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人认为烟草“还魂”:崇祯帝颁布禁烟令

古人认为烟草“还魂”:崇祯帝颁布禁烟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894 更新时间:2024/2/14 2:46:57

导读: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说起“控烟”,绝不仅是现代才有的,其实,在我国古代就已存在。尤其是明清两代就要求国民戒烟,禁止官员在衙门等公共场所内吸烟。

新版《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6月1日已经开始施行,其禁烟范围之广,处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所以被称为“史上最严控烟令”。

网络配图

烟草自明代传入中国,古人曾认为此物可“还魂”

烟草大约于明代嘉靖末至万历初经菲律宾传入我国南方,后迅速在全国推广种植,吸烟人数呈几何级数增长,至清代吸烟已成为国人的基本嗜好。

此物在进入中国时,还传入一个为中国人所津津乐道的故事:当时,吕宋岛上淡巴国公主死后,被弃于野外,没想到她在闻到烟草香味后竟苏醒了!从此,被译名“淡巴菰”的烟草又有了神奇的名字“返魂香”。

从史料上看,古人对烟草的嗜好甚至比今人还严重,这或许与古人对烟草的过度迷信有关。据最早着录烟草的医学书籍《本草汇言》载:“此药气甚辛烈,得火燃取烟气吸入喉中,大能御霜露风雨之寒,避山蛊鬼邪之气,小儿食此能杀疳积,妇人食此能消症痞。”

《露书》还记载,烟草“能令人醉,亦辟瘴气,捣汁可毒头虱”。古人还相信,烟草能治畏寒、发热等所谓“寒疾”。明末人王逋曾在《蚓庵琐语》中记载:“烟叶出闽中,边上人寒疾,非此不治。”姚可成辑《食物本草》中还有一观点,认为烟草能“当饭吃”,称“凡食烟,饥能使饱,饱能使饥,醒能使醉,醉能使醒,一切抑郁愁闷,俱可藉以消遣,故亦名忘忧草。”可见在古代,烟草还一度被认为是对身体有益的。

但到了清代,就有医生提出吸烟有害健康了。名医张璐已在其所着的《本经逢原》中提出:“岂知毒草之气,熏灼脏腑,游行经络,能无壮火散气之虑乎。”清人陈淏子在《花镜》中也提出烟草“久服肺焦,非患膈即吐红。抑且有病,投药不效,总宜少用”。

名医吴澄在《不居集·烟论》中甚至认为,“无病之人频频熏灼,津涸液枯,暗损天年”,对吸烟者提出了警告:“虚损之人,最宜戒此。”

吴仪洛在《本草从新》里干脆将烟草列入“毒草类”。其卷四中的“烟”条称“火气熏灼,耗血损年,卫生者宜远之”。并附注,烟草“最烁肺阴,今人患喉风咽痛、嗽血失音之症甚多,未必不由嗜烟所致”。吸烟有害不言而喻,故古代有识之士一直呼吁远离烟草。

康熙三十年进士张翔凤在《种烟行》诗中称:“吁嗟老农勿健羡,此物鸠毒奇莫居。”

明清禁烟力度空前,崇祯两次颁布“禁烟令”

古之禁烟,最有力的举措当属朝延干预。明末崇祯皇帝朱由检曾两次颁布“禁烟令”。第一道颁发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由朝廷发出的第一道“禁烟令”。崇祯皇帝第二次禁烟则是为了防止“亡国”。古人多迷信,贵为皇帝的朱由检更不例外,崇祯皇帝乃“燕王”朱棣之后,京都又是“燕京”。“烟”与“燕”音相近,“吃烟”就是“吃燕”,有吃掉燕王之后、破燕京之嫌,出于避讳,朱由检下了禁烟令。

到了清代,入关后的前几位皇帝都曾努力恪守祖训,严格禁烟。《大清律例》中关于“控烟”做了明确规定:“凡紫禁城内及凡仓库、坛庙等处,文武官员吃(吸)烟者革职,旗下人枷号两个月,鞭一百。民人责四十板,流三千里。该管官员见而不行捕首被旁人捕首者,该管官员俱罚俸半年。又紫禁城内大臣侍卫员吃烟者,派出看门护军查拿被获,除照例议罚外,照其官职加取一个月俸银给予拿获之护军。跟随人被获,除照例责打外,亦向伊等之主取一月俸银给予。如护军校不行拿获,革去护军校,不准折赎,鞭一百,枷号两个月。护军不行拿获,鞭一百,枷五个月。闲散执事之人照例鞭一百。”

网络配图

清太祖对烟草在边廷贸易中采取严厉措施,尤其限制进口,“以为非士产,耗财货,下令大禁云。”(据《李朝仁祖实录》)康熙帝反对吸烟和种植烟草,主要是经战乱后的休养生息,人口增加,由于粮烟争地,所以官员、大臣主张限制种烟,以保证粮田。雍正皇帝虽其自己嗜好鼻烟,但仍然提倡以种植谷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反对种植烟草。而乾隆时期,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方苞更是多次上书禁烟之言,乾隆元年冬(1736年),其作《请定经制札子》云:“…臣闻善富天下者,取材于天地,而愚民所习而不察者,夺农家上腴之田,耗衣食急需之费,未有如烟者也……而禁之则甚易,限期示禁,凡种烟者,以其地入官,别给贫民耕种,罚及左右邻,有司失察者降调,则立可断矣……”

太平天国对抽烟者的态度更加严厉,《天条书》载明:“凡吃黄烟者,初犯责打一百,枷一个礼拜;再犯责打一千,枷三个礼拜;三犯斩首不留。”清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贼禁》记载:“犯吸黄烟者的枷责,以烟置枷上,荷之游街。”抽几口黄烟,轻则一顿棒打,还要夹上木枷,插上烟杆游街示众;如果没被打死,还想再来上那么几口,过一把烟瘾,便会被砍去首级,尸首分离。

道光咸丰年间以后,随着清王朝的日益衰落,“控烟令”也成了一纸空文,致使“烟民”剧增,“上自王公贵族,下至走卒乞丐,莫不人口衔一支烟以鸣得意。”故此,人们将吸纸烟、吸鸦片、打麻将和嫖娼并列为晚清“四大公害”。

民国禁烟遇阻,孔祥熙为保国家税收“暂停”禁烟

民国时期,为禁绝鸦片烟毒,政府曾做了些工作,禁毒取得一定成效。在禁毒的号召声中,又延及到了禁吸纸烟的问题。

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和宋美龄联手发动新生活运动,试图改造国民之习性。1934年2月19日,星期一,像往常一样,南昌行营的礼堂里正在举行每周一次的总理纪念周活动,蒋介石做了名为《新生活运动之要义》的主题发言。为了强调社会精英担负着教育人民的责任,蒋介石提到了一个在南昌街头吸烟的孩子:前几天我还在街上看见一个小学生吸纸烟,这样还了得吗?他做学生的时候就要吸纸烟,长大不会吸鸦片烟吗?当时我因为车子走得太快,不便拉他,你们一般教职员,或警察,应当也看见,看见的时候,就要拿来处罚!

网络配图

然后他又回忆起他在处理福建事变期间,在建瓯执行军务时,曾看到一个抽烟的孩子:“我此次到了建瓯,有一回发现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在街上吸烟,虽穿了很好的衣服,还是一点教育也没有,因此我随即叫他的父母来要办他,从此以后,建瓯就少有小孩子吃烟的了,由此可见转移风气,改造社会,并不是什么难的事情。”

1935年1月蒋介石去浙江的时候,看到很多大幅纸烟广告牌,非常生气,亲自发了一封电报给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和宁波的行政督察专员,命令他们禁止纸烟广告,并要求将这些广告换成新生活运动的宣传和国内农产品的广告。

同年5月,蒋介石向全国发表了《新生活运动纲要》,纲要附10条《新生活须知》,因其“第6款之新生活中之食”有“鸦片屏绝,纸烟勿吃”一语,一场波及全国诸省的禁吸纸烟活动,随着新生活运动开始了。福建省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刚一成立,当即发布《通告》,声明“本周为不吸香烟运动周”,并限定二日以后,摊贩不许贩卖香烟,行人不许在路上吸食香烟。甚至还有地方拘拿卷烟商贩,并将他们运输、销售的卷烟公开焚毁的事情发生。

推行新生活运动中出现的大规模的禁吸烟运动,惊动了国民政府的高层。财政部长孔祥熙为确保国家税收,又要贯彻新生活运动的旨要,由他召集财政、内政、实业三部,审议了浙江省政府呈请实行全国禁吸卷烟一案,并报行政院批准,决定“对吸食卷烟,暂缓禁止”。财政部甚至于1935年6月15日下一文,称:“任何团体,如有假借新生活运动名义,禁止人民吸售纸烟,务应立予纠正,以维国税而安商业。”至此,由“新生活运动”而起的一场禁止吸烟运动,在国府的“暂缓”和“以维国税而安商业”之下,遂告结束。

“史上最严”禁烟令如何落地有声?人们拭目以待

6月1日北京动“史上最严禁烟令”,这意味着届时,所有“带顶儿”的场所都要禁烟。

近年来,“史上最严”常作为形容词与各种禁令的发布一同出现。不过诸多禁令在实际执行中止于“纸上最严”的尴尬处境,让“史上最严”几个字的意味显得颇为复杂,甚至略带讽刺。

从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06年在我国正式生效算起,也有8年光景。其实早在1996年,北京就率先在全国通过地方法规进行控烟。2009年,广州推出了当时“史上最严”的控烟条例,规定餐厅、网吧、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近200个城市出台了公共场所控烟地方法规。在国家层面上,2011年,卫生部发布的新版《公共场所卫生条例实施细则》也明确规定,我国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全部禁烟。时至今日回头看,其效果仍有待商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宋朝历史上的奇景:宋理宗金有可能并非是皇室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理宗年号,评价宋理宗,明朝人怎么看待宋朝

    曾有人提出过这样的疑问:南宋的第五位皇帝宋理宗并不是一位皇子,最终却能登上皇帝的宝座,这是为什么呢?他到底是不是一位冒牌皇帝呢?他的继位经历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笔者一起去探寻一下宋理宗的秘密吧。宋理宗(1205~1264),原名赵与莒,于1222年被立为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又于12

  • 古怪爱好:王安石为什么不愿意坐轿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安石不爱洗澡,轿子介绍,王安石代表作

    导读:古代的官员出门时必须要有专门的轿子坐,这也算是身份的一种体现。可是偏偏有人还不爱好这个。著名的诗人王安石在做官期间,就不喜欢坐轿子四处走。这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他有这样的习惯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网络配图王安石(1021年1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号半山,逝世后追谥号“文”,世

  • 古代何种级别的官员才能坐八抬大轿?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级调研员相当于什么级别,一级调研员对应什么级别,处级上面是什么级别

    导读:八抬大轿在古代指的是娶亲用的大花轿,得用八个人抬。但是,八抬大轿难道只有结婚的新人才能做吗?并不是的,八抬大轿虽然不是只有新人才能坐,但是官员要做八台大轿,还要得到达某种级别才行。网络配图古代的轿子,大致有两种形制或类型,一种是不上帷子的凉轿,也叫亮轿或显轿,一种是上帷子的暖轿,又称暗轿。不同

  • 宫廷秘史:古代帝王为何自称“孤寡”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帝王的自称有哪些,古代女子我的自称,唐朝皇帝自称朕吗

    导读:影视剧中,我们会看到君王常说:孤,怎样怎样的。小编就好奇了,一国之君,拥有着三宫六院,满朝文武,用不完的金银财宝,为什么要自称孤寡?孤又代表什么含义呢?古代君王为何自称孤寡“孤、寡”在现在的语义中,指的是无儿无女无依无靠的老人。然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两个词加上“朕”却是最高统治者皇帝的

  • 大宋王朝的灭亡为何会是“文明的中断”?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大宋是被谁灭掉的,大宋后来被谁灭了,大宋什么时候灭的

    导读:为什么说大宋王朝的灭亡是“文明的中断”?这就要从11-13世纪的宋王朝说起了,唐宋的变革,代表的是近代化进程在南宋灭亡后,就被中断了,进而导致了历史上某种程度的倒退。网络配图敏锐的明末思想家黄宗羲与王夫之都察觉到,宋朝的覆灭不可跟其他王朝的更迭相提并论。黄宗羲说:“夫古今之变,至秦而一尽,至元

  • 历史解密:曹操的真实姓氏为何会成为历史谜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曹氏家族为什么弄不过司马家,夏侯姓氏还有后人吗,司马懿被灭族

    陈寿在三国志中说:“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你看即使有良史之才的陈寿也没有说清楚曹操到底姓什么。曹操是东汉末年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的父亲虽然做过太尉,当然是花高价钱买的,不过曹操的童年很不幸。为何这样说呢?网络配图其一,曹操的姓氏有争议。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个太监,太监当然生不出儿子,因此曹腾后

  • 不可思议!和珅竟与乾隆皇帝同榻而眠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乾隆比和珅大多少岁,乾隆皇帝与和珅,乾隆皇帝简介

    导读:乾隆算得上是明君,但是令人好奇的是,明知道和珅是一个奸臣,还让和珅经常跟随左右。也正是因为乾隆的庇佑,和珅在乾隆执政的几十年间,积累了一笔巨额的财富。嘉庆帝将其革职查办之时,查抄没收了他的全部家产,将近有八亿两白银的赃款,民间有“和珅扳倒,嘉庆吃饱”一说。然而,为什么这样的奸臣会受到乾隆的无比

  • 戊戌变法疑云:光绪支持变法只是为自己的皇权?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戊戌变法为什么失败,戊戌变法怎么读,戊戌变法序幕

    在甲午战后,国家面临危机之秋,光绪皇帝的思想受到刺激,逐渐在封建主义思想营垒中发生了摇动,对他们统治人民的“祖宗之法”产生了一定的怀疑,也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了。他力图探索新的统治妙方——学习外国,“发愤为雄”,对他们统治下的中国进行一些改革以求振作,逐步成了他思想中的一个新趋向。光绪在清廷统治集团内

  • 一代名相李斯为何要伪造遗诏,背后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斯为何焚书坑儒,雍正篡改遗诏,李斯为秦相翻译

    作为辅佐秦始皇开辟千古第一功业的一代明相,在临危受命时却改了始皇帝的遗诏,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是其私欲太重。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李斯秉承了是法家治国,这与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的治国方略不谋而合,所以其能在大秦一统天下时一展所学,终成就位极人臣的功业。但始皇帝指定的

  • 刘聪的皇后靳月华,她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启有几个儿女,刘启是窦太后亲生的吗,皇帝刘聪大约三十多岁继位

    你知道靳月华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嘉平四年(314),那个秋高气爽的晚上,和姐姐靳月光一起被召进宫的,还有妹妹靳月华。靳月华姐妹,都是护国军靳准的女儿,据史载:姐妹俩“皆国色也。”妹妹月华略微年幼,也生得更加娇嫩可爱。建元元年(315)三月,刘聪封靳月光为上皇后,月华为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