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光地政绩才学俱优 康熙却打心眼里瞧不起他

李光地政绩才学俱优 康熙却打心眼里瞧不起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062 更新时间:2024/1/1 18:55:52

李光地(1642-1718年),福建安溪人。他出身于一个小康之家的书香门第,清初战乱家道中落。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康熙十四年(1675年),李光地回老家探亲,当时正值三藩作乱,李光地通过军事形势分析,向康熙帝密奏进言破敌妙策,深得康熙重视。康熙十六年,清军收复泉州,李光地到漳州拜见拉哈达,康亲王得知后上书康熙,称赞李光地“忠贞为国,颠沛流离,矢志不移”,应给予褒奖。当年三月,朝廷破格提拔李光地为侍读学士。

在康熙收复台湾的过程中,李光地极力推荐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终于不负众望,率军成功统一了台湾。

李光地因在收复台湾过程中的过人之见和正确主张,受到康熙的高度赞赏。但是李光地提出的台湾善后之策却很荒谬。他主张大清朝空出台湾,任凭外国人居住,只要向他们收款纳贡。他认为荷兰人没有什么野心,台湾即使被他们占据,也可听之任之。

李光地的谬论立即遭到康熙帝的严厉斥责,李光地一看违背了圣意,马山说:“如今皇上您贤德和威名远播天下,四海归心,台湾乃一小小的弹丸之地,哪里敢有什么异心呢?”随后康熙决定派军队驻守台湾,以保证台湾的安全和稳定。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李光地出任直隶巡抚,在这段时间里,他最突出的政绩是尽力于农田水利。河道治理事关国计民生,也是康熙即位以后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当时的直隶地区屡遭水患。李光地率官员进行了实地勘察之后,上疏康熙帝提出了治河方案。

李光地不仅在政治上深得康熙帝信任,思想文化及学问上更受康熙的赏识,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以李光地“居官甚好,才品俱优”,提升为文渊阁大学士。

虽然李光地被康熙帝高度赞誉,列为了理学名臣,荣宠有加,但他的人品和名节一直广受争议。

三藩作乱期间,李光地曾经向康熙帝进献密计,献破敌之策。但是密疏上的破敌之策并非李光地一人的成果。当时和李光地同年、同官的陈梦雷因家居福州,被耿精忠逼迫做官,他虽多次拒绝但苦于无法脱身。

陈梦雷和李光地本是好友,于是两人多次在一起密谋破敌之策,二人还约定,日后若其中一人显赫,不能忘记另一人的功劳;如果有谁不幸身死,后死者应该将功劳记录下来。李光地上疏康熙的密奏正是两人密谋的具体内容。

后来,李光地因功得到康熙褒奖官拜侍读学士。他却忘了与陈梦雷的君子约定,在密奏中压根就没提陈梦雷参与其事,贪两人之功为己有。之后陈梦雷因“从逆”罪被判处死刑,李光地为了掩饰他贪功卖友的丑行,态度十分含蓄。

当时,徐乾学希望李光地能尽朋友之谊,尽力营救。他却说恐怕无济于事,但他心里始终有点不踏实,又对徐乾学说:“我写奏疏,恐怕有不尽心的地方,请你为我代写一篇疏稿。”李光地照着徐乾学的稿子抄了一份送给了皇上,陈梦雷也因此得以免死。后来陈梦雷对李光地的卖友行为提出责问,李光地羞愧的无地自容。

康熙早年,大学士明珠在同索额图的权力斗争中,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以至于权倾朝野。李光地劝明珠要保全晚节以便全身而退。然而,他自己却因急于晋升而不惜名节。

当时李光地和侍讲学士德格勒在康熙面前互相标榜,以图仕进。德格勒举荐李光地胸怀磊落,文韬武略,能担当封疆重任。李光地赞誉德格勒文辞俱佳,人品贵重。康熙作为一代明君当然不糊涂,他感觉其中有名堂,便亲自考核德格勒文采,结果发现德格勒文辞拙劣。

事情败露以后,朝中反对李光地的人要求重惩,康熙帝免了李光地的罪,同时对他严厉申斥,命令他“沉痛反省,悔改前非,勉力尽职”。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年初,李光地任顺天学政,这年四月,李光地母亲病故,按理他应该回家守孝三年。康熙帝令他夺情,说:“提督顺天学政关系重大,李光地留在任上守孝。”

李光地得到了康熙帝的特别恩宠有意卖弄,他还提出请假九个月,丧事完毕就还朝。他的这种要求即不符合夺情之旨,又违背了三年守孝之制。一些朝中大臣借机弹劾李光地。斥责他“贪位而忘亲,司文而丧行”。

给事中彭鹏上疏弹劾他《十不可留》,言辞激烈异常。彭鹏对康熙说:“皇上令李光地在任上守孝,或许是以此来试探李光地吧。”这一试,李光地的心术品行就昭然于世。他进而分析了李光地“若去若就”的企图,揭穿了他假道学的面孔。

康熙想重用李光地,不愿当着群臣的面揭穿他的心术,声称要宽容并且保全李光地。康熙为了惩戒道学言行不一之风,命令李光地解任,不准回乡,在京守孝。

“夺情”一事使李光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为此他悔恨交加,大病了一场。

有清一代,非议李光地人品者众多。清朝初年,汉族人对满族统治者还比较排斥,所以对李光地效忠清室的行为时人多有讥讽,这也不难理解。从个人气节上看,李光地的确有缺点,甚至康熙帝内心也不一定看得起他,不过从政绩上看,李光地还是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历史三国的魏国四聪 真是实至名归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魏国灭亡的原因,魏国是怎么灭亡的,魏国失败的原因

    魏国四聪( 明哲之士曰“聪”)指的是魏国的夏侯玄、诸葛诞、邓飏、田畴。在动乱的三国时代,因其“明哲”而被后人景仰。今天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一下:历史上三国时代的魏国四聪,真的是实至名归吗?有几个算是“明哲”的1、夏侯玄夏侯玄(209年-254年),字太初(一作泰初)。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

  •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没有贪腐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过几百个皇帝,以与其所处时代相适应的标准来评价的话,有的是明君,有的是昏君,还有的是暴君。皇帝是数得过来的,大臣恐怕就数不过来了。在历朝历代数不清的官员中,真正有名的、被人记住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名,分为美名和恶名,都可以成为被记住的理由。这些人有的被称为忠臣,有的被称为奸臣,有的被

  • 谋权还是篡位?王莽的权力征途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西汉为什么会被王莽夺权,王莽篡汉时,朱棣谋权篡位

    王莽是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他修养极深,平日里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被称作是“周公再世”。公元8年12月1日,王莽终于露出了自己的庐山真面目,代取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他被尊称为新太祖,从此西汉被他拦腰斩断,开始了他长达15年的皇帝生涯。下面我们就来看王莽的夺权之路。王莽先是凭

  • 唐玄宗是如何选择侍寝妃嫔的?不愧是文艺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玄宗的后妃,唐玄宗有多少嫔妃,唐玄宗嫔妃

    古代的皇帝,后宫佳丽如云。于是,选择和哪个佳丽睡觉,就成了一个问题。清朝的皇帝比较乏味,他们采用“翻牌子”的办法来选择当晚侍寝的妃嫔。这个办法的好处是简洁高效,但坏处是过于直白,就跟去饭馆点菜似的,毫无美感可言。在这个方面,唐朝著名的文艺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给自己的同行们狠狠地上了一课。唐玄宗生性浪漫

  • 骁勇威猛不一定就莽撞 文武双全的儒将张飞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代替文武双全的词,张飞一声吼长坂坡吓死了谁,张飞真的是鲁莽粗壮吗

    应该说,骁勇威猛不一定就莽撞粗率。三国时代的很多猛将,在小说戏曲里就不是这样。吕布虽勇而无谋,但并不憨莽。关羽之威猛不亚于张飞,但人们却常看到他于帐内灯下,绰髯凭几,看《春秋》之书,有一副儒雅之士的风度。还有赵云、马超……《三国志·张飞传》记载,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刘备曾告诫他:“卿刑杀既过

  • 唐太宗为什么能重用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太宗李世民魏征,唐玄宗重用的名臣是,唐太宗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在中国历史上,如何处理功臣一直是让皇帝头疼和棘手的问题。“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如诅咒般伴随着每一个初生的王朝。为了处理功臣问题,皇帝一般使用两种办法。一种办法是给功臣很高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甚至结成各种亲戚关系,但不给他们实际的权力。这种方法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宋太祖的“杯酒释兵

  • 不用君子用小人——曹操的用人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孔子区分君子与小人用的是,我不是君子但也不是小人,君子和小人之间用成怎样说

    说起历朝历代的特务机构,大家都会想起明朝的锦衣卫及东西内厂。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创了秘密刺探组织到朱棣的发扬光大,纵观276年的明朝统治史也是特务组织的最猖獗、社会最黑暗的发展史。然而,读过《三国志》的人,不难发现,早在三国时期,曹操就已经建立起一套非常成熟的特务政治体系了。三国时期是个乱世,群雄揭竿而

  • 诸葛亮六出祁山是自强不息 还是不可而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是六出祁山还是七出,诸葛亮带料事如神还是落雷,六出祁山的结果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把《三国演义》中的“三绝”之一诸葛亮(诸葛亮为智绝,曹操为奸绝,关羽为义绝)当成智慧的化身,因此,凡是诸葛亮所做的事都认为是明智的。例如,人们总是喜欢把六出祁山的这件事,看成是诸葛亮自强不息的表现而大加赞赏。然而,也有人对诸葛亮六出祁山这件事持不同的看法,认为这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 清朝大臣噶礼为何会被康熙判以凌迟极刑?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康熙时期的大臣排名,雍正为什么杀戴铎,和珅是康熙年间的吗

    “其母尚耻其行,其罪不容诛矣!”这是噶礼被康熙判以凌迟处死时做说过的一段话!那么噶礼到底是谁?噶礼是满洲正红旗一族,当年康熙亲征噶尔丹时,噶礼也随军出征。在康熙未正式对噶礼动手的时候,其实是十分器重和信任他的!但是噶礼此人却恃宠而骄,贪婪无度丝毫不知收敛,最后连他的母亲都对他的不忠不孝无法忍受,向康

  • 皇后的克星:康熙的三位皇后为何接连暴毙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康熙接下来是哪个皇帝,乾隆令妃死后谁最得宠,康熙为什么将30个宫女

    康熙皇帝共有三位皇后相继去世,她们是孝诚皇后赫舍里氏、孝昭皇后钮祜禄氏、孝懿皇后佟佳氏。孝诚皇后赫舍里氏,是领侍卫内大臣咯布拉之女,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康熙四年册封为皇后,时年13岁,她能成为中宫皇后,是因孝庄极力推荐,康熙八年生皇子,早殇;康熙十三年,孝诚分娩在即,可是,这一次,她却难产,孩子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