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包拯中了进士之后为什么没有去做官?

历史上的包拯中了进士之后为什么没有去做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755 更新时间:2024/2/28 2:15:46

包拯这个名字,恐怕没有几个人会陌生,断案如神正直清白,人称“包青天”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在影视剧中见到的包拯,少年时期便屡破奇案,被朝廷所赏识,但毕竟是虚构出来的,真实历史上的包拯,年轻的时候有没有这样才能出众?他二十八岁中了进士,却一直在家待到十年之后才出去做官,这又是出于什么缘由呢?

包拯,也即包希仁,我们俗称的包青天,他在二十八岁那年即考中进士,之后却没去做官,直到十年之后,三十八岁的包拯才开始离家外出做官。

其实包公并非像《少年包青天》中描述的那样,从小时候就开始断案,他的青少年时期和当时的小伙伴们差不多,也是一直过着一种平凡的生活。

直到他二十八岁的时候才进京赶考,成绩很优秀,被录取在进士甲科前三十名之内。而且,在北时期,考试成绩十分优秀的考生才能被划入进士甲科的范畴,比进士甲科低一个层次的是进士乙科,大苏轼当年中的即是进士乙科。

可见,当年的包公就已经非优秀了。另外,前三十名以内的进士是可以直接被授予官职的,尽管授官一事实非小事,宋朝对进士的任用也是非常的谨慎。

一般情况是朝廷先让那些前三十名之内的进士到基层锻炼,而且一般只是授予他们正八品官的官级,直接把他们派到地方去做知县。

二十八岁的包公考上进士之后,首先被派遣到江西的一个大县——建昌县(今江西永修县)去做知县,当时的建昌县可是一个大县,派他去做领导也可以看出朝廷对他的器重。

可是二十八岁的包公竟然没有去做官,相反却留在了家中,而且这一留就是十年,直到三十八岁的时候才出去做官。

这不禁让人心生疑惑,二十年的寒窗苦读,只为考取功名、报效国家。今天终于有了成果,朝廷对自己的重视也十分明显,出入官场的机会伸手可得,报效国家的门路就在眼前。可包公终究没有去做官。

为什么呢?官场黑暗,心生厌倦?不愿同流合污,只想做个闲人?恐怕都不是。

《宋史·包拯传》中记载道:“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正所谓“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母在家,包拯也不愿远离父母外出做官。

于是包公就上级请求辞去建昌知县的任命,并希望能够得到一个离家近一些、级别稍微低一些的职务,朝廷也很体谅他,改派他问和州税监。

包公再次征求父母的意见,竟然又遭到了拒绝。《宋史·包拯传》上记载道:“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朝廷体谅包公并授予他和州税监的官职,可是包公的父母好像是铁了心地不让包公外出做官。父母老了,希望孩子能够陪在身边,这可能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了,可是孩子的前途也很重要啊。

可不管怎么说,自幼便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包公最终权衡再三,向朝廷辞去了官职,留在家中照顾双亲。

至于外出做官一事,还是在包公父母去世,守孝三年之后,包公新官上任,知天长县。孔子曾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就是这样,孩子在父母的怀抱中度过了漫长的时光,三岁的时候才能离开父母的身体,独立地行走,而为父母守孝三年又有什么不应该的呢?

正所谓:“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最厉害的10位谋士排名,魏国独占5席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里的谋士最容易让人们津津乐道,因为他们身上都有着一些传奇色彩,而且斗起来使用的计谋也是非常精彩。其实古代打仗除了兵法战术以外,更多的是要学会揣摩人心,如果你懂得对方是怎么想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如果我们按照三国演义里给各位谋士做个排名,前10位的会是谁呢?魏国综合还是最强的,能独占5个名额。10、陈

  • 失败的项羽为什么还能得到后世的青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时候,成王败寇,人们会记得成功的人,第一名,却连第二名都很难记住,更不要提失败者了。但是,项羽却是一个例外,就连司马迁都把他当做一个帝王来记叙,更不用提无数的后世人。那么,项羽作为一个失败者,到底有着什么样吸引人的地方,能让后世如此青睐?两千多年前,在一个叫“垓下”的地方

  • 彭羕得到庞统重用,为何最终被诸葛亮铲除?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彭羕其实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人还是有点点陌生的,其实更多的时候听说这个人的还是很少很少的,最近不少的网友都说了,其实作为庞统还是有经常性的有举荐过彭羕的,但是到最后也还是被诸葛亮给铲除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可别错过了,欢迎大家一起来分析揭秘!彭

  • 孔融为什么留下了不孝的名声?孔融不喜欢曹操为什么还要跟着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孔融让梨让我们知道孔融是一位非常懂得谦让的人,但是孔融被杀的理由却是不孝,孔融到底做了什么呢?其实孔融也算是一位大才子了,但是嘴巴实在太过厉害,简直把冷嘲热讽做到了机制,而且对象还是曹操。但很奇怪的一点是,孔融既然不喜欢曹操为什么他离开他呢?最后还因为惹恼曹操直接被杀,这一生也是非常不值得。在三国时

  • 蒋干真的有那么蠢吗?真实的蒋干是什么样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蒋干这个名字,就算有人不熟悉,但是一提起赤壁之战时,周瑜用反间计除掉蔡瑁张允,可能就想起来了,蒋干就是那个给曹操传回消息的人。在整部小说中,蒋干就出场过两次,而且两次都给曹操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可以说,整个三国也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猪队友了。但是,毕竟是小说,真实的历史上,蒋干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 历史上第一位西行取经的僧人不是玄奘,竟然是"八戒"?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一说到“西天取经”,很多人脑海中第一个蹦出来的人物必然是玄奘,受《西游记》的影响,我们对他的几个徒弟也是了如指掌,尽管是虚构出来的,但是非常受欢迎。但真实历史上,玄奘可不是第一个取经的僧人,而是“八戒”。这个八戒可不是唐朝的八戒,而是三国的,他本名朱士

  • 辛弃疾只有五十多人,为什么敢袭击数万人的敌营?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你所熟悉的辛弃疾是什么样的?或许他的名字前面会被冠上“词人”的称呼,因为我们大多数人了解到的,是一个一心想要收复山河的文人。但事实上,辛弃疾并不只是个“文人”,他是真实带领过起义军反抗金人的“武将”,生活的挫折并没能磨灭他对于心

  • 罗贯中为什么要神话诸葛亮?历史上的聪明人都是被吹出来的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看完三国演义再看看正史,甚至有人怀疑罗贯中和诸葛亮有血缘关系了,为什么罗贯中在三国里要这样神话诸葛亮的能力呢?可能诸葛亮算是三国里最被高估的人了。毕竟罗贯中是把蜀国当做主角再写,其实蜀国每个人物名字都很响亮,不过历史上的聪明人也有很多,难道也都是被作者给吹捧出来的么?实际上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每个人都

  • 一个让李世民、李治和武则天都头疼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在唐朝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他虽然是亲王,可是总是不干正经事,像一个市井无赖的混混一样,一直在给皇家丢脸。他家中几任皇帝,没有一个愿意管他,都是放任自流。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后世却都在猜测,他这才是大智若愚,在那个时代,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活得长久。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呢?李世民最小的弟弟叫李元婴,虽然是亲

  • 如果看守街亭的不是马谡会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马谡与诸葛亮的关系非常之好,然而诸葛亮却因为马谡没能守住街亭而斩杀了他,多年以来很多人一直都在这件事情上寻找原因。其实不论怎么找,都是想要说明,马谡的死不单单是因为丢失了街亭。的确,要说杀马谡没有其他原因,恐怕很多人也都不相信。那么,他又为什么会派马谡前去?如果不是马谡看守街亭,结果会怎样?想必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