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郭嘉在《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有什么不一样?

郭嘉在《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有什么不一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620 更新时间:2023/12/16 4:02:08

《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能够得到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称号,已经是相当厉害的了。只是我们阅读的时候也要注意,它只是在文学史上地位很重要,并不能把它放在历史上来谈,它毕竟只是一部小说,哪怕是以历史为背景,但是多多少少都会有出入,甚至自相矛盾。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在史书《三国志》与这部小说中,曹操最信任的郭嘉,有什么差别?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是二十四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其过于简略,没有 “表”,“志”,不符合一般正史的规范。《三国志》中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因为魏、吴两国之前已经有史书,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自然也成了陈寿著写《三国志的》的基本史料,而蜀国没有专设立史官,故自行采集,而最终成书陈寿最后仅得十五卷,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一本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这些都是大家知道的,但是其作者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他写演义时相距陈寿著写正史在时间上晚了大约1150年左右,虽然《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但是故事就是故事,那面会出现艺术上的加工和偏离历史的夸大。

正文:

一、出场

相同之处是,郭嘉一开始都是投奔袁绍去但,袁绍对郭嘉敬重,但是一段时间后,郭嘉就发现袁绍不是良主。于是郭嘉离去,隐居六年。

不同之处是,正史里曹操失去了戏志才这样擅长于谋略的谋士,于是写信给荀彧让其给自己推荐一个;而演义里第十回,恰逢曹操招贤纳士,荀彧向曹操推荐程昱时,程昱和荀彧提起他老乡郭嘉,于是两人向曹操共举郭嘉。

关键的是,演义第十回中,程昱向荀彧推荐郭嘉时,荀彧说了一句:“吾几忘却”被人断章取义大加利用,抨击郭嘉可能不过尔尔。其实郭嘉时白衣出身,虽然“少时有远见”,但是不见正史说“少时被举荐”,而且他离开袁绍后隐居六年,秘密结交英杰,不与世俗交往,所以身为曹操身边的大忙人荀彧,一时忘记也是很正常的。

二、施展才华

相同之处是,曹操收留刘备、下邳攻吕布、官渡战袁术、远征乌恒、定计辽东等等这些事件中,郭嘉的计谋在核心上正史和演义中都大同小异,基本上演义时遵循正史的,只是或者过程、或者文字描述稍有文学加工,毕竟《三国志》稍微简陋,《三国演义》是故事要稍微丰富一点。

不同之处只是几处细微之处,稍微提一下就是了,演义第十三回,曹操回援兖州时,郭嘉提醒泰山险路可能有埋伏,这个是《三国志》没有记载的;演义里曹操面试郭嘉的时候,郭嘉靠的就是《十胜十败》,而正史中是在建安二年,曹操讨张绣新败,袁绍写信羞辱,曹操正担心自己不具备与袁绍抗衡的能力之时,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来鼓舞士气。

三、去世

正史里面,放任二袁让其内斗和治理辽东之计,是袁绍死后、远征乌恒前就献给曹操的,后袁熙输给袁尚,投靠曹操,最后借此机会曹操就杀了袁熙,后来乌恒单于被杀,袁尚逃到公孙康处,给公孙康将他的头去献给曹操。正史里郭嘉是一路跟随大军出征,没有半途留在易城养病,正史里只记载从柳城回许都时,半路因气候、水土和劳累去世。

演义里郭嘉是出征乌恒时,路过易城时,因病留在易城养病,最后去世。他临死前,才对曹操献计让二袁自相残杀,和治理辽东之计。

所以简单一分析,单单只分析郭嘉所参与的重大事件,除了在细微之处,与正史和演义有所区别,而作为核心的是郭嘉的计谋,其实并未没有丝毫出入。所以,郭嘉在正史和演义里,差别不大,唯一让读者看起来有区别的是,演义经过文字描述后,让读者在观感上觉得郭嘉太神奇了,仅次于演义里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庞统为何会被称为"凤雏"?他是否足以和诸葛亮媲美?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总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能诞生一个影响天下局势的厉害人物。在这其中,就有不得不提的凤雏庞统。庞统这个人与人们寻常印象中的谋士不太一样,长得不好看,甚至算得上是丑,但是智慧计谋却让他能够与卧龙诸葛亮比肩。那么,庞统“凤雏”的外号是从何而来?他的才

  • 荀彧的妻子是谁?真的是宦官的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的历史上,荀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作为曹操手下的首席谋士,不仅拥有颍川荀氏这样的出身背景,治理国家的能力也是非常厉害,一直在曹操与汉室之间做一个桥梁,可见他为人处世一定是很有分寸的。这样一个人物,放在任何时候都是十分优秀的人才,可是他的妻子的身份却似乎有些拿不出手,那么,他的妻子到底是谁呢

  • 司马昭的心思为什么会人尽皆知?他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常常在说一个人的阴谋野心表现得极其明显的时候,用到一个词叫做“司马昭之心”,意思就是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心思。那么这个词又是什么来历呢?司马昭是三国时期曹魏谋士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懿篡夺了曹氏的政权,司马昭又怀了什么样的心思?这份心思又为何会人尽皆知,他为何要表现得如此明显,生

  • 荀彧是忠于汉室还是忠心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却因为曹操称霸天下的野心而选择了背弃他,最终被赐死。很多人在惋惜这样一位名士的陨落的同时,也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既然荀彧的目的不是曹操的目的,他想要保护汉室,那么为什么没有去选择刘备,而是选了曹操,最终又落得这样的结果?也有人在思考,荀彧到底忠心的是什么?到底是汉室还

  • 历史上真正的陈友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陈友谅就不得不说他这个人,有的人说他还是很厉害的,虽然最后还是败给了朱元璋了,但是其实大家仔细的分析会发现,这个陈友谅真的不简单的,那么有的人其实是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么在正史中陈友谅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元末的时候群雄并起,各种英雄豪杰都建立起自己的

  • 这些三国名将遗言都说了些什么?蜀国将领尽显忠诚本色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看了三国可能会发现,蜀国的将领一般都是最忠诚的,背叛蜀国的人很少,魏延还是被冤枉致死也是很无奈。所以蜀国的将领死前遗言都是尽显忠诚本色,宁死不屈。所以在三国里罗贯中才把这种精神放入蜀国中,虽然他们是三国里最弱的也是最先灭亡的国家,但并不影响这种精神的传达。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几位三国名将的遗言,来

  • 荀彧是不是真的必须死呢?他的死真的有必要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在惋惜,曹操身边的荀彧的死,他忠于汉室,在发觉曹操的野心越来越大的时候,选择了与曹操决裂,一心想要维护自己最初的追求,也是对曹操的失望。荀彧可以说最终还是死在曹操的手上的,然而,如果我们反过来想,曹操是否真的有杀死荀彧的必要呢?荀彧的死给他带来了什么,荀彧的死真的是必须的吗?荀彧,我们都认为

  • 元朝皇帝元文宗图帖睦尔简介元文宗最喜欢文教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当时元朝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位皇帝天顺帝死后,由元文宗继位,当时的元文宗上位后,大肆的修改国家的各种条例,使元朝的经济有了较大的转变,元文宗正如自己的名字一样,他非常喜欢文教,在位期间非常重视文化的发展,不过,当时所有的大权全部都在元文宗手中,还是有着很大的弊端的,后来的元文宗大肆的推行佛教,花钱修筑禅

  • 在位仅一个月的元朝皇帝天顺帝阿速吉八个人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之前我们说到了元朝史上非常奇怪的一位皇帝泰定帝,泰定帝在位期间,全国上下灾难不断,当时的人们生活非常困苦,不仅是这样,其实,当时的元朝已经有了衰败的迹象了,从元英宗宫廷政变被刺杀就已经说明,元朝开始在衰败。那么,泰定帝死后,元朝一直没有皇子上位,后来,天顺帝上位后仅一个月就失踪了,这也成为当时一个很

  • 为什么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在位期间灾难连连?泰定帝是怎么上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元朝,话说,当时元朝时期,努尔哈赤消灭了很多的战乱后,平定中原,建立了大蒙古国,还没有等到元朝统一的那一天,便驾崩了。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皇帝是元朝时期的第六位皇帝,泰定帝,说到泰定帝有一个非常神奇的现象,那就事泰定帝在位的5年间,接连发生了很多的气象灾难,使得当时的老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