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武帝刘彻为什么能够登基称帝?

汉武帝刘彻为什么能够登基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006 更新时间:2024/1/4 14:58:04

汉武帝时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相当重要的人物,在他的时期开辟出来的陆上丝绸之路也是现在的一个发展重点,仅仅从这一点,便已经能看得出汉武帝的雄才伟略了。那么,汉武帝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登基的时候年龄还不大,那么他又是为什么能够成为皇帝呢?

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他的雄才伟略与治国之才是得到历史验证的,他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以及一个伟大的诗人。汉武帝登基的时候才16岁,按照现代的算法来看的话他还是一个未成年,但是汉武帝在位的一生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很多的贡献。

据说在刘彻的母亲怀上刘彻的时候就梦见了太阳进入她的怀中,那时他的父亲汉景帝还是一个太子,汉景帝知道这件事情之后觉得非常吉利。刘彻还未出生汉文帝就逝世了,汉景帝即位之后刘彻就出生了。刘彻从小就天资过人非常聪明早慧且进退自如。三岁的时候汉景帝将刘彻抱在身上问他想不想成为天子,刘彻回答到“由天不由儿。愿每日居宫垣,在陛下前戏弄。”这个答案又聪明又贴心,使汉景帝不得不对这个儿子高看一眼。

公元前153年刘彻以皇子的身份被封为胶东王,汉景帝的长子刘荣被封为太子,但不久太子刘荣被废,刘彻被立为太子,他能成为太子与他的姑母馆陶公主有很大的关系,馆陶公主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刘彻。公元前141年汉景帝驾崩,太子刘彻继承皇位。汉武帝登基之时汉朝已经建立了六十多年了,天下非常的安定。但是年轻的汉武帝这是还是无法掌握实权直到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之后汉武帝才得以重掌大权。在经过文景之治之后汉武帝推行的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西汉王朝蒸蒸日上。

窦太后与汉武帝

窦太后与汉武帝均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两人皆有政治才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窦太后与汉武帝乃祖孙关系。

窦太后出身贫寒,年幼便以家人子的身份入宫伺候吕太后,后被吕太后赐给代王刘恒。虽然她开始并不情愿到代国,可这一去改变了她的一生。她受到刘恒的独宠,刘恒登基后她被封为皇后。她的儿子刘登基她被尊为皇太后,之后汉武帝刘彻即位她被尊为太皇太后。

汉武帝是西汉第七位皇帝,他天资聪慧,有政治才能。在其母王皇后和馆陶公主的帮助下登上太子之位,景帝逝世后,年仅16岁的他便登上大位。然而此时的汉武帝还受到两股势力的压制,一个是外祖母窦太后,一个是母亲王皇后。经过他的坚忍和努力,最终成就了西汉的繁荣。

汉武帝即位时,因为年纪太小,初期在朝政上有祖母窦太后听证,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主,这让初登大位的汉武帝多少有些怨言。但他们二人最大的问题还是政治上的理念的不同。窦太后喜好黄老思想。而天生具有叛逆性格的刘彻却渴望改革当下的一些礼制规范,他认识董仲舒后决定推崇儒术。而这一思想正好与窦太后的黄老思想是相左的。这引起了窦太后的不满,强制干涉他停止了改革。汉武帝对此有怨言但他知道自己没有实力与祖母抗衡,他开始坚忍,不露锋芒。最终在窦太后离世后,他掌握大权,开始了他的执政生涯。

汉武帝对窦太后干涉朝政虽然有怨言,但他也感谢窦太后在初期帮自己稳定了局势。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西汉到清朝,儒家思想是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儒家最早被封建王朝认可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候。从那时候开始,儒家思想在封建王朝中成为一枝独秀的统治思想,其他学派的思想被排挤出了朝廷中枢。

在汉武帝之前的时候,秦始皇重用法家思想,严苛的法律逼得民众造反。汉初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的灭亡教训,在国家的统治上提倡道家思想。因此,道家的黄老之说在汉初非常流行。但是到汉武帝的时候,国家已经发展得很有规模性了,朝廷急需要用一种思想来对众多的事情进行整治,而道家的黄老之说已经不合适了,因此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的奶奶窦太后是文皇帝的皇后,在汉武帝初年有着至高的权力,可以越过汉武帝左右朝廷。她听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借故免掉了当时的丞相赵绾,赵绾是儒家思想的信奉者。

汉武帝在窦太后的施压下,不得已将儒学思想暂时搁置,依旧实行窦太后所遵循的道家思想。窦太后去世后,汉武帝自己执掌大权,他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当时的汉朝,在国内,诸侯国林立,在外面,匈奴政权虎视眈眈,汉武帝急需要儒家思想来确立皇权至上的理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一些规定迅速在国家内部得到实行,君主集权得到了稳固,汉朝开始更加强大起来。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四面楚歌"是谁的计策?有什么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四面楚歌”这个词,现在很多用来说明已经到了没有挽回余地的地步,不管怎么做最终结果都是失败,而这个词一开始是一条小计策,是在楚汉相争的最后时刻,刘邦阵营的汉军做出来的举动,降低了残存的楚军的气势,最终败亡。然而,关于这条计策究竟是谁想出来的,却一直存在着争议,那么,这到底是谁

  • 为什么在历书上张飞一点也不猛?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张飞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人还真的是万人不敌啊,一声吼就能把敌人震慑到,在演义里面也是让人觉得这个人很勇猛,但是如果有熟悉正史的网友会发现,其实在正史中这个张飞一点也不猛啊,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因《三国演义》的描述,那个急躁勇猛的张飞早已历代相传,家喻户晓。

  • 汉高祖为什么只对张良称呼他的字?不单单是出于尊敬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知道,古人除了姓、名,还会有“字”,有一些甚至会给自己取一个“号”,可以说,在古代,称呼一个人的方式五花八门。在刘邦时期,他对于自己手底下的文臣武将都是怎么称呼的呢?我们可以从《史记》中看得出来,但是细看下来却会发现,除了张良会称呼他的字,其他人刘

  • 张良为什么要选择留地作为自己的封地?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话说西汉建国之后,对于有功之臣,刘邦自然是要论功行赏,即便我们知道他最终杀了不少功臣,但是在最开始,他却不能这样做。在封赏的时候,韩信、萧何等都获得了很高的地位和赏赐,而轮到张良的时候,虽然刘邦想要给他齐地万户侯的爵位,但是张良却拒绝了,只要求在留地封侯即可。那么,张良为什么要选择在留地呢?张良与韩

  • 张良和诸葛亮相比,谁更厉害一些?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谋士总是一个动乱的时代里很受欢迎的角色,比如秦汉时期的张良,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这两个人物虽然并不是同一时代,但是由于都拥有出色的智计,因此都会多次被提及,并且会放在一起做一些比较。那么,综合两个人的生平来看,究竟谁会更厉害一些呢?历史上张良和诸葛亮都是旷世奇才,张良辅佐刘邦成就统一大业,诸葛亮助

  • 吕雉为什么要劝阻张良修道?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在刘邦想要让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代替吕雉的儿子刘盈成为太子的时候,吕雉找到张良请他帮忙,张良将当时颇有名望的商山四皓请过来,以此打消了刘邦的念头。其实这时候,张良已经隐居辟谷修行了很久了。但是在刘邦死后,吕雉还亲自劝阻过张良,辟谷伤身,希望他不要再这样做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关于张良为什么会答应吕雉帮

  • 诸葛亮为什么在出师表里单独推荐向宠?向宠为什么不出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的出师表我们大家都非常的熟悉,诸葛连在里面推荐了很多能人给刘禅用,一种武将只提到了一位就是向宠。不过向宠的名气实在太小了,可能大家都没听说过这个人,那这个向宠到底有什么能耐让诸葛亮这么重视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蜀国已经人才匮乏,能带兵打仗的人也不多了,所以也只能在剩下的人当中选出一个

  • 张良为什么要帮助吕雉保住刘盈的太子之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的皇后吕雉一直痛恨戚夫人,自然也不喜欢她的儿子刘如意,以至于在刘邦死后,她就找机会对戚夫人下手。而在刘邦还在世的时候,曾经有意要废掉当时的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吕雉想办法找谋圣张良帮忙。那么,身为刘邦的谋臣,张良为什么最终会帮助吕雉呢?汉朝的张良是刘邦手下重要的谋士,他不仅帮助刘邦平定了天下,而

  • 张良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结局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每一个朝代都对古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开创了丝绸之路的西汉更是如此。西汉由汉高祖刘邦建立,在辅佐他称帝的人群中,有一个明哲保身,能够在刘邦斩杀功臣的时候独得善终,这个人就是谋圣张良。人也终有一死,那么在张良死后,他的两个尚存于世的儿子又是什么结局呢?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和项羽趁势而起。

  • 孙权后期执政犯了哪些失误?孙权做的这几件事备受质疑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孙权活的比曹操和刘备都要长,这也和他自身的性格有关,不急躁做事有条不紊。但是孙权在执政的后期却犯下了几个失误,让他的能力备受质疑,其实孙权的性格让曹操也是很欣赏,但是孙权自身能力有限到了后期好像对人的防备心越来越重,两个争储的孩子都被废掉了,可见孙权当时已经看不惯因为立储给东吴带来的巨大动荡,只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