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统一中国:奋六世之余烈,吞并战国,海内为一

秦始皇统一中国:奋六世之余烈,吞并战国,海内为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018 更新时间:2024/3/4 4:37:29

秦始皇统一中国,其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它既是战国末期最后一场诸侯兼并战争,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场封建统一战争。

战国时期,经过长期诸侯割据战争,诸侯各国盛衰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弱小国家被消灭,中国境内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的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七雄局面的形成,既是春秋以来兼并战争的结果,又是中国统一的前奏。为增强国力,统一全国,七雄相继展开了富国强兵的变法活动。魏国任用李悝变法,楚国使用吴起变法,赵国有武灵王改革,但最有成效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改革,国力逐步强盛。从秦孝公到秦王政的100多年时间中,秦国国力更加强盛,在军事制度方面实行按郡县征兵,完善了军队组织,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士卒勇猛,车骑雄盛,远非其他六国可比。在军事策略上改变了劳师远征而经常失利的战略,采用范睢远交近攻的策略,逐渐蚕食并巩固其占领地区,实行有效占领。秦国相继灭掉西周、东周,攻占韩国的黄河以东和以南地区,设置太原、上党、三川三郡,领土包括今陕西大部,山西中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湖南西北部和四川东北部的广大地区。史书记载秦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在地理位置上进可攻,退可守;“战车千乘,奋击百万”,军事力量远胜于其他六国。秦国这种优越的战略优势为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网络配图

反观东方六国,君主皆庸,政治腐败,统治集团内部相互倾轧,争权夺利,政局不稳固,经济发展迟慢,军事力量不强,而且六国君王多是苟安一时之辈,缺乏统一中国的胸襟和气魄。

公元前247年,庄襄王死去,年仅13岁的嬴政继位为秦王。但当时的国政大权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吕不韦号称秦王仲父,嬴政许多事情受到吕不韦的限制。随着秦王政年龄的一天天增长,他对吕不韦的专权也愈益不满,于是二者的争权也日益激烈。公元前238年,22岁的秦王嬴政举行了加冕典礼,开始亲政,他首先镇压了长信侯嫪毐集团的政变,接着以吕不韦与政变有关为借口,罢其相国之职,令其迁蜀,迫使吕不韦无奈自杀。至此,秦国大权真正掌握在了嬴政手中,这就为他指挥消灭六国的统一战争创造了绝对必要的条件。

秦王政大权独揽之后,就开始实施他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雄伟战略。他广泛搜罗人才,重用客卿,甚至包括从敌营中来的人或曾讥评过自己的人,使秦国一时人才济济,如重用韩国间谍郑国兴修郑国渠,使关中四万多顷盐卤地变成旱涝保收的肥沃良田,为秦统一天下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他礼待军事理论家卫缭,并采纳其贿赂各国权臣以破坏六国合纵的建议,军事上受益匪浅。又接受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法、术、势思想,加强他对政权的统驭能力。听从李斯《谏逐客令》,保持吸收和使用外来客卿的传统,使秦王政身边形成一个智囊团,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秦王嬴政个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从秦王政十七年即公元前230年灭韩开始,秦王嬴政开始了他正式的统一中国的战争。

公元前236年,秦王政乘赵攻燕、国内空虚之际,分兵两路大举攻赵,拉开了统一战争的帷幕。秦国经过数年连续攻赵,极大地削弱了赵国实力,但一时无力灭亡赵国。于是秦国转攻韩国。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内史滕率军北上,攻占韩国都城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俘虏韩王安,在韩地设置颍川郡,韩国灭亡。韩国虽已灭亡,但韩国贵族的反抗并没有停止。韩王安被迁于岐山,前226年曾发动叛乱,不久被镇压下去,这才彻底解决了韩的问题。

网络配图

第二个被灭亡的是赵国。在当时的六国中,赵国是最为强劲的一个。先是有廉颇,后有李牧、庞煖,都是善于用兵的大将,秦国几次兴兵伐赵,都未曾讨得多少便宜。公元前229年,秦大举攻赵,名将王翦率军由上党(今山西长治市)出井陉(今河北井陉县),端和由河内进攻赵都邯郸。赵大将李牧、司马尚坚持抵抗达一年之久。后来赵王宠臣郭开接受秦人贿赂,向赵王诬告李牧、司马尚。李牧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拒绝交出兵权,赵王便派人暗地逮捕李牧并处死,同时杀掉司马尚。李牧一死,秦军如入无人之境,公元前228年,王翦向赵国发起总攻,秦军很快攻占了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灭亡。赵亡后,公子嘉逃往代郡,自封为王,继续抗秦,直至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兵败被灭。

灭赵以后,秦兵临易水,威胁燕国。燕国太子丹曾为质于秦,一直想复仇,但因国小势衰,力不敌秦,未能实现。当秦兵压境之际,燕国君臣皆惶惶不可终日,于是燕太子丹决意刺杀秦王政。公元前227年,燕丹派勇士荆轲携带燕国督元的地图和秦国逃将樊於期的人头;作为觐见礼,去刺杀秦王,以挽救燕国。荆轲临行前,太子丹及宾客送其至易水之上。荆轲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表达了为国牺牲义无反顾。至秦后,秦王在朝堂接见荆轲,荆轲上朝觐见,献图。图穷匕首现,荆轲抓起匕首刺向秦王。嬴政环柱逃避,后在臣下的提醒下,才拔出佩剑,将荆轲砍倒,肢解其身。秦王大怒,增兵向燕国大举进攻,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攻下燕都蓟,燕王喜与太子丹逃往辽东郡。至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军攻打辽东,俘燕王喜,燕亡。

地处中原的魏国在秦的打击下,早已奄奄一息,孤立无援。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国大将王贲率兵包围魏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堤,水淹大梁。三月后城坏,魏王假请降,魏亡。魏国被灭后,秦国把下一个目标指向楚国,但因楚国地域广阔,实力不弱,故费了一番周折。

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楚国内部发生叛乱,楚将项燕将秦叛将昌文君拥立为荆王,秦以镇压荆王为名,举兵攻楚。楚国当时虽败,但实力尚在。当秦破三晋之后,就全力攻楚。秦将李信自恃年少壮勇,在秦王面前夸下海口:以20万兵力即可横扫楚国。秦王又问老将王翦,王翦答非60万不可。秦王以王翦怯弱而李信勇,于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派李信率20万兵众攻打楚国。李信轻敌惨败,秦军退出楚境。

嬴政遭此挫折,即亲赴王翦家,向王翦赔一礼,请其率兵出征,倾全国兵力——60万人,于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大举伐楚。楚国以全部兵力拒秦,大将项燕战死,楚军大败,秦军俘虏楚王负刍,攻占楚都郢(今湖北荆州市),楚国灭亡。而后,秦军又向江南广大楚地及降服于楚的越地进攻。不久越君降秦,至此,楚国全部覆灭。

网络配图

五国相继被灭,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齐国。它的相国后胜,长期受贿于秦,既不备战,更不援助其他五国抗秦。齐王建昏庸,听信于相国。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率军直逼齐国。齐王建慌忙在西线集结军队,准备抵抗。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军避开西线齐军主力,从北面直插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在秦国大兵压境的形势下,齐王建不战而降,齐国灭亡。

秦统一六国战争的胜利,是由于秦国在战争中战略战术运用得当。秦王政在位时期,国力富强,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供应战争,在战略上处于进攻态势,势如破竹,摧枯拉朽,相继灭掉诸国。在战术上,秦国执行了由近及远,先弱后强的方针,首先灭掉了毗邻的弱国韩赵,然后中央突破,攻燕灭魏,解除了北方的后顾之忧。最后消灭两翼的强敌齐楚,这种战术运用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在具体战役中,秦国运用策略正确,如在灭韩赵的战争中,根据具体情况,而不是完全机械地按“先取韩以恐他国”的既定方针,而是机动灵活,赵有机可乘则先攻赵,韩可攻则灭韩。灭楚战役是在检讨了攻楚失策后,根据楚国实力集中优势兵力攻楚而取胜的。攻打齐国避实就虚,出奇制胜。相反,六国方面势力弱小,在战略上又不能联合,各自为战,根本不能阻挡秦国的进攻,战争中消极防御,被动挨打,以至一个个被秦国灭亡。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秦相继灭掉了北方的燕、赵,中原的韩、魏,东方的齐和南方的楚六个国家,完成了统一大业。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500余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秦王朝。战国历史至此结束,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赵匡胤吃霸王餐:猛吃莜面十八碗掏不出一文钱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赵匡胤吃瓜,莜面栲栳栳,商家有必要霸王餐么

    “莜面加卤子一大碗三文钱,十八大碗是五十四文,三仙汤每大碗一文钱,总共为五十七文钱。”卖莜面的回答说。当赵匡胤的手伸进口袋时,说什么也拿不出钱来了。卖莜面的见吃饭人的窘态,已猜到几分,便豁达地说:“就给一文钱吧。”这时的赵匡胤羞愧难当,憋了半天才说出一句:“唉,这叫一文钱逼倒英雄汉啊!”拿不出钱,卖

  • 解析汉朝名将曹参的平生经历与丰功伟绩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参夏侯婴,丰功伟绩的近义词,谁身在曹营心在汉历史人物

    作为汉朝的名将和杰出相国,曹参的名字流伟千古,他在时人的心目中的地位甚至超过了前任萧何。下面,我们来看看曹参简介,历史上的曹参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要从西汉的建立说起,以便更清楚地展示曹参的平生经历与丰功伟绩。图片来源于网络古代的开国帝王,身边不乏能人异士,而且后来身居高位的大多是“同乡。明代的朱元璋

  • 宋神宗赵顼是一个想励精图治的皇帝,为何却没能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神宗赵顼简介,尧帝做出了什么成就,唐朝被祧出太庙的皇帝

    《宋史》里说他:“其即位也,小心谦抑,敬畏辅相,求直言,察民隐,恤孤独,养耆老,振匮乏。不治宫室,不事游幸,厉精图治,将大有为”。从这里咱们能够知道,赵顼很有抱负,为人低调,谦和,很懂得安居乐业的道理,这一切改变要从王安石变法开始说起。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之后他任

  • 冉闵,在战场上能以一敌百,近乎一种无敌的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冉闵生平简介,五胡乱华是哪个朝代,不要挽狂澜于既倒的英雄

    冷兵器时代,能一战杀敌上百的除了项羽还有谁?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个人在战场上杀死几百人的情况,根据现有的记载来看,历史上真的出现过,而且还不止一次。最广为人知的,当然是历史上唯一的霸王项羽,这里笔者就不重复。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汉人的第一“猛男”冉闵,同样有类

  • 同样都是开国皇帝 两人知名度为何那么低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哪个开国皇帝难度最大,古代皇帝是不是想上谁就上谁,皇帝为什么不跟妃子睡在一起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秀和李渊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不过更其他开国皇帝尤其是后来的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相比,刘秀显得过于低调了,很多人对他非常不熟悉,别提赵匡胤、朱元璋这样的,就算是与低调的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比起来,恐怕知名度也不高。其实说起来,李渊

  • 平定“安史之乱”的两位名将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平定县地图全图,平定什么时候解封,平定最新消息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末年到唐太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在历史学者看来,安史之乱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到了宝应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史朝义率五千骑逃

  • 历史上董卓有多强大?他若不死便无三国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吕布为什么要杀死董卓,董卓是谁杀死,董卓有多厉害

    历史上董卓有多强大。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元189年,大将军何进与宦官同归于尽,董卓乘虚率军进京,废立皇帝,成为了三国第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丞相。他权倾朝野,大有将“东汉”取而代之的意图。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也未取得成功,最后不了了之。之后,司徒王允使用连环计,巧借吕布之手

  • 弱宋能享国三百余靠的是什么?看看历史英主赵匡胤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英主赵匡胤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宋朝在长期与辽国、西夏、金国、蒙古等少数民族国家对峙之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并亡于元朝。在这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之下,宋朝也就被冠以“弱宋”名号,但宋朝真的弱吗?自秦开始,实现大一统的朝代,统治时间超过二百年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只有

  • “曹真不死,便无司马”,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控制都城洛阳。虽然桓范劝说曹爽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曹爽却说:“司马懿正当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桓范哭

  • 被三国历史所遗忘的大将:牛金知名度为何不高?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群雄逐鹿中原,无疑为武将的登场提供了一个大舞台。提到当时的名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蜀汉五虎上将,曹魏五子良将,江表之虎臣等。不过,在这些家喻户晓的名将之外,还有一些名将也立下了不少战功,却因为史料记载的匮乏等原因,所以往往被喜欢三国历史的人们所遗忘。对于本文所要说的牛金,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