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官渡之战当袁绍还处于优势的时候,为什么刘备却要跑掉?

官渡之战当袁绍还处于优势的时候,为什么刘备却要跑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153 更新时间:2024/1/23 1:33:07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地区的基础,也是袁绍势力衰落的转折,成王败寇,一场看似结局已定的战役,却让两个势力完全不均衡的人走向了两个极端。这虽然是曹操和袁绍的战役,但是刘备也加入了进来,然而在袁绍还处于优势的时候,刘备且丢下他自己跑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他这么做有什么目的呢?

袁绍与曹操交战还处于上风的时候,刘备就溜跑了,一路南下,在荆州刘表处过起了寄人篱下的日子。刘备的选择是非常明智的,假如他不走:

1.袁绍获胜的时候,就是刘备的利用价值被榨干的时候。刘备本来就不是袁绍的人,只是优待他做榜样,以便好吸引曹操的人投降过来。曹操只要一败,刘备就是多余的人。可杀可不杀,总之没有好处的。

2. 万一袁绍失败,曹操获胜,那么,刘备的处境将比上述情况更糟糕。

所以,局势无论怎样变化,走都是优选,不至于被动。刘备作为一个弱势方,他具有最为难能可贵的两大优势:

一是特别会逃跑。刘备只要一见事急,第一反应就是“拨马回走”,“突围而走”,“慌寻走路”,“狼狈而奔”,“匹马落荒而逃”,“两头无路,拨马败走”,“问之不答,加鞭而出”,“飞身上马,不顾从者,匹马夺路而走”。

《演义》是站在他这边写的,他的逃跑次数排第一,其中独自一人单马逃生的次数为最多。只要能逃脱,妻子、儿女、兄弟、亲随,尽可以不顾。作者之所以这样写,不是为了丑化他,而是为了反复说明,这些行为都是正确。

弱势方本身就是先天性的失败者,保命才是第一位的,你打不赢就只有跑,你不跑就打死你。所以逃跑是战败保命的最佳选择,而第一时间跑更能说明逃跑的水平。刘备经常是带队逃跑,然后就剩下少数随从,然后就只剩下他一个人。(刘备好象还没有被敌人擒住过。)

刘备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善于发现机会。闯荡时间长了,嗅觉相当灵敏。最开始白干过几回,后来基本上都是巧干的。他到徐州帮忙,一帮就不走了,白捡一个机会。现在到荆州,一来也不走了,就说明这个地方有机会。

刘备这两大优势,一个可以保命,一个可以发展,所以他具备成功的质素。

荆州的刘表是正宗的汉室宗亲,但是讲职务,刘备是中央的左将军,对刘表是存在巨大威胁的。刘表肯定会拒绝他来,所以刘备就有这个顾虑,但又怕失去这次机会,他就预先设了一计,对刘表说:我准备到江东投奔孙权去的,只是顺道路过你这儿,特来看看你的。

不料,刘表大喜:“玄德,吾弟也。久欲相会而不可得。”刘表是真心的,但蔡瑁说:“不可。刘备先从吕布,后事曹操,近投袁绍,皆不克终,足见其人品有问题。今若纳之,必有后患。”刘表曰:“吾主意已定,汝勿多言。”

刘表为什么不防范刘备,还要认这个素不相识的人为弟弟呢?

刘表和刘备都是“仁人”也,所谓仁人,就是老实人,所谓老实人,就是尚未获得绝对控制权的人。只要一获得绝对控制权,那一定是:残暴的像董卓,儒雅的像袁绍,精明的像曹操。仅仅只是性格不同,其本质都是一样的。

刘表得到荆州,并不像曹操、袁绍那样靠实力打拼出来的江山,而是中央委派下来的一个地方官员,也就是个外地人,要想立足没那么容易。

荆州的本土地方势力最强大的是蒯、蔡两大家族,刘表不取得他们的支持就坐不稳的。娶蔡姑娘当老婆,就可以获得蔡家支持(兼控制)。所以荆州实际上是由他们这三家掌控的。

刘表大概占33--40%的份额,蒯蔡两家大概各占30--33%的份额,刘表主要占荆州总部,蒯蔡两家主要占各个分部郡县。

刘表想搞独裁,一个人受益,其他人亏损,支持的人肯定就少。而搞经济,自己受益,多数人也跟着不同程度的受益,支持的人肯定就多。所以刘表在这种局面下,就成为了一个经济建设能手,把荆州搞的富富的。

曹操想得到荆州,顾虑还是比较大的,你不够富,你就没有持久力,虽然嘴上说刘表只是个坐谈客耳,其实真要去打,还得掂量掂量。曹操打刘表,等于打刘蒯蔡三家;而刘表打曹操,等于只他一家去打。都不划算,故两边无战事。

不要以为刘表没打仗就没本事,他的管理模式还是相当有水准的。

他用蒯、蔡两边为自己的左右手,两边必然为利而互斗,他就可以从中渔利。上级把下级分成左右两派,相互约束,强者制一下,弱者扶一下,一碗水端平,他的位置就是稳稳当当的!你能奈他何?此术语谓之“制衡”。

北方战乱,逃难的人都来荆州,刘备是最大的一个逃难者,但刘表敢用他,敢用,就说明他一是控制得了刘备,二是需要刘备。

他怎么控制刘备呢?还是老一套,“制衡”。蒯蔡两家组织本地人马,刘备组织逃难的外来人马,形成新格局下的左右两派,让本地人和外来人都成为自己的左右手,一碗水端平,他的位置还是稳稳当当的!你能奈他何?

刘备一来,他把刘备手下的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安排到下面分部去抢蒯蔡两家的地盘。刘表的份额没有损失,因为外来的刘备抢的是蒯蔡两家的份额。蒯蔡两家的意见就大了,恨死了这个刘备。

这样,由蒯蔡两家死盯着刘备,由刘备削弱蒯蔡两家,刘表呢,他当然就可以放心的天天去喝酒。两边斗来斗去,刘表无形中坐大。

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其他人的需求。刘备在北方,已经没有人需求他了,他就急速贬值。来到南方,刘表对他产生需求,需要他削弱蒯蔡两家的土势力,他就又急速升值。

所以,刘备来到荆州之后,一面老老实实地为刘表做事,一面耐心十足地等待着机会。而刘表的管理模式是正确的,无大的错漏,他就没有必要天天疑神疑鬼。只有蔡瑁、蔡夫人在疑神疑鬼。这个没有主见的刘表就成功地把大家都给糊住了。

在荆州这一块的博弈竞局,是本地人与外地人之争。他们有着直接的矛盾冲突,纷争就是不可避免的。而刘表与刘备之间是合作关系,他们的矛盾就成为次要的了,所以一直都相处地比较融洽是事实。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和刘备在后期战略上有哪些冲突?刘备情商比诸葛亮更高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其实并不是一直都很好,两人也曾因为意见不合闹过矛盾,特别是在关羽死后,刘备急于为关羽报仇,诸葛亮并不同意刘备伐吴所以两人关系也是一度闹僵。说起来刘备很少会出现失控的场面,毕竟刘备就是靠一手高情商才能留住这些人。最后刘备也是忍了一年才伐吴,如果当时刘备就和诸葛亮撕破脸的话,大家就都不

  • 袁绍是汉末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人,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从时间的角度来看,东汉末年纷争的时候,最有希望最有势力成为最后赢家的人,应该是出身名门望族的袁绍,可他竟然成了第一个被灭亡的势力,这多少就让人有些不解了。他的出身比后来三国的三位领导人加起来都要高,并且曾被所有人一致推举为灭董卓的领导力量,这样一个人物,为什么最终会失败呢?要说袁绍的出身,有一个

  • 在立嗣的问题上,孙权为什么一直在犹豫?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册立太子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大事,人都有一死,尤其身为皇帝,自己死后偌大的江山该由谁来继承,必须要慎重考虑。三国时期,我们知道,蜀国的继承人是刘禅,魏国是曹丕,那么吴国又是谁呢?不光是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即便是在当时,孙权在这个问题上也是摇摆不定,他一直犹豫不决,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在古代家

  • 三姓家奴是什么意思?三姓家奴说的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三姓家奴是形容一个人反复无常、不忠不义,是一个贬义词。在三国时期因为吕布换了三个主公,还杀了其中一位,古代最讲究的就是“忠孝”二字,像吕布这样的人估计也是最被鄙视的。不过三国时期多次换过阵营的不止吕布一位,很多人都有过这样,但是他们有的人还是能以忠义著称,这是因为你到最后不能

  • 陆逊晚年为什么被孙权打压?陆逊功绩不输周瑜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东吴的国运一直很好,人才是刚走一个就又来一个,周瑜走了有鲁肃、鲁肃走了有吕蒙、吕蒙走了陆逊有来了,而且这四人也都相当厉害。陆逊当了大都督以后,在夷陵之战和石亭之战都取得了大胜,所以地位也是水涨船高,但是陆逊到了晚年却被孙权欺压最后完结不保。按道理说孙权是比较大度的主公了,为什么会刁难陆逊呢?陆逊,东

  • 周瑜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真的气量小到被气死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著名而精彩的故事情节就是周瑜之死,因为自身的气量狭小,导致最终被诸葛亮利用,屡次用计刺激他,最终被气到不行吐血而亡。但这毕竟是文学艺术的创作,并非真实的历史,真实的周瑜是病逝而非气死,既然如此,说他气量小也很可能并不成立。那么,在正史的记载中,周瑜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看《三国

  • 三国演义中的陶谦是不是真的很糊涂?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陶谦可能很多人都不认识的,当然了这个人其实在东汉末年要被人熟悉一些,在三国鼎盛时期还是没多大的名气的,但是这都不是什么事情了,因为在三国中,这个人戏份也是蛮足的,那么有的人说这个人比较的糊涂了,那么真的很糊涂吗?下面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东汉末年,英雄并起,群雄逐鹿,汉室江山朝不保夕。陶谦所管割

  • 曹操留给后人最大的贡献是写了几首诗么?曹操一生最得意的三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曹操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不是一个“典型”的好人,但是曹操的才华确实令人钦佩。要说三国时期里的人物,能为后人留下什么珍贵的东西,那就是他们的作品了,而曹操写的诗我们几乎都学过,这也说明了从文学角度来看,曹操的造诣还是非常高的。这里就帮大家总结一下曹操一生最得意的三件事,一起

  • 为什么孙权最器重吕蒙,还劝他读书学习?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一说到“吴下阿蒙”,很多人都会想起来一个成语“刮目相看”,吕蒙因为受到孙权的劝说而努力读书学习,最终让别人另眼相待,可以说是非常励志的。故事虽然是这样,可是背后的情况却没有这么简单。如果真的比起来,吕蒙可以说是孙权最为器重的一员大将,那么为什么东吴那么

  • 袁绍的出身真的有那么高贵吗?他还不如弟弟袁术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东汉末年的袁绍,论及他的出身地位,我们可能都会想到“四世三公”这个词,的确,袁氏家族在当时可以说是有名望有地位的大家族,在那个时代,还没有几个人能够比得过这样的家族,因此也会认为袁绍出身高贵,旁人不及。然而事实上,他在袁家并没有现在人们想象中那么好,他的地位甚至还不如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