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庞统为何会被称为"凤雏"?他是否足以和诸葛亮媲美?

庞统为何会被称为"凤雏"?他是否足以和诸葛亮媲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260 更新时间:2023/12/17 7:46:23

三国时期总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能诞生一个影响天下局势的厉害人物。在这其中,就有不得不提的凤雏庞统。庞统这个人与人们寻常印象中的谋士不太一样,长得不好看,甚至算得上是丑,但是智慧计谋却让他能够与卧龙诸葛亮比肩。那么,庞统“凤雏”的外号是从何而来?他的才能又是否真的足以担得起这个称号呢?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在乱世之中,有人顺势成为一方割据,有人为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在割据势力下谋权为官。在这期间,谋士的地位逐渐显现出来,一个才学出众的谋士,是各大势力争抢的资源,比如曹操为了谋求人才,就曾颁布《求贤令》,广招天下贤士。而在这些谋士之中,有两个人常常被人一块提起,一个是未出隆中就知天下三分的卧龙诸葛亮,一个则是南州名士之首庞统。

庞统年轻时,为人朴钝,未有识者。但他的叔父大名士庞德公对他却十分看重,认为他不同寻常。当时,颍川人司马徽清高雅正,素有善于鉴识人品的名声,庞统慕名前往拜见。见面时,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于是庞统就坐在树下,跟他交谈起来。两人越谈越投机,就这样一个树上,一个树下,一直谈到深夜。司马徽觉得庞统真正非同凡响,诚心诚意地褒扬庞统是南州首屈一指的人才,并且赞叹说:“庞德公确实有知人之明,庞统确有与众不同之处!”从此,庞统的名声渐渐显赫。庞德公将他与诸葛亮、司马徽并列,说孔明是卧龙,庞统是凤雏,司马徽是水镜。

后世盛传“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这句话在当时也算得上是家喻户晓。然而庞统在投刘备帐下后,最开始是不受重用的,以从事的身份试守耒阳县令,后来因诸葛亮的举荐而被刘备重视,并随刘备入蜀。然而庞统在巴蜀之地夺取雒县时被流矢射中,不幸去世,因此身居高位,谋取功绩的时间非常短。也正因为庞统英年早逝,他一生的功绩当然无法和后来成为丞相,手握朝政大权,出兵六次北伐的诸葛亮相比较。那既然如此,庞统为什么能和诸葛亮齐名呢?

首先自然是因为当年司马徽对自己的两位学生不遗余力的宣传,而且在这宣传之中特意对两人做了比较。当时水镜先生逢人就夸诸葛亮与庞统,称“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但实际上,史书上记载的原话并非如此,而是“儒生俗士其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有伏龙凤雏”。当然,无论司马徽是否对自己的学生大肆鼓吹,但他将诸葛亮与庞统放在一起比较是不争的事实。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比较,以及后来演义与其他小说之中的夸张,让庞统逐渐成为可以与诸葛亮比肩的大才。

其次,在东汉时期,一个人的名气大小,并不仅仅只看才学。毕竟才学如同女子怀孕,初时是看不出来的。在这个看不出来的阶段,就需要名士的评价与宣传,这些名士的宣传,就是你是否能成为人才的重要标准。而当时身为南郡人的庞统得知当世名士司马徽住在颍川,竟不远千里来到司马徽的家中谋求一次交流。也正因为这一次不辞劳苦的千里奔袭,让庞统从司马徽口中获得了“南州名士之首”的称号,可以说是不虚此行。那个时候,诸葛亮还在隆中种地,名气自然大不如庞统。等后来诸葛亮的名气追上来的时候,庞统已经身死,没有了犯错的可能,在大家心目中,两人从才学名气上来看,是可以齐名的人物。

第三,当时文人士大夫之间流行品评人物或诗文字画,其中以许劭、许靖兄弟每月初一的“月旦评”为首,颇受世人推崇。要知道当时无论是谁,一旦受到了品评,就能身价百倍,即便是一代枭雄曹操也十分看重。当年曹操为了获得一个好的评价,竟不惜给许氏两兄弟购置厚礼,最终换来了许劭的一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这句话也流传深远,可见评价的重要性。

当时庞统是否在“月旦评”中获得一言半语,由于没有史料记载,我们无法得知。但庞统很聪明,他也开始对天下的士人进行大肆评价。他见许氏两兄弟对世间的正面评价并不多,于是他反其道而行,做出的评价大多都是正面评价,而且有时候还有有所拔高。虽说这样的做法曾经招来别人的质疑,但庞统认为他这样做,为的是让这些人以此为目标,还能让其他人像他评价的人学习,因此并没有什么错。而那些得到了他这位南州名士之首肯定的文人士大夫们,身价自然有所提高,对他也就感激涕零,因此也就开始为庞统说起好话来。一来二往,庞统的名声自然水涨船高。

笔者认为,正由于庞统这样聪明的做法,逐渐获得了当世很多文人士大夫的认可,而所谓的名声不过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相互吹捧出来的。说起来,庞统能与诸葛亮齐名,不仅要感谢司马徽,还得好好感谢那些曾经被庞统吹捧过的人。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荀彧的妻子是谁?真的是宦官的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的历史上,荀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作为曹操手下的首席谋士,不仅拥有颍川荀氏这样的出身背景,治理国家的能力也是非常厉害,一直在曹操与汉室之间做一个桥梁,可见他为人处世一定是很有分寸的。这样一个人物,放在任何时候都是十分优秀的人才,可是他的妻子的身份却似乎有些拿不出手,那么,他的妻子到底是谁呢

  • 司马昭的心思为什么会人尽皆知?他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常常在说一个人的阴谋野心表现得极其明显的时候,用到一个词叫做“司马昭之心”,意思就是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心思。那么这个词又是什么来历呢?司马昭是三国时期曹魏谋士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懿篡夺了曹氏的政权,司马昭又怀了什么样的心思?这份心思又为何会人尽皆知,他为何要表现得如此明显,生

  • 荀彧是忠于汉室还是忠心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却因为曹操称霸天下的野心而选择了背弃他,最终被赐死。很多人在惋惜这样一位名士的陨落的同时,也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既然荀彧的目的不是曹操的目的,他想要保护汉室,那么为什么没有去选择刘备,而是选了曹操,最终又落得这样的结果?也有人在思考,荀彧到底忠心的是什么?到底是汉室还

  • 历史上真正的陈友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陈友谅就不得不说他这个人,有的人说他还是很厉害的,虽然最后还是败给了朱元璋了,但是其实大家仔细的分析会发现,这个陈友谅真的不简单的,那么有的人其实是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么在正史中陈友谅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元末的时候群雄并起,各种英雄豪杰都建立起自己的

  • 这些三国名将遗言都说了些什么?蜀国将领尽显忠诚本色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看了三国可能会发现,蜀国的将领一般都是最忠诚的,背叛蜀国的人很少,魏延还是被冤枉致死也是很无奈。所以蜀国的将领死前遗言都是尽显忠诚本色,宁死不屈。所以在三国里罗贯中才把这种精神放入蜀国中,虽然他们是三国里最弱的也是最先灭亡的国家,但并不影响这种精神的传达。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几位三国名将的遗言,来

  • 荀彧是不是真的必须死呢?他的死真的有必要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在惋惜,曹操身边的荀彧的死,他忠于汉室,在发觉曹操的野心越来越大的时候,选择了与曹操决裂,一心想要维护自己最初的追求,也是对曹操的失望。荀彧可以说最终还是死在曹操的手上的,然而,如果我们反过来想,曹操是否真的有杀死荀彧的必要呢?荀彧的死给他带来了什么,荀彧的死真的是必须的吗?荀彧,我们都认为

  • 元朝皇帝元文宗图帖睦尔简介元文宗最喜欢文教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当时元朝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位皇帝天顺帝死后,由元文宗继位,当时的元文宗上位后,大肆的修改国家的各种条例,使元朝的经济有了较大的转变,元文宗正如自己的名字一样,他非常喜欢文教,在位期间非常重视文化的发展,不过,当时所有的大权全部都在元文宗手中,还是有着很大的弊端的,后来的元文宗大肆的推行佛教,花钱修筑禅

  • 在位仅一个月的元朝皇帝天顺帝阿速吉八个人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之前我们说到了元朝史上非常奇怪的一位皇帝泰定帝,泰定帝在位期间,全国上下灾难不断,当时的人们生活非常困苦,不仅是这样,其实,当时的元朝已经有了衰败的迹象了,从元英宗宫廷政变被刺杀就已经说明,元朝开始在衰败。那么,泰定帝死后,元朝一直没有皇子上位,后来,天顺帝上位后仅一个月就失踪了,这也成为当时一个很

  • 为什么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在位期间灾难连连?泰定帝是怎么上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元朝,话说,当时元朝时期,努尔哈赤消灭了很多的战乱后,平定中原,建立了大蒙古国,还没有等到元朝统一的那一天,便驾崩了。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皇帝是元朝时期的第六位皇帝,泰定帝,说到泰定帝有一个非常神奇的现象,那就事泰定帝在位的5年间,接连发生了很多的气象灾难,使得当时的老百姓苦

  • 元英宗硕德八剌个人生平介绍元英宗皇帝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之前我们说到元朝时期的元仁宗死一位典型的明君,元仁宗在位期间,元朝的经济达到了极盛的局面,当时的人们非常富裕,社会安定,一片和谐场景。当然了,元仁宗晚期因为好大喜功,也是奠定了元朝由盛转衰。当时,元仁宗死后皇位传给了宋英宗。元英宗上位后,大家推行变法,元英宗和元仁宗一样都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元英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