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太宗的家谱,这些名人竟然都是李世民的先祖

唐太宗的家谱,这些名人竟然都是李世民的先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432 更新时间:2024/1/24 22:30:56

家族传承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有些家族传不过几代就败亡了,有一些却能保持长久的光辉荣耀,即便中途有过暗淡,但是最终还是重新出现在世人眼前。就比如唐太宗李世民,近一点说,他的父亲李渊,曾祖父李虎都已经是了不得的人物了,但是再往上看,根本想不到,家族中竟然有过这么多的名人。那么,究竟是那些名人,都是李家的人物呢?

一般来说,将门出虎子。唐太宗李世民即是将门之后,以前只知道他的老爹李渊了不得,他的曾祖父叫李虎,也很厉害,是西魏著名的八柱国之一,就是国家的八根栋梁之一,说得再透彻一点,皇帝要唱戏,台底下有八根戏柱子撑住,要不戏台不就塌了?呵!这个荣誉称号很形象。

后来,再挖了挖老李家的族谱,可真不是富贵了三代五代,而且不是一般的富贵,那是皇家贵胄。十六国时期,西凉的开国皇帝名叫李暠,也有写成李皓的,那是李世民的爹李渊的祖父李虎的爷爷的爷爷,呵!直说就是李虎是李暠的五世孙!而这个李暠也是名将之后,他的爷爷名叫李弇,乃是堂堂大汉飞将军李广的十四世孙。

这往上就快挖到根上了,李广的先祖是李信,那是秦朝名将,曾率军击败燕太子丹。所以李广家族世代接受仆射这一官职,而李广一家世代传习射箭,这就恍然找到了李世民善射的基因了。

再往下说,李暠的儿子李歆接了他的班,史称西凉后主。李歆生了李重耳,李重耳在西凉国被灭后,出仕北魏,官至弘农太守。李重耳生了李熙,官至金门镇将,曾镇守武川。李熙生了李天锡,也有叫作李天赐,这史官是怎么搞的?名字怎么都弄不准?反正不管是这李天锡还是李天赐官至宿卫统兵的武官幢主。李天锡就是八柱国之一李虎的父亲了。

现在重点说说李渊的爷爷李虎,此人不仅继承了家传的手艺,射得一手好箭,还喜好读书,轻财重义。

据记载,李虎有一次陪同周文帝宇文泰在北山下阅兵,想不到这北山里有豹子,还常常出来捣乱吃士兵,没人敢上去救人。正好这一次李虎来了,豹子也来了,李虎闻讯,“不暇持杖趋往,捉豹杀之”,意思是连个趁手的兵器也来不及拿,直接就冲上去了。结果是豹子流年不利,撞上了“虎”,李虎赤手空拳把豹子干掉了。宇文泰大悦,赞道:“公之名虎,信不虚也。”你这老虎的名字可真不是白叫的!

公元551年5月,李虎去世。北周建立后,追封李虎为唐国公,现在大家就明白,为什么后来李家打下了江山,开个公司大朝廷就叫“唐”,根儿在李渊他爷爷这儿呢。

那李渊的父亲呢?叫李昞,是李虎的三小子,曾任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他没有什么征战的纪录,倒是一位治世的能臣,其为政简静,就是施政简约而不扰民,个人认为那是为官的极高境界。

这样就明白了,李渊当年为什么能独占花魁,搞定了他的太太——北周武帝的外甥女窦小姐,就是凭着家传的这一手百步穿杨的好箭法!

当时窦小姐要出嫁,她的父亲窦毅常说:“这个女儿颜值如此之高,文化水平也如此之高,怎可随便嫁人呢!”于是用了一种别出心裁的方式选婿:摆下一个画着孔雀的屏风,在规定距离外射中孔雀的两只眼睛者中选。

当时骏马轻裘的翩翩佳公子李渊在一干尚武好勇的关陇贵族子弟面前,唰唰两箭,正中孔雀的两只眼睛!不仅抱得美人归,还留下了一个“雀屏中选”的浪漫传说,真让靠卖几句嘴就让男宾牵手美女的《非诚勿扰》策划人汗水湿了一地。

靠箭法赢回来一个太太,应该是李渊稍带玩的事儿,真正箭法得在战场上验证,于瞬息间取人性命。

“李渊曾在龙门镇破贼,发七十二箭,杀七十二人,如此威名远近皆知。”

如果不是古代文人写得手滑吹大牛,这算是一个相当恐怖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空前绝后。

这样的一手好箭法,就如此顺理成章地传到了李世民的手里。

李世民天生好膂力,开得硬弓,出名的大羽箭,不仅能射死战场上的敌人,还能射死他的哥哥。

李世民对自己的箭法也是相当自信,当然他需要一个好保镖。等他打败了宋金刚,与尉迟敬德风云际会的时候,他踌躇满志地说:“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

意思是咱俩这搭档,我执弓箭你执槊,百万军中平趟过去,谁能把咱奈何?!

还真不要以为李世民在吹,他起兵攻打宋老生时,“愤气弥厉,手杀数十人,两刃尽缺,血流入袖,洒而复战。”这简直就是一个不要命的沙场悍将,一人杀几十人,杀得两把兵刃都钝了(咦?他和刘备一样是用双剑的?还是钝了一把,又钝了一把?),敌人的血灌进了他的袖子,洒出来,再次冲杀。

人家确实有自信的资本,就说那次与窦建德的交锋,他和尉迟敬德仅带了几苗人就敢去当诱饵,几千骑兵从窦建德的营帐中杀出,李世民招呼大家:“你们先走,我跟敬德殿后!”

这两人真是心大到舞台都没那么大,他们竟然“按辔徐行”,敌一靠近,李世民张弓就是一箭,杀一个,追得再近一点的,立刻有尉迟敬德的长槊招呼。如此这般,两人密切配合,边杀边退,直至将敌军引入埋伏圈,随后伏兵大起,取得大胜。

写完了,剩下四个字:不服不行。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关羽的真实实力有被罗贯中夸大么?关羽配得上“武圣”称号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被称为“武圣”,因为在三国演义里关羽就像是无敌版的存在,过五关斩六将单挑简直无敌。可以确定的是罗贯中肯定是有夸大关羽的实力,因为很多都是他杜撰出来的,关羽能被后人祭拜也是因为关羽的人品没的说,非常忠义勇猛,品格非常值得后人敬仰。对于关羽来说一生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而

  • 魏蜀吴的三次托孤,分别是什么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人生在世,难免会有一死,这是谁都没办法避免的。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但是掌权人也总会有离开人世的一天,他们的天下大业还没有完成,所以会选择一个自己信得过的,有能力的人,把后继者交给他们,让他们继续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那么,三国的三次托孤都选择了什么人?三个国家又分别有着怎样不同的命运呢?历史中

  • 诸葛亮出山之前在做什么?真的在种地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现代很多地方都想要争一个历史名人,就好比诸葛亮,有人争他的出生地,有人争他的隐居地,多多少少都想要沾一沾名人的风采。诸葛亮在出山辅佐刘备之前,很多人都以为他真的过的是躬耕的农民生活,虽然这是他自己说的,可是谁知道他这么说有没有水分?那么,诸葛亮没有出山的时候,到底在做些什么呢?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赤

  • 诸葛亮的老家是哪?诸葛亮父亲是做什么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诸葛亮的具体身世谜团是比较多的,因为古代真正有学识的人和自己的家室还有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普通老百姓想靠读书出头只有靠自觉,最后能够自学成才的人是极少的,基本上还是要靠世家的氛围还有财力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受到好的教育。所以诸葛亮的出现就带着很多迷惑,诸葛亮的老家到底是哪?他的父亲又是做什么呢呢?诸葛

  • 关羽和黄忠到底谁更强?关羽和黄忠真的不和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蜀国五虎将里,关羽和黄忠一直有被传两人不和,关羽属于合伙创业人,而黄忠只是半路加入。不过关羽到底对黄忠有什么意见呢?其实黄忠对关羽的怨念可能没那么大,但是关羽出了名的小肚鸡肠,而且讲话非常直根本就不怕得罪人。如果黄忠和关羽一样大,估计两人的武艺不分上下,但当时的黄忠已经年过60想要比试估计也是有心无

  • 夏侯霸为什么要投靠蜀国?夏侯霸的一生竟然这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夏侯霸是曹魏大将夏侯渊的儿子,但是最后夏侯霸却选择投靠蜀国,这中间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呢?原本曹家主持大局的时候,夏侯家的地位也是不可动摇,但是曹睿死后曹家似乎就没有能控制司马懿的人,所以司马懿发动了兵变,曹爽被杀夏侯霸的堂侄也是难逃一死,夏侯霸见状不妙感觉司马懿迟早会除掉自己,所以被逼无奈选择投靠蜀

  • 孙权为什么不敢用太史慈?太史慈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太史慈一直都是以为被严重低估的武将,而且关注度好像也不是很高。不过要说三国里以射箭射出名的人来说,除了黄盖就是太史慈了。太史慈还和孙策交过手,要知道孙策的实力已经相当强悍了,但是孙权上位后却不敢用太史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孙权用人非常讲究,对于自己不信任的人一概不用,太史慈太强可能也不是什么好事了。

  • 为什么王翦认为一定需要60万军队才能消灭楚国?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秦国一统天下的过程中,攻灭楚国可以说是很精彩的。楚国实力非常强大,更有项家领兵坐镇,那项羽可是能有机会争夺与统一天下的人物,其他人也都是英勇善战的名将人物。为了消灭这样一个对手,秦国也是耗费了很大的精力,而在老将王翦看来,没有60万人马拿不下楚国,那么,他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秦朝灭楚的战争,最大的亮

  • 赵括难道是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纸上谈兵一直是人们对于战国时期赵国人赵括的第一印象,仿佛这个词语就是这个名字这个人物的代名词,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谈到这个事情,那就是一个十足十的笑话。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去探究一下真实的历史情况,这个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提出的?在这个词诞生之前,那一段久远的历史,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赵括因长平之战而让

  • 西周时期的召公为何能被尊为典范法官?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法官在人们心中,一向是一种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去处理案件的人物,是非常公正的形象。那么在古代社会,这样的人物大家也能说出几个,比如最出名的公正人物包拯。如果时间再往前数,到西周时期,也有一个这样被尊为典范的法官,那就是召公姬奭。今天就来看一看,姬奭为什么能够成为这样一个典范人物吧。周武王姬发率领军队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