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昌龄为什么被称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为什么被称为"七绝圣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531 更新时间:2024/1/20 4:17:29

古时候的很多文人,都会有一个外号,也许是自己取的,也许是后人的尊称,就比如“诗仙”,专属于李白,“诗鬼”专属于李贺等。唐朝诗人王昌龄同样也有一个称号“七绝圣手”。乍一听似乎是某本武侠小说里面的一代宗师,其实不然。“七绝”大家都了解,指的是一种诗体,诗的格式,“圣手”自然就是做到顶尖的人物。那么,王昌龄为何会有这个称呼,他的生平事迹是怎样的呢?

王昌龄是唐朝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他所描写的边塞情景和惊心动魄的战争,寥寥数笔,就让人们看的清清楚楚。王昌龄擅长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被人们成为是“七绝圣手”,总是用最简单的手法来刻画,这就是他的精髓。

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璠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生平

他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孟浩然由于吃了些许海鲜而痈疽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还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孟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与李白相见,又都在贬途。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郊游,也都有诗。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除了上文所说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有人认为在天宝六载秋。《詹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被贬为龙标尉。

更为可悲可叹的是,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迂回至亳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

成就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故人称“七绝圣手”。其诗歌体裁很大一部分是易于入乐的七言绝句。内容基本上选用乐府旧题来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想象力。其诗歌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他的许多描写边塞生活的七绝被推为边塞名作,《出塞》一诗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由于王昌龄的诗歌最专于七绝,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

评价

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殷璠《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这些都可见他在诗坛上的地位。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边塞诗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中的边塞诗作品就相当丰富了(如《小雅出车》《六月》等)。唐朝的边塞诗发展到了顶峰,仅就其数量就有近2000首,达到了各代边塞诗数量的总和。以高适、岑参与王昌龄为主的边塞诗派,是浪漫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的边塞之作,表现了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抒发了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还描写了西北边疆奇异壮丽的景色。同时也反映了征夫思妇的幽怨和战士的艰苦,各民族之间、将军和士卒之间的矛盾。边塞诗反映了这个时代中有关战争各方面的现实,产生了许多优秀杰出的诗篇。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宽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练的技巧,于这情境之外又扩大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在最平实无华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最具代表的是《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即便如此他也是个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历史上第二位平民出身的皇帝。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对待那些不守官道的臣子们的手段,不可谓不心狠手辣,但是,虎毒不食子,不管怎么样,对待别人和对待自己的孩子,应该还是不一样的。可谁知,他竟然能够下得去手,杀掉自己最疼爱的一个女儿。朱元璋为什么要这样做,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下如此狠手呢

  • 三国黄权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皇权这个人想必很多网友应该不知道这个人,这个人其实虽然在演义和电视剧上面的戏份不多,但是这个人在历史书籍上的记载其实还是挺多的,而且对于刘备而言这个人的重要程度不亚于马超黄忠等人,只是刘备有的时候也是被胜利冲昏头脑害了黄权了,那么皇权这个人到底是谁?皇权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

  • 如果长孙皇后多活几年,对唐朝和武则天会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长孙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对于李世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妻子,更是一位非常重要的政治方面的助手。长孙皇后对于李世民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只可惜在三十五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李世民此后也没有再立后。我们现在看来,长孙皇后对于日后唐朝的局势,可以说起着非常大的作用,那么,如果长孙皇后没有那么早就死了,而是多

  • 李斯那么聪明为什么不选择扶苏?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有关秦朝的灭亡,很多对秦朝有所了解的人,可能会觉得十分惋惜,秦国花费了一百多年,好不容易得来的统一,却毁在了那么几个人的手里。而这几个人,就有秦始皇很信任的丞相李斯。李斯是一个聪明人,可是在秦始皇死后,他却做了一件自以为是很聪明的事情,他答应了赵高的拉拢,扶助胡亥登上帝位,而不是秦始皇选定的继承人扶

  • 关羽为什么打不过徐晃?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认为,如果一个人打败了另一个人,这时候又有一个人过来打败了这个人,那么第三个人一定比第一个被打败的人更厉害。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却似乎并非如此。关羽斩杀了颜良,颜良曾经打败过徐晃,可是关羽与徐晃的交战却没能获胜,这就不禁让人觉得疑惑了,为什么关羽竟然打不过徐晃,难道徐晃比关羽

  • 明朝传奇皇帝明英宗,被俘虏还能成功复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十分出彩的一个朝代,有着许多著名的君王和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其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其子明成祖朱棣不必多说,正是他们的努力,才有当时那个繁荣昌盛的明朝。今天我要们说的这位明朝皇帝,其经历颇为传奇,被外族俘虏之后毫发无损,还在别人那里混的风生水起,最后被释放时候还能成功复位,他便是明英宗朱

  • 郭嘉、司马懿、诸葛亮谁更厉害?谁才是三国第一军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郭嘉、司马懿和诸葛亮三人到底谁才算是三国第一军师呢?如果要比成就,那肯定司马懿是最高的,因为他最后颠覆了曹魏政权,为司马家统一三国建立晋朝奠定了基础。但是如果比才华和谋略,那司马懿可能就是垫底的那个人了。虽然在历史中司马懿对阵诸葛亮没占下风,但司马懿打法太怂,基本上不敢出面和诸葛亮正面交战。而郭嘉虽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三国中和关羽战个旗鼓相当的老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中说起关羽的大名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三国最为传奇的武将之一,武圣关二爷留下太多事迹供我们传颂。关羽一身武艺极为精湛,能在他手底下过上几招的都可以算是三国中不错的武将了,今天小编要说的这位武将,不仅年长关羽二十多岁,而且同关羽大战百余回合,难分伯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起来看看这位能和关

  • 叫刘邦汉高祖是喊错了?汉太祖为什么会被叫成汉高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把刘邦称作汉高祖,这个叫法是准确的么?其实通过资料可以查到,刘邦的谥号叫汉高帝,庙号是汉太祖。汉高祖这个叫法也只是人们平时的一种习惯称谓。其实刘邦身为西汉的开国皇帝,为什么不叫汉太祖呢?这当中是有好几个说法的,毕竟一般皇帝的谥号都由礼官来定,因为皇帝死后才能用,生前是不能叫谥号的。那为什么刘

  • 秦始皇为什么很信任李斯?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一定有很多人都认为,古代的皇帝一般都是很多疑的,毕竟身处高位,还是一个很多人都觊觎的位置,看似威风八面,实际上需要提防来自各方的势力。尤其是秦始皇,灭六国,原本的六国贵族都巴不得找机会杀了他,自然更是要小心谨慎。但也正因如此,他很难真正地去信任什么人,所以如果他相信一个人,是非常难得的,比如忠心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