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时间有多长?他的后世评价如何?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时间有多长?他的后世评价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438 更新时间:2024/2/4 13:39:24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明仁宗朱高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因为朱高炽监国多年,永乐朝的文政贡献者,实际上就是太子朱高炽,其实朱高炽和洪武朝的朱标一样,表面上还是太子,平时干的事情,都已经是“皇帝”了。

在公元1402年靖难之役成功后,朱棣正式成为大明的新主人,开辟年号永乐,史称明成祖(明太宗)。

在靖难之役的过程中,朱棣之子朱高炽、朱高煦都分别有着自己的“功绩”。

但在后世人眼中看来,朱高煦的“功劳”比朱高炽更大,因为在几次重要的战役中,朱高煦忘我地搏杀,让燕军获得了胜利,而且在半道上,朱棣还和朱高煦说过:“你哥哥体弱多病,好好努力,争取当个世子(王爷继承人)”。

可实际上,朱高炽的功劳是隐性的。

在起事之初,燕军的文政几乎都是由朱高炽在主持,顾名思义,朱高炽才是北京大后方的稳定者,燕军在前线奋战,朱高炽需要处理的,正是供粮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这种功劳是隐性的,但却至关重要。

特别是在“北平保卫战”中,朱高炽以极少的兵力守卫被李景隆攻打的北京城,有效地拖住了朝廷军的攻势,这一战成为了燕军的重要转折。

所以在朱棣的心中,朱高炽是一个“人才”,虽然他嘴上一直嫌弃太子朱高炽,但心里一直认同无比。

朱棣称帝后,他的重心还是放在了“武功”上。

燕王朱棣当年乃是守卫边境的藩王,北上驱元,打散草原的团结,是他一直想要做的、执着的事情。

可是永乐朝的开局,并没有想象地那么美好,在南京里,都是建文帝的旧臣,而且这是朱元璋定都之地,整个南京城君臣都人心惶惶,于是朱棣迁都北京。

迁都北京后,朱棣得以更专注北伐,与此同时,朱高炽成为了朱棣的政治代理人。

当年朱棣的大哥朱标,乃是朱元璋一手一脚培养的指定继承人,朱标为人和煦温文,在政治上有着和朱元璋不一样的见解,父子二人虽然经常“闹矛盾”,但朱元璋却是对朱标宠爱无比。

同样的,朱元璋对于朱标的态度,也正是朱棣对于儿子朱高炽的高度。

因为朱棣和朱元璋是同一类人,而朱高炽和朱标才是同一类人。

于是乎,朱棣决定让太子“监国”。

“监国”乃是太子最大权力的体现,自古以来,监国的太子也有,但他们无一不是皇权最好的承载者,因为监国就意味着政治“分化”,若不是心中极度信任,皇帝几乎不可能让太子监国,即便是自己的儿子。

朱高炽在此前的表现十分出色,于是他可以监国,虽然朱棣在京城,可大小事情负责的,还是太子朱高炽。

因为朱棣为人“凶暴”,手底下的一些文武臣子对于朱棣较为惧怕,特别是在靖难之役入城后,朱棣对建文帝不愿意“臣服”的臣子展开了屠杀,在这个过程中,朱高炽曾阻止过朱棣的行为,父子二人经常不欢而散。

所以朱高炽一生以“仁厚”为名,大臣们纷纷都拥护太子,不得不说,在当皇帝方面,朱高炽的呼声更高。

在洪武朝,太子朱标也是因为常常阻止朱元璋“滥杀”而和其闹矛盾,对于朱棣而言,拥有这样的一个太子,是他得以稳坐钓鱼台的关键。

所以朱棣看似一方面有意将皇位传给朱高煦,但他心里清楚,在历经了有着“残暴”之称永乐帝之后,朝廷不可能再承受一个更“暴躁”的朱高煦,而需要的是朱高炽。

在永乐朝稳定下来不久,朱棣开始发动北伐,北伐成为了永乐皇帝大部分时间的代名词,他放心地北上,国内的一切事务,几乎所有都交给了朱高炽,这也是朱高炽“积劳成疾”的一个重要原因。

公元1410年,朱棣正式展开第一次北伐,这是永乐年间五次北伐的序曲,皇帝北上,只能让人监国,而这个人选,正是当年的世子、当朝的太子朱高炽。

其实在永乐第一次北伐之后,朱高炽出现过一次“太子”危机,因为朱高煦从中使坏的缘故,朱棣经常听到“太子”和官员来往密切的消息,多疑的朱棣便认为太子,或者是说百官对他有异心。其中明朝著名大臣解缙,就是因为朱棣和朱高炽的父子“矛盾”而被牵连致死。

可要真是废了朱高炽,朱棣自己就坏了“嫡长子”继承的规则,他知道朱高煦和他是一个性格,大明最需要的下一任皇帝,其实是朱高炽,而不是朱高煦。

于是废太子一事搁浅,永乐帝潜心继续北伐,很快,朱棣组织起了第二次北上,依旧留下朱高炽监国。

在这个过程中,最不服气的正是朱高煦,在他看来,他更适合当太子,因为他的功劳更大,而不是让像他哥哥朱高炽如此“懦弱”的人来当太子。

在第一次诬陷之后,朱高煦和弟弟朱高燧频繁“攻击”太子,那么朱高炽是如何应对的呢?

朱高炽的应对方法,正是他日后“仁”的来源,对于兄弟的陷害,朱高炽表示没有关系。

在弟弟们被父亲责怪的时候,在朱高煦差点被朱棣废为庶人的时候,朱高炽出面哭求朱棣放过朱高煦,就是这样,朱棣才确定了朱高炽成为下一任皇帝的决心。

而在朝廷方面,朱棣一生乃是“武人”,行事粗旷暴躁,在最初的“靖难之役”中,朱棣进城后就开始“血流成河”,清洗了许多人,让南京城人心惶惶。

可朱高炽不同,比起朱棣的“破坏”,朱高炽是用尽心机去修复,去维护值得保护的人,所以文武百官,都向着朱高炽。

公元1424年,六十五岁的朱棣在途中驾崩,他的一生皇帝轨迹,和这“北伐”有着的纠缠,但是朱棣驾崩后,天下并没有混乱,因为京城中实际上的皇帝,早已经是太子朱高炽了,而也不算年轻,而且身体多病的朱高炽登基,史称明仁宗。

朱高炽从太子到皇帝的过渡,是非常自然的。

但朱高炽在登基之际,也有提防自己两个兄弟的“小心机”,那就是对朱棣驾崩之事秘不发丧,在一切尘埃落定后,才顺势登基。

登基后,朱高炽停止了北伐计划,这是他获得“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永乐朝常年的北伐,对国内造成了极大的经济、社会压力,而停止北伐,是朱高炽当朱棣还在世的时候就提出来的问题。

可朱棣不同意,朱高炽又无法不供粮,这巨大的压力,也是明仁宗“短命”的根源之一。

除此之外,朱高炽还“大赦”了因为靖难之役而遭受冤屈和被囚禁的旧臣以及他们的家眷,此举可谓是“破天荒”的。

因为朱高炽如此行事,意味着对父亲永乐皇帝的“反对”,可他依旧如此,朱高炽因此获得多数人的感恩和感念,这就是他获得“人”谥号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在位时间不长,但却能够把诸多事情都按自己的安排来处理好,自古以来的皇帝,像朱高炽一样的不多,这就是得益于他的监国多年的事业的锻炼。

虽说当年他还只是一个太子,可本质上又是一个“皇帝”,朱高炽要比他的大伯朱标幸运,最起码还扛到了登基为帝那天。

公元1425年,在位时间仅有短短七个月的明仁宗驾崩,在他驾崩之前,本来还想着迁都回到南京,可此事却因为他的驾崩戛然而止。

在朱高炽之后,便是其嫡长子朱瞻基登基,史称明宣宗,明宣宗时代,继承了朱高炽监国多年,还有当皇帝的岁月里打下的基础,开创了“仁宣之治”,而仁宣之治,其实朱高炽的功劳更大,更甚明宣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死前真的召见过朱棣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死前真的召见过朱棣吗?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公元1398年的夏天,一队人马出现在淮安城外,终于迎来了另一队北方的“客人”。原来,明太祖朱元璋病重,远在北平的燕王朱棣急忙赶往南京见朱元璋最后一面。但不巧的是,燕王刚到淮安,就被朝廷的人用圣旨堵了回去,因为圣旨

  • 夏侯霸在初降蜀汉时是何官职?为何会与姜维同级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夏侯霸究竟有何功绩,在初降蜀汉时,就能获得与姜维同等的官职?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249年正月,司马懿在洛阳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在此之后,司马懿迅速掌握了洛阳城中的军队,并借此机会威逼曹爽交出手中的大权,由于曹爽愚笨不堪,他错误的相信了司马懿的话,就此失去了手中的军权,

  • 冉闵为什么能在众多帝王中脱颖而出?他登基前颁布了什么法令?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冉闵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冉闵,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他仅仅在位一年多,却有“大帝”的称号,是什么事情让他在古代400多位帝王中脱颖而出呢?只因在登基前,他的一纸《杀胡令》。将门虎种冉闵是后赵武帝石虎的养孙。石虎是十六国时期出名的暴君,但不能否认他也是有才

  • 宋仁宗赵祯的一生,有哪些轶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宋仁宗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清平乐》改编自小说《孤城闭》,以北宋为背景,还原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宋仁宗。在看剧之前,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宋仁宗轶事。狸猫换太子关于宋仁宗,最著名的传说当属他的出身之谜——狸猫换太子事件。清代小说《三侠五义》及在其基础上改编的早年

  • 宋仁宗的后妃中,有哪几位福泽绵长、高龄寿终正寝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宋仁宗的后妃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宋仁宗赵祯,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随着电视剧《清平乐》的热播,这位中国历史上敦厚、仁善的天子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推崇与了解。除了仁宗本人,《清平乐》中也演绎了仁宗与后宫嫔妃的诸多事情,仁宗在位

  • 宋仁宗赵祯去世后,曹皇后做了哪些大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慈圣光献皇后曹氏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曹太后宋仁宗嘉祐八年即公元1063年,赵祯崩逝,享年五十四岁。宋仁宗13岁继位,在位42年,是两宋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放到整个中国帝王史中,赵祯在位时间也算是很长了。赵祯一生共有两位皇后,还有一位追封的皇后,其中曹皇后在1

  • 司马懿夺权时只有三千人 司马懿怎么夺权成功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司马懿夺权,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司马懿是晋朝皇帝司马炎的祖父,也是晋王朝的奠基人。他一生历经汉灵帝、汗辩帝、汉献帝(包括董卓、王允和曹操先后执政时期)、魏文帝、魏明帝、魏少帝等两朝六位皇帝,在曹操当政时期正式入仕,魏少帝时期独揽大权,最终创下了如同数十年前曹操

  • 曹爽投降才引来杀身之祸 如果曹爽对战司马懿会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高平陵之变,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三国历史上,有几个关键性的事件。它们直接改变了三国历史的走向,给中国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发生在曹魏的高平陵事变就是其中之一。这场事变,将曹魏的政权转移到了司马懿的手中,从此曹氏越来越式微。最终,司马氏建立的晋朝替代了曹魏政权,并统一

  • 孝庄都已经死了37年之久 康熙为什么迟迟不肯下葬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孝庄停尸,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清朝初,孝庄太后力排众议,与多尔衮一起把福临拥上帝位,随后又辅佐孙子康熙帝,可以说,孝庄太后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子。她不像吕后一样独断专政,也不像慈禧垂帘听政,更不像武则天直接把政权夺取,而是如同春风化雨般,以一个“润物细无声”

  • 汉文帝是如何登基的?他登基后发的三道圣旨有什么意图?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汉文帝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秦朝末年,由于秦二世胡亥近小人而远贤臣,导致宦官专政,民不聊生。就这样刚刚统一不久的秦国再次回到了乱世当中,经过楚汉之争,最终刘邦平定了天下,建立起大汉王朝。汉朝的建立可谓是费尽了刘邦毕生心血,可是在刘邦去世之后,有一段时间内,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