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成梁镇守辽东,为什么被视为明朝灭亡的罪魁?

李成梁镇守辽东,为什么被视为明朝灭亡的罪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368 更新时间:2024/1/1 21:54:31

说起戚继光,大家都知道他是明朝时期的抗倭英雄,但如果说李成梁,可能没几个人知道。然而事实上,在明朝时期,他们两位都是镇守边疆的大将,要论起来,李成梁的名气还比戚继光更高。然而,这位保得辽东边境三十年平安无事的大将,却被认为是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明朝万历皇帝当政时期,中国漫长的边疆战线上出现了两名威名远播的战将。一是我们所熟知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二是鲜为人知的辽东守将李成梁。

戚继光和李成梁,一个镇守东南,抵抗肃清倭寇;一个镇守东北,力压北方游牧民族。他们堪称大明王朝的“双子座”,确保基业安稳如山。现在知道戚继光的人很多,可在明朝时期,李成梁的威名远远胜戚继光。

1562年,李成梁出生于辽东铁岭卫。

李成梁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当年,他的祖先李英从朝鲜半岛迁居到中国辽东铁岭一带。经过几代人的融合,李成梁已经被视为汉族人。多年以后,清朝末年的革命家章太炎流亡日本时起草宣言时就说:“愿吾楚人,毋忘何腾蛟;愿吾辽人,毋忘李成梁。”

从嘉靖后期开始,明朝面临着将星凋零、边备废弛的窘状,来自北方的蒙古人屡屡南侵。李成梁受命于危难之际,被任命为辽东都督佥事,驻节广宁(今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抵挡蒙古。李成梁不负厚望,多次击败蒙古军队,声威大震。

1574年,建州女真都指挥王杲率部进犯辽东重镇辽阳、沈阳。在万历初年,女真势力还不强大,在兵强马壮的李成梁军队面前没有过上几招就败下阵来。

此战,李成梁率军数万攻破王杲老巢古勒寨,取得了斩首1000余级的战果。不过,以后世的眼光来看,李成梁此战最大的收获却是抓获了两个俘虏。他们是兄弟俩,名字分别叫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

李成梁没有杀掉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而是将他们收留下来,作为自己的奴仆。10年后,李成梁的妻子见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仪表不凡,便将他们放走。谁也想不到,就是这个不经意的动作,为大明王朝培养了一个掘墓人。

那时候,给李成梁干过奴仆的人可了不起。努尔哈赤回到建州后,在白山黑水之间迅速崛起,吆五喝六,如鱼得水。这固然与努尔哈赤过人的本领有关,更与他背后站着一个强大的李成梁有关。没有李成梁,努尔哈赤早就在残酷的女真部落战争中被撕得粉粹。

李成梁似乎有意将努尔哈赤培养成大明王朝在女真的代言人。早在努尔哈赤给自己当奴仆时,李成梁就让他与长子李如松一起读书、学习,还给他们请来有“东南第一军师”之称的徐渭(徐文长)担任老师。努尔哈赤回到女真后,李成梁“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给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提供方便和支持。

正是在李成梁的支持下,努尔哈赤干掉了杀死他祖父和父亲的仇敌尼堪外兰,还把尼堪外兰一家灭了族。

1588年,努尔哈赤征服了建州女真的最后一个对手完颜部,统一了建州5部。

李成梁在辽东镇守达30余年,屡次取得大捷。在他面前,不管是蒙古还是女真,都被他压得死死的。稍有冒头,就被往死里打。正因为此,明朝辽东边境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稳定。

不过,李成梁虽然是一名军事奇才,却在私德上不太检点(这一点比戚继光差远了)。李成梁贵极而骄,奢侈无度,又杀降冒功,遭到言官弹劾。1591年,李成梁被万历皇帝罢免了在辽东的一切职务,只保留了一个宁远伯的身份。1601年,辽东总兵马林获罪下马,已经76岁的李成梁被重新用,又在辽东镇守了8年。1606年,由于李成梁放弃辽左宽甸六堡,并强行将64000余户居民迁移到内地,引发了流血事件,再次遭到言官弹劾。1608年,熊廷弼受命巡按辽东,指出李成梁罪可至死。万历皇帝只好再次免去李成梁的职务。

近些年来,网络上流行一种观点,指责李成梁养虎成患,放任努尔哈赤一天天壮大,成为明朝最大的劲敌,最终灭掉了明朝。在这种观点看来,李成梁是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

但是这种观点根本就站不住脚。李成梁不是诸葛亮那样未卜先知的预言家,能够看出魏延脑后的“反骨”。也不是当代的历史爱好者,能够以上帝视角审视多年以前的历史事件。李成梁在世时,努尔哈赤并没有对明朝表示出仇恨的举动,相反,对李成梁言听计从,马首是瞻。李成梁有什么理由杀掉努尔哈赤?

1615年,李成梁以90岁高龄去世。3年后(3年是古代孝子守孝的期限),努尔哈赤才诏告对明朝的“七大恨”檄文,正式对明朝宣战。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不应该对身后的历史事件负责。就这一点而言,将李成梁视为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毫无道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陶渊明归隐后,生活真的很贫困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陶渊明一直以来都被视为高风亮节,不与世俗合污的代表人物,同时也认为他辞官归隐之后既然只能种地,那么生活就算自由,恐怕也是会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然而事实上,从陶渊明辞官到他去世也并不是一天两天,如果真的贫穷不堪,他又是如何活下来的呢。那么,陶渊明归隐后的日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很多人一直以为,陶渊明辞

  • 庄子为什么不做官?他真的不想当官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庄子,在人们的想象中,也许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类型的世外高人吧,因为“道”的学说高深莫测,那么研究道学的人自然也应该是一种这样的形象。可毕竟历史是真实的,如果像屈原笔下那种每日喝露水吃花瓣的活法,怕是真要升仙了。庄子做过官,可后来却再也不愿做官,是发生了什么,

  • 亚圣孟子的职业观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工作,那是历朝历代每个人都需要的,有了工作才能为自己挣得自己想要的东西,钱财也好,实现理想的机会也好,人各有志。那么在古代,像是一些圣人,他们的职业观又是什么样的呢?就比如孟子,他的成就虽然流传了下来,但是在他的年代,日子总是得一天天过,他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又是什么样的想法呢?且从当时的购买力来

  • 司马懿和诸葛亮为什么是亲戚?三国还有哪些亲戚却是对手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时期人口的流动很大,就算是一家人可能也分散到了不同国家,所以魏蜀吴很多是对手关系,但却有着亲戚血缘。而且司马懿和诸葛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亲戚关系,当时一个普通百姓家庭孩子会非常多,长大以后因为志向不同所以也会去不同的地方,最后你会发现大家其实都有着某种关系,一起来看看既是对手又是亲人的人吧。

  • "焚书"并非秦始皇首创,他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千百年来,很多人都因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而对他没有什么好感,认为能够做出这种事情的帝王必然是一个暴君。只是,就算当时一统天下的不是秦始皇,面对诸子百家,完全不同的治国思想,任何一个有远虑的皇帝都会做出同样的举动,更何况“焚书”也不是秦始皇的首创。再加

  • 长孙皇后为何能够得到唐太宗与世人的尊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贵为一国之君,一举一动都会受到极大的重视,而同样受到关注的,还有皇后。虽然一般来说,后宫是不被允许干政的,但是却也能在政事以外的地方给人们留下谈资。今天要来说一说的,就是历史上一直受人尊敬的李世民的长孙皇后。长孙皇后除了贤惠之外,还有什么地方能够让人对她肃然起敬吗?唐朝长孙皇后不仅仅是一位贤妻良

  • 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是真的么?文鸯也曾七进七出难度比赵云还高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赵云一生最出名的就是在长坂坡七进七出,也是展现了赵云的武艺非常高超。不过三国里还有一人也曾上演过七进七出的猛将,就是文鸯。文鸯大家应该也听说过,是晋势力的一位武将。其实赵云的武艺是有被夸大的嫌疑的,毕竟赵云如果真这么厉害,之后为什么反而没消息了呢?对于三国里的武将来说,想做到小说里的曹操还是挺难的。

  • 为何韩信能够忍受胯下之辱?他分明有更好的选择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纵观韩信的一生,我们可以说他是可悲的,也可以说是隐忍又高傲。他的死是因为他的高傲,而刘邦却不能容忍这样的人,但他最开始却是隐忍的,即使遭受胯下之辱这样在当时看来极其没有气节的事情,他也能面不改色。但其实,对于当时的韩信来说,他原本有着更好的选择,为什么他却要选择走这样一条很多人都耻于走的路呢?韩信乃

  • 关羽投降了曹操之后提出过一个要求,为何能让曹操如此高兴?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历来被人们视为忠义化身的关公关羽,甚至能够与被尊为文圣的孔老夫子齐名,除却他本身的优点,还有历朝历代的朝廷对他的推崇和罗贯中不惜笔墨的描绘。但毕竟人无完人,关羽也不可能一个缺点也没有,就比如他在投降曹操之后提出的一个要求,差点让刘备气死。那么,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要求呢?三国时期的关羽,因为其对刘备

  • 陈群投靠刘备,又为什么要改投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在学习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时,都会提到一个词,就是科举制度之前的的“九品中正制”,虽然经过不断发展,但是仍旧有利有弊,最终被科举代替。而这种制度的创始人就是三国时期的陈群。陈群原本投靠了刘备,做豫州别驾,而后来曹操入主徐州时,他却又被曹操拉走。这样一个有所作为的人,为什么最终会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