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同治和光绪皇帝的同光中兴:中国封建统最后中兴

同治和光绪皇帝的同光中兴:中国封建统最后中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695 更新时间:2024/1/10 6:04:24

同光中兴是哪位皇帝?同光中兴是指清朝的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在位期间出现的一段社会相对来说比较安定的时期,同治皇帝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光绪皇帝1875至1908年在位,而同光中兴一般指的是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1864年至甲午海战失败的1894年,同光中兴是哪位皇帝?应该是跨越了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两位皇帝。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治皇帝生于1856年,1861年继位的时候只有七岁,太后慈禧垂帘听政,1873年同治皇帝亲政,同治皇帝继位的时候堪称是内忧外患并存的时代,因为还是一个小孩子,所以一切政务都由辅政大臣和太后决断,同治皇帝在位期间正好是国内处于“太平天国”与“义和团”两次重大社会动荡之间,在国际上正好处于英法联军与八国联军两次入侵之间,如同处在两次大风暴中间的缓冲期。

因此当时清政府的掌权者可以有机会进行一些的改革,成立总理衙门、设立同文馆、办新式学校、派人出洋、办厂开矿、修筑铁路等,实行学习西方近代化举措等等,正是由于这些改革措施的出现,使得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后来光绪皇帝继位,光绪皇帝继位的时候只有五岁,慈禧仍然是实际权力的拥有者,可以说同治皇帝的去世对清朝影响是非常小的,所以各项政策得以继承与发展,社会没有出现任何的动荡,社会发展继续沿着老路子前进,直到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使得太平王国再次陷入战争的漩涡,同光中兴戛然而止。

同光中兴是哪位皇帝?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知道同光中兴跨越了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两位皇帝。

同光中兴的原因

同光中兴是指清末同治和光绪统治时期出现的太平安稳岁月,这是封建王朝出现的最后一次中兴,可以看作是封建王朝的回光返照,同光中兴虽然称不上盛世,但是也出现了一系列的进步事物和思想,经济文化等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相对繁荣,在清朝当时内忧外患并存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丝兴盛的意思,下面说一下同光中兴的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光中兴的原因一: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促使清政府不得不进行了一些改革,这些改革促进了同光中兴的发生。当时的清政府刚刚从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泥潭中挣扎出来,可以说是从内忧外患并存的局面下获得了改革的动力,因此光绪帝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兴办洋务,派遣留学生,任用贤臣等等措施对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同光中兴原因二:资本主义列强使用自己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政府紧闭的大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使得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传到了中国,资本主义民主思想在当时的思想潮流中占据着一席之地,这些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清政府也顺应潮流开办了许多实业,适应性的进行了很多改革。

同光中兴原因三: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统治期间清政府内部出现了很多的贤臣,这些贤臣比较的能干,比如恭亲王曾国藩李鸿章胡林翼张之洞等等,这些人都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同光中兴的经济

同治中兴指的是跨越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两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获得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发展,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已经被西方列强的大炮打开了,中国被迫开始了历史上第一次的对外开放,下面具体说一下同光中兴的经济。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光中兴一般是指1864年到1894年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之前太平天国运动和列强的屡次入侵已经让清政府不得不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于是清政府适应历史的潮流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由于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使得清政府的经济获得了恢复与发展。随着江南制造总局、福建马尾船政的成立,一部分民族工业开始涌现、复苏,天津、江浙纺织工业、湖北张之洞设立的金属冶炼工厂、广东的水陆运输等行业、产业,第一次在中国的土地上诞生。但是清朝同光中兴时期,中国仅仅是逐渐吸收、引进、建立了单独的某个企业、某个工厂、学校。仅仅是个体的西化,清政府整体的制度建设仍然以儒家思想、封建制度而建设的。

同光中兴时期资本主义的萌芽已经在封建的政治体制之下出现并且积极的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但是清政府的旧势力却固残守旧,这些都严重的制约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于是新旧势力之间的斗争最终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之后光绪帝发动的“戊戌变法”就是新旧势力之间的较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明成祖南征的过程:二次南征终是征服交趾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明宣宗亲征,朱棣第二次北征,交趾二征起义

    自明朝成立以来,安南陈氏政权已趋衰微,一直内乱不断,1400年,陈朝权臣胡季犛篡位,建立胡朝,改国号为“大虞”。不久後自称太上皇,由儿子胡汉苍即皇帝位。由於前朝陈氏原是向明朝称臣,世世受明册封,凭著篡夺得国的胡氏为免惹起明朝猜疑,便于1403年农历四月丁未(4月21日 )遣使赴明,向刚起兵夺位的明成

  • 赵匡胤忘恩负义 杯酒释兵权后良将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什么意思,赵匡胤杯酒释的是谁的兵权,杯酒释兵权的后果

    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杰作,办了这件事,宋朝方能立得住,否则,充其量会在五代之后,再加一个短命王朝而已。其实,办这件事的力气,五代多数开国之君都有,但却没有一集团有这样的心机。五代之任何一代,开国之君都是事前最大的军阀,有身手改朝换代,没有别的,只是阐明他的军理想力最强,而他本人,也是众军头中最

  • 丰臣秀吉入侵朝鲜 万历遣军大胜倭寇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丰臣秀吉攻打中国,丰臣秀吉攻打朝鲜,万历册封丰臣秀吉

    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壬辰)4月14日,日本为了吞并朝鲜,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壬辰倭乱”。在朝鲜国王的请求下,明朝出兵援朝,开始了长达7年的援朝抗日战争,最终以中朝的胜利、日本的失败而告终。不久前,记者驱车从汉城出发,直奔韩国南端庆尚南道的晋州和泗川。网络配图400多年前,这一带是朝鲜李氏王朝的军队

  • 汉武帝如何立太子:子为储君 母当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古代太子自称什么,康熙为什么废太子,秦王子婴如果不投降

    汉武帝托孤19世纪,英国思想史学家阿克顿勋爵道出了一句具有铁律性质的警世格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其实,阿克顿的说法只能算是一种温和的描述。因为绝对权力所导致的岂止是腐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在自然层面上这样评价女人:“本性上比较软弱,比较冷淡,女人比男人富有同情心……”而

  • 揭晓:唐太宗如何拒绝三次飞到眼前的桃花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桃花劫后果,桃花劫多久结束,飞猪被拒绝访问

    记载唐太宗跟若干大臣谈论治国为政之道的唐人吴兢编撰的《贞观政要》一书中,也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三次桃花运:第一次桃花运,发生在贞观元年。幽州都督右领军、庐江王瑗因为谋反被诛杀后,其宠姬籍没入宫,成为唐太宗的美人。大概是因为人长得漂亮,得以在李世民身边服侍。第二次桃花运,发生在贞观二年。曾任隋朝通事舍

  • 郑庄公:在历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春秋小霸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如果历史是一群喵春秋五霸,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是,春秋小霸郑庄公的故事

    在春秋早期,还没有出现春秋五霸的时候,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被称为“春秋小霸”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创立者是郑国的郑庄公。郑庄公作为郑国的第三任君主,励精图治,经过他的精心治理,郑国已经到了令周边所有国家都感到胆寒的地步,甚至连周天子都感到不安。他们曾经集结了两次联军来攻打郑国,但都被郑庄公的计谋所

  • 历史上最悲惨的两位皇帝:被俘虏做杂役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靖康耻指的是哪两位皇帝,靖康之耻两位皇帝的遭遇,靖康之变俘虏了哪两个皇帝

    导读:历史上被俘虏的皇帝不是太多,俘虏后做端茶倒酒的杂役活计的皇帝就更少,西晋的两任皇帝不幸就充当了这种“杂役”的角色。西晋是魏晋南北朝史上短暂的大一统王朝,共有四代皇帝,司马邺是亡国之君,谥号晋愍帝,“愍”指的就是他一生所经历的苦难忧患。网络配图司马邺的前任皇帝晋怀帝司马炽就是在“八王之乱(西晋中

  • 李鸿章与晚清官场四十年:既要做事又要自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没有晚清,何来五四,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戊戌变法失败,李鸿章暗中保护一些维新人士,有人告他是维新派,慈禧因此问他:有人说你是康党。李鸿章回答:臣无可逃,实是康党。关于李鸿章,流传下来的野史不少,随便在网络上发一个评说李鸿章的话题,很快就能引来一堆或捧李或骂李的口水贴。人们对于这个一直是百年里“第一卖国贼” 形象的人物,聚讼纷纭,却难有定论

  • 揭西陵铁路修筑缘由:竟为慈禧太后祭祖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慈禧陵地宫在哪里,慈禧墓开棺,历史上真实的慈禧

    导读:西陵铁路作为一条清廷专门为慈禧“竭陵”修建的皇家专线铁路,对于它的修建,清廷既没有出于当时经济、军事方面的考虑,也更没有丝毫的投入产出方面效益考虑,而完全出于讨好迎合慈禧太后本人的态度,这在世界铁路修建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网络配图1902年4月,刚刚拜谒清东陵回到北京的慈禧太后,突然宣布要在次年

  • 揭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幕后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揭密和揭秘,云南吴三桂,吴三桂历史事件

    导读:历史上,明末清初的吴梅村一句“恸哭三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似乎为这段历史和其主人公之一吴三桂的抉择动因定下了永恒的基调。事实是否真如此?“少年悬印”无论对于东西方历史,1644年都可谓决定命运走向的一年。在英格兰,克伦威尔指挥的英国国会军在7月2日于马斯顿荒原一举击溃王军,这次转折性的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