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项羽为什么要将自己麾下唯一一个谋士赶走?

项羽为什么要将自己麾下唯一一个谋士赶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961 更新时间:2024/2/28 2:07:03

对于在战乱中的某一方首领来说,谋士是十分重要的角色,因为他们很多人比之首领自己来说,更加专注于研究如何用策略战胜对手,并且能在很多时候用计策与对手抗衡。楚汉相争时期,刘邦一方的谋圣张良自然不必说,项羽这边的范增却没有张良那么好的命,原本应该与项羽情同父子,最终却被项羽赶了出去,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项羽的谋士是范增,是个很厉害的角色,连司马迁都说: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既然此人见识不凡,肯定很有谋略,于是对项梁说:“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後也。”於是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

可见范增是很有本事的人,他认为陈胜吴广灭亡的原因,就在于对楚王不尊敬,他认为,秦灭六国,楚人的仇恨最深,人们至今还怀念被秦人冤死的楚怀王,因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是有道理的。而陈胜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不立楚王之后而自立,不能充分利用楚国反秦的力量,导致其势不长。接着范增论证和提出了反秦的策略,他认为项梁渡江以来,楚地将领纷纷前来依附,就是因为项氏世代为楚将,人们以为他能复立楚国社稷。他建议应该顺从民众愿望,扶立楚王的后裔。

项梁等人毅然接受了范增的提议,找到了在民间替人放羊的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复立为楚怀王,草创了楚国政权。这便是范增的高明之举,当然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韬略和抱负。从此在范增的运筹之下,项梁的队伍如火如荼。范增是个人物,项梁一路势如破竹,有点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范增向项梁提意见,希望他沉着冷静,项梁不听,结果在定陶之战,被秦将章邯打得落花流水,项梁一败涂地,自己也丢了性命。后来权利渐渐转向项羽,尤其是巨鹿之战,项羽让当时人惊惧莫名。因此所有人都认为天下就是项羽的了,因为项羽太会打仗了。

这时候刘邦却拿下咸阳,按照约定,刘邦可做关中王,接着便是著名的《鸿门宴》,范增建议项羽杀死刘邦,可平时嗜血如命的项羽关键时刻掉链子,优柔寡断,这下好了,放走了刘邦,从此,刘邦成了项羽的死敌,而且最终战败了项羽。

一直不明白范增对项羽忠心耿耿,项羽为何赶走范增,这二人情同父子,项羽也称范增为亚父:

其一,项羽自负其勇。项羽是个会打仗的人,是个出色的战将,尤其是巨鹿之战,打出了威风,打出了豪气,史记上说: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此时的项羽志得意满,不再是昔日唯唯诺诺的愣头小子,而范增仍然对项羽还是当日旧模样,自然遭到项羽的冷面孔。

其二,范增一心想让项羽成就千古帝业,可项羽仅仅满足霸业,因此项羽对范增的意见不以为然。范增不时向项羽打眼色,举起自己的玉佩3次,示意项羽尽快行动。项羽不发一言,未有理会。范增于是传召项羽堂弟项庄,吩咐他在席上舞剑,乘机刺杀刘邦。项庄进入酒席之中,向项羽请求准许他舞剑为乐,并在项羽同意后立即拔剑起舞。范增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项羽却一点也不配合,搞得范增很被动,项羽不明就里,还把张良送的玉斗交给范增,让他相看。

其三,范增看清了刘邦一行人的目的,去和项羽商量,项羽却不接受意见或建议。刘邦被困荥阳,于是向项羽请和。项羽打算同意,范增说:“此时很容易就能击败汉军,如果现在把他们放走而去征服,以后一定会后悔的!”于是项羽与范增急攻荥阳。刘邦的谋臣陈平抓住了项羽多疑、自大的特点,利用反间计。离间了项羽同范增的君臣关系。

可怜范增为项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是项羽未能理解范增的宏图大志,以致裹足不前,最后反被刘邦部将韩信所包围,逼得乌江自刎,让人感慨。不知道临死前是否后悔不听范增的话语。呜呼,哀哉!范增也可怜,读了一辈子的书,最后满指望能博得封妻荫子青史留名,没有想到中途遭项羽猜忌,死得不明不白,岂不遗憾得很啊!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有用过缩地术么?缩地术是否真的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当中是一位传奇人物,不仅懂得天文地理还精通发明创造,不过今天要讲述一个比较奇幻的东西就是缩地术。据说诸葛亮就精通缩地术,在北伐时期还用过一次,戏耍了司马懿。当然缩地术一般只存在于奇幻小说或者影视剧里面,诸葛亮要是会估计打仗也就无敌了,其实古代能制造出神乎其技的东西基本都是人想象出来的

  • 项羽为什么不适合当皇帝?为什么能打天下却不能坐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似乎是一个天生的霸王,他不爱学习那些文字知识,却也因此保留了自己最纯真的思考,没有被其他人的学习经验所干扰,他又力能扛鼎,仿佛就可以举起天下的重担一样。但是综合起来看,他却又是一个适合征战的霸王,而不是能治理国家的帝王,这又是为什么呢?历史上很多人将项羽称为“英雄”,&l

  • 《垓下歌》与《大风歌》,两位帝王级人物的不同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霸王项羽的《垓下歌》,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也许是无心的吟唱,却成为后世或悲叹,或称颂的寄托。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单纯地读起来,或许韵律齐整朗朗上口,但是如果再加上故事背景,那其中的意味便会在吟诵的时候不由得涌上心头。今天就一起来看一看,这两首诗歌代表的不同人生。《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

  • 历史上最有智慧的TOP5谋士,诸葛亮上不了榜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谋士可能三国时期的人物大家最为熟悉,诸葛亮、荀彧、郭嘉和司马懿等人都算是非常厉害的战略家。不过放眼整个中国历史,厉害的人很多,但是拥有独一无二的智慧的人并不多。下面就为大家做一个历史上最具智慧的TOP5谋士,这里指的就不仅仅是一般的谋士了,而是自身拥有很高智慧能被后人敬仰,并且有遗留作品的大师,

  • 三顾茅庐迎出卧龙之前,是谁在帮助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才终于将这位被誉为卧龙的人才请出山辅佐自己,但是在这之前呢?先不说行军打仗出谋划策吧,刘备也需要一个能为他跑跑腿,游说其他人,代替他出使的人物。他当时也的确有一个处理事情十分妥当,为他鞍前马后的谋臣,这个人是谁呢?刘备在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参加“革命&rdq

  • 少年时期的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很多人了解的刘备,都是从他准备做一番事业的时候开始的,几乎很少涉及他的年少时期。《三国演义》里面自然是没有,但是《三国志》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提及。那么,我们能够从中获取到哪一些关于刘备的信息呢?他少年时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陈寿在《三国志》中写得十分婉转,他说刘备专爱结交豪侠,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 荆轲刺秦失败,这个人是重要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荆轲刺秦的事情,看似主角是荆轲,但其实在这背后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是他发起了这次事件,也是他,间接导致了荆轲的失败,这个人就是曾经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那么,为什么说是燕太子丹造成了荆轲的失败呢,我们这就来仔细说说。说起荆轲刺秦,大家都不陌生,大多数人认为荆轲是一位勇士,虽刺秦失败,但也凸显了不怕死

  • 朱元璋斩杀功臣时,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敢反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朱元璋斩杀功臣,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在明朝建立之后,众多功臣都死在了朱元璋手下,典型的卸磨杀驴。然而,除了研究这件事情本身,很多人可能还有疑问,看到朱元璋向别人下手,为什么其他人无动于衷,自己辛苦征战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为什么就没有人起兵造反呢?朱元璋可谓千古布衣皇帝第一人,从幼童时代父母双亡

  • 黄忠跟随刘备时到底多少岁了?黄忠算老来成名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因为在三国演义里,黄忠跟随刘备时已经60多岁,这在当时已经算长寿老人等着回家养老了,竟然还能带兵打仗而且屡建奇功,所以这个地方的真实性也有所怀疑。不过感觉黄忠是一位非常低调的人,虽然立过很多功劳但是官职一直也不是很高,可能是黄忠并没有对这些头衔很感兴趣。要说黄忠老来成名可能并不是很准确,因为黄忠早期

  • 戚继光挑选士兵有什么不同寻常的标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一般来说,主将想要组建军队,在挑选士兵的时候,都会有一些自己的观察和评价。比如戚继光,他会舍弃掉那些行动伶俐的人,不让他们加入自己的军队。这就很奇怪了,伶俐的人一般到任何地方都会受到欢迎,为什么戚继光反而不要呢?他的择人标准又是什么呢?抗倭名将戚继光我们大家都知道,其麾下有支大名鼎鼎的军队,戚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