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司马昭为什么没有称帝 司马昭是没有机会称帝吗

历史上司马昭为什么没有称帝 司马昭是没有机会称帝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155 更新时间:2024/2/6 15:05:30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司马昭不称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历史上的司马昭之所以没有称帝,用一句精炼的话语来概括就是“前期时机不成熟,后期时机被错过”,正是一些阴差阳错的原因,导致司马昭最后没能当上皇帝,成为晋朝开国皇帝,只能将机会让给儿子司马炎,这对于他来说确实非常遗憾。

那么司马昭没有称帝为何是“前期时机不成熟,后期时机错过”?

我们就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司马昭没有称帝为什么是前期时机不成熟呢?

首先,接任时间仓促导致时机不成熟。

司马懿去世之后,长子司马师几乎接受了来自司马懿的所有遗产,成为曹魏新的“摄政王”;公元255年,不满司马师专政的毌丘俭文钦等人在淮南发动了叛乱。

司马师亲自领兵东征,而作为弟弟的司马昭则留在洛阳镇守。平叛的过程虽然比较顺利,但是还是会受到了一点挫折。作为统帅的司马师因为文鸯带兵袭营而惊吓过度,导致坏掉的眼睛掉出眼眶,随后病重去世。

司马师去世之后,司马昭立即进位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并录尚书事,以辅助朝政,顺利的替代了哥哥司马师的位置,成为曹魏新的“摄政王”

此时,司马昭继承了来自司马师的遗产,威望不足,根基不深,缺乏登基的坚实基础,如果贸然称帝,恐怕人心不服,因此新上任的司马昭并没有快速登基称帝,而是一步一步的打磨自己的威望,以期望顺理成章的登上帝位。

其次,寿春叛乱根基不稳。

司马昭接位后不久,即公元257年,镇东将军诸葛诞诛杀扬州刺史乐綝,占据淮南发动叛乱。这一年7月,司马昭挟持曹髦与郭太后一起东征。

为了确保东征以绝对优势,司马昭征发青、徐、荆、豫四州的兵马,同时又从关中调派部分军队,共同组成东征大军。

寿春叛乱历时近一年之久,从公元257年至258年,三方参与的人马众多,是三国时期所少有的大战。此战中,司马昭出动兵马26万之众,诸葛诞拥兵15万据城坚守,而东吴则出兵10万营救,结果以司马昭全胜告终,此战不但击杀了叛乱头领诸葛诞,还击败了东吴援救的大军。

寿春之战的胜利一方面巩固了司马昭在曹魏的地位,消除了潜在的反对司马昭的势力;另外一方面也说明司马昭称帝的根基并不牢固,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来巩固和加强根基。

最后,威望不足无法称帝。

司马昭要想称帝就需要足够的威望,只有这样才能让称帝之事顺理成章,可是寿春之战只是解决了威望中“威”的问题。

凭借武力消除国内的反叛势力,这就是“威”,从而却保曹魏朝堂内外一言九鼎,可是称帝单凭“威”不足以获得大部分人的支持,还需要寻找机会来提高“望”,而这个“望”则主要是指良好的声誉,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不服气的人彻底的服气,从而站在司马昭的大旗之下。

当曹魏皇帝曹髦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并设置晋国的时候,可是司马昭并没有欣然接受,而是前后九次推让曹髦的诏书。

司马昭的推让固然有故作姿态的缘故,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司马昭缺乏足够的“望”来接受更高的爵位。

连晋公的爵位都无法接受,那么距离进一步称帝那就更加遥远,因此司马昭需要更好的功绩来更进一步,这个需要等待时机。

司马昭到后期为何错过称帝时机?

为了巩固根基,为未来称帝做铺垫,司马昭确实做了不少的事情,如全力平定淮南叛乱,从而彻底的掌握了对淮南一带军事力量的掌控,自此在曹魏再无反对的军事力量。

可是即使如此,司马昭称帝的道路依然崎岖不平。

首先,弑杀曹髦导致声名大丧。

公元260年5月,曹魏皇帝曹髦鉴于朝政内外大权被司马昭剥夺,担心魏天下迟早成为晋天下,于是率领数百侍卫和奴婢发动对司马昭的攻击,可是当队伍还没有抵达司马昭府邸的时候就被其部下杀害。

曹魏皇帝曹髦被杀固然清除了司马昭称帝路上的障碍,可是弑君行为极大的损害了司马昭的形象,导致称帝之路不得不停下来,以消除这个恶劣行为带来的影响。

同年,司马昭立燕王曹宇之子常道乡公曹璜为曹魏新的天子,以为后期称帝打下基础。

其次,灭蜀汉提高声望。

为了消除弑君带来的恶劣影响,挽救急剧下降的威望,司马昭需要寻找新的时机为称帝打下基础,于是就将目光朝向了西南方不断骚扰边境的蜀汉。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率领十八万之众,从两个方向发动对蜀汉的进攻。在历尽三个月的攻防战之后,钟会和邓艾顺利的消灭了蜀汉,从而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为未来天下统一奠定了基础。

灭蜀之战完成了曹氏数代想完成而没法完成的夙愿,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司马昭的威望。第二年五月,魏元帝曹奂再一次下诏封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王,加九锡。

此时距离登基为帝已经是一步之遥。

最后,疾病缠身错过良机。

进位为晋王之后不久,即公元265年9月6日,司马昭扛不住疾病的打击而去世。从即位为晋王到去世,前后有一年四个月之久,正当司马昭紧锣密鼓准备再进一步的时候,忙碌的事务透支了身体,导致疾病缠身,不得不放弃登基机会,进而将机会让给了自己的儿子司马炎。

不期而至的疾病打乱了司马昭向皇帝之位发动的进攻,从而不得不停下前进的脚步,这一暂停键的按下让司马昭失去了称帝的机会,进而错过了成为晋朝开国之君的良机。

司马懿活了七十二岁,而司马师活了四十七岁,司马昭活了五十四岁,他的儿子司马炎也只活了五十四岁,可见从司马懿以后,他们的这几代再也没有人能够延续司马懿长寿的机会,从而为后来晋朝建立不久立即陷入混乱埋下祸患。

总而言之,司马昭不称帝,不是他不想,而是时机未到,等到机会来临的时候却有被错过,从而失去了登基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蔡京被《宋史》列为奸臣,为何却是别人口中的宰相之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世人对北宋宰相蔡京的评价是,北宋六贼之首,导致北宋灭亡的千古罪人,北宋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歌谣:“打了桶(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史》直接将蔡京列为奸臣,说他,心狠手辣,排除异己不择手段,利用谣言蛊惑君主,结党乱政导致官风混

  • 明仁宗朱高炽有什么过人之处?他的死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朱高炽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明仁宗朱高炽,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成祖朱棣的长子,为明朝第四位皇帝(明太祖、建文帝、明成祖、明仁宗),他与儿子朱瞻基在位的十数年间,明朝国力鼎盛,百姓富足,被称为“仁宣之治”。作为一朝盛世的开创者,明仁宗自然有过人之处。谥号仁宗历史

  • 陈执中可是宋仁宗的老师,群臣为何要把他参劾倒不可?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陈执中在宋仁宗朝时期可谓是风云人物,两次拜为宰相,他既是仁宗皇帝的老师,也是仁宗皇帝最亲信的大臣之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仁宗的爱妃张贵妃死后,御史们纷纷反对追封皇后,作为宰相的陈执中也明知道此事不合礼仪,但是他也知道这是不容更改的,因此在这件事上既没有像一些阿

  • 刘秀废除郭圣通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为权还是为爱?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秀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有不少人都认为,刘秀选择废了自己的皇后郭圣通,是因为自己最爱的女人阴丽华。刘秀没有给阴丽华一个完整的丈夫,所以感到非常愧疚,甚至为了弥补,废除了郭圣通。世人都在赞叹刘秀和阴丽华之间的爱情,却不知道,刘秀废后也不仅仅是因为爱情

  • 三国时期孙权是于何时称帝的?为何比曹蜀整整晚8年?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孙权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首先要澄清一个概念。称帝,并不是建立政权的唯一标志。从再早的时候说起,秦始皇之前并没有“称帝”一说,那时的最高统治者叫“王”。所以秦灭之后,项羽实力最强,并没有称皇帝,而是自称“西楚霸王”,也算是建立政权了。到了两汉末年,人们已经习惯

  • 灭蜀结束后司马昭杀了邓艾和钟会 两人到底做错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邓艾和钟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邓艾,原本默默无闻地屯田20余年,直到中年,才为司马懿所提拔,走上名将之路。钟会,更被认为是司马昭的“张良”,是其心腹中的心腹。可是,灭蜀之战后,两人悉数被司马昭所杀。而对司马昭来说,杀钟会、邓艾,并不只是杀了良将,更使其平定天下的部署

  • 朱翊钧二十八年没上朝,国家如何正常运转?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明确的皇帝很奇葩,相信这在很多人的眼里是有共识的,万历皇帝,也称明神宗,在位时间长达四十八年,可他却也曾经二十八年几乎都没有上过早朝,这不得不令人费解。那么明神宗朱翊钧二十八年没上朝,是如何做到让明朝正常运转的?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其实关于这一点原因很简单,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有两

  • 战功赫赫的唐朝名将薛万彻为何会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薛万彻是唐朝著名的战将,父薛世雄是隋末时期的左御卫大将军,可说是将门之后。在隋末农民起义中,他跟着自己的哥哥投靠了李渊,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大功。在派系上看,他属于李建成幕府的人,在玄武门之变中他曾率东宫兵马力战,不过由于李建成被杀,他只好逃走。不过李世民是爱惜人才的,为此屡次遣使招谕,他这才复出。而

  • 高顺为人忠义战斗力又强 曹操为什么要处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操和高顺,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高顺在东汉末年也算响当当的人物。他是吕布帐下的大将,跟随吕布东征西讨。虽然他屡立战功,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得到吕布的重用。甚至在吕布被曹操擒获后,曹操也没有对他网开一面。理论上说,高顺拥有极强的战力,又是个忠义之人,曹操又为什么要将他处死呢?

  • 郦食其这个读书人颇得刘邦重视,为何下场却令人唏嘘?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汉高祖刘邦最终夺取天下离不开三个人:张良、萧何、韩信。张良作为一个神仙级别的存在,战略眼光之深远独到,为刘邦的江山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而汉相萧何则凭借这强大的后勤能力,为刘邦在行军途中解决了诸多问题;韩信是秦汉时期战神的存在,他的最高战绩是一年之内夺取50多座城池,是刘邦在战术上的得力猛将。但是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