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陶渊明归隐后,生活真的很贫困吗?

陶渊明归隐后,生活真的很贫困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564 更新时间:2024/1/23 10:04:11

陶渊明一直以来都被视为高风亮节,不与世俗合污的代表人物,同时也认为他辞官归隐之后既然只能种地,那么生活就算自由,恐怕也是会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然而事实上,从陶渊明辞官到他去世也并不是一天两天,如果真的贫穷不堪,他又是如何活下来的呢。那么,陶渊明归隐后的日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很多人一直以为,陶渊明辞官归隐以后,就成了贫下中农,生活质量一天不如一天,有时揭不开锅还要去讨饭。梁超甚至说他“不过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真是穷到彻骨,常常没有饭吃”。

其实,陶渊明的祖辈已仕宦三世,是浔阳的名门望族,陶渊明出生后,虽家境中落,但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陶家仍不失为有家产田业的官宦门庭。归田后,诗人的居地可考的就有上京闲居、园田居和南村等处,田庄别业则有西畴、南亩等处,远不止“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归田初,陶渊明在家饮酒赋诗,琴书自娱,生活清闲。这时的诗人,过的是舒适的人闲居生活。50岁以后,由于连年遭受自然灾害,再加战祸绵延,境遇确已非昔比。然而,他仍能“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常著文章以自娱”,劳逸结合,也不是一位赤贫的农民。

陶渊明晚年的《乞食》诗被很多人看成他沦为乞丐的重要证据。但清人陶必铨指出这是借韩信乞食的故事以起兴,故题曰《乞食》,不一定真有此事。而且《乞食》是诗人晚年遭灾时所作,并非反映其平时生活状况。诗人写此诗的意旨,主要是让子孙后代了解他在贫困的情况下如何励志苦节。

陶渊明的晚年,与有“五斗米”俸禄的时期相比,生活状况是有变化,但他除农业收入之外,另有教授生徒的酬资,还有显贵的馈赠。至于故人延请,新知相邀,饭局一直不少,给诗人的资助也是司空见惯的了。所以,鲁迅先生就断言:“纵使陶公不事生产,但有人送酒,亦尚未孤寂人也。”

陶渊明确实叙说过自己的清贫景况,并写有相当多的叹“贫”苦“寒”之句。其实他的“穷”,只是比起祖辈来要“穷”,晚年比起前半生要“穷”,比起门阀世族的巨富来是“穷”。但是,他绝非一贫如洗,与真正的贫农相比,则要小康得多。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庄子为什么不做官?他真的不想当官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庄子,在人们的想象中,也许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类型的世外高人吧,因为“道”的学说高深莫测,那么研究道学的人自然也应该是一种这样的形象。可毕竟历史是真实的,如果像屈原笔下那种每日喝露水吃花瓣的活法,怕是真要升仙了。庄子做过官,可后来却再也不愿做官,是发生了什么,

  • 亚圣孟子的职业观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工作,那是历朝历代每个人都需要的,有了工作才能为自己挣得自己想要的东西,钱财也好,实现理想的机会也好,人各有志。那么在古代,像是一些圣人,他们的职业观又是什么样的呢?就比如孟子,他的成就虽然流传了下来,但是在他的年代,日子总是得一天天过,他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又是什么样的想法呢?且从当时的购买力来

  • 司马懿和诸葛亮为什么是亲戚?三国还有哪些亲戚却是对手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时期人口的流动很大,就算是一家人可能也分散到了不同国家,所以魏蜀吴很多是对手关系,但却有着亲戚血缘。而且司马懿和诸葛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亲戚关系,当时一个普通百姓家庭孩子会非常多,长大以后因为志向不同所以也会去不同的地方,最后你会发现大家其实都有着某种关系,一起来看看既是对手又是亲人的人吧。

  • "焚书"并非秦始皇首创,他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千百年来,很多人都因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而对他没有什么好感,认为能够做出这种事情的帝王必然是一个暴君。只是,就算当时一统天下的不是秦始皇,面对诸子百家,完全不同的治国思想,任何一个有远虑的皇帝都会做出同样的举动,更何况“焚书”也不是秦始皇的首创。再加

  • 长孙皇后为何能够得到唐太宗与世人的尊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贵为一国之君,一举一动都会受到极大的重视,而同样受到关注的,还有皇后。虽然一般来说,后宫是不被允许干政的,但是却也能在政事以外的地方给人们留下谈资。今天要来说一说的,就是历史上一直受人尊敬的李世民的长孙皇后。长孙皇后除了贤惠之外,还有什么地方能够让人对她肃然起敬吗?唐朝长孙皇后不仅仅是一位贤妻良

  • 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是真的么?文鸯也曾七进七出难度比赵云还高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赵云一生最出名的就是在长坂坡七进七出,也是展现了赵云的武艺非常高超。不过三国里还有一人也曾上演过七进七出的猛将,就是文鸯。文鸯大家应该也听说过,是晋势力的一位武将。其实赵云的武艺是有被夸大的嫌疑的,毕竟赵云如果真这么厉害,之后为什么反而没消息了呢?对于三国里的武将来说,想做到小说里的曹操还是挺难的。

  • 为何韩信能够忍受胯下之辱?他分明有更好的选择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纵观韩信的一生,我们可以说他是可悲的,也可以说是隐忍又高傲。他的死是因为他的高傲,而刘邦却不能容忍这样的人,但他最开始却是隐忍的,即使遭受胯下之辱这样在当时看来极其没有气节的事情,他也能面不改色。但其实,对于当时的韩信来说,他原本有着更好的选择,为什么他却要选择走这样一条很多人都耻于走的路呢?韩信乃

  • 关羽投降了曹操之后提出过一个要求,为何能让曹操如此高兴?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历来被人们视为忠义化身的关公关羽,甚至能够与被尊为文圣的孔老夫子齐名,除却他本身的优点,还有历朝历代的朝廷对他的推崇和罗贯中不惜笔墨的描绘。但毕竟人无完人,关羽也不可能一个缺点也没有,就比如他在投降曹操之后提出的一个要求,差点让刘备气死。那么,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要求呢?三国时期的关羽,因为其对刘备

  • 陈群投靠刘备,又为什么要改投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在学习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时,都会提到一个词,就是科举制度之前的的“九品中正制”,虽然经过不断发展,但是仍旧有利有弊,最终被科举代替。而这种制度的创始人就是三国时期的陈群。陈群原本投靠了刘备,做豫州别驾,而后来曹操入主徐州时,他却又被曹操拉走。这样一个有所作为的人,为什么最终会选

  • 从张良身上看贵族精神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张良,可以说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经历过战国末期、秦朝、汉初三个年代,而且都是动乱频繁的时代。他出身贵族,却又不像是很多所谓的贵族子弟那样不学无术,相反,他被称为一代“谋圣”,眼光与智慧不言而喻。他有骄傲的资本,却从不张扬,功成身退,不恋栈权势,终于保得这一生善终。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