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襄樊之战持续了多长时间?为何刘备基本上都不闻不问?

襄樊之战持续了多长时间?为何刘备基本上都不闻不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966 更新时间:2023/12/6 0:34:20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襄樊之战。

无论是《三国演义》原著还是经典版电视剧,我们都会发现一个问题:秋水暴涨于禁全军覆没,风雪中关羽父子被擒,襄樊战役打了多久?

细看《三国演义》的时间轴,我们就会发现襄樊战役至少打了四个月:水淹七军是建安二十四年八月,而关羽被擒遇害是在同年十二月,这期间关羽还抽空进行了一次刮骨疗毒。

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既然襄樊战役是一场打了一百多天的持久战,关羽应该按时向刘备汇报战况,刘备诸葛亮也应该对关羽进行战略战术方面的指示和物资兵员上的支持,可是为什么直到关羽战败被擒,刘备基本上都不闻不问?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关羽牺牲的消息,是通过民间渠道传到成都的,最先得到这个消息的居然是太傅许靖,是他主动去向诸葛亮通报的:“ 某适闻外人传说,东吴吕蒙已袭荆州,关公已遇害!故特来密报军师。”

而诸葛亮对荆州战况的了解,主要是靠看星星:“吾夜观天象,见将星落于荆楚之地,已知云长必然被祸,但恐王上忧虑,故未敢言。”

熟读三国正史的都知道,关羽确实在襄樊之战中进行了一次刮骨疗毒,但操刀的却绝不可能是是华佗,因为在建安十三年,也就是赤壁之战那一年,就已经死在曹操的监狱之中了。

于是有人说:华佗不可能给关羽刮骨疗毒,演义小说的描写很不靠谱,所以对襄樊战役的描述也不符合历史事实,襄樊之战根本就没打那么长时间,发大水是有的,但下大雪则未必,所谓关羽风雪中被擒,只不过是为了渲染一种悲壮气氛罢了。

事实果真如此吗?咱们把《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对照起来看,就会发现一些令人难以接受的真相。

首先我们来看水淹七军的时间,这一点在《三国演义》中说得很明白:“时值八月秋天,骤雨数日。关公令人预备船筏,收拾水具。”

读者诸君请注意,清朝以前用的都是农历,古人以七、八、九月为秋,十、十一、十二为冬,这在长江黄河流域都是适用的,不像长城以北,农历九月可能就已经大雪漫天了。

接下来再看关羽牺牲的时间:“关公父子皆遇害,时建安二十四年冬十二月也,关公亡年五十八岁。”

像很多人一样,看到关公败走麦城,笔者一连好几天都感觉胸口堵得难受,痛恨糜芳傅士仁和刘封孟达,并因此抱怨刘备诸葛亮:你们就是不派张飞赵云协助,也不应该弄这么四个玩意儿来给关羽添乱!

在痛恨抱怨之余,笔者还存在一丝希望:这是小说和电视剧的情节需要,襄樊之战可能根本就没打四五个月,刘备诸葛亮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关羽就兵败身亡了。

抱着这一丝希望,笔者开始翻阅史料,结果发现水淹七卷确实是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八月。

《三国志·卷一·武帝纪》记载了曹操方面的战略部署:“秋七月,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仁。使徐晃救之。”

在《三国志》孙权、关羽、于禁等人的列传中,也记载了同样的时间,而且基本都有相同的字句:“秋,大霖雨,汉水溢。”

关羽水淹七军确实是在农历八月,那么关羽兵败被俘又是什么时候呢,《三国志》中同样记载得很清楚:“十二月,潘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于章乡,遂定荆州。”

等到关羽首级被送到曹操面前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年了:“二十五年春正月,权击斩羽,传其首。”

综合上述史料看来,襄樊战役的发起者可能是曹操而不是关羽,于禁并不是去解曹仁之围,而是协助曹仁一起向关羽进攻,樊城被围,是在水淹七军之后。

襄樊战役如果从建安二十四年七月曹操派于禁出征开始算,那么到当年年底,这场仗足足打了半年,而且关羽的兵力并不占优势,如果不是汉水暴涨,关羽还真未必能吃掉于禁七军的三万人马。

关羽在襄樊前线浴血奋战的时候,刘备和诸葛亮在做什么呢?咱们看看《后汉书·献帝纪》的记载:“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庚子,刘备自称汉中王。”

《三国志·先主传》对刘备称王做了详细描写,还列举了一长串劝进人员名单,对关羽的事情却一笔带过:“时关羽攻曹公将曹仁,禽于禁于樊。俄而孙权袭杀羽,取荆州。”

一个“时”字可以证明,刘备称王和襄樊之战发生在同一时间,这才叫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一人称王多人封侯拜将,起码要痛饮十天半月,难怪刘备封关羽为前将军的时候,关羽赌气不肯接受印绶。

这里我们不要冤枉了诸葛亮:关羽在襄樊血战的时候,真正有话语权的不是诸葛亮而是蜀中贵族。

刘备自称汉中王,诸葛亮和赵云并没有升官,军师将军诸葛亮和翊军将军赵云都是杂号将军,派不派兵支援关羽,他们说的不算。

真正在刘备称王中捞到实惠并掌握实权的,是法正等人:左将军长史领镇军将军许靖升任太傅,“外统都畿,内为谋主”的蜀郡太守、扬武将军法正升任尚书令、护军将军。

军师将军诸葛亮说话,根本就不如“法令君”好使,法正人品如何,正史中有记载。不管法正是君子还是小人,他都不会愿意让蜀中儿郎去荆州打仗,而刘备带来的荆州兵还要弹压刚拿下的地盘。

张飞赵云魏延都走不开,马超跟关羽有过节,忠诚度似乎也不够,至于辅汉将军李严、护军将军法正愿不愿意去荆州打仗,读者诸君清楚,刘备也明白。

我们看了记载基本一致的《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就会发现诸葛亮和刘备的难处:诸葛亮为了实现隆中规划,再加上桑梓所在,他是一万个不愿意丢失荆州的,但是他没有决定权;刘备当然也不想丢掉一半地盘,但是看着蜀中诸将清洗了府库之后每天欢庆升官发财,也知道让这帮家伙开赴襄樊前线,比赶鸭子上架还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白居易的一生经历了哪些风风雨雨?他的婚姻生活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白居易的情感经历,温庭筠的爱情经历,白居易的一生经历详细

    你真的了解白居易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睡足肢体畅,晨起开中堂。初旭泛帘幕,微风拂衣裳。二婢扶盥栉,双童舁簟床。庭东有茂树,其下多阴凉。前月事斋戒,昨日散道场。以我久蔬素,加笾仍异粮。鲂鳞白如雪,蒸炙加桂姜。稻饭红似花,调沃新酪浆。佐以脯醢味,间之椒薤芳。老怜口尚美,病喜鼻闻香。

  • 在历史上,三国时期的吕布也能称得上是第一猛将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比吕布厉害的武将,吕布真的是三国第一猛将吗,三国之后的历史发展

    三国时期的第一猛将真的是吕布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三国演义》中,素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的排名,说的是后人排定的三国英雄谱中,吕布被放在了第一位。而之所以会将吕布放在第一位,主要是吕布在《三国演义》之中的表现确实出色。吕布此人虽然被张飞呵斥为“三姓家奴”,

  •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帝,她的心中有着怎样的呐喊?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薛宝钗封建的体现,武则天为什么可以被历史承认,武则天怎么自称自己

    你真的了解武则天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内,矗立着两座高大而宏美的建筑:天堂与明堂。它们都是在原来的旧址上重新设计建造而成。千年前的东都洛阳城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在此理政、礼佛和生活。大抵是长安城的过往太过惨痛,这位女帝

  • 徐达夫人谢氏进宫做客后,几天后就被赐死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南宫仆射为什么要报仇,谢氏祖坟墓,明朝徐达有几位夫人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徐达夫人谢氏进宫做客后,为何会被赐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在军中,军令一旦发出便不改变。明太祖朱元璋雄猜阴刻、残酷寡恩,不但对开国功臣过于屠戮,有时候也会由于一些零碎琐

  • 探索杜甫漂泊无定的一生,他永远怀着对生命最质朴的热爱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我一生渴望被珍藏妥善安放,关于生命的古诗词有哪些,莫泊桑说过人生活在希望之中

    你真的了解杜甫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有一位诗人,人们都言他伟大,或因他忧国忧民,心系家国,或因他感慨生民,为无数普通人留下历史的注脚,或就如BBC关于他的纪录片中诠释的那样:他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表现者,更是塑造者。总之他被冠以“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被详细地介

  • 战国四公子他们都是什么出身?下场为何大多不好?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国四公子后的感受,战国四公子为什么有名,“战国四公子”因何而得名

    对战国四公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史记》中,战国四公子被分别被立传,几乎成了战国的标签之一,后世对他们的大名也是耳熟能详。但这四位人生赢家,最终结局大都不怎么好。原因是由他们的身份注定:让人们敬仰、艳羡的公子们,实际上是强化王权的阻碍,即,他们是不符合时代发

  • 唐朝大画家阎立本是怎么成为狄仁杰的老师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狄仁杰恩师,通天狄仁杰洛秋燕结局,阎立本

    在《神探狄仁杰》第二部里,狄大人说自己的老师就是唐朝著名的大画家阎立本,而阎立本与狄仁杰在历史上确实有过师生之谊。那么唐朝大画家阎立本为什么会是唐朝名相、神探狄仁杰的老师呢?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由于绘画水平太高,无论是当时人还是后人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阎立本的政治地位。阎立

  • 探索一个有血有肉有风骨的苏东坡,他有着怎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苏东坡故事典故,人要活得有血有肉,苏东坡一屁过江的故事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苏轼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苏东坡是一座富矿,千百年来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关于苏东坡的研究专著可谓汗牛充栋,令人眼花缭乱。不过,若论东坡传记,有两个版本绕不过去,一则林语堂《苏东坡传》,一则李一冰《苏东坡新传》。前者偏感性,后者重考证,两者结合起来,可读出一个有血有

  • 陈宫先后背叛了曹操和吕布,是什么原因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陈宫背叛过吕布吗,陈宫离开吕布投奔了谁,陈宫为什么不离开吕布

    陈宫曾经背叛过吕布,而陈宫在投奔吕布之前已经背叛了一次曹操。那么陈宫为什么会先后背叛了曹操和吕布呢?,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讲解!首先要说明的是,由于历史上的陈宫两次站错了队,因此现存史料中有关陈宫的记载是比较少的,他两次背叛主公的原因也没有详细记载。本鬼接下来的观点也只是自己的一家之言,大家姑

  • 王安石变法后,苏轼为何会入狱?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苏轼入狱多少天,苏轼批评王安石变法,苏轼出狱后写的诗

    很多人都不了解苏轼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北宋积弊甚多,在王安石的劝说下,宋神宗决定变法,史称“熙宁变法”或“王安石变法”。这一年,苏轼33岁,正值壮年,他在仕途上本有一番大的作为,但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遭受排挤。当时宋神宗铁了心支持王安石,苏轼自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