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鲁肃是忠厚老实的无用之辈?

历史上的鲁肃是忠厚老实的无用之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717 更新时间:2024/1/5 15:00:48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能人志士纷纷涌出,登上我国历史上最绚丽精彩夺目的三国舞台,并且,受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的描写与宣传,三国时代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杰出人物,比如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张辽司马懿、周瑜、陆逊等等。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除了那些表现突出的人物外,东吴的四英将之一的鲁肃,相对来说,似乎在读者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忠厚老实的无能之辈印象。

《三国演义》中的鲁肃,尽管在政治上很有眼光,但在奇谋将略上远远比不上诸葛亮,他坦率忠厚,一派长者之风,老实得近乎迂腐。这就是《三国演义》在一般民众心中树立的鲁肃形象。

但是,这是真的吗?如果鲁肃真是一个无能之辈,他凭什么能被称为“东吴四英将”呢?我们可不要被小说演义给骗了。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鲁肃又是什么样子呢?

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鲁肃是临淮东城人,少年时代就胸怀大志,他看到天下将要发生大乱,就学习击剑骑射。又招集一群少年,晴天往来南山(今江苏盱眙山的古称)射猎,下雨天就聚众讲习兵法。

周瑜和孙策起兵后,军粮短缺,听说了鲁肃的大名,就带了数百人前来拜访,请鲁肃赞助一些粮食。鲁肃家有两囤米,各三千斛,鲁肃当即分一半赠给了周瑜,周瑜由此知道鲁肃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后来,袁术也听说了鲁肃的声名,要给他一个官做,但是鲁肃看出袁术成不了什么大事,就带着几百人,准备去江东投奔周瑜。

袁术得知后,急派骑兵追来,鲁肃让老弱先走,自己带一些人殿后,当追兵赶到时,鲁肃出言:“卿等丈夫,当解大数。今日天下兵乱,有功弗赏,不追无罚,何为相逼乎?”

鲁肃劝他们识时务,不要相逼,并且又立了一个盾牌,开弓射去,箭箭都洞穿而过,追兵见鲁肃露了这一手,就退了回去。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鲁肃作为一员武将,也是身手不凡。

但是,鲁肃的过人之处并不在于战阵厮杀,而在于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深谋远略。鲁肃到江东后被周瑜推荐给孙权,孙权和他谈得十分投机。

孙权请教怎样才能成就一番大业,鲁肃向孙权分析了“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的形势,提出了“唯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衅”的战略决策。并且还建议孙权剿除黄祖,进伐刘表,控制长江,建号称帝以图天下,可以成就一番汉高祖一样的事业。鲁肃的这番分析实不亚于诸葛亮的隆中对。

只是,后来形势又发生了变化,先是刘备介入荆州事务,接下来刘表一死,曹操马上就挥师南下,这时割据于江南的孙权一方如何做,对自己将来的命运具有至为重大的影响。

在这紧要关头,鲁肃又体现出了过人的战略眼光。果断地提出联刘抗曹的战略方针,并亲自过江,在当阳迎住被曹军打得大败的刘备。

在鲁肃和诸葛亮的共同努力下,孙、刘两方结成联盟,最终在赤壁之战中完胜了志在必得的曹操,不仅巩固了江东基业,还对三国鼎立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还有一件事,能充分体现鲁肃战略眼光,那就是借荆州。在鲁肃死后,孙权有一次和东吴的后起之秀陆逊谈起周瑜、鲁肃、吕蒙的长短,认为鲁肃生平有两个长处一个短处,其中短处就是借荆州给刘备。

在《三国演义》中,鲁肃答应刘备借荆州,更是成为老实人上当的一个笑话,但是事实上,如果不是鲁肃当年力主借荆州给刘备,孙权是否还能安坐在那里数说周瑜、鲁肃的短长,倒是个问题。

当初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吕范等人都劝孙权扣留刘备,只有鲁肃反对这样做,还力主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

这一着其实十分厉害,孙权如果不借,那么凭他自己的力量,在当时根本不足以与势力强大的曹操抗衡;而借荆州给刘备,等于为曹操树立了一个强大的对手,刘备可谓是“打不死的小强”,有了刘备,就让曹操首先想的打击刘备,然后才考虑东吴,这最终导致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正因为如此,当曹操听到刘备借到荆州的消息时,手中的笔才会惊得掉在地上。

再后来,当刘备西进占据了益州后,孙权又向刘备讨要长沙等三郡,刘备耍赖不给,孙权要发兵硬夺,刘备也不含糊,直接命关羽迎战,在这紧要关头,又是鲁肃挺身而出,单独赴关羽军营中谈判,最后逼迫刘备以湘水为界,把三郡还给东吴。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逝,年仅46岁。孙权十分哀痛,亲自参加了他的葬礼。诸葛亮也在蜀地为鲁肃举办了吊唁仪式。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在正式称帝,他在登坛祭天时,忽然想起鲁肃当年为他谋划帝王之略时的情景,感慨万分,回头对身旁的大臣们说: “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於事势矣!”这说明,十几年前的鲁肃早已为他预算好了这一切。

这就是历史上的鲁肃,在三国英雄辈出的时代,他绝对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家、外交家,而不是一个忠厚老实的无用之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环肥燕瘦的杨玉环,在历史上真的是个大胖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杨玉环的事迹你知道吗?下面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提起杨贵妃,大家可能都不陌生,毕竟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要是深究杨贵妃的体重到底是多少,这个问题就很能说道说道,但是,大部分人都是持一个相同的观点:就是杨贵妃是较为肥胖的。并且还有一个成语来形容杨贵妃,"环肥燕瘦",更是给传说中较为肥胖

  • 宋高宗钦点的状元:张孝祥在历史上有何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人称紫府仙,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人。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张孝祥的词作继承了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豪放词风,笔力雄健,气势磅礴,对后世爱国词风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张孝祥自幼资质过人,被视为“天才儿童”,《宋史

  • 李卫没有当大学士,也没有进军机处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雍正宠臣李卫的故事。说起雍正乾隆共同重用的宠臣,人们肯定会想起张廷玉和鄂尔泰,因为这两个人都当了大学士,也都进了军机处,按照雍正朝以后的说法,是“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没进过军机处的刘墉和纪晓岚

  • 朱元璋写的《释道论》在当时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元朝末年,掀起反元狂潮的红巾军最早是依靠在中原地区秘密传教的白莲教组织,当以韩山童、刘福通为代表的起义军正式拉响灭元的冲锋号角后,其起义斗争便不可避免地连累到了佛教及其他教派。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因此,在各地镇压白莲教徒的元军常常采取宁可杀错,不可放过的策略,把途经的寺庙视为眼中

  • 潘美的能力如何?他是如何一路晋升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潘美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潘美,北宋时期的开国将领之一,是宋朝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他少年时期,他就与同在后周政权为官的赵匡胤关系密切,并在赵匡胤决定密谋发动政变的时候他也始终跟随在身边,为宋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因此在宋朝建立之后,潘美受到了重用。后

  • 徐达一生有四子四女 徐达死后他们的结局又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名将徐达,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徐达作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一生共有四子四女。徐达死后,长子被囚,二子善终,三子早卒,四子被杀。长女做了皇后,次女和四女做了王妃,三女出家为尼。徐家子女,之所以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结局,主要是和历史上那场靖难之役有关。徐达出身底层,少年时就和朱元

  • 于禁在投降关羽后,他的命运如何?又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于禁为什么打不过关羽,徐晃于禁,于禁投降后应该回蜀国的

    于禁在投降关羽后,他的命运如何?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人。他本来是鲍信部将,在鲍信战死后,就跟着曹操混了。于禁善于治军,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许多战功。在曹仁求援时,曹操派出于禁和庞德驰援,没想到被关羽利用汉水暴涨,水淹七军。于禁为了自己手下三

  • 都说先入关中者为王 项羽为何违约改封刘邦为汉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项羽和刘邦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起初,楚怀王和诸将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艰苦奋战一年,首先进入关中,应该做关中王,却被项羽封为汉王。为什么项羽宁愿违背约定,也非要改封刘邦为汉王呢?小编认为存在以下三大原因。第一,关中地势险要,是霸业根基关中东有函谷关,西有大散关,南

  • 诸葛亮人生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不是用错马谡和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错误,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诸葛亮讨伐魏国的时候,因为马谡的刚愎自用,导致街亭被失,后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时诸葛亮第一次用人失误,这第二次就是错用了魏延,此人十分好战,时常不顾及大局,诸葛亮判定这人不可重用,但由于惜才,还是把魏延留在了自己帐下。马谡,魏延都是诸葛

  • 范增身为项羽的亚父 范增最后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范增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此人年近70才出山求取功名,大器晚成颇有太公之风。而他虽被项羽尊为亚父,却徒有虚名,一生未能施展其才志,屡屡遭到不公对待,谋略虽精却难为君主所用。其际遇又与明初大将徐达何其相似,都是遭到君主猜忌后,背后发疽疮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