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名士张仪被诬陷 为何只关心自己的舌头?

名士张仪被诬陷 为何只关心自己的舌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128 更新时间:2023/12/16 15:27:35

张仪是魏国人,最初和苏秦一道跟从鬼谷先生学游说之术,连苏秦自己都认为才学比不上张仪

毕业之后,张仪原本想在魏国找工作,但囊中羞涩,没红包送给魏王的手下,因此见不到魏王。之后,只好到楚国宰相昭阳家中当门客。

话说这个昭阳,也有两下子,亲率楚军一连攻下魏国七城。楚王一高兴,就将最珍贵的和氏璧踢给他。

网络配图

昭阳担心被人偷走,就一直将它揣在怀中。

一次,他带着一百多个宾客到赤山去玩。那儿风景优美极了,特别是赤山下的深潭,据说姜子牙曾在此钓鱼。大家把酒临风,喝得醉醺醺时,几个客人一起请求昭阳将和氏璧拿出来,让大家饱一下眼福。

为了不扫大家的兴,昭阳很小心地把这无价之宝捧出来。大伙一个个传递观看,赞不绝口。就在此时,突然听见有人喊:“潭中有大鱼跃起!”昭阳连忙跑过去看,其他宾客也纷纷靠过来看。那大鱼跳起来有一丈多高,惊得许多小鱼也跟着跳跃不已。正看得起劲时,忽然雷声轰轰,好像立即要下大雨了。昭阳就吩咐大家往回撤。

可就是在这一阵混乱中,和氏璧竟不见了。谁也记不得刚才传到哪个人手中。乱了一阵子仍找不到,昭阳十分愤怒只好回府。

有一个人说:“张仪那个穷小子,品行向来不好,这璧玉一定是他偷的。”恰好昭阳心里也对张仪看不顺眼,命人将张仪绑起来,竹鞭伺候。

张仪被打得奄奄一息,不过和氏璧确是不是他偷的,拿什么交呢?当然誓死不承认。毒打一番后,昭阳只好一脚将他踢出大门。

网络配图

张仪一拐一拐地回到家,妻子看见心疼死了。一面帮他敷伤,一面忍不住埋怨:“要是你安分守己种田过日子,怎么会碰到这种倒楣事?”张仪张开大口,很紧张地问:“我舌头还在吗?”妻子笑道:“还在。”张仪说:“舌头在,就是我的本钱,你等着看吧。”休息一段时间后,又回魏国去了。

半年之后,张仪听说老同学苏秦在赵国意气风发,就想去拜访他。

张仪带了名帖去见苏秦,到了相府门口就被门房一口回绝,说是苏秦不见。第三天还是不见。到了第五天,名帖总算送进去了,却说宰相忙,改天再来吧。张仪气得要回魏国,但旅馆老板说:“你的名帖已给了宰相,万一有一天他来这儿要人怎么办?”硬不准张仪走。张仪又烦又闷,最后决定去向苏秦告别。这次,苏秦虽然没有接见,但告诉看门的:“叫他明日再来。”

张仪气坏了,但也无奈。

网络配图

实际上,当时的苏秦已经说服赵王答应加入合纵盟约,与同盟各国结好相亲,但他又担心各国诸侯在秦的进攻下背弃盟约,从而招致盟约的破坏。他考虑再三,找不到一个能派往秦国为他工作的合适人选,于是他派人去悄悄劝说张仪来投奔他。但是,当张仪来到之后却又对他不理不睬,还当众羞辱了他。逼得张仪只好投奔秦国。

张仪离去后,苏秦暗中派人帮助他见到秦惠王,被任命为客卿。这时,帮助张仪的人才说是苏秦故意激怒他,为的是张仪今后有更好的发展。张仪感动至极,立即对苏秦表达忠心,说:只要在苏先生当权之时,我绝对不打赵国的主意!”

之后,张仪一路做到秦的相国,记起在楚国受辱的事情,就照会楚相说:“过去我和你喝酒,根本没有偷你的什么破玉璧,可你却打了我。你给我记住,我回头真的要盗取你的城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和刘备最有默契的蜀汉名将 并非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之蜀汉太子,刘备为什么那么多人跟他,诸葛亮是谁推荐给刘备的

    刘备手下很有多名将,比如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人,他们对刘备都是言听计从,不过和刘备最为默契的当属张飞。就像李逵和宋江。也许有人会说,那张飞脾气粗暴,喜欢酗酒,他和刘备有什么交集,且听江湖给你一一到来:网络配图其一,张飞虽然粗鲁,但是能急刘备之所急。刘备遇到麻烦,张飞第一个跳出来,比如鞭打都邮,很挫

  • 战神白起:屠戮敌军160万 究竟是嗜杀还是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白起杀40万赵军是真的吗,白起坑杀40万大军真的假的,凶残嗜杀

    战国时期,秦风尚武,名将辈出,白起的战功堪称秦国历代将军之冠。白起在军事上的成就,让他赢得了“战神”的美称,成为了后人景仰的对象。网络配图翻开《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便有对白起战功的一连串记录:“某年某月,白起攻某地,拔城多少,斩首多少。”太史公以简练而铿锵的笔调,概述了白起南征北战的一生。其中,最

  • 王翦挂帅领兵 为何“贪得无厌”讨要封赏?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翦手下大将,秦始皇请王翦出山,王翦简介

    王翦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战国末期秦国名将。在秦王嬴政打算出兵灭楚时,已是老将的王翦一口咬定非60万大军不可。网络配图这几乎是当时秦国兵力的总和。另一位年轻将军李信则表示,灭楚只需20万兵马。嬴政听后,非常欣赏李信,当即命他率兵攻打楚国。王翦因建议未被采纳而告老还乡。不料,李信被楚军打得落花流水,大败

  • 清末名臣曾国藩一生多病却能高寿 揭其养生治心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英年早逝的养生专家,晚清名臣100人,曾国藩的一生经历

    一生多病的曾国藩,历尽惊涛骇浪,终于在同治十一年(1872)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享年62岁。这个寿数,在今天看来也许并不算高,但在一百多年前,这已经超过了当时国人的平均寿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曾国藩的养生治心之道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在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关注点的今天,他的养生治心之道有哪

  •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秦始皇统一后五次“巡行”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简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始皇五次巡游的目的,秦始皇统一了哪些方面

    巡视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形式,其显著特征是皇帝和中央监察机关定期或临时派遣官员巡视地方,以达到监察百官、察举非法、反腐肃贪和惩奸除恶等作用。巡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官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萌芽于“三皇五帝”时代,确立于秦汉,完备于隋唐宋,成熟和强化于元明清时期,历代相沿。在形式上,有皇帝亲

  • 康熙厉行节约:毡毯用30年妃嫔不坐轿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本着厉行节约原则,雍正对年妃的感情,康熙的妃子们

    康熙帝的日常生活较为简朴。康熙三十九年(1700),他对大学士们说,“自朕听政(康熙帝14岁亲政)以来,一应服食,俱从节俭”。四十七年秋,他斥责皇太子胤礽时又说:“朕即位以来,诸事节俭,身御敝褥,足用布袜。”此言虽有炫耀之意,但不能否认,他在努力为臣工做出节俭的榜样。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召集

  • 乾隆惊讶:10两银子一枚鸡蛋,我都不敢多吃!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乾隆的银子现在值多少钱,张廷玉和乾隆的矛盾,乾隆时期十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历史和现实反复启示我们,“坏人”是坏的制度惯出来的,“好人”是好的制度制约、引导出来的。与其寄希望于发现“好人”,不如多花功夫在建立健全制度上。从皇帝“伙食费”看古代治理贪腐皇帝这份“工作”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有滋味,风险高、工作量大且不说,光是后勤部门报花账这事,就很难对付。比如,自己的伙食开销到

  • 曾国藩家书背后的委屈:咸丰骂他虚伪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曾国藩家书值得看吗,曾国藩家书内容,看曾国藩家书有什么用

    曾国藩家书到底是写给谁看的?当然是写给家人看的。然而,在风云变幻的晚清时代,作为一代重臣的他,其身负的不只是一个家庭,还有一方军政局面,因此,对老曾家书的解读也会往上延伸,例如有观点认为他的家书是写给咸丰皇帝看的,以表明自己的姿态。然而,笔者认为,老曾的家书是写给自己看的,是为缓解压力的,正如夜行人

  • 嘉庆生母孝仪纯皇后:有名无权的空架子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金佳氏淑嘉皇贵妃,嘉庆跪拜端慧皇太子,孝仪皇后出土照片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是乾隆的妃嫔,乾隆去世后,她以贵妃的身份随葬,后被追封为皇后。虽然在乾隆心中,她或许不是最受宠最重要的那个女人,但毋庸置疑的是,作为嘉庆的母亲,在当时的后宫中,魏佳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孝仪纯皇后魏佳氏画像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本是汉族人,以宫女的身份进入皇宫,凭借着秀美的容貌和善良的品

  • 乾隆皇帝为何如此宠信清朝第一大贪官和珅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和珅,大家都知道他是清朝第一大贪官。但是又有谁知道,和珅并非一当官就贪,他也曾有过“辉煌”的反腐经历。他是满洲正红旗人,生员出身。19岁时,他袭世职,成为皇宫侍卫,并且只用了7年时间,他就登上了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的高位。图片来源于网络和珅为人机敏,善于言辞,“遇事机牙肆应,尤善揣人主喜怒”,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