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临终前都做了哪些事?李世民一生最大的污点是什么?

李世民临终前都做了哪些事?李世民一生最大的污点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461 更新时间:2024/1/21 14:22:24

唐太宗李世民一直是一位非常有争议的人物,可能有人会觉得李世民太狠毒,为了太子位置连自己的亲兄弟都可以杀。还有人认为,李世民也是被逼无奈才做出这样的选择,而且论才华的确李世民是高出一等的,当上皇帝还把唐朝带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其实这样的评价也都没错,而且李世民还是少有的在临终前还能保持清醒的人,对于李世民的一生来说,最大的污点就是玄武门事件,但是对国家的贡献却是一生都在尽心尽责。

贞观二十三年四月,李世民病入膏肓。临终前,为了保障权力的平稳过度,他主要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托孤长孙无忌褚遂良。为什么是长孙无忌?因为他有两个身份:外戚,太子李治的舅舅;功臣,画像挂在了凌烟阁里。身为长孙皇后的哥哥,与储君有血缘关系,忠诚度当无问题。功臣则说明他有能力,足以胜任托孤大臣之职。当时翠微宫里的气氛非常悲凉,李世民病情加剧,太子昼夜不离,连头发都白了好几根。等到最后时刻,唐太宗召长孙无忌到床前托孤后事,长孙无忌过于伤痛,一直哭,李世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就让他先出去冷静冷静。过了一会儿,眼泪哭干了,李世民再把他和褚遂良叫进来,说:“朕今悉以后事付公辈。太子仁孝,公辈所知,善辅导之。”言罢,又嘱咐太子:“无忌、遂良在,汝勿忧天下。”

话说到这里,似乎可以结束。然而,李世民又对褚遂良说了一句话:“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其力也。我死,勿令馋人间之。”一个年轻的皇帝,一个父亲辈的宰相,发生冲突在所难免,李世民希望褚遂良能够发挥润滑剂的作用,努力弥补舅舅与外甥的矛盾。遗憾的是,褚遂良非但没有做到,反而使冲突更加剧烈。几年后,双方为皇后人选争得不可开交,反对派这边,就属褚遂良最为强硬,他一个劲磕头,还说:“还陛下笏”,你不答应我的要求,我不干了!李治听后非常震怒,年纪大了不起啊!竟然倚老卖老,威胁朕!很快,褚遂良一贬再贬,最终客死他乡。

第二:把李勣贬为叠州都督。之前李勣已经是宰相了,而且李世民早就把他确立为托孤大臣。有一次宴会,李世民对李勣说:“朕求群臣可托幼孤者,无以逾公,公往不负李密,岂负朕哉!”您当年没有辜负李密,现在肯定也不会辜负我!听到皇帝如此信任自己,李勣流涕拜谢,咬破手指,表达忠心。那一夜,大家都喝多了,李勣不胜酒力,呼呼大睡起来。李世民把自己的衣服解下来,盖在李勣身上。史书没说李将军醒后是什么反应,要是我,肯定又得感激一波呀。

既然之前都说好了,让李勣辅佐新君,怎么又把他贬为叠州都督了?原来,李世民认为太子与李勣关系一般,担心后者不会尽心尽力。等老皇帝驾崩后,由新君提拔李勣,李将军必然感恩戴德,全力辅佐。果然,太子一登基,马上就给李勣升官了,重新任命为宰相。在这个事件中,还存在两种不一样的记载。有史书说,李世民还对李勣动过杀机,如果李勣不去叠州上任,或者犹豫,就直接把他处死。但也有史书并没有记载所谓的杀机,只是说李治对李勣无恩,今天的贬官是为了明天的升迁。反正李勣聪明的很,命令发下来,连家都没回,就直接跑到叠州上任了。可见皇帝的小算盘根本瞒不过他。

纵观整个高宗时期,李勣可以说是皇帝最信任的大臣。总章二年去世后,李治亲自为李勣撰写墓碑碑文,出殡时,他还登上长安故城送别。望着灵柩向昭陵方向远去,李治痛哭失声,不能自已,太子李弘也跟着落泪,场面令人动容。“贞观之初,勣已经事朕,荏苒之间,四十余载。岁月既久,情素可知。此人奉上忠贞,事亲孝谨。热心平直,终始不渝。历事三朝,未常有过。自古贤臣,罕有其比。”古往今来,没有人比的上他!这就是唐高宗眼里的李勣。

李世民驾崩于贞观二十三年四月,等到八月份,灵柩入葬昭陵。此时,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社尔、契毖何力请求殉葬,追随太宗而去。他们能不能如愿呢?不能!李世民生前早就料到了这个情况,特意留下圣旨,不准二人殉葬。李治派人将先帝遗愿告知二位将军,他们听说后,也只好遵旨。为大唐保住将才,这就是李世民做的第三件事。几十年后,二位将军相继死去,都陪葬昭陵,总算了却了平生所愿。李治曾经下旨,功臣子女愿意陪陵的,朝廷也开绿灯。像李勣的儿子李震,契毖何力的女儿也都葬在昭陵。按理说,李震的官职并不高,生前也没有立过什么大功,是没有资格陪葬皇陵的。可谁让他的父亲是李勣呢。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植最后是怎么死的?曹植玩权利为什么斗不过曹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曹植和曹丕的一生到底谁才算真正的赢家呢?曹丕和曹植作为曹操最看重的两个儿子,所以为了太子位两人肯定必有一争。在学识方面曹植是要高于曹丕的,这点天下人都知道,但是论起权术曹植就不是曹丕的对手了。其实很多影视剧里会把曹丕放在弱势的一方,认为曹操还会废长立幼,其实曹操根本就不敢这么做,因为手下的大臣就不会

  • 唐朝最愚蠢的皇帝,蠢到害死自己全家!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纵观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皇帝虽然是整个帝国的中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影响甚大,说不定一个错误的决定就会让自己失去所有的一切。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皇帝,可谓是整个唐朝最愚蠢的皇帝,他的一个错误的决定,不光害死了自己,还害死了自己的家人。他便是唐中宗李显。唐中宗李

  • 苏轼发明过哪些菜?大文豪原来也是一个吃货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苏轼一定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但是这样一个文采卓然的大文豪,在美食界的地位竟然也是无可取代的。你能想象,在“君子远庖厨”,君子应当离杀生、做饭这些地方远远的,这样的思想盛行的古代,苏轼却偏偏反其道,不仅爱吃,还研究怎么吃,自己还发明过不少至今仍为人所喜爱的美

  • 司马迁是怎样看待萧何的?为什么抹掉他的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史记》是二十四史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研究从上古时期一直到汉武帝时期的重要史学资料,司马迁对于记录每一个人,应该说都是比较客观的,但是毕竟人都是有感情的,他不可能做到每一个人都很客观地去评价,总会有一些是他带着或赞扬或贬低的态度来写的。在书中,西汉开国第一功臣萧何,就被他黑掉了太多的功绩,这到底是

  • 刘邦排行老三为什么原来叫刘季,为什么又改名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古时候人们给孩子取名字,并不像今天的很多父母这样,翻遍各种书籍,在网上查找各种资料,只为了给孩子取一个好的名字。古时候很多底层家庭,最重要的是能够养活自己,所以对于孩子的名字也不甚在意,经常按照排行随便取一个。就比如汉高祖刘邦,在称帝之前,他叫刘季。当然,也有人说这只是一个排行,并不是名字。但是,伯

  •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怎样收服姜维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中,姜维本是三国时期曹魏的一员将领,也曾经与蜀国对战,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姜维面前,竟然会两次失利,这让他不得不重视起这个年轻的敌人。诸葛亮一直希望能够寻找到一个可以接替自己完成复兴汉室大业的继承人,姜维对他来说,是一个相当好的选择。于是,诸葛亮想到一个办法,逼得姜维不得不投降蜀汉,到了自

  • 如何评价“青海王”马步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青海王马步芳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人吧,反正小编就是觉得这个人厉害不要不要的,他被誉为是青海王也不是不无道理的,那么对于马步芳这个人我们要怎么去评价他呢?他又是一位什么的人,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自清朝末年开始,马步芳家族的先辈们就霸占西北,成为天高皇帝远的西北王。到了民国时期,

  • 姜维的战斗力如何?是不是比赵云还要高?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后期,蜀国可以说已经没有太多拿得出手的人才了,尤其刘备死后,新君刘禅愚笨不堪,身为君主却尽不到君主的责任,如果说投降魏国和乐不思蜀是他大智若愚,但是为什么蜀国还没有走到灭亡那一步的时候,他还是没能发扬光大?姜维原是魏国人,后来投降蜀国,并且为蜀国尽心竭力,战斗到死。在《三国演义》中,姜维和赵云曾

  • 上海滩大亨张啸林是如何发迹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上海滩的大亨张啸林小编最近反正是迷恋上这个人了,还真的是厉害啊,他也是上海的大亨了,但是这个人出生并不好,也没什么背景,但是为什么他却能一步一步的做到上海大亨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张啸林,初名张小林。1877年出生在浙江慈溪,起初名为张小林。10岁时移居杭州,打小就是追鸡

  • 曹操的谋主荀攸,到底有什么历史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荀攸是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一名谋士,虽然他的知名度并不高,但是翻看历史,他却是曹操的谋主。所谓谋主,就是主要的出谋划策的人物。荀攸也的确为曹操出过非常多的精彩的谋划,只不过现在很多人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对于这些原本是他所做的事情,都以为背后主要谋划人另有其人。那么,荀攸在历史上,又有怎样的历史功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