,下令将这个马屁精处死。反复无常的朱元璋无疑是个“非理性”强人,长期陪伴在这样“非理性”领导身边,那帮属下会出现怎样心理状态呢?关于“非理性”,当代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组实验,拿来一群白鼠分入两笼,对一个笼子里的白鼠有规律地“电击”,另一笼无规律“电击”,结果遭到无规律电击的那群老鼠很快就疯了,这说明什么呢?非理性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发疯。那些强人帝王非理性到了极点时刻,不是自己发疯,就是把属下逼疯。

想必洪武时代的官员们在朱元璋手下也是备受煎熬,多次体验到了被不规则电击的小白鼠心情。政治环境恶劣,领导神经过敏,太不好伺候。即便是宠臣胡惟庸,在这种环境下或许也不免感叹,自己既像朱元璋牵着的一条狗,又像其手里牵着的一风筝,让你升你高入云端,让你降你就垂直落地。完全由不得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官员想不死,只有两种做法,或者主动远离权力中心,或者抱团取暖、结成利益共同体。胡惟庸做法,基本可以解释为后者:抱团取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什么把祖宗葬在水里:水底古墓藏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苍天并不在乎帝王祖宗的高贵,浩大的洪水依旧滚滚而来,让这方樵夫牧童望而生畏的神圣的土地顷刻间沦为泽国,那些无比忠诚的文臣武将也在这场洪水中相继倒下,在淤泥中酣睡,渐至湮没无闻。明祖陵就成了一个遥远的传说,洪泽湖中有个“大墓头”,这就是那一带人民偶尔提起的故事……那么他为什么还要相信朱贵,还要封杨家墩

  • 帝女花昭仁公主是被父亲明思宗砍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现代影视剧中的昭仁公主形象均与历史事实中的昭仁公主相差甚远,历史上昭仁公主六岁就身亡了,而昭仁公主的电视形象在不同的影视剧中也不同,在《帝女花》中昭仁公主是以一个典型的坏人形象出现的,而在《武侠帝女花》中她的形象则是一个识大体、顾全大局的女子,两者反差极大。图片来源于网络《帝女花》中的昭仁公主是由郭

  • 明朝那些浑浑噩噩的皇帝:明朝皇帝为何大多无所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翻开历史,那些耳熟能详的朝代,什么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喜欢历史的人,总能从中发现一些让自己感兴趣的故事。粗略地由近及远地算一下,清朝从1619年建立到1911年灭亡共延续292年,明朝从1368年建立到1644年灭亡共延续276年,唐朝从618年建立到907

  • 哪位臣子力阻武则天造佛像 得其亲自主持丧礼?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就在他上疏力阻武则天大造佛像的那年九月,狄仁杰去世。武则天亲自为他主持丧礼,废朝三日,这是当时人臣的最高待遇。网络配图一年判定数千件铁案史书记载,狄仁杰,字怀英,唐贞观四年(630年)生于并州(今太原)的一个官宦之家。他的祖父狄孝绪,曾任贞观朝尚书左丞,其父狄知逊,曾任夔州长史。显庆元年(656年)

  • 雄才大略汉武帝侧面:抢劫民财破坏法制的暴君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汉的豪强地主怎么形成的,什么叫雄才大略,雄才大略的人特点

    “上个星期,一位企业家朋友对我说,他最近看了一部讲汉武帝的片子,很过瘾。我对他说,汉武帝是中国历史第一位大规模地滥用政治暴力,破坏法制,强行化私为公、摧毁民营工商业的皇帝,你愿意这样的人再出现吗?这样的人真出现,你还会过瘾吗?网络配图作者编剧选汉武帝来拍片子,到底想说什么我不知道,但是,今天的中国,

  • 刘备爱民只是假象 搞金融剪刀差掠夺蜀汉民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借荆州还了没有,孙刘两家为什么长期争夺荆州,刘备为什么那么多人跟他

    两汉时期,商品经济非常发达,五铢钱流通十分繁盛,经常会出现流通货币数量不足的情况。政府惯用的手段是将钱币减重,增加名义货币流通的总量。自三国直至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各地政权对立,铸行虚币大钱成为各政权掠夺民间财富用来支持战争的有效手段,五铢钱也由此衰落。率先开铸虚币大钱先河者,便是刘备。网络配图刘

  • 朱元璋几乎杀所有功臣却只留下了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晚年杀了多少功臣,朱元璋杀了哪些开国功臣,朱元璋想到朱棣会反吗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统治者日益黑暗残酷,引起了人民的反抗。1352年郭子兴聚众起义。后郭子兴病故,朱元璋接手兵权,登上了历史舞台。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网络配图世人皆知伴君如伴君如伴虎。朱元璋猜忌刻薄,登上皇位后,便把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几乎杀了。朱元璋之所

  • 秦始皇忍辱偷生30年生父竟不是吕不韦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始皇长生不老之谜,秦始皇一生未娶的原因,秦始皇生父之谜破解

    6月112日消息,有一段模糊不清的身世,他的母亲赵姬最初是吕不韦的小妾,后又嫁给异人生下秦始皇,因此秦始皇的身世一直是个谜,有人说他确实是异人的血脉,也有人说是吕不韦故意送了孕妻。这个尴尬的身世,让秦始皇的童年没少吃苦。网络配图秦始皇从小跟随母亲赵姬颠沛流离,后来其父异人成为秦庄襄王,秦始皇才得以和

  • 历史探秘:吕布为何要认董卓为干爹?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吕布认过几个爹,董卓和吕布为何反目成仇,吕布认了几个干爹

    《三国演义》里,吕布有丁原、董卓两个义父,再加上亲爹,被张飞骂作是“三姓家奴”。可是翻开《三国志》,并没有吕布认丁原为义父的记载,可知这件事完全是小说家言。认董卓倒是有一点根据,《三国志·吕布传》记载说,董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正史记载董、吕二人的“父子”关系,只此一句,远没有演义

  • 光海君:光海君被废是不得民心还是决策不当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朝鲜宣祖和光海君是父子关系,宣祖本来也是不能够继承王位的,因为明宗的世子去世的早,他的大臣就建议在自己的侄子里面选取一位来做为王世子。明宗最后还是听取了大臣们的意见,让德兴君将自己的第三个儿子河城君送进宫中伺候自己,并且册封了河城君为王世子。之后河城君成为了宣祖,他的儿子光海君成为了王世子,那么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