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阿鲁特氏突然去世跟慈禧有关吗?真相是什么?

阿鲁特氏突然去世跟慈禧有关吗?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699 更新时间:2024/1/18 19:58:20

年仅二十二岁的同治帝的原配皇后阿鲁特氏在同治帝驾崩仅仅两个多月后离世。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关于阿鲁特氏的去世,有不少人认为她是被慈禧太后逼死的,虽说慈禧在历史上的口碑的确不怎么样,但关于阿鲁特氏之死,恐怕我们还真的冤枉了慈禧。

阿鲁特氏被立为皇后,更多是政治博弈结果

阿鲁特氏出身蒙古正蓝旗,乃大学士赛尚阿孙女,承恩公、户部尚书崇绮之女。需要注意的是,阿鲁特氏的外祖母,乃是郑亲王端华的嫡福晋钮钴禄氏,而钮钴禄氏则是慈安太后的亲姑姑。也就是说阿鲁特氏乃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因而有说法认为阿鲁特氏被选为皇后,乃是慈安太后运作的结果。

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个人认为可能性反而不大,原因在于阿鲁特氏与慈安再怎么亲近,还能亲近过郑亲王端华?端华还不是说杀便给杀了。因此,个人认为两宫太后此举,仍然是在有意维持朝中势力平衡。

咸丰时期,清朝宗室人口虽然已经不少,但当时在朝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则主要分为远支和近支两股力量,咸丰帝当时却是重用远支,而疏远近支,而“辛酉政变”的一个关键诱因,便是近支宗室的强烈不满,因而两宫垂帘之后近支宗室自然权势大涨。

不过,两宫太后垂帘之后,也知道不能任由朝中大权旁落,而是必须维持相对的平衡。关于这一点,郑亲王世袭的身份变化便是个信号,要知道郑亲王在“辛酉政变”后便被降封为了不入八分辅国公,而到了同治初年便又被恢复了世袭罔替的亲王爵,而阿鲁特氏的父亲崇绮也被点为了状元。

如此,一方面既是为了给“辛酉政变”画个句号,避免事态持续扩大化;另一方面,则是给朝野上下一个信号,那便是不会任人唯亲,“顾命八大臣”的一脉的官员也可以继续做官,而不必担心遭受牵连。

因此,当两宫太后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为同治帝选妃时,为了平衡朝中的势力,阿鲁特氏的优势自然便显露了出来,再加上其父亲崇绮的状元身份和与慈安太后远亲关系也加分不少,于是便顺理成章的被立为了皇后。

阿鲁特氏不构成威胁,慈禧没有逼死她的必要

之所以会有慈禧害死阿鲁特氏的说法,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认为慈禧与慈安争权,因而迁怒于阿鲁特氏;二是同治帝死后,慈禧担心阿鲁特氏升为太后,也来个垂帘听政,从而分自己的权。事实上,这两点都不成立,阿鲁特氏对慈禧根本构不成威胁。

先说慈禧与慈安争权,虽说目前关于慈安太后之死仍有争议,也的确有两人争权的说法。然而,根据《清宫遗闻·慈安皇太后》的记载,当时“天下称东宫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错实主之。西宫优于才,而判阅奏章,裁决庶务,及召对时谘访利弊,悉中窍会”。

也就是说慈安优于德,掌杀伐恩赏;慈禧优于才,管裁决庶政,两人一退一进,相得益彰,根本没有直接证据能够表明两人争权。因此,要说慈禧因与慈安争权而迁怒于阿鲁特氏,显然有些说不通。

再说担心阿鲁特氏分权,这种说法的主要证据,便是同治帝死后,慈禧不为其立嗣。事实上这同样冤枉了慈禧,根据清朝宗法制度,立嗣要优先选择近支。由于同治帝病逝后咸丰帝一脉已经绝嗣,如果要立嗣便只能在道光帝和嘉庆帝两脉后人中挑,也就是要从嘉庆帝一脉惇王、瑞王、惠王三支和道光帝一脉隐王、恭王、醇王、钟王、孚王五支,共计两脉八支中挑选。

可问题在于,同治帝去世之后,当时嘉庆帝和道光帝两脉八支血脉中,溥字辈里只有一位在世,即隐王支贝子载治的第四子溥伦。然而生于1874年末的溥伦,在穆宗宾天时只有三个月大,在当时那种医疗条件下,三个月大的婴儿是很容易夭折的,故而很难将溥伦立为后嗣,只能挑选近派宗支内载字辈的人来继承大统。

此外,清朝本没有皇太后垂帘听政的祖制,这一点当年御史董元醇在《奏请皇太后权理朝政并另简亲王辅政折》中的很明白,“虽我朝向无太后垂帘之仪,而审时度势,不得不为此通权达变之举”,也就是权宜之计。而且两宫太后的权力来源也不是皇太后身份,而是宗室勋贵,满汉中枢大臣一起定立的的《垂帘章程》。

且不说光绪载湉乃是同治帝的载淳的弟弟,阿鲁特氏乃是寡嫂而并非皇太后,事实上光绪帝即位之后,阿鲁特氏也仅仅被尊为了嘉顺皇后。而且,就算阿鲁特氏被尊为了皇太后,也根本没有权力垂帘,又如何对慈禧产生威胁,自然也就没有了逼死她的必要。

阿鲁特氏的突然离世,恐怕更多是郁郁而终

既然排除了慈禧逼死阿鲁特氏的可能,那么阿鲁特氏为何会在同治帝驾崩仅仅两个月后,便突然去世呢?根据现有资料来看,恐怕更多是由于失去了依靠,而对未来又没有了期许,这才郁郁而终。

首先是对现实的伤心和怨恨。虽然同治帝去世后,为其立嗣的确存在客观上的困难,但阿鲁特氏作为同治帝的嫡妻,恐怕对丈夫的绝嗣仍然很是伤心。更何况,当时为了让光绪帝顺利即位,慈禧太后和醇亲王一系更是搞出了让光绪改嗣咸丰帝的这种骚操作,要说阿鲁特氏没有一点怨恨,恐怕也很难说得通。

其次是地位尴尬对未来绝望。前文说过,由于即位的光绪帝从辈分上讲是同治帝的弟弟,因此阿鲁特氏作为光绪帝的寡嫂,根本无法被尊为太后,而只是被尊为了嘉顺皇后,这让她此时的政治地位和家庭地位都极为尴尬,如此情形下自然对未来极为绝望。

最后是与慈禧关系极为不好。虽说阿鲁特氏并未涉及到两宫之争,但从现有的记载来看,她与慈禧太后之间的确存在矛盾。根据惇王府后裔的口述,慈禧太后曾跟奕誴埋怨阿鲁特氏不听管教,想要将其废掉,而奕誴则直接顶了一句“想要废从大清门抬进来的,必须也要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才行”,可见当时双方的矛盾。

或许正是由于以上三点原因,导致阿鲁特氏在同治帝去世后,不仅失去了依靠,而且对未来极为绝望,结果很快便郁郁病倒了,这一点从清代太医院的脉案中得到证实,而根据《清实录·德宗实录》的记载,阿鲁特氏当时的病情应该极为严重,以至光绪帝、慈安太后、慈禧太后甚至多次联袂前去探望。

综上,个人认为慈禧虽然风评不好,但在阿鲁特氏去世这件事上,大家或许真的冤枉了慈禧,阿鲁特氏的病逝,或许更多是郁郁而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与刘备之间明明有冲突,袁绍为何还要接纳他?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曾经投靠公孙瓒时,在河北战场为袁绍带去了很多麻烦,这也是他们之间的冲突所在。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三国志·先主传》:(刘备)为贼所破,往奔中郎将公孙瓒,瓒表为别部司马,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数有战功,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而自陶谦手中接管徐

  • 朱元璋非常残暴,为何却能够深得民心呢?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有人说朱元璋是滥杀无辜的残酷之人,也有人说他是个勤政爱民的有为之君,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中国历史上杀功臣最多的一位皇帝,你认为是谁?想必很多人会异口同声的回答是朱元璋,毕竟他是一个残酷、多疑的人,而且他的残酷面目闻名于史。如果换作历史上的任何一位君主,

  • 李慎:李世民与韦贵妃的儿子,最后在流放途中去世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子,最后在流放途中去世,此人就是李慎,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李慎是李世民的第十子,母亲是韦贵妃,如此显赫的出身,生活自然过得顺风顺水,但这种平静只持续到了李治驾崩,李治去世后,李慎等众多皇子的结局都没善终。先来简单说一下李慎的生平经历,梳理一下时间线。

  • 司马懿眼中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他是如何评价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不管是正史还是演义,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特别极端的存在。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所谓两同:同为三国乃至历史上的顶级牛人。同为托孤重臣,身系一国安危。所谓两不同: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篡权乱政,夺人江山,这叫结局不同。一个正气凛然,一个深藏不露,这叫形象不同。因同为顶

  • 阿巴亥与努尔哈赤之间有感情吗?被逼殉葬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阿巴亥于乌拉部主满泰之女,布占泰的侄女。万历二十九年(1601)嫁给了努尔哈赤。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尽管对方是一统女真三大部落的努尔哈赤,但这么大的年龄差,便意味着二人的婚姻并非你情我愿,同时也就能理解为何阿巴亥年纪轻轻就成为政治牺牲品的原因了。万历十八年(1590)阿巴亥出

  • 农民起义军领袖方国珍是如何躲过朱元璋的屠刀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最早起兵反元的那些人结局却并不好,唯独方国珍是个例外。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由于部分读者对元末的农民起义不太熟悉,笔者在这里赘述一下。元朝末年,苛政如虎,民不聊生,百姓不堪压迫,只得反抗暴政。公元1351年,颍州人韩山童发动黄河民工起义,天下顿时大

  • 大禹为何能成为部落首领?他有哪些功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上古时期在黄河中游地区有着许多的氏族、部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占据着中原地区,逐渐联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很大的部落联盟,这就是被后世称为的“华夏部落联盟”。禹,便是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也是夏朝开国君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起初,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由陶唐氏部落的酋

  • 交州战乱纷纭,人口稀少,孙权为何要夺取?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当刘备西征益州之际,东吴大将步骘便被任命为交州刺史,这也就意味着交州就成为了东吴的势力范围。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从表面上的利益来看,夺得交州自然能对东吴产生一定的实际意义,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交州荒凉,瘴气弥漫,出产的作物等都远逊于中原,但交州的开发和治理早在五百年前就开始了,正因如此,在夺得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妇好,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巾帼不让须眉,在漫长的历史之中也涌现出了很多女性将领。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商王朝时期便已经开始推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商王可以拥有大量王妇,但同一时期则只允许有一位正妻,只有当正妻去世之后,才可以立新的正妻。因此,武丁的“诸妇”虽然有六十多位,但能够享受祭祀的却只有三

  • 魏文帝曹丕年仅四十岁就逝世,他的死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220年曹丕继位,是为魏文帝,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曹丕从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十月底即位改元做皇帝,至此尚不足六载,那么,是何原因让这位胸怀大志的皇帝如此匆匆地英年早逝了呢?一、预判成真?汉魏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