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好的,为何还被说是奸臣?

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好的,为何还被说是奸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296 更新时间:2023/12/16 20:02:37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王安石一心推行变法,想要富国强兵,结果却被史书评为“奸臣”?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现在我们提到“王安石变法”,大多对其持以正面评价,然而在近代以前,历朝历代不仅对“王安石变法”长期持否定态度,更是将王安石视为北宋的“奸臣”。而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源于“王安石变法”带来的弊端。

“王安石变法”初衷是好的,但过程和结果弊端极大

北宋传至宋神宗时期,虽然表面上仍是一派繁荣,但实际上已经是积贫积弱,朝廷内外危机四伏,急需改革挽救局面。王安石早在嘉佑三年(1058年)进京述职时,便曾作《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的提出了变法主张,但未被宋仁宗采纳。

直到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即位之后,久慕王安石大名的宋神宗随即提拔王安石为翰林学士侍讲,两人开始就变法事宜进行商讨。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在与王安石进行长期讨论之后,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推行改革。

毫无疑问,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好的,而从持续十几年的变法成效来看,他的变法措施也的确起到了一定效果,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

例如通过理财新法的实行,抑制了豪强地主对土地的兼并,杜绝了官僚和大地主的漏税,从而使得自耕农承担的税负大幅度下降,而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得到了大幅度增长。宋神宗年间,国库的积蓄一度足以供应朝廷二十年支出,可谓实现了百年来不曾有过的繁荣景象。

又如通过保甲法、裁兵法、保马法等措施,一定程度提高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使得北宋国力有所增强。熙宁六年(1073年),王安石便曾指挥军队击败吐蕃,收复河、洮、岷等五州,拓地两千余里,受抚羌族三十万帐。

然而,变法成效虽然显著,但变法过程中同样暴露出了大量弊端。例如均输法利用国家权力强制进行收购、运销,虽然使得国家财富增长,但却也造成了国富民贫的局面。又如免疫法,更是让百姓叫苦不迭,连担水、理发、茶贩之类的小买卖,不交免疫钱都不许经营,税务向商贩索要市利钱,税额比本钱还多,乃至有的商人以死相争。再如饱受诟病的青苗法,本是为了降低百姓负担,结果却因考核制度缺陷,导致大量自耕农,乃至小地主破产。

此外,王安石在处理反对派问题上太过激进,为了确保新法的推进,对反对派予以打压和排斥,反而任用了一些投机取巧、溜须拍马之辈。要知道反对变法者并非全都是顽固不化的守旧派,其中同样有很多看到新法不足的有识之士,然而只要是反对变法者,全部遭到打压,结果导致朝堂之上党争再起。

如上所述,“王安石变法”的初衷虽然是好的,且有些变法内容也呈现出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变法中暴露出的弊端,同样激化了社会矛盾,且在朝堂形成党争。再加上用人不当,结果不仅导致人死政消,且直接引发了北宋中后期朝政的混乱。

北宋以来持续遭到否定,王安石更是被视为亡国“奸臣”

由于变法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事实上到宋神宗晚期时,变法就已经很难持续下去,而宋神宗也从侧面了解到了新法推行后的弊端,于是在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被罢相,虽然在次年再度被起用,但变法已经无法持续,王安石最终于熙宁九年(1076年)黯然隐退。

宋神宗去世之后,宋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司马光等反对派重新被起用,王安石新法很快便被“划革殆尽”,而反对派更是通过修《神宗实录》(墨本《神宗实录》)的方式对新法进行全盘否定。而在宋哲宗亲政以后,由于宋哲宗与高太后之间长期以来的矛盾,宋哲宗重新用变法派,并通过重修《神宗实录》(朱本《神宗实录》)的方式,为变法派进行正名。

结果,王安石的新法非但没有起到效果,反而成为了统治集团内部相互倾轧的工具,而宋朝也由此陷入了党争的泥沼不可自拔,反而导致北宋的国力持续衰弱。

到了南宋高宗时期,朝廷再度重新《神宗实录》,宋高宗本人更是于绍兴四年(1134年)八月,对担任《神宗实录》修撰官范冲说道,“至今犹有说(王)安石是者,近日有人要行安石法度,不知人情世故直至如此?”范冲立即心领神会,表态道,“今之背君父之恩,投拜而为盗贼者,皆合于安石之意,此所谓害天下人心术”。

宋高宗与范冲之间的对话,就此对“王安石变法”进行了定性,此后历朝历代一直到清朝,始终以此为依据,以至于在宋元话本中甚至有文章专门对“王安石变法”进行讽刺,王安石本人甚至被扣上了“奸臣”的帽子。而否定王安石的内容则主要有三点:

1、认为王安石变法导致北宋亡国。这个观点出现于南宋初期的《神宗实录》,后经宋国史至元朝人修《宋史》所承袭,成为元明清时期的官方定论,不仅被史学家所认同,且被社会普遍接受。例如朱熹便评价王安石变法为“群奸肆虐,流毒四海”,南宋文人罗大经则在《鹤林玉露》中评价说“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复合者,秦桧之罪也”,竟然将王安石和秦桧放在了一起。

2、其他学派对荆公新学的抨击。荆公新学乃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自宋理宗将王安石配享孔庙的资格取消后,荆公新学便开始遭到猛烈的抨击,而这种抨击甚至要比对新法的否定还要激烈,原因主要是学派上的冲突。

3、认为王安石新法是“聚敛害民”。这种观点将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视为兴利之道“剥民兴利”,是北宋熙宁、元佑时反变法派批评新法的主要观点,自南宋至晚清仍是绝大多数史家和思想家评议王安石新法的基本观点之一。

对于“王安石变法”和王安石本人的抨击,从北宋末期一直持续到了清朝末期,直到民国时期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在急需变法以求富国强兵的氛围之下,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才迎来转机,梁启超、胡适等人均将王安石称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先行者,尤其是梁启超的《王荆公》成为了20世纪评议王安石及其新法影响最为持久的著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的创业历程如何?过程有多艰难?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朱元璋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寒微,25岁之前颠沛流离,25岁参加红巾军,40岁时建立明朝,创造了从底层百姓逆袭为帝王的传奇。朱元璋的创业历程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阶段是从红巾军的小吏到占领南京,成为一方枭雄;第二阶段是朱元璋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第三阶段是北伐元朝

  • 敢一人单挑吕布和赵云,许褚实力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而那些一个个让人耳熟能详的故事也让人津津乐道。说起三国,最吸引人的恐怕就是各种武将单挑了,而关于三国武力排名问题,也一直有争议。最常见的就是一吕二赵三典韦的版本了。从这个排名就可以看出,吕布和赵云的武力是很恐怖的。吕布可以说是三国第一武将,毕竟有过单挑刘关张的战绩,赵云呢更

  • 刘裕将司马懿的后人灭族,原因是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刘裕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他的做法比较奇特,不像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曹丕称帝后对待没落的汉室子孙依旧是高规格。而司马懿篡夺曹魏政权后,子孙后代对待曹氏也算是仁义为主,然而到了刘裕,他登上皇位之后,直接将司马家族赶尽杀绝,作为一个皇帝,这样的做法自然是有失民心,那么刘裕为何还要这样做?感兴趣的读者和

  • 在华容道时,关羽拼尽全力曹操会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每当一提起关羽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曹操经过火烧赤壁,赵云、张飞堵截,有生力量消耗殆尽。在华容道,曹操只有三百余骑,许褚、张辽、张郃、徐晃等将军,伤痕累累,几乎失去了战斗力。反观关羽的五百校刀手,以逸待劳,看曹操的军队,就像猫看到老鼠,精光四射,想着建功立业。如

  • 王翰:放荡不羁的性格影响了他的仕途,也祝他成了一名伟大的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王翰,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王翰,唐代边塞诗人,出身名门,自恃才高,天性狂傲不羁。盛唐气象,处处透着狂浪,太白自是其中一流,若要另推一个,当数王翰。王翰何许人也,大概有人不知,可若说起“葡萄美酒夜光杯”,大概就无人不晓了。与王之涣一样,王翰出生在太原

  • 陆游的一生经历过哪些磨难?他有着怎样的坚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陆游,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陆游,北宋爱国诗人,生于两宋之交,家国动乱中,陆游从来都将收复家国当做毕生梦想,八十余载,从未放弃。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拿刀定乾坤,出身书香世家,又在民兵军寨中长大的陆游,自小读书习武,有金戈铁马的飒飒英姿,也有情感细腻炙

  • 康熙死后雍正上位 康熙为何马上处死他的心腹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雍正杀康熙心腹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万里江山万里尘,一朝天子一朝臣。 ——汤显祖《牡丹亭》在我国历史上出现了无数个王朝和无数个皇帝,王朝帝位更替之间,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通常都会贬谪、流放乃至杀灭前朝或者先帝亲信,换成自己信任之人,进而出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

  • 康熙的儿子各个都优秀 雍正之后为何一代不如一代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对雍正后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雍正王朝》是一部精彩的清宫历史大剧,尤其是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部分最为精彩,虽然很多人对这段历史十分了解,但有个现象也是比较奇怪的。既然是九子夺嫡,那么至少说明康熙皇帝的诸皇子都是优秀的,不然的话就不存在夺嫡这一说了。因为能力不够

  • 乾隆为什么能坐稳江山长达60年 雍正临死的时候杀了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雍正和乾隆,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春秋》有言:“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孟子》有语:“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这便是雍正皇帝让有感而发的一联。那是一个辉煌伟大的时代,也是一个漫天流言的时代,他无愧于天地、无愧于百姓,也相信后世定有懂

  • 雍正一生兢兢业业 雍正皇帝为什么一直被骂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雍正被骂,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清朝12位皇帝中,雍正的在位时间并不算长,尤其和他爹康熙、儿子乾隆比起来。因此就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清朝的盛世似乎与雍正没多大关系,甚至连“康雍乾盛世”,都被人们简称为“康乾盛世”。雍正不仅功绩被人忽视,就连他即位后实行的改革措施,本来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