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初三杰中,为什么韩信的结局最惨?

汉初三杰中,为什么韩信的结局最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563 更新时间:2024/2/4 9:18:2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来说说韩信的故事。

西汉立国初期,在刘邦铲除大多异姓王,稳住了大汉局势之后,汉初三杰也迎来了不同的命运,其中最为大家评判的就是韩信之死了,在吕后的萧何的共同谋划之下,韩信被杀,刘邦心中大患被铲除,也是可以舒心了。

可能同情韩信的人,都会说当初他要是在楚汉战争中,选择两不相帮,在齐地割据自立,提前实现天下三分的局面,那么他也就不会落得生死族灭的地步了。

当初韩信面对蒯通的提议,始终不予采纳,“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可以说韩信在战局尚有余地的时候,坚决站在了刘邦一方,令刘邦有了一战彻底消灭项羽的能力。

作为帮助刘邦争夺天下的汉初三杰之一,韩信的结局是最惨的,根本原因在于,他没有张良的特殊地位,也没有萧何自保的能力。

首先说说张良,刘邦本来就没有杀他的心思,毕竟张良更多的就是他身边的高级参谋,并且多次救刘邦于危难之际。

《史记.留侯世家》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

所以说刘邦如果对张良都下杀手的话,那么其他人会怎么想刘邦,你连一个救过你好几次的人都敢杀,那我们怎么办?

当然,更重要的是张良明哲保身的举动。

《史记.留侯世家》留侯从入关。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穀,杜门不出岁馀。

张良在刘邦彻底击败项羽,定都关中之后,就开始多生病了,现在看来,这是他特意为之的。

再说之前军旅生涯时,身体都还蛮硬朗的,结果天下刚刚平定,他就多病了?而且他如果是身体多病,会病了十多年才去世?

可以说张良就是在天下平定后,果断退隐,他在朝中就是刻意减弱自己的影响力,刘邦需要自己出谋划策,自己就站出来,刘邦不需要,他就“安心养病”,总之就是摆出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这也是刘邦最喜欢的人了。

同时张良没有兵权,军中无立足的根基,在朝中的影响力又比不上萧何,因此刘邦实在是没有对张良动手的利用,再者,张良是帮助刘盈登基为帝的,吕后也没有杀他的意愿,所以说张良的结局还是不错的。

萧何的话,虽然在军队中影响力没有韩信那么大,但是因为他长年管理后方,为刘邦征战提供兵马钱粮的支持,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众人的拥护。

《汉书.萧何传》然君初入关,本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尚复孳孳得民和。

这是萧何的一个门客提醒萧何时说的话,刘邦虽然击败了项羽,但是在很长时间内,刘邦都是在外征战,留在关中镇守的就是萧何,可以说关中众人更多的是追随萧何,萧何在关中的影响力可能还有大于刘邦。

而当时是西汉初立,百姓对于大汉的归属感尚不强烈,这个时候如果突然有人发动叛乱,推翻刘邦所建立的西汉,再造新朝,大家也不是说就不支持。

因此刘邦对萧何还是很忌惮的。

在刘邦领兵在外的时候,都会问及来往前线和关中的使者,萧何都在干什么,“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所以说,刘邦知道萧何是有能力搅动局势,割据自立的。

在诛杀韩信之后,刘邦表面上倒是对他宠爱有加。

《汉书.萧何传》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祖国卫。

刘邦特意派一名都尉率500士卒充当萧何的护卫,这可不是在都城长安之内,给了萧何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毕竟500精锐士卒,在战场上的作用不会太大,但是在长安城内,是不容忽视的,是有扭转乾坤的潜力的。

但问题是,刘邦应该是有心思的,这支500人的部队,说是保护萧何的,天知道是不是刘邦派来监视萧何的,其中到底有多少人是刘邦特意安排顶着萧何的,萧何哪里知道?

因此最后萧何听取了门客的建议,让下人强买民间田产,流出一些自己贪污的证据,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引起一部分民怨,当刘邦回到长安的时候,得知百姓对萧何已经有骂声了,心里也就舒坦了。

也可以说百姓骂得越厉害, 他就越安心,因为萧何这是自绝了反叛的道路,一个不得民心的萧何如何起事啊,哪里有资格和自己叫板呢?

相比之下,韩信就没那么好运了,他没有张良可以明哲保身的地位,也没有萧何自污的可能。

主要是韩信太能打仗了,因此无论是刘邦还是吕后都对他心有忌惮,只要韩信活着,西汉的不确定性就一直存在,谁知道那一天,韩信就联合其他人一起起兵,怼着刘邦攻入关中了。

最主要的是,韩信在军中的影响力是难以根除的,这不是韩信隐居,或者自污就可以达到的。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在韩信被贬淮阴侯之后,他就安静许多了,和张良一样,他经常称病不朝,这不就是摆出了一定退隐的姿态了吗?

可问题是,谁都知道, 韩信是曾经的齐王,楚王,严格意义上来说,他和项羽一样,都是一方霸主,对于刘邦的皇位,时刻存在着威胁。

而这种威胁也不会随着韩信的退隐而减弱,即便韩信想通过自污的办法来自保,但是谁也保不齐,哪天就有人拉着韩信一起反了,加之人都是有生存本能的,韩信当初选择支持刘邦,是看在刘邦对自己的恩情。

可是在刘邦平定天下之后,韩信也是可以深切感受到刘邦对自己的打压,韩信再怎么看重刘邦的恩情,也没到了刘邦可以随意要了他的命的地步,个人认为,当时的韩信不排除有反叛的心理,搏一次,还有生的希望,选择沉默的话,唯有一死。所以说,韩信的结局,无论走哪条路,结果都差不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显都已经被武则天废去帝位了 李显又是怎么成为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显上位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第一,唐中宗李显虽然被废,但他始终是李唐的后人,当时天下虽然是在武则天弄治理下,但天下百姓和大臣多数心里还是向着大唐的!而李显本来就是皇帝,只不过是被权利很大的武则天的废去了帝位。若是武则天最后把皇位传给武姓之人,是很难让天下人新服的

  • 高启一生有何作为?最后被朱元璋腰斩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高启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为了改变五代十国时期武将作乱的弊病,赵匡胤决定重文轻武,并且立下石碑,要求宋朝历代帝王都不准杀士大夫。所以说,宋朝文臣是极其幸运的,即使是直接讽刺朝政的苏轼、变法失败成为众矢之的王安石,最多也只是被贬,很少因

  • 刘备南逃时没有让关羽先占据江陵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备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征刘表。当时刘表病逝,刘表之子刘琮继位荆州牧,并派出使者请降曹操。当时刘备屯兵于樊城,他并不知晓曹操已经率军来到荆州,刘琮投降的事情,直到曹操已经来到宛城时刘备才知晓了这件事,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只能带领诸位将士离

  • 刘宠巅峰时期投靠的百姓多达十多万,他为什么会死于刺杀?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来说说刘宠的故事。东汉末期,有一位汉室宗亲,有地盘,有兵力,加之在乱世中,治下治理得比较好,四周百姓争相投靠,巅峰的时候投靠的百姓高达十多万,他在乱世的发家资本,可要比刘备强多了。最主要的是他为人比较勇武,所以说手下的将士比较信服于他,

  • 李旦明明更加接近皇位 李旦为什么会让位给李显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李显和李旦,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武则天篡唐建周是大唐历史中的一段插曲。大唐由高祖李渊开国,经太宗、高宗两朝,统治已深入人心。武则天虽启用酷吏,用高压政策压制住了反对的声音,但那只是暂时的。其实,上到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思唐之心从未真正中止过。武则天晚年逐渐明白人心思

  • 刘备在拿下巴蜀这个地方后 刘备有没有压榨百姓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备和巴蜀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经历了三年的苦战之后,刘备也是成功占领了成都,随着刘璋的果断投降刘备也是将成都的一切收为己有。成都在三国时期属于一个特殊地带,而刘备之所以能够在此开展自己的霸业,可以说也和成都的地缘有关系。诸葛亮曾经就说过“益州险塞,

  • 24岁拜将33岁称帝,周世宗柴荣怎么去世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世宗诚创业造功英主也。 使天假之年,其功业可比汉高祖。"是宋神宗赵顼对周世宗柴荣的评价由此可见,在赵顼的心里,柴荣堪称一代明君。然而,细数中国古代史上历朝历代的君王,从不乏有道明君。他们要么文治武功,要么统一河山,不管在位时间长短,却都有突出的表现。可虽然他们都是历史上所谓的明君,但都有不足之处。

  • 武则天退位时唯一哭泣的大臣是谁?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姚崇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众所周知,我国自古以来掌权的女性有很多,比如刘邦的老婆吕雉、晚清慈禧太后等人。但她们也都是垂帘听政,从未真正称帝。真正称帝的只有武则天一人,成为了人生赢家。她是一位聪明的女子,不仅善于谋略,还重视人才,奖励农桑、改革吏治,也称得上是一位明君。

  • 嘉靖皇帝遇到了什么事件?让他从励精图治变成昏庸颓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的皇帝有很多,同时明朝创立的中兴局面也有很多。今天我们所要讲到的明世宗就是其中的一位。明世宗年号嘉靖,后代一般都称呼他嘉靖皇帝。嘉靖皇帝的在位时间很长,有四十五年之久,这也让嘉靖这个年号成为了明朝第二长的使用年号。可是这个嘉靖皇帝却是一位非常难以评价的皇帝,如果我们说他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的话,

  • 大唐和政公主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唐朝都要用一个“脏乱”来形容皇家了,那个时期的公主大多娇纵无礼,甚止不守妇道,贤惠的公主很少。先不说各位谋反的、包养面首的、娇纵蛮横的公主们,光是父子同妃的武则天,那说出来也不够光彩。所以世家大族都不愿意娶公主。但是今天小编要跟各位介绍的却是唐朝公主中的佼佼者,难得人美心美的善良公主和政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