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温庭筠:才华横溢却苦难加身,屡试不第一生坎坷

温庭筠:才华横溢却苦难加身,屡试不第一生坎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666 更新时间:2023/12/23 23:07:39

说到温庭筠,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温庭筠,晚唐诗人,善填词写诗,由精通音律,技能加成与王维有五六分分相似,温庭筠一生填词无数,诗作纷呈,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如果说李商隐是晚唐一只多情的蝴蝶,那温庭筠就是一只傲世的飞鹰。

温庭筠天性不羁,放荡自由,恃才傲物,写诗多犯忌讳,又爱讥讽权贵,因此取憎于时,得罪了不少人,尽管文才过人,处处被压抑,一生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

纵然落魄乡野,可才华横溢的人纵然苦难加身,也丝毫不影响留名青史。

年幼失怙,文思过人远近闻名

温庭筠出生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祖上曾官至宰相,可到了他这一代,家势早已不复当年,好在也是官宦之家,温庭筠自幼饱读诗书,才思敏捷,小小年纪便能赋诗写词,在同乡县里已经远近闻名。《唐才子传》中说:少敏悟,天才熊瞻,能走笔成万言。

天才的际遇总是有着相似的痕迹,8岁那年,温庭筠的父亲去世,随后,跟随母亲生活,多亏父亲生前的世交好友帮扶,温庭筠的少年时期也算过的不错,至少,在学习方面,从未落下。

四处游学,不检边幅士行尘杂

23岁的温庭筠告别家亲,游学扬州,说是游学,可二十出头的少年初涉繁华,自然要好生浪荡一番。

刚到扬州,温庭筠早已经花光了零花钱,便去投奔一位远亲,名叫姚勖,看着这个后生,姚勖也颇为欣赏,对其甚是关心,除了包吃包住,教作诗赋,还大方的给零花钱,嘱咐温庭筠多买诗书资料,好好复习,来年考取功名。

可温庭筠倒好,拿着这些零花钱到处寻欢作乐,和一干纨绔子弟浪迹于各种声色场所,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姚勖发现后,怒不可遏,对温庭筠施以笞刑,并将其赶出家门。

随后不久,城里处处传遍了温庭筠“士行尘杂”的小道消息,扬州是待不下去了,温庭筠就又以游学之名,独身一人,行至长安。

一不留神,温庭筠迎来了一段最是潇洒快乐的时光。因为“善鼓琴吹笛,有弦即弹,有孔即吹”,入长安不久,温庭筠便被太子东宫的认识主管聘入宫,成了太子的“伴玩书童”。

整日推杯换盏,彻夜吹拉弹唱,二十几岁就过上这样的生活,温庭筠心里美滋滋,可没滋润多久,太子宴游寻欢作乐的事情被人大做文章,皇帝盛怒,温庭筠无辜躺枪遭受牵连,好日子就这样到头了。

此时,温庭筠在外的名声已经烂透了,先是在扬州,被姚勖“笞而逐之”,后又陪侍东宫,诱导太子“宴游败度”,温庭筠心知肚明,却毫不在意不以为然。

首次进考,“政审”不过意外落第

839年,二十七岁的温庭筠开始了科考之路,

从乡试开始,温庭筠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无敌。《北梦琐言》中说:“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

就是说每次参加考试,温庭筠把手往袖子里一叉,闭着眼睛打好腹稿,然后提笔蘸墨,文不加点,一挥而就。每叉一次手,就写成一篇赋,叉八次,八篇不同韵律的小作文完成,交卷,走人。江湖人称“温八叉”。

看啊,满腹才学的人就可以这么傲,不过现在的考试,像他一样手老往袖子里叉,会被监考老师死死盯着吧。

按理说,温庭筠这样的好成绩,考个进士应该不在话下,可在随后的礼部春试中,温庭筠却意外落榜,次年,温庭筠继续参加京兆府试,再次落榜。

温庭筠百思不解,难寻个中缘由:

有气干牛斗,无人辩辘轳。客来斟绿蚁,妻试踏青蚨。积毁方销骨,微瑕惧掩瑜。……瞻风无限泪,回首更踟蹰。——《病中书怀呈友人》

腰佩利剑,光气直冲牛斗,竟无人赏识。再好的美玉,有了瑕疵,也不能彰显价值。

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温庭筠自知自己名声不好,又得罪了那么多权贵,就算成绩出众,“政审”那关过不了,考官也很难让他提名金榜,很失败,也很无奈:

露圆霞赤数千枝,银笼谁家寄所思。秦苑飞禽谙熟早,杜陵游客恨来迟。空看翠幄成阴日,不见红珠满树时。尽日徘徊浓影下,只应重作钓鱼期。——《自有扈至京师已后朱樱之期》

漫游吴越,怀才难遇失落惆怅

长安又呆不下去了,温庭筠便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吴越漫游。

在扬州,温庭筠想入幕府,于是写诗拜访李绅

嵇绍垂髫日,山涛筮仕年。琴樽陈席上,纨绮拜床前。……冉弱营中柳,披敷幕下莲。傥能容委质,非敢望差肩。

可李绅对他早有耳闻,不想招来流言,于是没有任何回应他的意思,温庭筠继续失望,继续惆怅: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过陈琳墓》

陈琳曾写出《为袁绍檄豫州文》,后为曹操重用。而同样自负一生才气的自己,境遇却差之千里。想到此,温庭筠一转身,便走进花街柳巷,开始浅斟低唱:

买莲莫破券,买酒莫解金。酒里春容抱离恨,水中莲子怀芳心。吴宫女儿腰似束,家在钱唐小江曲。一自檀郎逐便风,门前春水年年绿。——《苏小小歌》

孤庙对寒潮,西陵风雨萧萧。谢娘惆怅倚兰桡,泪流玉箸千条。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郭。回首两情萧索,离魂何处飘泊?——《河渎神》

即便三年之后,重返长安,这份怀才不遇的失落,依然挥之不去:

宣曲长杨瑞气凝,上林狐兔待秋鹰。谁将词赋陪雕辇,寂寞相如卧茂林。——《车驾西游因而有作》

重振旗鼓,多次进考连番落第

公元848年,年过而立的温庭筠依旧是一身布衣,心中不甘,遂重新收拾心情,再次准备应考,如今,距离与第一次应试,已经相隔十年,当初劣迹或许已经随风飘散无人记起了吧。

可不随人愿,温庭筠像是和科考死磕上一般,八年之间,四考四败!

有意思的是,据记载,在后来的考试中,有一次是因为宿醉误了考试,有一次是考题泄露,温庭筠做起了抢手的勾当,随后东窗事发,因为“以文为货”“搅扰科场”,而彻底堵死了进第的希望。

受人举荐,有才无行又添横祸

当时的皇帝宣宗,爱唱《菩萨蛮》,经常要大臣们提供原创词令。

宰相令狐绹奉命填词,可这个宰相胸无点墨,哪能写的出来,于是找到温庭筠,让他代写:

温庭筠此刻正是失意,心想或许是个机会,于是大笔一挥,行云流水,十四首《菩萨蛮》很快便传进了宫里:

一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二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宣宗大喜,隆重嘉奖令狐绹,温庭筠心中自然不悦,于是把代写的事情说了出去,甚至公开嘲讽令狐绹没有文化:中书堂里坐将军!

令狐绹心中憋着气,可赖不住皇帝的爱好,还是把温庭筠引荐给皇帝。

一介布衣得以面圣并谋得皇帝赐座,在当时可是莫大的隆恩,温庭筠略有嘚瑟,出了宫门,面对令狐绹讨问学问,轻描淡写说了一句:《南华经》非僻书也。或冀相公燮理之暇,时宜览古。

相爷,没事还是多看看书啊。如此直白的一句话,令狐绹老脸绯红,默默记下了这笔嘲笑的仇。

果然,后来令狐绹放出话来:温岐有才无行,不宜与第。

温庭筠考了很多场,每一场都是白考,后来心气儿不顺的他在客栈偶遇微服私访的皇帝,错把宣宗认成他人,几句交谈就把皇帝惹恼了,宣宗当即发话:把这厮赶出京城,非召不得回京!

年近花甲的温庭筠,孤身一人,离开长安,前往隋州: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商山早行》

晚年入仕,改革科考却遭贬谪

在隋州的几年,因为襄阳节度使徐商的赏识,温庭筠生活的相当不错,不仅有了正经的工作,吃喝玩乐样样都很富足。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望江南》

甚至还纳了歌妓为妾:

彩翰殊翁金缭绕,一千二百逃飞鸟。尾薪桥下未为痴,暮雨朝云世间少。——《答段柯古见嘲》

可终究只是小官小吏,离自己的目标还差十万八千里呢。

又过了几年,皇帝宰相都换了人,唐懿宗时,又有人举荐温庭筠,说既然此人常年混迹于考场,有丰富的考试和作弊经验,何不量才而用,发挥他的特长,让他负责科举考试啊。

皇帝觉得有道理,当即封温庭筠为国子监助教,从六品,专门负责科举考务。自此,温庭筠到达了事业的巅峰。

温庭筠一生受科考羁绊,如今却却做了科举掌事官,好一个造化弄人,温庭筠自然自然要卯足劲下一番功夫争取有所建树。一上任,就大胆改革科举录取制度,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考生不但可以申请查分查卷,还把准备录取的考生作文试卷张榜贴出,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广大考生欢呼了,王权富贵和纨绔子弟慌了,很多人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很快,一番“暗地操作”之后,温庭筠被贬为方城县尉。

温庭筠离京之日,许多文人都写诗相赠,其中流传最广的,便是纪唐夫所写《送温庭筠尉方城》:

何事明时泣玉频,长安不见杏园春。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且尽绿醽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方城若比长沙路,犹隔千山与万津。

同年,温庭筠病逝于方城,终年六十六岁。

作为一个读书人,温庭筠从来不缺理想与才华,可他这一生放浪成性,散漫成习,又看不惯天下熙熙攘攘的俗人,他尽兴而活,不怕得罪权贵,却处处受人压制,难以挣脱,终其一生,也难能施展满腔才情抱负,对于生活,他终究是缺了一些世故和圆滑。

我想,从温庭筠三番直言嘲讽宰相令狐绹开始,他的命运便就多了几分注定了吧,性格决定命运,芸芸众生莫不如此。

可相比那些在官场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容易取得世俗意义上成功的一类人而言,温庭筠的狷介耿直、不够圆滑反倒有一份真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关羽被杀和马超有关吗 刘备为何只杀刘封不杀马超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刘备和关羽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三国时期,关羽的去世,对刘备集团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在此之前,刘备势力如日中天,似乎真有问鼎中原的机会。而自关羽战死后,刘备势力接连遭到打击,最终只能被限死在益州一带,彻底失去了匡扶汉室的机会。关羽被杀,刘备急于追究责任,而最终这个

  • 探索孟郊悲惨的一生,他将悲伤苦难都倾注的诗歌之中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孟郊,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孟郊,唐代诗人,时人称他为孟东野,生逢盛世,却没能欣赏到盛世之下的最后一抹余晖,他的一生,无疑是命运极其多舛极其坎坷的一生。幼年失怙百事谙,晚岁穷愁形影单。留得清寒苦吟句,游子天涯竟何堪? 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惨

  • 刘备死后蜀汉叛乱纷起 诸葛亮为什么等了两年才平叛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对诸葛亮平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引言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混乱而又精彩的一段时期,从东汉末年再到天下三分,历经了数之不尽

  • 辛弃疾的一生是怎样的?他经历了哪些不甘与愤懑?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辛弃疾,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辛弃疾,字幼安,光看名字,倒有几分李易安的味道,李清照穷其一生寻找安宁之所,可终生难安;老辛幼年多病,名唤弃疾,以期一世安康。老辛终究是不得志,武家出生,最终却以文为业,说他壮志未酬也好,身不称职也罢,可他一生热血不减,

  • 女性大多被记载在列女传里,而正史将相列传却有哪位女性?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女性名人大多被记载在列女传里,不过正史将相列传当中却有一位女性,而且她还是史上唯一存在的封侯女将。这位巾帼英雄的名字,叫做秦良玉。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是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世袭石砫土司。秦良玉文武双全,她文采斐然,同时又擅长骑射,胆

  • 刘备临死前说赵云不可重用 刘备为什么会这么说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刘备和赵云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引言世界之大,精彩纷呈,人们总是会在成长中迷失自己。尤其是对于上位者而言,在拥有了权利之后,是否还可以一如既往的纯正?正如宋代朱熹在《四书或问》中说的:“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只有自己才知道,如何能

  • 南明首辅马士英有何最大污点?相信阮大铖并且重用他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马士英、阮大铖都是明末人,这两人在明末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马士英官至内阁首辅,位极人臣,而阮大铖最高的官位也做到兵部尚书。马士英和阮大铖两人之所以成为好友,主要是因为当年他们一起参加会试,不久之后,二人双双考取功名。不过阮大铖后来和阉党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所以在崇祯朝被罢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

  • 曹节为什么不肯让出玉玺 曹节怒丢玉玺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对曹节丢玉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13年,大汉的权臣曹操将自己的三个亲生女儿曹宪、曹节和曹华一同嫁给了汉献帝刘协。曹操的目的很简单,与汉献帝联姻,安抚众人,第二就是让自己的女儿监视汉献帝一举一动,以免汉献帝搞什么小动作。第二年,汉献帝的皇后伏寿就被曹操所杀

  • “诸葛亮三气周瑜”是真的吗?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早已成了家喻户晓,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诸葛亮一气周瑜。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曹仁据守的南郡失败,刘备再去攻取。周瑜第一次夺取时失利受伤,于是便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诸葛亮二气周瑜。周瑜想让刘备长期与诸葛亮、关羽、

  • 探索骆宾王的一生,天才神童成年后却极度坎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骆宾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在正式开始之前,先要说说一首诗,名叫《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大概是如今绝大多数人会背的第一首诗,读来朗朗上口,浅显易懂。这首诗初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出彩,它用词简单,结构中规中矩,毫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