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范增与张良相比,哪一个更厉害?

范增与张良相比,哪一个更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673 更新时间:2024/1/24 6:58:39

作为刘邦与项羽两大阵营里面的两位谋士,张良和范增经常会被拿出来进行比较,有人认为张良能够获得刘邦的信任,最后也能善终,已经好过被项羽怀疑的范增很多了,也有人认为,范增是可以领兵打仗的谋士,在这一点就已经完胜刘邦手下的很多谋士相加起来。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两个人究竟谁更胜一筹吧。

如果在秦末举行一场最强大脑的比赛,亚父范增和谋圣张良绝对是楚汉双方的代表参赛选手。在狼烟四起的战乱时代,我们透过史书闻到的是一场场充满火药味的征战和厮杀,看不见的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头脑风暴的比拼,张良和范增都是强中手,谋略、胆识双方都不会输给对方,两个人看似各自为营,没有交集,其实站在领导者背后的他们,早就开始了一场又一场的角逐。

我们先看范增的资本信息。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居鄛人。秦末农民战争中是项羽的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公元前206,随项羽攻入关中,劝项羽消灭刘邦势力,未被采纳。后在鸿门宴上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又使项庄舞剑,意欲借机行刺,终未获成功。汉三年,刘邦被困荥阳,用陈平计离间楚君臣关系,被项羽猜忌,范增辞官归里,途中病死。

再看张良,颍川城父人的张良,字子房,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出生于没落贵族的张良,其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任过五代韩王之相。集智慧和修养于一身的张良,可谓是翩翩有礼,恭谨仁和,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

这样看来,两人为君王出谋划策,智谋还是相当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比较下二人的实力。

智谋方面

要说智谋,一个张良刘邦夸奖他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个范增老谋深算,经验丰富,屡出奇招。两个人在智谋上真是高手对高手。不同的是,张良是个很有认知性的奇才,张良精于算计的智谋是范增能够看得见的,而其才艺志趣和独有的创造性加上良好的沟通性,是范增所缺乏的。所以刘邦敬服张良的奇谋,张良也能把自己的想法很好地传递给刘邦,从而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了最大效用的发挥。

范增呢,对于各种事件都能预见结果,并且能够防患于未然,做事要求完整性,追求完美,所以在任何决断上都要求要果断、干净。这点事范增过人之处,但是范增在秉性上却不如张良,范增容易自大,傍着自己年纪大有点倚老卖老的意思,不管怎么说,两人在谋略上是不分高下的。

政治远见

范增与张良各自服侍的主君,是楚国的项羽和汉王刘邦。良禽择木而栖,范增和张良选择了不同的主君,机遇的不同,二人的命运也截然相反。

就统率能力而言,范增在项羽手下是有好几次亲自率军作战的,且每次征战的战绩都不凡,可见范增的统率能力并不差,身为项羽帐下第一谋士,本来是想要辅佐他的好兄弟项梁的,结果项梁死了只好归附项羽,可惜项羽是个没有头脑的匹夫,有帝王的气度但却没有帝王的头脑,手里有个范增还不会用,屡次错失除掉刘邦的良机,让范增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尽管范增在历史上的形象不如张良,我们试想,如果范增没有在项羽麾下,而是投奔了刘邦那么历史上对范增可就是另一番评价了。

再来看看张良,他的上司是刘邦,虽说出身、地位不如项羽,还好脑子比项羽好使,再加上人品又好,身边聚集了一帮好哥们有一群智囊团,张良在识人方面的运气比范增好多了。鸿门宴上,是张范两人的一次智慧交锋,此次事件,张良知己知彼,范增却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两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是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但是,两人毕竟只是谋臣,唱主角的是双方的决策者,是项羽和刘邦。鸿门宴上即使,范增的计谋再完美,输给了决策者,这场正面角逐,张良笑到了最后。

司马迁给给范增的评价只有三个字“好奇计”,而对于张良则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对于二人孰高孰低,每个人心中自有答案。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张良究竟算是哪一个派别的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张良在历史上是一个受到众多人推崇的人物,身为官宦贵族子弟,却没有一点官家孩子的毛病,机智过人才能出众,而且审时度势极为厉害,这也是他最终能够在一众开国功臣里面得到善终的重要原因。那么,这样一个人物他学习的又是什么理念?张良究竟算是哪个派别的人呢?张良,是汉朝的开国元勋之一,是刘邦的重臣和谋臣,与萧何

  • 张良与萧何相比,谁更聪明一些?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手下的能人众多,但是重要的谋臣就有四五个,还不算上只出过几次策略的人。那么重要的谋臣里,张良、陈平、萧何算是最为出名的几个。那么,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都想要比一比到底谁更厉害了。那么今天就来说一说,在“汉初三杰”里面的两位谋士张良和萧何。了解秦末汉初历史的人知道,刘邦之所

  • 项羽为什么要杀了宋义?是因为宋义怕事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宋义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他是在秦朝末年各地起义之时,投入项梁帐下的,但是最终却死在项羽手下。其实,这个宋义并不是无能之人,从他被任命为上将军,就连项羽都要听他指挥就能看得出来。但是项羽为什么要杀死他,真的是因为他一直没有出兵,显得胆小怕事吗?项梁起兵之后听从范增的建议,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新

  • 诸葛亮和李严有什么恩怨?李严为什么阻挠诸葛亮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李严和诸葛亮都是刘备临终前委任的托孤大臣,但是两人相处却没有那么的和睦。刘备不在后,虽然李严也是重臣,但是存在感和诸葛亮相比简直太低,而且李严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延迟粮食的运输,导致诸葛亮只能退兵回守,就因为这件事李严被诸葛亮贬为平民。不过这两人之间到底有什么恩怨呢?导致李严竟然敢为难诸葛亮?李严,字正

  • 司马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解析司马懿的成功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懿在很多人的心里一直是一个老奸巨猾的形象,而且为人非常的怂几乎不会和别人发生什么争执,但是活到最后的却也是司马懿而且还成功篡夺了曹家多年的积蓄。如果要总结司马懿的一生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早期司马懿并不想当官,还故意装病躲避曹操的邀请,那时候的司马懿几乎没什么野心可言,为什么后来却成了大家最恐

  • 项羽对后世主要有什么样的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一代霸王项羽虽然自刎乌江,但是他三十多年的人生却没有白活。秦国数十万军队都被他击溃,一个仅仅存在了十几年的政权也在他手中被消灭,可以说推动了历史继续向前发展。那么,除了这一条贡献之外,项羽在其他方面是否也有贡献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关羽项羽的研究,从司马迁开始,已经两千多年了,还将会一直研究下去

  • 项羽真的可以举起千斤大鼎吗?他是怎么举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项羽的天生神力,很多人都能想到一个词,力能扛鼎,这个词最初出现的时候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用来形容项羽的。这个词虽说是一个能够证明项羽力大过人的证据,但是司马迁用词也很模糊,只说“大鼎”,却没有说是多重的鼎,于是后世就出现了举千斤大鼎的说法。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司马迁是这

  • 韩信被称为兵神,为什么项羽却总是对他视而不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站在一定高度的人,总是很容易对与自己同处一处的人产生好感,我们一般就叫做英雄相惜,即便处在敌对的阵营,对方对于自己来说,也会有一股莫名的吸引力。然而,用兵如神的韩信,却一直得不到军事才能十分出众的项羽的重视,自己投到他的麾下,他却始终都对自己视而不见,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韩信是名将,这一点没有丝毫的疑

  • 项羽为什么要叫做西楚霸王?他的地盘不是在东边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西楚霸王”的名号我们叫了两千多年了,早已成为习惯,但是却不知道,项羽为什么要叫这样一个称号。展开地图来看,项羽当时作为诸侯的地盘在整个地图上分明处于东方,那又为什么不叫“东楚霸王”,偏要叫西楚呢?虽然两个词读一读,感觉“西楚”

  • 项羽竟然如此不得人心,自己的亲属都改姓刘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在战争年代,民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资本,若是能够收获民心,人心所向,远比武力解决更加重要。楚汉时期,项羽和刘邦两方,很明显刘邦的人心要高于项羽,虽然后世很多人对于项羽的喜爱远高于刘邦,但在当时战乱情况下,生存才是最重要的。那么,项羽不得人心,究竟到了什么地步呢?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畔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