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庞统到底做了什么,为何孙权和刘备都不喜欢他?

庞统到底做了什么,为何孙权和刘备都不喜欢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395 更新时间:2024/2/13 16:17:17

我们都知道,与人会面的时候,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像是面试这种重要的时候,仪表、形象,如果能够给人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事情就已经成功了不少。那么在古代,也是同样的道理,尤其像是三国这种战乱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可是尽管人才众多,却有一个人属于例外,就是庞统。他的名声足以与诸葛亮比肩,可是不管是孙权还是刘备都不怎么喜欢他,这到底是为什么?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庞统都具有经天纬地之才,都有成就一番伟业的潜力,所谓“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诸葛亮在后世广为人知,而知道庞统的人相对就要少得多了。这是因为诸葛亮做出了杰出的历史成就,而庞统却英年早逝,除了《三国演义》中讲述的赤壁大战前向曹操献连环计,给人印象深刻的事迹不多。诸葛亮和庞统同样有着经天纬地之才,结局何以差别那么大?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诸葛亮尚未见到刘备,就有司马微、徐庶这些名士推荐,并获得极高评价。后面的事情每个人都很熟悉,就是刘备三顾茅庐。注意是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而不是诸葛亮去拜访刘备找工作。关于三顾茅庐,《三国志》和诸葛亮的《出师表》都有记载,可见三顾茅庐是历史事实。

刘备去诸葛亮住地3次才终于见到他。前两次去的时候诸葛亮不巧外出了,没见着。第三次去的时候,诸葛亮在家里,但正在睡觉。刘备制止了童子要去叫醒诸葛亮,而是与关羽、张飞站在门外一直等到诸葛亮睡醒。有了名士推荐,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极为尊重。

诸葛亮睡醒了,没有立即起床,而是躺在床上吟诗。吟完了诗,得知刘皇叔来访,却并不立即接待,而是转入后堂更衣。又过了很久,诸葛亮才梳洗打扮完毕。然后,诸葛亮展现在刘备面前的是一幅怎样的形象呢?《三国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就是诸葛亮给刘备留下的美好的第一印象。

终于见上了面,刘备开始面试诸葛亮了,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在《隆中对》里,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进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深得刘备赞同,后来的形势发展基本上也是与诸葛亮的这个战略构想相吻合的。

诸葛亮的面试堪称完美,但光嘴上说得好还不行,还需要在实践中证明自己。诸葛亮出山后证明自己的第一仗,就是火烧博望坡。博望之战的结果是诸葛亮用火攻,击败了夏侯惇的十万大军。诸葛亮火烧博望坡不仅证明了自己的才能,也赢得了关羽、张飞等众将士的尊重。

说了诸葛亮,我们再来看看庞统。在《三国演义》里,庞统与刘备的见面是这样安排的:门吏传报:“江南名士庞统,特来相投。”玄德久闻统名,便教请入相见。统见玄德,长揖不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刘备见诸葛亮是三顾茅庐,而庞统是却是自己找上门来的。庞统见了刘备,却长揖不拜。刘备是重礼节的人,庞统见刘备不行跪拜之礼,给刘备的印象自然不会好。

另外,刘备见庞统相貌丑陋,心里就更加不高兴了。即便刘备“久闻统名”,但是,既然庞统给了刘备那么差的第一印象,刘备也就不愿重用他了。草草会见后刘备就打发庞统去做了耒阳县令,这个耒阳县就是现在的湖南省耒阳市,当时属荆州地界。庞统并非没有名士推荐。庞统在跟刘备见面时,身上就揣着鲁肃和诸葛亮的推荐信。

鲁肃和诸葛亮的推荐信都说了什么呢?鲁肃在信中说:“庞士元非百里之才,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如以貌取之,恐负所学,终为他人所用,实可惜也!”鲁肃向刘备推荐庞统担任治中、别驾的官职,治中、别驾是什么官?州的最高首长在汉代称刺史,若刺史是州长,治中、别驾就相当于副州长。别驾这个称呼的得来就是因为这个官位很高,不能与刺史同车,所以称为别驾。

刘备当时只取得了荆州一地,最高首长是刘备本人,鲁肃要求刘备委任庞统担任治中、别驾的官职,那是很高的官位了。值得注意的是鲁肃担心刘备以貌取人,还特意在信中提醒了他。诸葛亮在信中说:“凤雏到日,宜即重用。”但是,以庞统的自尊心,他是不会把鲁肃和诸葛亮的书信拿出来的,尤其是在受到刘备怠慢的情况下。如果庞统需要把鲁肃和诸葛亮的书信拿出来抬高身价,那他就不是凤雏了。庞统到耒阳县后,终日饮酒为乐,不理政事。有人报告了刘备,说庞统把耒阳县事尽废。刘备大怒:“竖儒焉敢乱吾法度!”于是,派张飞到耒阳去检查工作。

张飞到了耒阳县,大小官员都赶来迎接,唯独不见了县令。一问,酒喝多了,正在酣睡。张飞大怒,就要派人去把庞统抓来,同行的孙乾劝阻了张飞。孙乾说先把事情了解清楚,再治他的罪不迟。于是张飞来到县衙,看庞统处理政务,不到半日,百日积压的公务都处理完毕。张飞方知庞统是个高人,急忙返回荆州向刘备汇报。刘备亲自到耒阳来把庞统接回州府。于是,庞统与诸葛亮一样被任命为军师,终于获得重用。如果庞统的故事到此为止,那就是很完美的。但后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人叹息。

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留守荆州,刘备与庞统、黄忠魏延等将领向西川进军,意欲取得益州这块天府之地,这正符合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制定的战略。一路攻城略地打到雒县,就是今天的四川省广汉市。刘备和庞统打算各领一军,分兵两路攻取雒县。就在这时,诸葛亮的书信到了,信中说:“亮夜算太乙数,主将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谨慎。”刘备就想撤军返回荆州,但庞统却认为这是诸葛亮怕他取了西川,成了头功,所以才送信来阻挠,因此决意进兵。

发兵当日,刘备对庞统说:“吾夜梦一神人,手执铁棒击吾右臂,觉来犹自臂疼。此行莫非不佳。”刘备认为是凶兆,又不欲出兵。但庞统却说战场上有死伤是自然的事,不应该因为做了个梦就对进兵起疑心。

正打算上路,庞统马失前蹄,把他掀翻在地。刘备觉得这又不是吉兆,但庞统仍然坚持进兵,刘备只好把自己的马跟庞统换了。换马这件事也可以看出这个时候刘备对庞统的看重。刘备与庞统各自引兵出发,但刘备有不祥预感,心里不快,怏怏而行。庞统引兵进入一片树林,问随从这是什么地方,随从回答这个地方叫“落凤坡”。庞统大惊:“我号凤雏,此地叫落凤坡,对我不利!”他急令退兵,但已经中了埋伏。随着一声炮响,山坡上箭如雨下,庞统死于乱箭之下,年仅三十六岁。

庞统的悲剧让人扼腕,却并非毫无缘由。

庞统不仅一开始不被刘备认可,事实上他也不被孙权认可。庞统投奔刘备之前,先被鲁肃引荐给了孙权。这也解释了大家可能存在的疑问,庞统有经天纬地之才,鲁肃为什么不把他推荐给自己的老板孙权,而要推荐给刘备?鲁肃先把庞统引荐给孙权,但庞统跟孙权的谈话不愉快,孙权坚决不用他。见面的过程是这样的:孙权问庞统你平生所学以何为主,庞统答道不拘一格,想学啥学啥。孙权看此人傲慢,心中不快。继续问你的学问比周瑜如何,庞统说我的学问跟周瑜是大不一样的。孙权非常看重周瑜,见庞统对周瑜轻视,大为不满,尤其是在周瑜去世,才刚刚办完丧事的时候。

孙权不用庞统,鲁肃这才把庞统推荐给了刘备。曹操倒是一开始就非常看重庞统。《三国演义》中是这样说的:操闻凤雏先生来,亲自出账迎入,分宾主而坐定,问曰:“周瑜年幼,恃才轻众,不用良谋,操久闻先生大名,今得惠顾,乞不吝教诲。”但曹操是一代奸雄,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不是庞统的服务对象,相反,是庞统的斗争对象。庞统利用曹操的信任,向曹操献连环计,把战船用铁链绑起来,被周瑜一把火烧了个精光。

庞统空有旷世之才,不为孙权所用,又被刘备所轻视,其内心的煎熬是可以想象的。长期不被认可会毁掉一个人才的。庞统在耒阳县好酒误事可以认为是为了发泄心中郁闷,而后来在有那么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进兵,就是急于立功,抢夺话语权的不理性行为了。正是这样的不理性行为导致了庞统的悲剧。

我们在与人的交往中都免不了以貌取人,因为以貌取人是一种对人进行判断的简单方法,有时候我们确实没有时间和耐心对一个人进行更深入地了解。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我们的这种简单判断可能会发生严重错误。我们可能会因此失去一位生意伙伴,可能会在面试时失去一位有价值的求职者,也可能会毁掉一个原本很优秀的员工。在对人的判断上我们都对自己的直觉很自信,但直觉未必就是靠得住的。

另一方面或许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需要意识到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多么重要。人们总是在根据有限的信息来做出判断,而最初获得的信息又占据着统治地位。管理者或许都有这样的经验,我们在面试一位求职者时,往往面试开始后五分钟内我们就做出了判断。但面试可能进行了很长时间,后面的时间不过是在为最初的判断寻找证据而已。如果我们不注意自身形象和言行,不能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我们就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进行纠正,更有可能的是我们连纠正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司马昭敢篡位?他有什么样的资本和底气?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昭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怎么样,主要就是“司马昭之心”那一句歇后语,把他谋朝篡位的心思全都展示了出来,尽管他后来并没有自己称帝,但是这件事情却是无可磨灭的事实。那么,司马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件事情要付出的非常多,他有什么样的资本来支撑他篡位呢?司马昭尽管在历史上背负了权

  • 薛仁贵是怎么死的?薛仁贵一生有哪些传奇事件?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以薛仁贵为主角的影视剧并不少,但基本上都篡改了很多历史真相。那薛仁贵的一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薛仁贵是唐朝著名的将军,带兵打过很多胜仗,也是战功累累。薛仁贵一生都在对付叛乱,成名和最后的失败也都因为叛军作乱。不过薛仁贵还算是挺长寿的,活到了70岁这在古代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一起来看看薛仁贵一生有哪些传奇

  • 如果郭嘉未死,曹操是否可以将三国统一?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曹操对待人才的态度是唯才是举,只将这个人的才能作为一个标准,而且也十分重视拥有才能的人,这也便是他能够招揽到众多人才的重要原因。而说到他的人才,就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也是曹操极其信任的人,郭嘉。不幸的是,郭嘉英年早逝,曹操的大业他没办法再参与了。那么如果郭嘉没有那么早就去世,他是否可以帮助曹

  • 郭嘉在《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有什么不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能够得到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称号,已经是相当厉害的了。只是我们阅读的时候也要注意,它只是在文学史上地位很重要,并不能把它放在历史上来谈,它毕竟只是一部小说,哪怕是以历史为背景,但是多多少少都会有出入,甚至自相矛盾。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在史书《三国志》与这

  • 庞统为何会被称为"凤雏"?他是否足以和诸葛亮媲美?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总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能诞生一个影响天下局势的厉害人物。在这其中,就有不得不提的凤雏庞统。庞统这个人与人们寻常印象中的谋士不太一样,长得不好看,甚至算得上是丑,但是智慧计谋却让他能够与卧龙诸葛亮比肩。那么,庞统“凤雏”的外号是从何而来?他的才

  • 荀彧的妻子是谁?真的是宦官的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的历史上,荀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作为曹操手下的首席谋士,不仅拥有颍川荀氏这样的出身背景,治理国家的能力也是非常厉害,一直在曹操与汉室之间做一个桥梁,可见他为人处世一定是很有分寸的。这样一个人物,放在任何时候都是十分优秀的人才,可是他的妻子的身份却似乎有些拿不出手,那么,他的妻子到底是谁呢

  • 司马昭的心思为什么会人尽皆知?他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常常在说一个人的阴谋野心表现得极其明显的时候,用到一个词叫做“司马昭之心”,意思就是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心思。那么这个词又是什么来历呢?司马昭是三国时期曹魏谋士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懿篡夺了曹氏的政权,司马昭又怀了什么样的心思?这份心思又为何会人尽皆知,他为何要表现得如此明显,生

  • 荀彧是忠于汉室还是忠心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却因为曹操称霸天下的野心而选择了背弃他,最终被赐死。很多人在惋惜这样一位名士的陨落的同时,也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既然荀彧的目的不是曹操的目的,他想要保护汉室,那么为什么没有去选择刘备,而是选了曹操,最终又落得这样的结果?也有人在思考,荀彧到底忠心的是什么?到底是汉室还

  • 历史上真正的陈友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陈友谅就不得不说他这个人,有的人说他还是很厉害的,虽然最后还是败给了朱元璋了,但是其实大家仔细的分析会发现,这个陈友谅真的不简单的,那么有的人其实是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么在正史中陈友谅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元末的时候群雄并起,各种英雄豪杰都建立起自己的

  • 这些三国名将遗言都说了些什么?蜀国将领尽显忠诚本色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看了三国可能会发现,蜀国的将领一般都是最忠诚的,背叛蜀国的人很少,魏延还是被冤枉致死也是很无奈。所以蜀国的将领死前遗言都是尽显忠诚本色,宁死不屈。所以在三国里罗贯中才把这种精神放入蜀国中,虽然他们是三国里最弱的也是最先灭亡的国家,但并不影响这种精神的传达。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几位三国名将的遗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