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项羽和刘邦相比 章邯为什么会选择投靠项羽

项羽和刘邦相比 章邯为什么会选择投靠项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337 更新时间:2024/1/21 18:59:47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章邯和项羽,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章邯作为秦朝最后一个名将,章邯为什么会选择项羽,不选择刘邦?章邯为什么这般选择?

秦始皇去世后,注定了秦朝的灭亡,李斯、赵高、胡亥三人在沙丘密谋谋朝篡位,拥立胡亥为帝,随后逼死了蒙恬、蒙毅、冯去疾冯劫等一系列名将名臣,胡亥当皇帝的同年,陈胜、吴广发动了大泽乡起义,而章邯以一介文臣之身,在危急之下成为秦朝最后的顶梁柱。

章邯从对抗陈胜部将周文开始,率领秦军开始了最后的辉煌,将整个黄河以南的反秦起义军打得七零八落,就连楚国名将项梁也被章邯打败并杀死,随后章邯策划了巨鹿之战,率领20万囚徒军团与20万王离的长城军团包围了巨鹿城,同时吸引整个天下的反秦义军到河北,以图一网打尽。

沙丘之变

出乎意料的是,在巨鹿之战中,项羽打垮了王离的长城军团,与其他诸侯联军一起消灭了20万秦军长城军团,而章邯的20万囚徒军团则未遭受重大损失,之后项羽与章邯开始对峙,没多久章邯就投降了项羽,那么章邯为什么要投降项羽呢?

章邯投降项羽主要有三个原因:

1、赵高弄权与迫害。

章邯第一次率军攻打周文的时候,当时的皇帝是秦二世胡亥,丞相是李斯,章邯在黄河以南扫荡反秦义军时,李斯为首的丞相给了章邯很大的支持,不断地增兵、补充军资,所以章邯才能所向无敌。

但是到章邯打巨鹿之战的时候,丞相已经是赵高,李斯已经被杀,胡亥也被赵高所控制,章邯作为当时秦朝唯一的征战大将,却得不到赵高的信任,章邯派出长史司马欣回咸阳见赵高,以打探赵高对自己的看法,但是赵高不见司马欣,这很明显就是赵高不信任章邯。

赵高不仅不信任章邯,还派人追杀司马欣,这等于是跟章邯撕破脸皮了,章邯作为在外征战的大将,还需要秦朝后方提供兵员和粮食,才能继续打仗,赵高不信任章邯,等于是切断了章邯的供应,章邯手下还有20万大军呢,这个仗叫章邯如何打?

《赵正书》上记载了赵高是被章邯所杀,《史记》上记载赵高是被子婴所杀,不管赵高被谁所杀,他与章邯之间肯定是有深刻的矛盾,章邯现在必须做出选择了,要么继续服从赵高与项羽作战,要么投降项羽寻找出路。

另外,长史司马欣给章邯说了一番话,把章邯的利益攸关说得清清楚楚的,司马欣是这么说的:

赵高居中行事,下面的人不可能有所作为。如今我们打仗如果能打赢,赵高必定嫉妒我们的功劳;如果我们打仗打不赢,免不了被处死。

这个仗既不能打赢,也不能打输,那怎么办呢?只有投靠项羽。

赵高

2、章邯的政治地位变得尴尬。

巨鹿之战中被消灭的是王离手下的20万长城军团,章邯手下的20万大军并没有太大的损失,仍然在巨鹿之战后与项羽对峙,王离的覆灭给了章邯巨大的心理阴影,同样也给了秦军巨大的震撼,双方也有交战,秦军多以失败告终。

章邯在此时的政治地位变得非常尴尬,他虽然是秦军最后的主力,却不受秦朝中央政府信任,而对面的项羽的也是章邯的敌人,章邯一下子发现全天下都是他的敌人了,赵高是敌人,项羽是敌人,刘邦也是敌人。

章邯得为自己及20万秦军寻找一个出路,从当时的形势来看,章邯的任何决策都决定了秦朝生死存亡的命运,他可以选择杀向咸阳,灭了赵高,但他手下多是秦人与关中子弟,不可能这么做的,这决定了章邯不能充当背叛秦朝的前锋。

巨鹿之战

如果跟项羽继续打下去,王离就是榜样,当时的情况是章邯无法打败项羽,而剩下唯一的选择就是投靠项羽。

3、章邯私心作怪。

根据史记的记载,章邯不是投降项羽,而是与项羽议和。

《史记 项羽本纪》: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

双方从头到尾都是订立盟约, 而不是单方面的投降,这是有差别的,项羽为什么要同意呢?因为项羽粮食不多了,所以就同意了,双方在洹水南岸殷墟相见,并缔结了盟约。

章邯想封王

而且这里有一个重要信息,《史记》中是通过章邯手下的秦兵说出来的,是这么说的:

章将军等欺骗我们投降诸侯军。如今能够入关破秦,当然很好;如果不能,诸侯军俘虏我们东去,秦朝势必把我们的父母妻子全部处死。

从这条记载来看,章邯与项羽盟约是欺骗了手下的秦军,以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因为项羽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封章邯为雍王了,章邯已经裂土封王,章邯的这种盟约行为,实际上就是出卖了所有的秦军利益,而只为自己着想,这就是章邯的私心。

而后来项羽在新安坑杀了章邯手下的20万秦军,这个信息章邯一定是了解的,但是,章邯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20万秦军死于项羽之手,而且还安心当他的雍王。

项羽分封天下之后,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分别被封为雍王、塞王、翟王,三人合称三秦王,刘邦被封为汉王,项羽之所以这样分封,根本原因就是让雍王、塞王、翟王三秦王防止刘邦出关。

但是,几个月后,刘邦仍然发动还定三秦之战,当时章邯守的陈仓,一度让刘邦无法前进,赵衍向刘邦提供了一条可以绕到陈仓背后的小路,刘邦派了一支大军前后夹击章邯,章邯大败,退到好畤继续与汉军交战,再次战败,又退守废丘,最终汉军用水淹城池攻破了废丘城,章邯没有投降刘邦,而是自杀身亡。

与章邯不一样的是塞王司马欣与翟王董翳眼见形势不妙,就投降了刘邦,他俩都活了下来,而章邯却誓死不降,要了解整个还定三秦之战足足打了快一年了,章邯有很多时间可以选择投降,但是章邯就是誓死不降, 这是为什么呢?

刘邦

主要有三个原因:

1、章邯是有傲骨的,不愿投降受辱。

前面说过章邯并不是投降项羽,而是与项羽盟约的,这是有差别的,盟约在表面上双方是平等关系,而投降就是屈居刘邦之下了,章邯显然是有傲骨的,他在反秦之战开始前是秦国的少府,帮皇帝管理私人财产的,出自贵族。

而且章邯的军事能力相当强,在整个反秦之战中,章邯以一人之力就打败黄河以南的所有反秦义军,项梁当年是刘邦与项羽的上司,这也让章邯心高气傲,整个天下能让章邯服气的也只有项羽了,因为章邯在巨鹿之战亲眼看到项羽打败了王离。

像章邯这样出身贵族的将军,就算是投降,也是投降比自己强的人,章邯在还定三秦之战中是被郦商、曹参、樊哙、周勃这样的将领打败的,这些人在当时还没有什么名气,就算是刘邦,在当时也没跟章邯有过接触,所以章邯不愿意投降受辱。

章邯功勋卓著

2、章邯自知罪孽深重,有内疚感。

项羽在新安坑杀的那20万秦军,章邯是有重大责任的,他欺骗了手下的大军被杀,甚至还有可能在项羽的逼迫之下参与了这事,而20万秦军的家属大多数来自关中,也就是章邯统治区的百姓,这让章邯根本无法得到百姓的支持。

虽然章邯不是什么仁慈的人,但内疚之心人皆有知,害死了这么秦人子弟,章邯自知罪孽深重,估计他晚上睡觉都会睡不好,有一定的负担,他也怕自己再次投降之后,会成为秦人的攻击目标。

因为刘邦手下很多士兵都是秦人,刘邦的后方是关中与巴、蜀之地,这些地方都是以前秦朝的核心地区。在这事的影响之下,章邯不愿意投降,而是选择了自杀,自杀多少也让章邯有所解脱。

章邯罪孽深重

3、天下之大,无章邯容身之处。

章邯在当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悲剧人物,与项羽盟约时,章邯是被迫的,秦朝不信任他,他只能选择投靠项羽,现在如果他再次背叛项羽投降刘邦,就成了项羽的敌人,也成了一个反复投降的小人,这不是章邯的性格。

章邯不是司马欣与董翳,他们可以选择投降,但是章邯不愿意,章邯第一次投降,就害死了20万秦军,这一次再投降,章邯也不了解会有什么事发生,他也不了解刘邦,如果再发生类似的事,章邯也无脸活在世上了,整个天下之大,却没有章邯的容身之处,所以章邯只能自杀身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吕雉去世后,为什么审食其还能保全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审食其与刘邦是同乡,颇受吕雉的宠信,他们之间还传过绯闻,为什么吕雉去世后,审食其没有被清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审食其能侥幸地活下来,主要是依靠他的社交能力。换句话说,是他曾经帮助过的人,在他危难之时想尽了办法帮助他逃脱罪责。另一方面,虽然审食其是吕后的男朋友,且当上了左丞

  • 夏侯惇没有多少战功,为何深受倚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夏侯惇没有多少战功,为何深受倚重?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起兵之初,功勋卓著公元192年,曹操进攻陶谦,而后方兖州被张邈和陈宫背叛。是夏侯惇、荀彧、程昱三人拼死守住了鄄城和阿城两县。人在困难时得到的帮助最为珍贵。如果没有此三县,曹操就是孤家寡人了,因此对于曹操来说,这是弥足珍贵

  • 建文帝朱允炆削藩的时候 朱允炆为何没有效仿推恩令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建文帝削藩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武帝的推恩令威力那么大,建文帝削藩的时候,朱允炆为什么不效仿?朱允炆到底是怎么想的?汉高祖刘邦认为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王。因此他在定鼎天下后采取了分封制,即将国家的边远地区分

  • 三个儿子斗得死去活来,李渊有什么办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李世民和李建成为什么会斗?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李渊把一个太子之位扔给了李建成,但是你没有明确说明这个太子之位给她,他就是你的法定继承人,或者说你以后的继承就是它了。你应该把这个东西当面锣对面鼓的跟自己的儿子跟所有人都讲清楚。那这个事情完全不可能发生,李建成和李世民如果真的知道继

  • 司马衷为何会成为白痴皇帝 司马衷皇后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衷为何会成为白痴皇帝司马衷是司马炎的次子,他在九岁时就被立为太子,他是西晋的第二位皇帝。虽然他作为一个天下的领导者,但是他并没有真正地掌控朝廷之事,朝政都由比他大两岁的皇后贾南风掌控着。司马衷图前任皇帝司马炎就一直怀疑司马衷的智力,但是在多次的检测下也没有什么异常。因为他的妻子贾南风,每次在司马

  • 解析南宋杨万里和范成大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杨万里和范成大的关系南宋时期虽然军事上不给力,但是在文化上还是有着比较高的成就,出了很多影响深远的大诗人,其中又以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为主,这里就主要介绍一下范成大和杨万里两人的生平故事。范成大雕像杨万里是北宋时期有名的诗人,他从小就深受理学的影响,因此对于品德非常的关注,而且他对于当时朝廷国家的事情也

  • 公孙子都的人物简介和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公孙子都,周朝末年,春秋时期郑国人,原名公孙阏(è)本姓为姬,与周王同宗,字子都,是郑国的宗族子弟(郑国贵族)。为郑国公族大夫,春秋第一美男,武艺高超,相貌英俊,因此深得郑庄公宠幸。公孙阏后人以王父字为氏,称为都(dū)姓。《诗经》有云:“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意思是说,一个女子

  • 古代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个人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于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祝允明的科举仕途颇为坎坷,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乡试,才于明弘治五年(14

  • 公孙瓒骁勇善战,将领众多,为何会斗不过袁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在东汉末年的诸侯中,公孙瓒是早期最具实力的北方诸侯之一,巅峰时期完全碾压袁绍与曹操等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三国演义》中,公孙瓒最有名的一次亮相是“界桥之战”,与袁绍争夺冀州,但此战公孙瓒十分狼狈,若非刘备、赵云相救,公孙瓒早已结束了戏份。界桥之战后,罗贯中借助赵云之口,指

  • 孙和被废太子,背后有哪些原因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孙权其他三个儿子都没有成年。孙权竟挑选了年仅七岁的幼子孙亮为新的太子。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当时东吴政权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最上面是年老的皇帝,下面的精英几乎被荡涤一空,而后面是一个尚未懂事的接班人。万一孙权死了,幼子空朝,如何抵御政治风浪。孙权在人生的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