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萧何是怎么堪破韩信身负惊天奇才的?

揭秘:萧何是怎么堪破韩信身负惊天奇才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14 更新时间:2024/2/4 5:55:48

在汉元年之前,韩信确实没有打过什么仗,也没有什么捂都捂不住的军事才能显现出来。但在投入到刘邦阵营之后,韩信却一再受到了刘邦的一帮老班底的举荐,先是夏侯婴,而后是萧何

萧何表现得更为奇葩,怒骂刘邦错失了韩信这样的“奇才”的同时,亲自出马追回了已经逃离刘邦阵营的韩信,并恳请刘邦委任韩信为统帅全部汉军的大将军。

韩信的军事才能由此被展现出来。以一人之力,打下了西汉的三分之二的领土,助刘邦坐上了皇位。

这不得不让人惊叹萧何的识人之明。同时,也让人生出疑问,萧何是如何堪破韩信身负惊天奇才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然而,关于萧何如何堪破韩信的潜力,史书记载得很是笼统。

只是说韩信受到了夏侯婴举荐给刘邦之后,刘邦当即委任了韩信为治粟都尉。由此,韩信与主管军需粮草的萧何成了上下级的关系。二人遂有了言语上以及业务上往来。

仅仅是因为交谈,萧何就看到了韩信拥有的潜力和才力。

后因刘邦被封王于巴蜀又与项羽不和,而其军中多数是关东子弟的原因,不断有人逃离刘邦阵营,有崩溃的迹象。韩信在此时一直没有受到重用,决定脱离刘邦阵营,趁乱逃走另谋出路。

这才有了萧何追韩信的故事发生,也因为萧何的追,才让韩信有了出头之日。

也就是说,萧何只是与韩信交谈后,便认定了韩信的才能。

这不禁让人疑问,究竟韩信身上有什么东西使得萧何下了定论?或者说韩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动了萧何的全部注意力?那么,如果找到萧何的注意力所在,就可以反推出萧何为什么会知道韩信是将帅之才!

前面已经说过,韩信是由于夏侯婴的推荐先是见到了刘邦,成为了治粟都尉后,然后归于萧何管辖的。

这里就会引发一个小问题,夏侯婴为什么要推荐本属于不同阵营的韩信呢?

韩信从项羽军营逃离后,加入到了刘邦阵营之中,归于夏侯婴管辖。

夏侯婴最为擅长的不是与人打交道,而是与马匹打交道。

他在刘邦阵营中,所担任的职务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变动,一直是太仆。也就是替刘邦管理车马和骑兵。

由于当时天下大乱,再加上马镫没有被发明,车兵和骑兵的地位是处于步兵之下的,多数的时候是作为通信兵、情报兵来使用的。有时候也会参战,基本上是车兵对车兵,骑兵对骑兵,或单独、协同步兵出兵骚扰对方的粮道。

对于刘邦来说,众多的情报比车骑兵参战更重要。

夏侯婴的注意力自然也多集中在了这一点上,这也造就了他十分长于情报分析。

韩信有一次随军出战,犯下了大罪,即将被处斩。也就是在此时,韩信一句话就将自己从刀口下救了下来。(信乃仰视,適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於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不仅如此,夏侯婴还将韩信封为上宾与之恳谈,发现了韩信的一些非同寻常的地方,推荐给了刘邦,刘邦这才将韩信从一个持戟的士兵提拔为官员。

至于韩信究竟怎么打动的夏侯婴,没有细说。不过至少可以看出,韩信有三个方面的长处。一胆子大有欲望。二口才好。三有见识。在情报接收和处理上有独特的见解,为夏侯婴所赏识;或是对于车兵骑兵的运用上,以及与步兵的协同上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或是韩信在项羽身边担任持戟的侍卫时,学习或总结了项羽在骑兵上的优劣点。但从刘邦任命韩信治粟都尉来看的话,韩信所总结的恰恰是夏侯婴以及夏侯婴所在的这支情报部门,所不擅长的袭扰粮道方面的战法和防御方法。

而这些又恰恰是后方主管军需的萧何最为关心的问题。

如何才能将前线部队所急需的物资,快速安全地送到前线?

关于这一点萧何作为主管,自然会百思而求其解。

萧何是从三点上来解决,也是他注意力集中的地方。

一,人事关系的处理上

萧何和刘邦关系得以亲近,是在沛县的时候。每次刘邦押运服徭役的人员时,别人赠送刘邦三千钱,独萧何赠送刘邦五千钱作为来回路费。

刘邦当时只是一介亭长,有人说是负责治安的治安队队长。不论刘邦这个亭长具体负责什么事务,刘邦在萧何获得治理收税赋上被评定为秦国第一,是提供了帮助的。

也就是说,萧何对下属的做法,相对来说很是温和,善于运用手中有限的资源,投资未来。这在萧何临终前,留给子孙的遗言,最为明显。

二,对地理位置熟悉

汉元年,刘邦在张良的辅佐下,率着一群弱军迫降了秦国。

大军开进咸阳,一干武将做的是,直奔库房,抢夺财宝。拥进宫殿,争抢女人。

刘邦当时也是看花了眼,打定主意就住在宫内,享受美酒美食美器美女。

幸亏刘邦的连襟樊哙的劝谏,刘邦才打消了心思。

萧何则是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三,了解刘邦及其属下的状态

汉五年,刘邦称帝,大封功臣。但在功劳位次的排序问题上出现了争执。最后刘邦听从他人的建议,将萧何定为了双第一。而后将张良韩信萧何并称为人杰,后人称为“汉初三杰”。

而在汉元年的时候,刘邦困于巴蜀之中,身边不断有人越境逃离。张良远在韩国,陈平还在为项羽效忠。

周勃灌婴夏侯婴樊哙等人没有一个人能够拿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包括刘邦萧何本人。

军心基本涣散。

唯有萧何知晓韩信有口才,有实力改变这一局面,向刘邦再次推荐了韩信,使得刘邦有了反抗项羽的心思。

到了汉五年,萧何与一干功臣因位次功劳排第一闹矛盾的时候。

萧何却极为短视的与功臣自行认定的第一曹参发生了矛盾,甚至发展成互相敌视的地步。

为此,刘邦特意将曹参调到了齐王刘肥之下当差。

可见,萧何是很了解刘邦的行事准则的。

而刘邦在某种程度上与韩信颇为相似。

韩信常挎着一柄剑,展现自己的身份。

刘邦喜爱戴一顶自制的竹制长帽招摇过市。

刘邦在军事上无师自通,韩信在军事上天赋异禀。

韩信埋葬双亲在高岗上,彰显志向。

刘邦在咸阳看到出行的秦始皇,定下了未来的方向。

总之,萧何通过交谈和接触从各方面了解了韩信,又从自己的经验上肯定了韩信,觉得韩信绝非寻常人可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清朝最心理变态的皇子,允礽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近来以清朝宫廷为背景的影视作品持续热播,即使平日不读史料的观众也大概知道康熙二废皇太子的故事,为何一朝贤君两立两废太子?太子为何行径如此暴戾乖张?是康熙教育的失败还是太子允礽自身的问题?皇太子的心理变态康熙帝虽然做出废黜皇太子的决定,但对允礽仍旧怀有鞠育之情,因而深深地陷入矛盾、痛苦之中,思想产生一

  • 诸葛亮千方百计要除掉的一个人,也是三国死得最冤的战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先有坐视关羽兵败被杀,却拒绝前往救援,后又孟达投降魏国,有失察之责,就凭这两点,刘封被赐死,似乎不冤,然而真相恐怕并非如此。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也有观点称,刘封亦曾有降魏之意,只是犹豫未决罢了,证据就是刘封临死前说了一句话:“恨不用孟子度(孟达字)之言”,因为孟达此前曾写信劝他

  • 闻鸡起舞的民族英雄祖逖,耗时8年北伐,为何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祖逖率一百人渡江北上誓收复山河,耗时8年终壮志难酬,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西晋灭亡,南迁建立东晋政权,留下的中国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建立。而他们却还处于游牧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化阶段,对于以农耕为主的中原,他们还是以破坏为主长江以北繁华的中原之地,遭受到了巨大的打

  • 李世民杀死隐太子后,太子妃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李建成太子妃的情况长期史无明载。根据近几年发现的太子妃墓志,李建成的妻子郑观音在玄武门之后还活了整整50年。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2012年,西安破获一起倒卖文物的犯罪团伙,追回了一批唐代墓志,包括李建成太子妃郑观音的墓志。可以想象,有更多的包含珍贵史料的墓志等文物被犯罪团伙贩卖

  • 曹叡一生都在压制司马懿,为何还仍命他为辅政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魏明帝曹睿既然当得一个“明”字,自然对司马懿是有所警惕的。不过,尽管曹睿考虑过多种方案,却根本没有办法不把司马懿列入辅政大臣的序列。曹睿对司马懿的警惕曹睿与司马懿的关系一直很微妙。这倒不是因为什么“鹰视狼顾”之类的戏言,所有的君主,与辅政大臣之间都有天然的矛盾。曹睿即位时,司马懿、曹真、曹休、陈群,

  • 陈桥兵变后,周世宗柴荣的儿子们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赵匡胤在夺权成功后,对周世宗柴荣的四个儿子十分“优待”,优待的结果是,两个莫名失踪,一个莫名夭折,被迫禅位的周恭帝柴宗训,也就活到二十岁。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在后周的朝堂上,人声鼎沸,吵成一团,原来有传闻说契丹将联合北汉南下攻打后周,此时正值周世宗柴荣驾崩不久,年仅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也是继位不足半

  • 五皇子永琪那么受宠,生母愉妃为何只是个妃?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相信乾隆的五阿哥永琪大家都很熟悉,他是《还珠格格》里敢爱敢恨的小燕子老公,也是《如懿传》和《延禧攻略》里愉妃的儿子。说到他的母亲愉妃,不论是《如懿传》里的姐妹情深还是《延禧攻略》里的胆小懦弱被人操纵,这个女人在后宫里总给人不一样的“感觉”。那么,愉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呢?为什么只得了一个妃位?愉妃

  • 刘邦临终前的丞相人选特意提到周勃,是何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刘邦对周勃是极其信任的。刘邦已经预感到了将来刘吕两家必有一个了断。而周勃与陈平就是安刘的关键人物。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按照刘邦的安排,萧何之后由曹参接任丞相,曹参之后由王陵接任,但是要让陈平辅佐他。然后特意交代让周勃当太尉。吕后是一个有能力的政治家,这些任命除

  • 明英宗复辟上台后,为什么就立刻让人杀了于谦?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明英宗上台后,立刻就杀了于谦,这是一件让人非常不理解的事情。为什么这样说呢?其一,明英宗不该杀于谦。明英宗在“土木堡事变”中被俘,接着瓦剌的统帅也先用明英宗要挟明朝。于谦在那时候坚决支持把朱祁钰扶起来当皇帝,不接也先的招。于谦这样做,诚然是不顾及明英宗生命安全的表现。但是,他却因此保住了明朝江山。从

  • 顺治皇帝仅活了24岁了 顺治为何还留下14个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顺治儿子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顺治皇帝虽然仅活了24岁就英年早逝,但是他结婚非常早,他在14岁之前就已经被叔叔摄政王多尔衮预聘下了婚事,到14岁时就正式大婚了。而且顺治的后宫妃嫔更是多达20人之多,所以顺治虽然英年早逝却有着8个儿子和6个女儿。虽然顺治后宫嫔妃不少,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