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清初的政治舞台上,康熙为什么如此信任纳兰明珠?

在清初的政治舞台上,康熙为什么如此信任纳兰明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213 更新时间:2023/12/17 7:53:45

在清朝初期的政治舞台上,纳兰明珠是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他是康熙皇帝最得力的助手,长期担任首辅,权倾朝野,深受倚重,当康熙外出离京时,多次让他担任留京皇子的首席顾问。那么,康熙为什么如此信任纳兰明珠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明珠姓叶赫那拉氏,是满洲正黄旗人。明珠的祖姑母,是努尔哈赤的妃子、清太宗皇太极的生母。明珠的妻子,是努尔哈赤第十二个儿子英王阿济格的女儿。因此,明珠的家族和爱新觉罗家族是姻亲关系,这就为他赢得康熙的信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明珠从小就勤奋好学,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康熙皇帝初开经筵时,明珠就是16名讲官之一。他非常有才能,主持制定了《大清会典》《大清律》《赋役全书》《满汉品级考》《八旗绿旗兵制》《吏礼二部拴选取士法》等国家典章制度。

这些典章制度涉及经济、政治、人事、军事各个方面,不仅使国家的运转有章可循,还体现了康熙皇帝“重满用汉”的思路,起到了缓和满汉民族矛盾的作用。

清朝建立之初,极力保持满洲贵族的特权,六部尚书一概为满族官员。多尔衮时,始设汉尚书,但实权仍在满官手中。顺治时官缺分为满洲、蒙古、汉军、汉员四种,汉族官员在统治阶级中数量很少,地位很低,但是汉族人口却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这种情况不利于清朝的统治。

康熙意识到了这一点,曾多次调满汉一体。明珠正是洞察了这种政治需要,而且在制定选官用官制度上体现了这一思想,深得康熙皇帝的心意。

清初投降清廷的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统兵入关,南进中原,最后分镇滇、粤、闽,造成与中央抗衡的局面。撤掉三藩,是摆在康熙面前的重大政治问题。

当平南王尚可喜疏请撤藩,归老辽东,吴三桂与耿精忠也试探性的请求撤藩时,康熙征询了大臣们的意见,朝臣们多数主张不撤,以免激变,只有明珠等人坚决主张撤藩。

于是,议政大臣把两种意见同时呈报给康熙皇帝。康熙皇帝从大局出发,采纳了明珠的建议,但三藩也因此相继开始叛乱。以索额图为首的反对撤藩一派,企图迫使康熙追究责任,归罪明珠,上疏请诛明珠等人,以谢三藩。

康熙没有采纳索额图的意见,反而对明珠进行嘉奖,明珠不但保住了脑袋,而且因主撤藩称旨,被授以武英殿大学士,与王熙同掌兵部。

当时康熙还不到二十岁,军事经验不足,对明珠的依赖是显然的。明珠的墓志铭上记载:“圣天子庙算宏远,指授闽外,战胜攻取,不爽毫发。公密勿左右,当有秘计奇策,深契上心者,而公谨默不自言,人亦莫能知也。”可见明珠不仅仅是主张撤藩者,而且是平定三藩战争总指挥的参与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王思:早年受曹操赏识,晚年脾气暴躁被称为苛吏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受曹操赏识的三国官员,晚年却因脾气暴躁被人归为苛吏,此人究竟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此人就是王思,相信很多朋友都不熟知此人,那么此人究竟是怎么得到曹操赏识的,晚年名声又是如何败坏的呢?王思最开始和梁习都是西曹令史,某一天他向曹操汇报工作,因说话不当,惹得曹操大发雷霆,气

  • 赵括在长平之战后被骂两千多年,真相到底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赵括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长平一战,赵国士兵被坑杀四十万,导致赵国实力大为消弱。此战也成为战国历史的重要转折,此后,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得以加速。按照老将廉颇的策略,只要固守不出,长此以往,秦国必然铩羽而归。但小将赵括将廉颇取而代之后,反而遭到大败。这让无数人为之

  • 陈阿娇被废后卫子夫是如何对待她的?为何没有将她置于死地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陈阿娇被废后卫子夫是如何对待她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个女人一台戏,嫔妃争艳的后宫争斗向来是热闹非凡。面对权势、地位甚至生死,后宫女人们为了生存往往会是不择手段地争个你死我活,这也是后宫生存之本。为此,武则天不惜扼杀自己的亲生女儿诬陷王皇后,致使高宗废

  • 晚年得志的大臣:主父偃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主父偃是西汉时期武帝身边的忠臣,他提出推恩令受武帝宠信,后玩火自焚残害诸侯王,被汉武帝所诛杀。主父偃对汉武帝提出的多项政策对汉王朝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史影响深远,而主父偃也在辉煌与赞叹之中走向了毁灭。早年无所作为主父偃曾称自己“结发游学四十余年”。“结发”是古代男子束发为的标识,犹指年轻之时,如同代人李

  • 项羽宁死也不渡江的真相到底是为什么?他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宁死也不渡江的真相到底是为什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这首传诵千古的《夏日绝句》,描绘的便是行至末路的楚霸王项羽。那么,已经逃出生天,抵达乌江边的项羽,为何宁死也不渡江呢?从垓下战败到乌江自刎,项羽到底经历了什么?

  • 历史上刘备携民渡江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虚撰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在南逃时,真有携民渡江这件事吗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公元208年正月,曹操平定了北方,并班师回到邺城,在此之后,他开始了向南用兵的准备。当时曹操在邺城开凿玄武池,并派出张辽、于禁等人驻兵许都以南,同时还让马腾与其家属进入邺城为人质,通过并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任丞相

  • 李恪到底是怎么死的 李恪的死和李世民有关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恪之死,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李恪,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隋炀帝的外孙。因为母亲有前朝血脉,李恪虽然出色,但也一直被李世民所忌惮。唐贞观年间,李世民为了笼络朝堂中的前隋臣子,他对自己的这第三个儿子甚是看重。但无论如何看重,还是比不上嫡子李承乾以及李泰。还好,李恪也知道自己无

  • 曹操刘备孙权三人相比 最重情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三国君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政治家基本都情感淡漠,但在演义当中又不一样,《三国演义》人物的塑造让三个顶级政治家都各自有了较为强烈的情感。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兄弟情深;曹操、典韦、郭嘉虽为主从,但曹操对这两人付出的感情也很多;孙权笔墨不多,但周瑜和吕蒙临死前,

  • 揭秘:千牛卫在唐朝到底是多大的官呢?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虽然我们很清楚影视剧和历史事实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很多古装剧里都会提及的一些历史知识,对于很多非历史专业的观众而言,他们对历史的认知也大多来源于各种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比如,曾经大火的系列神剧《神探狄仁杰》就在不经意在向观众展示了许多关于唐朝的历史知识。例如主角团成员之一的李元芳自

  • 吕蒙夺荆州杀关羽 吕蒙能不能封神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吕蒙和关羽,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当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时候,吕蒙在孙权的授意之下,利用士兵伪装成商人几乎没有付出任何成本就夺取了荆州三镇,恁是在关羽的眼底下夺取荆州,并且直接导致关羽败亡,关羽由巅峰到谷底用了不过几个月,这一切都是吕蒙计策成功的表现。因为关羽威震华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