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帐下三杰排名 韩信虽然厉害却不及张良

刘邦帐下三杰排名 韩信虽然厉害却不及张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464 更新时间:2023/12/20 2:41:19

刘邦能够从一介布衣变身为九五至尊,他身边的三位贤才良将功不可没。曾有人问过刘邦夺得天下的原因,刘邦的回答是:我比不上张良的运筹帷幄,也比不上萧何安国定邦,更比不上韩信的战无不胜,这三个人都是出色的人才。

网络配图

张良是刘邦身边最重要的谋臣,他屡次在刘邦面临生死存亡之时,为其出谋划策,使其转危为安。当初刘邦身陷鸿门宴,是他为刘邦献上良策,疏通项伯,使得刘邦能够在虎口脱险。在楚汉之争中,也是他凭着出色的计谋,让刘邦一步步取得胜利,君临天下。个人地位功绩总会产生排名。

NO1张良

运筹帷幄谋天下,激流勇退修道术

张良是一位既有血气之勇,又具深谋远虑的传奇人物。为报亡国之恨,他“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亡”,博浪沙一击,差一点要了秦始皇的命;为酬知遇之恩,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终于辅佐刘邦战胜项羽,登基称帝;为消除刘邦易太子之念,他略施小计,让太子请来商山四皓,刘邦一见而易念顿失。

NO2萧何

网络配图

定汉家律令及受遗命辅惠帝、盖收秦律令图书。、举韩信。、镇抚关中。但是,只有镇抚关中才是萧何作为一个万世相才所做出的最大功绩。楚汉战争时期,刘邦等人带兵东出征战,萧何留守后方,他先抚汉中后镇关中,开发巴、蜀,深固根本,足兵足食,为前方战场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解决了刘邦的后顾之忧。楚汉战争结束后,汉朝兴建,创建国家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萧何身上。他沿袭秦制,建设了一系列国家制度;建立社稷宗庙,完善国家象征;建都关中,经营长安,稳定政权。国家建立后,萧何实行清静无为的政策,休养生息,使汉初由于连年战火凋敝的国民经济得以逐渐恢复。因此,萧何身居后方,安邦定国,当推首功。

NO3韩信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网络配图

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

标签: 刘邦

更多文章

  • 韩信并非功高盖主也不是非死不可,为何吕后对他处之而后快!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韩信

    韩信的死,历来被视为一大冤案,其死因通常被认为是,功高震主而引起了刘邦的猜忌,于是兔死狗烹成了必然的结局。不过,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1.韩信之死历朝历代,皇帝屠杀开国功臣的行为是一种常态,其中,武将被斩杀的比例远远超过文官。道理不难理解,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皇帝自然对掌握军队的武将最为担忧。武将的功劳

  • 吕雉杀掉韩信的原因是什么?萧何为什么要帮吕雉杀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韩信,吕雉

    韩信武功高强,威望极高,帮助刘邦打下半边江山。但是刘邦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害怕韩信造反,吕雉为了稳固汉室江山,和萧何密谋一起杀了韩信。那么吕雉杀掉韩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萧何曾是韩信的伯乐,为什么帮助吕雉杀掉韩信。吕雉杀掉韩信的原因是什么?1、韩信被封为王。汉朝时期,刚刚建立政权且正在争夺天下的都要大

  • 三种设想解读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韩信

    [导读]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周济,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周济,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胯下之辱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

  • 一代战神韩信手掌几十万大军时为什么没有背汉自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韩信

    公元前196年,“兴汉三杰”之一的韩信,被刘邦、吕后以谋反的罪名诛杀于宫中,临死之时,韩信感慨:“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其实,早在几年前,韩信就已经被夺了兵权,从原先的齐王,被贬为淮阴侯,并且迁到长安,处于严密的监视之下。当楚汉之争临近结束的时候,韩信还是手握几十万大军,控制

  • 刘邦帐下一大谋士,其功不比韩信低,最后却被他害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邦,韩信

    秦末爆发的起义中,刘邦的崛起离不开其手下的众多人才辅佐,其中一人曾助刘邦攻入咸阳,灭了秦朝,后又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一国,形成了对项羽的军事优势,不过他还来不及向刘邦领功就被处死了,而且死法极其惨烈!他就是郦食其,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郦食其追随刘邦,用计攻克陈留,得到大批军粮。刘邦封食其为广野

  • 韩信等人其实死有余辜,看西汉开国局势就知道刘邦为何要杀他们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韩信

    在大家眼里,秦始皇是暴君,可他统一六国后却没杀一个功臣,刘邦是仁君,可他夺得天下后,却对韩信、彭越等开国功臣挥起了屠刀,刘邦当年和项羽楚汉相争的时候,为了得到韩信、彭越、英布等人的帮助、支持,那可这是说尽了软话,下足了本钱,可一旦夺得天下以后,立刻就翻脸不认人,对以前的盟友,打天下的功臣是怎么残忍怎

  • 揭秘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的究竟有何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韩信

    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周济,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剑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

  • 韩信要是听从了他的建议,三国可能就提前400年出现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蒯通,刘邦,韩信,项羽,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两朝,以能言善辩、利口覆邦著称的大辩士很多,尤以苏秦、张仪最为知名。就秦末汉初这段历史而言,有一位大辩士的能力可跟苏、张二人媲美,名将韩信若是能听从他的建议,将导致“天下三分”的局面提前400年出现。那么,蒯通究竟是怎样一位传奇人物?他最终的结局如何?蒯通是战国末年燕国范阳人,本名蒯

  • 韩信在项羽那里处处碰壁,为什么到刘邦那边却被一眼相中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项羽,韩信,

    韩信能有现在的成就,流芳百世,说萧何是他的伯乐也不为过。不过,为何一代霸王项羽和有识人之能的刘邦都没有发现他的才能,却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并一而再再而三的向刘邦举荐他呢?首先,韩信本身的才能是可以肯定的。伯乐有了而千里马却没有千里之能,恐怕伯乐也无可奈何吧。其次,在萧何月下追他前,韩信担任了治粟都

  • 如果韩信真的背叛刘邦,刘邦打得过韩信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韩信,刘邦

    韩信忠于刘邦,缘于他的道德判断,从报恩的角度来说,无可厚非。问题是,蒯通所建议的三分天下,是否可行?认为不可行的,有两点理由。一是认为韩信缺乏刘邦一样的政治才能。二是认为韩信的部下和军士都来自汉营,一旦韩信独立,未必能掌控得住。即便一时弹压下去,也是身在韩营心在汉。这两点,看似很有道理,其实都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