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为什么要分封藩王 朱元璋又是怎么防止他们造反的

朱元璋为什么要分封藩王 朱元璋又是怎么防止他们造反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891 更新时间:2024/1/16 10:58:21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元璋分封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分封制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周朝和西晋的灭亡,就是因为分封制。

然而在朱元璋看来,宋朝和元朝之所以灭亡,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实行分封制。他还说道: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也因此,朱元璋在明朝建立后没多久就正式分封藩王。从1370年开始,朱元璋先后分封了25位藩王,有的藩王还可以掌握军权,拥有大批军队。这不禁令人十分疑惑,朱元璋他难道真的不知道分封制的弊端吗?他难道不担心藩王们会造反,威胁朝廷统治吗?

一,之所以分封藩王,目的就是巩固江山、维护朱家的统治

在所有的开国皇帝中,朱元璋的起点是最低的。谁都不会想到一个乞丐,后来能建立明朝,当上皇帝。

当上皇帝后的朱元璋,自然是希望大明王朝能够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朱家子孙能够一直坐拥这万里江山。而在他看来,分封藩王就是有利于巩固江山、维护朱家统治的。

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最终让朱元璋做出分封藩王的决定呢?

1,私心考虑,确保大明王朝能牢牢地在朱家人手中。

人一旦得到后,就会不愿意失去,朱元璋也是如此。而在一定程度上,分封制的确是有利于维护统治,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如果分封的藩王能够对朝廷忠心耿耿,那明朝的统治就将会更加稳妥巩固。即便分封的藩王心生反意,起兵谋反,那最终不管是朝廷获胜还是藩王获胜,坐拥江山的依然是朱家子弟,这大明王朝的基业依然是掌握在朱家人的手中。

也就是说,即便藩王们争权夺利、相互征伐,这江山仍然是朱家人的江山,并没有便宜给其他人。

2,明朝需要藩王们统治地方,镇守边疆。

明朝建立的时候,局势并不稳定,全国各地多多少少还存在着反对朱元璋的势力。再加上明朝疆土辽阔,朱元璋也的确是需要值得信任的人,去替他治理地方。

那么谁是朱元璋最信任的人呢?当然是他的儿子们。也不得不承认,即便是生死兄弟的交情,也比不上父子之情。

另外,明朝虽然已经建立,但元朝的残余势力依然存在,并且十分强大。为了能彻底消灭元朝残余势力,朱元璋先后进行了13次北伐,但依旧无法彻底消除北方的隐患。为了巩固边疆,朱元璋就需要在边疆地区囤积重兵,而军队自然是掌握在自己儿子的手中才能放心。

3,借助藩王的势力,来制约贵族功勋。

朱元璋之所以能建立明朝,当初一起跟他打天下的弟兄们是功不可没,因此明朝建立后,这些弟兄们都身居高位,掌管着不少部门,控制着不少权力。

正所谓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同享福,朱元璋他也会担心这些贵族功勋们会影响到朝廷的统治,为此朱元璋自然是要想办法,将贵族功勋们手中的权力,再给拿回来。

而这种事情是急不得的,为此不如实行分封制,只要这些藩王们在地方上站稳脚跟,那就能逐步制约贵族功勋,直至夺取权力。而且即便日后有外戚、宦官作乱,也会很快的被藩王镇压下去。

4,朱元璋相信,藩王们都不是太子朱标的对手。

太子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也是朱元璋最喜爱、最给予厚爱的儿子。朱元璋不仅是倾尽全力的培养朱标,更是不惜以流血手段,为朱标扫除障碍。

而朱标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不论是在民间还是在朝廷,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几乎所有人都对朱标赞叹有加。并且在朱元璋的有意帮助下,朱标早早的就拥有一大批精明能干的亲信。

可以说即便是以后有藩王谋反,那也绝对不是朱标的对手。只不过十分可惜的是,朱标英年早逝,并没有当上皇帝。

二,为了防止藩王谋反,朱元璋都采取了哪些手段?

当然了,分封藩王的确是有许多好处,但历史也已经证明,分封制存在着不少弊端,甚至是弊大于利,这一点朱元璋不可能不知道。

也因此,既然朱元璋他最终选择了分封藩王,那他也会采取一些制约手段,来防止藩王谋反。

1,在封地里,藩王只有军权。

朱元璋的分封,并没有给藩王过多的权力。在各自的封地里,藩王只拥有一定的军权,能够拥有一些军队,并不受律法约束,不需要缴纳赋税。

也就是说这些藩王,其实也就是镇守一方的将领。封地里的经济、政治、民生、律法、刑罚等等,都不属于藩王的管理范围内,藩王只负责管理封地里的军队。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藩王造反又能怎么样呢?只要朝廷停止对藩王的粮食、财政支持,那就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2,朱元璋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藩王的军权。

藩王虽然拥有军权,但也是要受到限制的。朱元璋首先限制的就是藩王的军队数量,为此他颁布了这么一线规定:

置亲王护卫指挥使司,每王府设三护卫。

根据明朝的制度,一护卫的人数在三千人到一万九千人不等,也就是说藩王手中的军队数量,最多不能超过5.7万人。

更重要的是,即便是藩王的军队,他也隶属于兵部。也就是说藩王们想要调动麾下的军队,是必须要得到兵部批准的,否则的话即便是藩王,那也是指挥不了麾下的军队。

更何况即便真的有藩王造反,那最多也只拥有5.7万人。相比于拥有百万大军的朝廷,这简直就是飞蛾扑火。

3,朱元璋给予了藩王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

和以往相比,明朝宗室贵族所享受的待遇,是最多最好的。朱元璋规定,每一个皇室子弟都不需要从事劳动,一切的开销支出全部由国库负责。

而且皇室子弟的俸禄标准是非常高的,藩王甚至可以从事买卖,而且还不用缴纳赋税。朱元璋也正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阻止藩王造反。毕竟不造反,那就继续享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如果造反那就是身败名裂。

4,立下祖训,通过《皇明祖训》来管理藩王。

《皇明祖训》便是朱家的家法家规,里面详细的记载藩王谋反,以及其他违法犯罪的处置手段,从而来威慑藩王。

在朱元璋去世之前,他还专门留下遗诏,来制约藩王。这份遗诏中写道:

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以勤民政。中外文武臣僚同心辅佐,以福吾民。葬祭之仪,一如汉文帝勿异。布告天下,便知朕意。孝陵出俱因其故,勿改。诸王临国中,毋得至京。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惟护卫官军听王。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行事。”

这其中的主要信息是:

第一,朱允炆是朱元璋亲自指定的皇位继承人,包括藩王在内的所有人都要好好的辅佐他;

第二,藩王们就在自己的封地待着,不要返回南京奔丧;

第三,藩王封地里的文武官吏,一切都要听从朝廷的命令;

第四,藩王们除了管理好麾下的部队,其他的一律不能触碰。

在朱元璋看来,通过家法家规,以及他临终的遗言,是可以防止藩王叛乱谋反的。

然而朱元璋的想法很好,事实却十分打脸。他也不会想到,在他去世仅仅1年后,他的儿子朱棣就在北平起兵,发动靖难之役。

历经四年,朱棣攻破南京城,朱允炆不知所踪。等朱棣即位当上皇帝后,虽然他依然分封藩王,但却剥夺了藩王们的统兵之权,甚至还明确规定,藩王不可以结交地方官员。

在失去军权的情况下,藩王们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当个王爷,再也没有实力和朝廷相对抗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王缙:大诗人王维的弟弟,也是唐朝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唐诗”作为唐代文化的代表、盛世风华的象征,被公认为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巅峰,与之前的“汉赋”、之后的“宋词”、“元曲”一样,都是所谓“一代之文学”,后来各代虽然也有不逊于唐诗的佳作,但那只不过是某些天才灵感的迸发、而非诗歌精神的突破和重塑。唐诗能有这样让人惊艳的表现,与此时集中出现的众多诗坛名家有关

  • 历史上陈登的才谋如何?弃刘备归曹操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陈登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后汉三国时期,有这么一位能人。在刘备眼里,他是天字第一号人才,刘备在他眼里,是第五个可敬对象。但是这位能人最后还是弃刘备而投曹操,刘备对此耿耿于怀,多年以后还念念不忘。这位能人二十五岁就当了县长,后来更是成了两次击败孙权的一代名将,被曹操

  • 张义潮是如何收复河西十一州的?将义军传给张淮深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张义潮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自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权持续衰微,吐蕃于是趁机攻掠河西诸州,而唐朝对此已是鞭长莫及。唐朝末期,沙州张义潮散尽家财、建归义军,先后收复河西十一州,开拓疆土四千余里,使河西之地重归大唐版图,堪称壮举。然而,张义潮之后归义军却迅速衰败,

  • 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任皇帝,以苛察严厉著称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汉明帝刘庄是重建汉室的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汉王朝的第二任皇帝,他在后世最广为人知的是所谓“夜梦金人、遣使求法”的神迹、引发了白马驮经、佛教东传之事,从而深深影响了此后两千年中国的宗教、哲学、社会习俗的变化与发展。当然这个事件的真实性一直饱受质疑,其实早在西汉中晚期就有了佛教徒在中国活动的迹象,而整个两

  • 完颜陈和尚:金末第一名将,结局悲壮殉国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说女真人建立的金朝是踩在契丹人的辽国尸骸上崛起的话,那么横扫欧亚的蒙古帝国就是在摧毁金朝之后,才积聚起一飞冲天的实力的。在金朝建立之初,从白山黑水艰苦的渔猎生活中锤炼出钢筋铁骨的女真战士,曾拥有整个东亚范围内最强大的战斗力,他们吞辽灭宋、横行天下,铸就了所谓“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赫赫威名,

  • 不允许官员到家乡赴任的雍正,为何会同意李绮调到江苏任职?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不允许官员到家乡赴任的雍正,为何会同意李绮调到江苏任职?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在清朝雍正、乾隆、嘉庆时期,江苏铜山(今徐州丰县)有一个著名的李氏家族,这个家族人丁兴旺,在苏北很有影响力。其中最具代表的人物,就是雍正朝著名的能臣——李卫。李卫在雍正时期官至浙江总督、

  • 张邦昌一个月就还皇位给赵构 张邦昌最后为什么会被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对张邦昌和赵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从1127年北宋灭亡之后,张邦昌曾今在金人的威胁下做了一个月的假皇帝,虽然说当皇帝能够要风得风,但是他本身是不愿意的,因为他一直都认为皇位不应该是他的,而是赵家的。所以在金人撤退了之后,他就将这个皇位让给了自己的好兄弟赵构,

  • 陈庆之:南朝第一战神,视北魏数十万雄师如无物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中,南北朝是存在感相对比较薄弱的一个阶段,因为没有像《三国演义》这样的古典名著的传播与推广,人们对南北朝的历史人物和主要事件都比较陌生。不过网络时代到来以后,有一位人物的英名与功绩、却穿过了一千多年光阴的阻隔,成为众多喜好历史的网友口中的南朝第一战神,他就是南梁名将陈庆之。他统

  • 李世民砸掉魏征的墓碑,是什么原因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有几位皇帝是人们公认的明君,唐朝的李世民,更是被很多人视为千古第一明君,他在位时能够做到虚心纳谏,知人善用。在他的统治下,唐朝的实力逐渐强盛,并且呈现出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不过即便李世民有诸多的优点,做派也足够明君,但是他也曾犯过一些错误,只不过到最后都能够及时地弥补。魏征是李世民手下的

  • 诸葛瞻在临终前说了三罪分别是什么?都是真的存在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瞻在临终前说了三罪分别是什么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公元263年,司马昭召集四方兵力,随后,他以钟会为统帅,兵分三路攻打蜀汉,当时西路军由邓艾所率的三万多人,出狄道向甘松、沓中直接进攻姜维,而中路军则由诸葛绪率三万多人马,自祁山向武街、阴平之桥头切断姜维后路,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