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为何手下的士兵也一呼百应?

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为何手下的士兵也一呼百应?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242 更新时间:2023/12/29 23:36:18

安禄山是让大唐朝走下神坛的猛人,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安禄山在755年起兵反唐,拉开了安史之乱的序幕。从此,大唐王朝风雨飘摇,再也没有重新走入正轨。后世人将安史之乱的爆发归咎于安禄山的野心,因为他不满足于做臣子,他想做皇帝。可问题是,一个人的野心就算再大,也需要实力才可以实现。当安禄山决定发动安史之乱时,他手下的那么多士兵明知造反,为何还会一呼百应反叛朝廷呢?

其实,按照史书记载,当时朝廷上的文武官员也没有想到士兵们会追随安禄山造反。杨国忠在得到安禄山反叛的消息后不仅没有慌乱,反而很得意说“现在造反的就是安禄山等少数人,他手下的士兵肯定不会答应,用不了10天,安禄山的首级就会被送到长安来了”。杨国忠的这个判断,主要是基于唐玄宗这么多年来,对于东北地区的军队很好,军饷也没有亏欠过,而且对待士兵家属也挺好。所以,大家都觉得士兵们肯定是站在朝廷这边的。

然而,士兵们还是一呼百应跟着安禄山造反了,根源就在于安禄山给了这些士兵恩惠。而这个恩惠,是朝廷无法给予的,那就是官职。在唐玄宗以前,武将的任用权力都集中在朝廷,高级军官的任命是宰相推荐制度,中下级军官的任命则是兵部负责。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那就是朝廷可以借此全面控制军队,避免在军队中出现人身依附现象。

但唐玄宗推行了幕兵制以后,唐朝的军官任命制度也跟着改变。毕竟,不可能要求十四镇的中下级军官们都跑到长安兵部来选任军官。所以,最后就只能是把中下级军官的任命权交给了节度使。而由于幕兵制动,职业化军人开始出现,所以久而久之中下级军官眼中就只有节度使,从来不知道朝廷是怎么回事。

加之,由于募兵制的模式是就地征兵,所以安禄山手下三镇的士兵都不是关内人,家眷都在东北当地,因此就算是反叛的话,朝廷手里也没有人质。但是如果造反成功的话,就可以跟着安禄山荣华富贵一辈子。这么算下来,河东、范阳、平卢三镇的士兵们就没有多少后顾之忧了,反正自己的官职都是安禄山给的,自然就要一条路跑到黑。尤其是安禄山手下的文官,他们更是拼了命为安禄山筹划反叛细节,为的就是能够从安禄山手里获得更大的官职。

而相对应的则是当时关中军事力量的日渐衰弱。当时,唐王朝的主要军事力量都集中在西北和东北地区,用来防范吐蕃和突厥的入侵,这些野战军都是百战余生,论战斗力完爆长安守军。因此,士兵们觉得安禄山是必胜的,长安的军队不堪一击,这么大的胜算肯定要拼一把。于是,就都跟着安禄山造反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至死都没有称帝的真相是什么?与曹丕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在历史上一直被称为“奸雄”,集狡猾奸诈与雄才大略于一身,实在无人可比。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公元219年,被封为前将军的关羽在安置好荆州后方后,他率领大部分驻扎在荆州的蜀汉大军围攻了襄樊两城,当时关羽主攻樊城,樊城守将曹仁抵挡不住关羽的进攻,他一边据城坚守,一边向曹操求援。曹

  • 北宋词人王禹偁经历了三起三落,他的诗词蕴含着怎样的心境?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点绛唇·感兴》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宋代词人王禹偁传世的唯一词作。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北宋诗人王禹偁的相关内容。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点绛唇·感兴》这首词,一改宋初词风的柔靡,写得清新自然,毫无

  • 三国时期的七位武卫将军分别是哪些人?是何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武卫将军 魏置,第四品。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禁兵。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在三国时期,除了曹魏,东吴也设立了武卫将军一职,职责和曹魏基本一致,都负责皇帝和都城的护卫工作。那么,问题来了,三国有七位“武卫将军”:许褚上榜,另外六位分别是谁?一、许褚首先,根据《三

  • 崇祯皇帝为什么不南迁 崇祯为什么会放弃东山再起的机会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对崇祯不南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今北京景山),终年三十四岁。好多人有一个疑问,当时明代故都南京,兵强马壮,而且还有一套完整的六部机构,为何崇祯帝不南迁故都,重整兵马,恢复江山呢?一、明代时,北京

  • 崇祯皇帝死后 崇祯的后代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崇祯和后代,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赏识。没人愿意当亡国皇帝,当年,赵佶见金兵太凶,赶紧退位去当太上皇,结果一样被俘。崇祯也不愿意啊,他一坐上皇位后,就一直焦头烂额,也想过很多办法扭转局面,只是明代此时的走向,已经完全按照历史发展的惯性,直接奔向了结尾。于是,崇祯看着城下黑压压的起

  • 左良玉手握重兵却不救明朝 左良玉为什么还被捧为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对左良玉和明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大军攻克北京,统治中国276年的大明帝国灭亡。然而,在明帝国和南明弘光政权走向灭亡的关键时刻,明军的一位将领却始终按兵不动。这个将领名叫左良玉,其手头有80万大军。如果左良玉能主动出击,和农民军清军展开

  • 诸葛亮和王朗对骂 两人到底谁对谁错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和王朗,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赏识。看过三国演义的小伙伴都了解,诸葛亮在与王朗对阵之时,两人相互辩论,最终诸葛亮获胜,王朗从马背摔下,气绝身亡。很多人都了解诸葛亮骂死了王朗,但是很少有人会去了解诸葛亮和王朗当时在对阵中到底说什么,王朗为什么会气绝身亡?我们一起来往下看,这到

  • 王朗和诸葛亮对骂句句精辟 王朗最后为什么输给了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诸葛亮和王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三国演义无数的精彩细节中,有一段及其经典的桥段想必大家都能耳熟能详,那就是王朗和诸葛亮两人在阵前的好一阵对骂。王司徒口若悬河般的攻势之下,大有道德圣人的风采。实际上,王朗说的话并非无理取闹全无道理,但是在诸葛亮不卑不亢的回应之

  • 宋江当初如果不接受招安的话 宋江推翻宋朝的几率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宋代招安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看过《水浒传》的人都了解,该传讲述的是在动荡不安的北宋晚期以宋江为首的108个人聚集在梁山起义,以及在聚义之后在以宋江为首的人接受北宋代廷招安的故事。浩浩荡荡的起义最后以宋江等人接受北宋招安而告一阶段,但故事却未因此而结

  • 曹丕篡位后刘备为什么不救汉献帝 刘备说汉献帝已死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刘备和汉献帝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三国乱世的前期,汉献帝的政治价值是极高的。谁能够拥有皇帝,谁就拥有了道德和法理上的制高点。曹操一招“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汉献帝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举从众多的诸侯中脱颖而出。这事儿如果放在刘备身上,其实收益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