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冉闵,在战场上能以一敌百,近乎一种无敌的存在

冉闵,在战场上能以一敌百,近乎一种无敌的存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306 更新时间:2023/12/11 0:08:16

冷兵器时代,能一战杀敌上百的除了项羽还有谁?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人在战场上杀死几百人的情况,根据现有的记载来看,历史上真的出现过,而且还不止一次。

最广为人知的,当然是历史上唯一的霸王项羽,这里笔者就不重复。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汉人的第一“猛男”冉闵,同样有类似的表现。

冉闵家族源自乞活军。五胡十六国初期,匈奴人刘渊在并州起兵后,到处大肆屠杀抢掠,在战乱和饥荒的摧残下,大量百姓沦为流民。当地2万多汉人在并州刺史司马腾率领下逃往冀州求食,队伍逐渐发展庞大,后来他们自称“乞活军”,成了一个自发形成的军事集团。

乞活,顾名思义,即在乱世中乞求活命自保 ,悲惨的处境、残酷的生存形势,将他们逼成了当时北方汉族最强悍的民间军事集体。冉闵的父亲冉瞻,当时就跟随着乞活军的一位统帅陈午。

但面对当时如日中天的胡人势力,乞活军的生存空间屡屡遭受挤压。公元311年,陈午被羯族首领石勒击败,冉瞻等人被俘。由于向来作战勇猛,冉瞻被石勒的侄子、悍将石虎收为养子,并改名石瞻;而冉闵也就成了石虎的干孙子,名为石闵。(下文都称其为“冉闵”)

冉闵作战极为彪悍,而且足智多谋,堪称石氏后赵政权麾下的一名王牌。比如在公元338年与鲜卑慕容氏的棘城之战中,后赵军败给了慕容恪,被斩杀三万人,只有冉闵一支部队全身而退。

公元349年,石虎去世后,像当初西晋司马氏一样,后赵诸位石氏子弟为了争夺权位,陷入了血腥的内斗。

强悍的冉闵笑到了最后,公元350年,他改国号为魏,自己称帝。其后,冉魏政权与羯族残余,以及羌、氐武装陷入了混战。冉闵则亲自率军东征西讨,史书中这时才对他的个人武力有了细致描述。

石氏宗族将领石琨曾经带兵7万进攻冉魏政权的邺城,冉闵只率领区区1000多骑兵迎战。开战后场面一边倒,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吃亏的是7万人的一方:冉闵全副武装,手执两刃矛,一马当先,率1000多人冲进敌人军阵中,摧枯拉朽、所向披靡,“皆应锋摧溃”,对方被斩首3000人后,狼狈崩溃逃窜。

公元351年,东北慕容鲜卑的前燕政权乘机南下,试图逐鹿中原。冉闵迎来了一生中最强悍的敌人,也呈上了自己最生猛的表演。

公元352年4月,慕容恪率军追击久战疲惫的冉闵,并在廉台交上了手。双方的实力大致是这样:

慕容恪的燕军10万多人,全部是骑兵;

冉闵军数量在3-5万之间,而且大部分是步兵。“闵以所将多步卒,而燕皆骑兵......”

按照我们常规理解,慕容恪一方应当轻松碾压才是,但事实又再次相反:双方交手十多次,“燕兵皆不胜”,也就是说,要么是平手,要么冉闵占据优势。

加上冉闵早已名震中原,手下的将士也无比骁勇悍战,此时的前燕大军遭受连续挫折后,呈现出人心动摇、胆怯惧战的苗头,慕容恪急的策马四处巡视,给手下打气鼓劲:“冉闵勇而无谋,他的士兵虽然精锐,但早已又累又饿,大家不用怕。”

此时,冉闵正准备率领全军进入树林中,以抵消对方的骑兵优势。慕容恪则首先派轻骑上前骚扰,其后以自己的中军为诱饵吸引冉闵进攻。

像慕容恪估算的那样,早已疲惫不堪、兵力弱势的冉魏一方确实急于求胜,冉闵看到慕容恪的大旗后,亲自冲锋;慕容恪则挑选了5000名精于骑射的鲜卑战士结成连环马迎战。

这一战,关系着己方的生死存亡,因此冉闵也发挥了自己的最大战力,他左手持两刃矛、右手持钩戟,胯下是日行千里的朱龙马,直杀入鲜卑骑兵阵中,史书称他“斩首三百余级”。此时燕军两翼压上,冉魏军陷入包围,冉闵本人更是被当成了重点关照对象,被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但即使是这样,他仍然奋力杀出重围,燕军则紧追不舍。

跑了20多里地后,精疲力竭的朱龙马暴毙,冉闵被追兵抓获,被送往龙城后斩首。没多久,前燕境内连接遭受蝗灾、旱灾,燕王慕容俊认为是冉闵的英灵作祟,于是派人去祭祀其灵位,并追加谥号:悼武天王。

冉闵的是非功过,笔者不敢妄加评说,单纯从武力来看,他代表了当时中原汉人的巅峰状态,他率领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军队,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能够屡屡力挫强敌,侧面证明:司马氏之所以丢掉中原,并不是因为在武力上比不过游牧民族,而是沉醉于莺歌燕舞、纵情山水的士大夫统治者们,不仅处理不了多min族混居融合问题,更削弱了自身的尚武精神,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有朋友从所谓“科学”分析的角度,认为像项羽、冉闵这样以一敌百是不可能的。笔者认为,我们不要以如今弱鸡的自己,来对比历史上的彪悍先辈;我们举不起鼎,不代表古代人不行。过去并不意味着落后,如今的先进也是相对而言;历史上无法破解的技术难题比比皆是,冷兵器时代催生出暴力猛人也就不足为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同样都是开国皇帝 两人知名度为何那么低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哪个开国皇帝难度最大,古代皇帝是不是想上谁就上谁,皇帝为什么不跟妃子睡在一起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秀和李渊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不过更其他开国皇帝尤其是后来的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相比,刘秀显得过于低调了,很多人对他非常不熟悉,别提赵匡胤、朱元璋这样的,就算是与低调的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比起来,恐怕知名度也不高。其实说起来,李渊

  • 平定“安史之乱”的两位名将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平定县地图全图,平定什么时候解封,平定最新消息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末年到唐太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在历史学者看来,安史之乱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到了宝应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史朝义率五千骑逃

  • 历史上董卓有多强大?他若不死便无三国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吕布为什么要杀死董卓,董卓是谁杀死,董卓有多厉害

    历史上董卓有多强大。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元189年,大将军何进与宦官同归于尽,董卓乘虚率军进京,废立皇帝,成为了三国第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丞相。他权倾朝野,大有将“东汉”取而代之的意图。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也未取得成功,最后不了了之。之后,司徒王允使用连环计,巧借吕布之手

  • 弱宋能享国三百余靠的是什么?看看历史英主赵匡胤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英主赵匡胤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宋朝在长期与辽国、西夏、金国、蒙古等少数民族国家对峙之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并亡于元朝。在这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之下,宋朝也就被冠以“弱宋”名号,但宋朝真的弱吗?自秦开始,实现大一统的朝代,统治时间超过二百年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只有

  • “曹真不死,便无司马”,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控制都城洛阳。虽然桓范劝说曹爽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曹爽却说:“司马懿正当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桓范哭

  • 被三国历史所遗忘的大将:牛金知名度为何不高?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群雄逐鹿中原,无疑为武将的登场提供了一个大舞台。提到当时的名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蜀汉五虎上将,曹魏五子良将,江表之虎臣等。不过,在这些家喻户晓的名将之外,还有一些名将也立下了不少战功,却因为史料记载的匮乏等原因,所以往往被喜欢三国历史的人们所遗忘。对于本文所要说的牛金,正

  • 大臣费祎不赞成姜维北伐中原,原因是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34年八月,诸葛亮病重之际,蜀主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军前问候,同时询问诸葛亮的继任人选。对此,诸葛亮说:“我知道您回来的意图,你所要问的事蒋琬最适合。”李福连忙说:“再请问蒋琬之后,谁又可承担重任?”诸葛亮说:“费祎可以继任。“李福又问费祎之后谁可接任?诸葛亮没有回答。由此,非常明显的是,

  • 揭秘:秦昭襄王一生最忌惮的君主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在战国时期,秦昭襄王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君主。秦昭襄王在位期间任用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国、楚国,攻取魏国的河东郡和南阳郡、楚国的黔中郡和郢都。发动长平之战,大胜赵军。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当然,对于秦昭襄王来说,也不是没有对手的。比如在秦昭襄王即位初期,赵武灵王向秦国施加

  • 霍光曾权倾朝野,为什么最后能功成身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末说到霍光最终一举清除政敌,权门禄路怎么了,霍光乱政

    说到霍光,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自古以来,前代皇帝亲赐给新皇的顾命大臣往往结局都不太好,随着新皇对权力的逐渐掌控,发生这样的事情这也是必然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帝王出于政治目的或是自身的安危与顾命大臣早晚都会产生冲突。另一个就是人在权力的巅峰时间长了,往

  • 袁崇焕死的冤不冤?为什么都觉得他罪有应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袁崇焕,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梁启超曾经评价过袁督师在一天,满清就取代不了大明,历史上对于袁崇焕的评价非常之高,明末的抗清英雄,大明的最后救命稻草,是努尔哈赤评价中唯一一个能与自己抗衡的人物,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各种头衔的英雄人物,在京城内被处死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