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皇后是个残疾人,为什么还一直被皇帝挂念?

皇后是个残疾人,为什么还一直被皇帝挂念?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618 更新时间:2024/2/13 13:20:47

对于古代皇帝来说,子嗣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嫡长子。皇室的很多婚姻都是政治联姻,一般谈不上什么感情,真正受宠的可能只是一个地位不高的妃子。但是,明英宗的钱皇后,这两样都没有占到。她不能生育,而且还眼瞎腿瘸,可就算这样,明英宗依然将她立为皇后,即便自己临死之前,最惦记的也还是她。这样感人的情谊,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五月,海州女钱氏头戴九龙四凤冕,身披真红大袖的皇后华服,被隆重地迎进紫禁城。这一年,她成了15岁的明英宗朱祁镇的中宫皇后。这门亲事虽说是由英宗的祖母张太皇太后一手包办,可钱皇后性情仁厚、美貌端庄,却很快就赢得了夫君英宗的宠爱和敬重。大婚之后,两人相敬如宾,愈发地恩爱缠绵。至此,明英宗朱祁镇有了妻子,不必一人站在人间至尊的冰冷殿宇中,孤单地接受着万众的朝拜和仰视。中国史上这一段凄凉缠绵的爱情故事,也从此揭开了序幕。

钱皇后天性宽仁大度,虽显居中宫高位,却不独占皇帝恩宠。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腊月,后宫女子周氏为英宗皇帝诞下了一女。很快,她又给英宗生下了皇长子。此后,宫中诸女便陆续皆有所出。却唯独皇后钱氏虽深受皇帝恩宠,肚子却一直没有动静。按照古来规定,历代皇家奉行的都是嫡长子继承制,皇后无子乃是国之大忌。明英宗害怕最宠爱的钱皇后会因生不出儿子而被废黜,所以一直在故意拖延册立太子之事,一心想等到钱氏能诞下嫡长子,便让这个儿子继承自己的皇帝位。

然而,他还未等来喜讯,却等来了一个天大的噩耗。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在太监王振的蛊惑下,明英宗不顾众臣的反对,一意孤行地决定御驾亲征瓦剌。岂料,由于组织不当,五十余万大军竟全军覆没,而英宗也不幸做了瓦剌人的俘虏。当皇帝被俘的消息传入京城时,朝野上下霎时就变得动荡不安。经过大臣们连番商议后,决定先尝试用财帛之物赎回明英宗。得知这个决定后,钱皇后立即站了出来,把自己宫中的财物悉数献出,希望夫君能够平安归来。然而,数之不尽的金银财宝也撑大了瓦剌人的胃口,他们愈发觉得手中的明英宗”奇货可居“。不但没有履约放回英宗,他们还变本加厉地想用皇帝的性命进一步威胁明朝,以期能勒索到更大的好处。

为了彻底断绝瓦剌人的企图,摆脱“国无长君”的窘迫局面。同年九月,在于谦等大臣的支持下,明英宗的异母弟弟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是为明代宗。至此,钱皇后在深宫中的身份和地位开始变得尴尬起来。她深感自己的势单力孤,又一直为远在大漠、生死渺茫的丈夫牵肠挂肚。绝望袭来,这个可怜的女人竟毫无办法,只能日夜哭泣不停。

她采用民间女子最无助的一种办法,不停地磕头祷告,祈求上天能够垂怜,放自己的丈夫一条生路。就这样,无论是数九严寒,还是炎热酷暑,钱皇后都在没日没夜地不停祈求着。饿了,她便吃点最简单粗劣的食物。累了,她就趴在宫里地上休息上一会。可长期的伤心和疲累,终于还是耗尽了体力,钱皇后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而更加糟糕的是,长期的久跪不起弄瘸了她的一条腿,整夜的悲泣还哭瞎了她的一只眼睛。可对于自己的残疾,钱皇后却丝毫不以为意,甚至还拒绝任何形式的治疗。之所以心甘情愿地承受这一切,是因为她觉得:这是上天让丈夫平安归来,她所必须付出的交换代价。

也许,钱皇后的日夜哀求真得到了上天的垂怜。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明英宗平安地返回了京城。不过,他从此却悲哀地成了“太上皇”,被自己的弟弟锁进南宫。在那里,朱祁镇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妻子。只是,那端庄美貌的女子却已不再是梦中的模样。但他并没有嫌弃钱氏的独目和残腿,反而是被她的真情打动,继而更加将钱皇后视若珍宝。

之后,两人便在这清冷的南宫中相依为命、艰难度日。而名为“太上皇”的明英宗,早就没了先前的帝王待遇,连衣食住行都已变得难以为继,甚至宫中的那些太监、宫女都经常会给英宗脸色看。丈夫的窘迫遭遇,一直陪伴的钱皇后自然看在眼里,却疼在心头。她对此却没有多加抱怨,反而总是去宽慰失落的丈夫。她强撑着病体,带领着南宫的妃嫔们赶制女红,用针线活来贴补日常的家用。

就这样,英宗和钱皇彼此慰藉着,在南宫一起度过了漫长的七年囚徒生活。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明代宗朱祁钰却突然病重不起。这个突如其来的意外,竟使英宗的人生再次发生了大逆转。在大臣石亨等人的帮助下,英宗皇帝重登大宝,再次成为皇帝。既然重掌了天下,自然还要封立皇后。太子之母周氏见到钱皇后不但已瘸腿瞎眼,还失去了生育能力,便想过一把皇后的瘾,而孙太后也连番建议英宗册立周氏为皇后。

岂料,英宗听后却勃然大怒,宣布已经残疾的钱氏仍是一国之母。就这样,钱皇后在英宗的庇护下,终于安枕无忧地过上了八年的皇后生活。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过于短暂。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腊月,英宗病重不起。他心中清楚地知道,自己死后,太子便会登基为帝。而周氏则必然母以子贵成为太后,到时肯定会将多年积怨全都发泄到钱皇后的身上。而钱皇后身染残疾、没有子嗣不说,还不擅与人争斗,根本就无法和儿子当了皇帝的周氏相抗衡。在英宗油尽灯枯之际,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钱皇后在自己死后的艰难处境。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明英宗朱祁镇在病榻上召见了太子朱见深。这位即将离开人世的皇帝默默地思虑良久,然后才开口说出了最后的遗言。除了叮嘱儿子废除了自太祖起便已施行的人殉外,还郑重地嘱托太子朱见深:“皇后名位素定,当尽孝以终天年。”此后,英宗却还是对太子不放心,害怕他终会偏向其生母周氏。于是又赶紧拉着大臣李贤的手,反复嘱托这位顾命大臣:“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李贤闻言泪流满面,待退出英宗寝宫后,便把英宗的这句遗言加在了遗诏之上。

月余之后,明英宗朱祁镇便驾崩离世,太子朱见深即位皇帝,改元成化,即为明宪宗。宪宗皇帝登基后,首要大事便是尊礼皇太后。而按照古来常理,被尊封的皇太后首先该是新君嫡母,然后才能轮到其生母。

然而不出英宗所料,宪宗生母周氏摆出皇帝亲娘的身份,颁布懿旨:“钱皇后病废之人,不足以称太后,应独尊周皇贵妃为皇太后。钱皇后无子,哪有资格做太后?早该循宣宗胡皇后的先例被废黜了。”周氏这番话一出,群顿时便群臣激愤,不久就炸开了锅。大臣李贤得英宗临终重托,又深知钱皇后贤良淑德,坚决反对周氏的主张:“先帝遗诏已定,怎能随意更改!”。李首辅既然表明了态度,群臣也自然纷纷附和。最终,周氏敌不过群臣之怒,只能败下阵来。而宪宗也因先皇遗嘱,倒是要比其母清醒得多。在他的反复劝说下,周氏无奈也只能接受两宫并尊的事实。

两个月之后,钱皇后被宪宗皇帝尊封“慈懿皇太后”,而周氏则被尊封“皇太后”。对此,周氏却一直耿耿于怀。经此一役,朝臣们都已清楚,这位周太后绝不是个好相与之人。而李贤等大臣也都由此预料,周氏在英宗遗诏——“钱皇后死后与朕同葬”上面必会重起事端。于是,在给英宗修建陵墓时,李贤便预先提出,要在皇陵地宫中同时营建三个墓室。此中玄机,宪宗皇帝清楚,大臣们也清楚,而周太后自然更加清楚。可是,她对此却表示坚决反对,这是因为她绝不甘心自己死后,还要在地宫中当自己老公和钱太后的陪衬。于是,此事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平心而论,这时的宪宗皇帝还算孝顺,并没有忤逆父皇的临终嘱托,对钱皇后也还算敬重。岂料,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彻底改变了宪宗对钱太后的态度。成化元年(公元1464年)七月,遵照英宗遗愿,宪宗皇帝迎娶吴姓女子为中宫皇后。然而,这位史上最著名的“恋母”皇帝,并不宠爱青春貌美的吴皇后,却偏偏爱上了大他十九岁的万氏宫女。万氏女心狠手辣、诡计多端,稚嫩的吴皇后又怎会是她的对手?因此,在万氏的一番“枕头风”下,刚和吴氏成婚一个月,宪宗皇帝决定要废黜皇后。

对于宪宗皇帝的废后要求,钱太后觉得根本毫无道理,并坚决表示了反对。嫡母表完态,宪宗皇帝生母周氏的态度就显得极其重要了。起初,周氏也觉得吴皇后并无过错,而且刚成婚一个月便废后也实在说不过去。然而,就在钱太后表态力挺吴氏后,周氏的态度却立即发生了逆转,她是要坚决和钱太后唱一出对台戏。在宪宗母子俩的一唱一和下,钱太后最终没能保住自己丈夫给儿子挑选的吴皇后。而吴氏女只做了一个月的皇后便惨遭废黜,然后被打入冷宫,一生尽毁。

而正是在废黜吴后这事上,由于钱太后没有支持宪宗,这位皇帝从此便对自己的嫡母怀恨在心。成化四年(公元1468)六月,思夫成疾的钱氏在抑郁寡欢中薨逝。可是,此时的宪宗皇帝却已全然“忘记”了父皇的遗嘱。在宪宗皇帝的刻意偏袒下,英宗至死不忘的那句诺言,最终还是化为了一团泡影。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包拯中了进士之后为什么没有去做官?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包拯这个名字,恐怕没有几个人会陌生,断案如神正直清白,人称“包青天”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在影视剧中见到的包拯,少年时期便屡破奇案,被朝廷所赏识,但毕竟是虚构出来的,真实历史上的包拯,年轻的时候有没有这样才能出众?他二十八岁中了进士,却一直在家待到十年之后才出去做官,这又是出于什

  • 三国最厉害的10位谋士排名,魏国独占5席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里的谋士最容易让人们津津乐道,因为他们身上都有着一些传奇色彩,而且斗起来使用的计谋也是非常精彩。其实古代打仗除了兵法战术以外,更多的是要学会揣摩人心,如果你懂得对方是怎么想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如果我们按照三国演义里给各位谋士做个排名,前10位的会是谁呢?魏国综合还是最强的,能独占5个名额。10、陈

  • 失败的项羽为什么还能得到后世的青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时候,成王败寇,人们会记得成功的人,第一名,却连第二名都很难记住,更不要提失败者了。但是,项羽却是一个例外,就连司马迁都把他当做一个帝王来记叙,更不用提无数的后世人。那么,项羽作为一个失败者,到底有着什么样吸引人的地方,能让后世如此青睐?两千多年前,在一个叫“垓下”的地方

  • 彭羕得到庞统重用,为何最终被诸葛亮铲除?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彭羕其实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人还是有点点陌生的,其实更多的时候听说这个人的还是很少很少的,最近不少的网友都说了,其实作为庞统还是有经常性的有举荐过彭羕的,但是到最后也还是被诸葛亮给铲除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可别错过了,欢迎大家一起来分析揭秘!彭

  • 孔融为什么留下了不孝的名声?孔融不喜欢曹操为什么还要跟着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孔融让梨让我们知道孔融是一位非常懂得谦让的人,但是孔融被杀的理由却是不孝,孔融到底做了什么呢?其实孔融也算是一位大才子了,但是嘴巴实在太过厉害,简直把冷嘲热讽做到了机制,而且对象还是曹操。但很奇怪的一点是,孔融既然不喜欢曹操为什么他离开他呢?最后还因为惹恼曹操直接被杀,这一生也是非常不值得。在三国时

  • 蒋干真的有那么蠢吗?真实的蒋干是什么样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蒋干这个名字,就算有人不熟悉,但是一提起赤壁之战时,周瑜用反间计除掉蔡瑁张允,可能就想起来了,蒋干就是那个给曹操传回消息的人。在整部小说中,蒋干就出场过两次,而且两次都给曹操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可以说,整个三国也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猪队友了。但是,毕竟是小说,真实的历史上,蒋干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 历史上第一位西行取经的僧人不是玄奘,竟然是"八戒"?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一说到“西天取经”,很多人脑海中第一个蹦出来的人物必然是玄奘,受《西游记》的影响,我们对他的几个徒弟也是了如指掌,尽管是虚构出来的,但是非常受欢迎。但真实历史上,玄奘可不是第一个取经的僧人,而是“八戒”。这个八戒可不是唐朝的八戒,而是三国的,他本名朱士

  • 辛弃疾只有五十多人,为什么敢袭击数万人的敌营?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你所熟悉的辛弃疾是什么样的?或许他的名字前面会被冠上“词人”的称呼,因为我们大多数人了解到的,是一个一心想要收复山河的文人。但事实上,辛弃疾并不只是个“文人”,他是真实带领过起义军反抗金人的“武将”,生活的挫折并没能磨灭他对于心

  • 罗贯中为什么要神话诸葛亮?历史上的聪明人都是被吹出来的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看完三国演义再看看正史,甚至有人怀疑罗贯中和诸葛亮有血缘关系了,为什么罗贯中在三国里要这样神话诸葛亮的能力呢?可能诸葛亮算是三国里最被高估的人了。毕竟罗贯中是把蜀国当做主角再写,其实蜀国每个人物名字都很响亮,不过历史上的聪明人也有很多,难道也都是被作者给吹捧出来的么?实际上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每个人都

  • 一个让李世民、李治和武则天都头疼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在唐朝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他虽然是亲王,可是总是不干正经事,像一个市井无赖的混混一样,一直在给皇家丢脸。他家中几任皇帝,没有一个愿意管他,都是放任自流。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后世却都在猜测,他这才是大智若愚,在那个时代,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活得长久。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呢?李世民最小的弟弟叫李元婴,虽然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