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砸掉魏征的墓碑,是什么原因呢?

李世民砸掉魏征的墓碑,是什么原因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604 更新时间:2023/12/17 22:07:14

在中国历史上,有几位皇帝是人们公认的明君,唐朝的李世民,更是被很多人视为千古第一明君,他在位时能够做到虚心纳谏,知人善用。在他的统治下,唐朝的实力逐渐强盛,并且呈现出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不过即便李世民有诸多的优点,做派也足够明君,但是他也曾犯过一些错误,只不过到最后都能够及时地弥补。

魏征是李世民手下的一位大臣,面对李世民他总是能够直言不讳,敢于直谏,李世民虽然有时候也会很讨厌魏征,可是他知道魏征的劝谏都是为了自己和天下,并没有私心,所以对于魏征的谏言,李世民也很乐意采纳。可是在魏征死后,李世民却命人砸掉了他为魏征立的碑,上面的碑文甚至都是他亲自写的,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魏征和李世民,相爱相杀不离不弃

魏征和李世民这一对臣子,相处的模式非常有趣,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相爱相杀,但是李世民又离不开魏征。作为凌烟阁的24功臣之一,魏征和其他的功臣又不太一样。能够进入凌烟阁的功臣,大多都是在李世民打天下的时候,就已经追随他文臣武将,还有很多都是瓦岗寨出来的。

在李世民打天下的时候,魏征还是李建成的手下,此时的魏征,征和李世民还是站在对立面上的敌人,魏征也向李建成提过各种办法,要他尽早除掉李世民这个威胁。玄武门之变结束后,李世民成功地登上了皇位,并且见到了魏征,在此之前,他就听说过魏征的名声。

李世民曾质问过魏征,为什么要从中,挑拨他和兄弟之间的关系,魏征的回答也是不卑不亢,表示当时是各为其主,还对李世民说,如果李建成听取了他的意见,局面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在旁人看来,魏征的回答太过于放肆,但是在李世民看来,魏征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甚至从内心里高看他一眼。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比较熟悉,李世民不仅没有怪罪魏征,还重新将他用,并且委以重任。魏征的正直和不畏强权,让李世民又喜又惧,在他犯错的时候,魏征总是会直言不讳地指出来,有一次他准备趁魏征不在朝中的时候外出打猎,可到魏征回来他都没有去,就是因为担心魏征责怪他。

李世民对魏征的评价也很准确,魏征就像是一面镜子,能够时刻地照着他自己,在他犯错的时候及时地提醒,纠正他,这就是魏征最大的作用。李世民虽然也曾讨厌过魏征,但是他心里明白,自己想要做一个出色的明君,身边就必须要有这么一位敢于直言的谏臣,在魏征临终前,李世民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魏征的长子,魏征去世后,李世民更是痛心不已。

君臣二人的情谊让朝臣都为之动容,李世民还亲自为魏征写了碑文,在凌烟阁24功臣中,魏征排在第三,这些都足可见他对魏征的重视。魏征活着的时候,李世民对他如此器重,为什么在魏征死后,李世民要拆掉魏征的碑,甚至怪罪于他呢?原有两点。

谏臣魏征,识人有误

魏征不光是李世民的谏臣,同时也有识人的能力,魏征在世的时候,曾向李世民推举了两个人,一个是杜正伦,另一个则是侯君集,魏征曾对李世民说过,这二人都有极高的才能,希望李世民能够重用他们。在魏征的推荐下,李世民重用了二人,因为他信任魏征的眼光,所以对这二人也十分信任。

可是让人难以相信的是,在之后的太子谋反一案中,侯君集和杜正伦二人都牵涉其中,甚至还是主犯。杜正伦是太子李承乾的老师,当年李世民立李承乾为太子之后,李承乾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朝中甚至有不少大臣上奏,希望李世民能够废除李承乾,另立其他皇子,但是都被李世民压下来了。

他原本以为,只要能够找到一位好的老师,去教授李承乾知识,就可以改变李承乾的表现。最初他定下的人选是魏征,但是当时的魏征已经重病缠身,虽然最终还是答应了李世民担任太师一职,但是因为不能亲自去交手太子,于是 他向李世民推荐了杜正伦。杜正伦为人谨小慎微,兢兢业业,在得到魏征的推荐后,李世民让他担任太子左庶子,亲自教授李承乾。

作为太子的老师,杜正伦的本职工作做得还不错。

但是他唯独做错了一件事,李承乾患有足疾,在东宫静养的时候,亲小人,远君子,这让李世民很不放心。于是他招来了杜正伦,希望他能够循循善诱,好好地教导约束李承乾。杜正伦听完这一番话,心中想的是要不负皇恩,可他做事的方法有误,李世民跟他说的这些话,他转头就告诉了李承乾,言外之意就是告诉李承乾,作为老师我上面有皇帝。

这其中透漏出的消息,摆明了就是在说李世民不相信自己的儿子,杜正伦做出这样的蠢事,李世民自然也不可能在继续让他担任帝师,大手一挥直接把他贬到了偏远地区。如果说杜正伦是因为太过于耿直,才被李世民所贬黜,那么侯君集,就是实实在在地参加了太子李承乾的谋反计划。

侯君集是李世民的旧臣,在李世民打天下的时候,他就跟随李世民立下了诸多的战功,也参加了夺取皇位的争斗,而且侯君集不仅能够领兵作战,在文治方面也颇有成就,曾经在朝中担任吏部尚书,朝中上下对侯君集的评价都比较高。可是侯君集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野心过大。

虽然李世民对他尤为器重,也让他在朝中担任重要的职位,但是侯君集仍然有很多不满,在私下里甚至经常发牢骚。侯君集加入东宫集团的时候,李承乾正在头疼该如何对付自己的兄弟李泰,保证他的太子之位不会受到威胁。曾经参加过玄武门事变的侯君集,认为李承乾应该效仿李世民,再发动一次玄武门事变。

这样不仅能够清除李泰对太子集团的威胁,也能够早日登基称帝,李承乾在听了侯君集的建议后,也决定孤注一掷。然而李世民不是李渊,对于太子一党的所作所为,李世民虽然没有约束,但是都看在眼里,他之所以愿意给李承乾机会,就是因为不想再看到自己的儿子们重蹈覆辙,走上他当年的老路。

可惜的是李承乾让李世民失望了,在确定了太子一党有谋反的意图后,李承乾等人还没有来得及实施计划,就已经被彻底控制了。谋反作为大罪,凡是参与的人员都遭到了严惩。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被废,侯君集作为主要的谋反人员,也被李世民所杀。事后李世民想到,这两位“人才”,都是魏征推荐给自己的,这不是识人有误,又是什么呢?

泄露谏言,让李世民难堪

除了识人有误之外,魏征还犯了一个让李世民难以忍受的错误。作为谏臣,魏征常常会指出李世民的错误行为。李世民对于魏征的直谏,虽然偶尔也会厌烦,但大多数时候都是乐于接受的。例如在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曾让人建起一座高台,他经常带着侍卫去高台上官网,追忆长孙皇后。

有一次魏征随李世民一同前往,在李世民声泪俱下,望着长孙皇后陵墓的时候,魏征在一旁说:“我以为您在看老皇上的陵墓”,言外之意就是作为皇帝,登上高台不追忆父亲,只追忆妻子,这样的做法是不对。这次之后,李世民命人拆掉了高台,再也没有登高眺望长孙皇后的陵墓。

从这件事上看,魏征说话虽然不好听,但是李世民还是能够听得进去,也能分得清好坏的。魏征死后,李世民原本对他十分怀念,可是在太子谋反案结束后没多久,朝中又传出了消息,说魏征生前的谏言,他都会抄写两份,一份是给李世民看的,另一份则是会交给当时的史官褚遂良

李世民的皇位,是通过玄武门之变争来的,虽然他是一代明君,但是他也十分在意自己的形象,所以在记录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就曾要求史官进行修改相关的内容。魏征的谏言,指出的都是他的错误行为,原本只有李世民和魏征两人知道谏言的内容,谁曾想魏征会把每一份谏言都抄给史官,再由史官记录到史书中。

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在破坏李世民明君的形象,让李世民十分难堪。两件事情加在一起,让李世民对魏征不满的情绪达到了一个顶峰,于是下令拆除了给魏征立下的碑,还收回了当时要把公主嫁给魏征长子的成命。不过后来李世民征讨高句丽失败后,又想起了魏征为朝廷立下的功劳,他的谏言也历历在目。

于是班师回朝之后,李世民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命人重新立起了魏征的石碑,再次恢复了魏征大唐功臣的身份,这一举动也是直接承认了,魏征对唐朝功大于过,这位和皇帝相爱相杀的谏臣,也得到了李世民的尊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诸葛瞻在临终前说了三罪分别是什么?都是真的存在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瞻在临终前说了三罪分别是什么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公元263年,司马昭召集四方兵力,随后,他以钟会为统帅,兵分三路攻打蜀汉,当时西路军由邓艾所率的三万多人,出狄道向甘松、沓中直接进攻姜维,而中路军则由诸葛绪率三万多人马,自祁山向武街、阴平之桥头切断姜维后路,剩下的

  • 赵构守住半壁江山遭人骂 崇祯丢了江山为何能得到同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赵构和崇祯,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2000多年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历史上,大多数亡国之君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对,是导致亡国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的名声自然不好,是人们反感的人。但是,为什么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却得到了不少人的同情?而守住半壁江山的赵构,却遭人骂?其实,这主要

  • 韩世忠和岳飞都威震天下 两人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韩世忠和岳飞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南宋有大名鼎鼎的“中兴四将”,其中刘光世徒有虚名,张俊参与岳飞冤案实属小人,唯有岳飞和韩世忠真正当得起这个名号。韩世忠与岳飞一样,是南宋的中流砥柱,他的韩家军同样威震天下,为南宋立下汗马功劳。有人说岳飞死是因为他的军

  • 赵构提前传位为什么不传位给自己的亲生儿子 赵构有什么难言之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构为什么传位给赵匡胤子孙,赵构失去生育能力,赵构为什么选赵昚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赵构传位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在位三十六年的南宋皇帝宋高宗做了一件大事:他以“倦勤”为由提前退位,并传位给养子赵昚,自称太上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很少有提前退位的,将皇位传给养子而非亲生儿子,则更为罕见。赵构为何要这样做呢

  •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留下了自己的侄女儿,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除掉了自己所有侄子,为何留下了所有侄女,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我们对于唐太宗李世民的认知,是他创造了当时的盛世。但是李世民有一个让人诟病的地方,那便是他发动玄武门之变,亲手杀了自己的哥哥。但是他虽然杀了自己的哥哥和他的侄子们,他却留下了自己的侄女儿

  • 武则天的一生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她的理想愿望有何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对武则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起中国的女皇,大家都知道是武则天。以武则天的上位史为题材演绎的电视剧更是层出不穷,甚至有的有电视剧把武则天刚进宫的理想就定位成“将来要当女皇”,这是不恰当的。武则天活了82岁,是古代最长寿的帝王之一。武则天的一生中经历了几个不同阶

  • 曾是陈友谅部将,胡美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胡美是沔阳人,与陈友谅是同乡,原来的名字是胡廷瑞,因为朱元璋字国瑞,胡美为了避讳,所以改名。胡美原是陈友谅的部将,任江西行省丞相,负责镇守龙兴路。龙兴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是这样写的:“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龙兴路向来是繁荣富庶之地,元朝承平时期的人口数量超出六

  • 朱元璋恢复人殉制度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朱元璋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人殉制度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制度,君主死后,殉葬者有的被直接活埋,有的在被杀后埋葬,有的则是自杀后才被埋入陵墓中。古代君王虽高高在上,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有很多皇帝的江山都是自己历经千辛万苦打

  • 慈禧:先后垂帘听政了三次,统治清朝将近半个世纪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对慈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起垂帘听政的太后,很多朝代都有。而提起清朝垂帘听政的太后,慈禧是最著名的,她先后垂帘听政三次,统治了清朝近半个世纪。慈禧姓叶赫那拉,名杏贞,满洲镶黄旗人,出生于公元1835年11月29日。公元1852年通过选秀入宫。初封兰贵人,两年

  • 宋太祖赵匡胤的上位之路是怎样的?他为何能兵不血刃地当上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对宋太祖赵匡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太祖赵匡胤从一介武夫走上皇帝宝座,靠的是一帮兄弟的支持,当然还有阴谋。赵匡胤年轻时喜爱舞枪弄棒,后来投到郭威部下,深受器重。公元950年12月20日赵匡胤和将士们一同拥立郭威为皇帝,改后汉为后周。在拥立郭威的过程中,赵匡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