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伯温为何阻止朱元璋攻打日本?

刘伯温为何阻止朱元璋攻打日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456 更新时间:2024/1/4 1:07:24

朱元璋能够成为皇帝的经历,可也算得上是一段传奇故事了,原本只是一介平民的他,借助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一步一步从一个不起眼的农民,坐到了最终的至尊之位。明朝建立之后,他曾经因为日本对待明朝的态度问题,想要起兵攻打日本,然而都被刘伯温劝阻了,那么,为什么刘伯温要阻止朱元璋?他又是怎样对朱元璋说的,是如何阻止朱元璋的呢?

在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就开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了周边的番邦日本、高丽、安南、占城四国,目的有两个,第一就是告诉他们这几个国家的统治者,现在中国之地是大明当国,元朝已经完蛋了。让他们俯首称臣,将来磕头别磕错了人。第二就是去探查这些四夷有没有可能帮助元朝余孽。

使者去了这四个国家后,高丽,安南和占城都还不错,只有小日本出现情况了。当时日本处于南北朝时期,明朝使者以杨载为主使的使团见到的是南朝的怀良亲王。此人是后醍醐天皇的皇子,性格残暴,作战勇猛,反过来说就是个大老粗。

而朱元璋对于日本人十分蔑视,加之当时南北朝时期日本浪人都跑到中原王朝这当倭寇,让朱元璋十分不高兴。因此老朱的国书写的十分不客气。下面给大家摘录一段:

“圣旨到日,如臣则奉表来庭,不臣则修兵自固,永安境土,以应天休,如必为寇盗,朕当命舟师,扬帆诸岛,捕绝其徒,直抵其国,缚其王,岂不代天伐不仁者哉,惟王图之。”

这段话大意就是,你们日本要么认我大明当宗主国,要么就整军备战等着挨揍。要是不知悔改,非要当倭寇,就等着我们杀过去吧!这段话说的非常不客气,怀良亲王本就是粗人,一怒之下把杨载给揍了,还杀了其他使者。

朱元璋得知这件事情后愤怒值爆棚,此时刘伯温出场,第一次劝朱元璋。他说此时国家初定,老百姓刚过安生日子。国力不足啊!况且兵凶战危,没有必胜的道理,如果重蹈元朝伐日本的覆辙,岂不是大损国力!朱元璋虽然生气,但是一代雄主,他并不蠢,明白现在不是伐日本的好时机,便忍了下来。

等到第二年,老朱再次写了国书给日本人。好死不死,还是南朝这个怀良亲王收到国书。也就是说老朱的国书一直没有送对人。更悲催的是,此次的使臣姓赵。怀良亲王认为这次的使臣是元朝赵良弼后人,非常生气,上来就要杀人。要不说小鬼子脑子有病呢!你先分出来谁是谁啊!

这个姓赵的使臣好一通解释后,怀良亲王才明白怎么回事,打开国书一看,是这么写的:

蠢尔倭夷,出没海滨为寇,已尝遣人往问,久而不答,朕疑王使之故扰我民。今中国奠安,猛将无用武之地,智士无所施其谋,二十年鏖战,精锐饱食,终日投石超距。方将整饬巨舟,致罚于尔邦,俄闻被寇者来归,始知前日之寇非王之意,乃命有司,暂停造舟之役。

怎么说呢,老朱还是不拿日本人当人。怀良亲王也修书一封,是这么答的:

臣闻陛下有兴战之策,小邦有御敌之图,论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论武有孙吴韬略之兵法。又闻陛下选股肱之将,起竭力之兵,来侵臣境。水泽之地,山海之州,是以水来土掩,将至兵迎,岂肯跪涂而奉之乎!顺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戏,有何惧哉!若君胜臣负,君亦不武;若臣胜君负,反贻小邦之羞。

自古讲和为上,罢战为强;免生灵之涂炭,救黎庶之艰辛。年年进奉于上国,岁岁称臣为弱倭。今遣使臣答黑麻,敬诣丹墀。臣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具表以闻。

这段文字写的确实文采斐然,但是,我一直不明白,第一段怀良亲王还在吹嘘自己有何惧哉,怎么到第二段就惶恐,就稽首了呢?老朱接到这信后,再次炸毛。此时刘伯温又出现了,他并没有如第一次一样劝说朱元璋放弃,而是上书说西北不平,委婉的表示,现在咱们还是消停为上,日本人留给后人吧。

这就是刘伯温第二次劝朱元璋的过程。不过,网上有很多人认为,刘伯温如果不劝朱元璋,没准以老朱的能力,加上南北朝时期日本的分裂,还真能一战灭了日本呢!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陈琳骂过曹操,为何曹操还要重用他?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在后世的评价,可不见得有多好,现在的很多人其实受到了尊刘贬曹的思想和《三国演义》小说的影响,如果一定要在曹操和刘备之间选择一个,可能很多人不由自主的就偏向了刘备。然而事实上,曹操也绝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个样子,就比如对待陈琳,他曾经帮助袁绍骂过曹操,可是最终被曹操俘获之后,曹操不仅没有怪他,反而重

  • 既生瑜何生亮,后面还有一句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对《三国演义》有一定的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既生瑜何生亮,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周瑜心胸狭窄的证明,既然已经有了周瑜,又为什么偏偏要多出来一个诸葛亮?但其实,了解真实历史上的周瑜的人都知道,周瑜其实与小说中的形象大相径庭,如果不是知道小说形象取自真实形象,可能完全不会有人把他们联系起来。其实,在既生

  • 长孙皇后是怎样协助李世民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长孙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也是他唯一一位皇后,尽管长孙皇后去世得很早,李世民也没有再立一位皇后。长孙皇后被后世看作是皇后界的担当,给予了她非常高的评价,认为她最能担得起千古第一贤后的称号。那么,长孙皇后究竟是做过些什么事情,能够让李世民对她如此爱护和敬重,又让后世如此毫不吝啬对她的赞美呢?李世民

  • 关羽和张飞谁厉害?个人实力张飞可能远胜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和张飞因为都属于三国当中最顶尖的武将,也是被人们称为“万人敌”,那张飞和关羽两人到底谁更厉害一些呢?如果是要比单挑实力的话应该还是张飞占上风,毕竟张飞最早就是干杀猪出身,而且力量非常大,能和吕布打个平手也足以说明张飞的实力非常强劲。关羽虽然单挑打不赢张飞,但是领导能力要比

  • 韩信和萧何是什么关系?萧何是怎么发现韩信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跟萧何被后人称为是知己,当年韩信在项羽和刘邦的手下都得不到重用,但是萧何却发现了韩信的潜力,所以极力在刘邦面前推荐韩信。最后也证明了萧何的眼光的确看人很准,但最后杀死韩信的也是萧何这就有点讽刺了。为什么萧何不帮助韩信反而还要把他给除掉呢?在萧何眼中刘邦还是值得为他效力的人,所以两人虽然是知己在刘

  • 曹操原本多疑,为什么会相信庞统的连环计?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赤壁之战是三国局势的奠定基础,这一战之后,三国基本确立了下来。很多人都对《三国演义》中的情节津津乐道,在赤壁之战开始之前,庞统因着鲁肃的关系,被周瑜推荐给了蒋干,蒋干又把他推荐给了曹操。曹操爱才若渴,对庞统的态度与孙权和刘备大不相同,庞统也就趁势吧连船的方法告诉了曹操。其实当时,曹操身边也有人看出来

  • 为什么李世民敢造反,朱棣却不敢?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时期,因为有了玄武门之变,才有了李世民的皇帝之位,才有了贞观之治和“盛世大唐”。虽然说李世民皇帝的位子得来的不正当,但是也不可否认,他的确是一位好皇帝,敢于挑起天下的重任,不论他造反的初衷是什么。而明朝时期,朱元璋和朱棣父子两人,却与李渊和李世民,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李

  • 自封汉中王之后,刘备为什没有给诸葛亮升官?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会认为,诸葛亮在刘备心中地位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三顾茅庐才请出来的大才,又有“卧龙”的绰号,还没出山就已经有隆中对三分天下的大规划,自然是不得不让人敬佩的。的确,在出山之后,诸葛亮也给刘备提出过很多正确的建议和谋划,正是因为有了他,刘备的路才不至于太过坎坷。但是,在刘备

  • 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三国第一军师?郭嘉不死赤壁之战吴蜀根本赢不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叫“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虽然郭嘉和诸葛亮从来没有正面交过手,但是因为有了这个说法,所以给人的感觉是因为诸葛亮怕郭嘉所以才选择不出山,那实际情况真是这样么?郭嘉是在207这一年中染疾病逝的,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这样看的话诸葛亮出仕年纪的确比较晚,但是

  • 狄仁杰对武则天有多重要?武则天的四个字揭示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得益于各种影视和文学作品的传播,狄仁杰的形象现在也算是深入人心,不管是后世的虚构,还是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那就是狄仁杰对于武则天来说相当重要。这种重要到了什么地步呢,狄仁杰死后,武则天悲痛不已,只说了四个字,就足以表达出狄仁杰的地位,不仅仅是对武则天,更是对整个朝堂。那么,究竟是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