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如果造反能成功吗?真相是什么

韩信如果造反能成功吗?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164 更新时间:2024/1/19 2:13:11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韩信如果造反能成功吗,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汉高祖十一年,已被贬为淮阴侯的韩信谋反于长安,欲与家臣矫诏释放在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之后将这些罪犯和奴隶紧急整编为临时军队,用以袭击留守在长安的太子刘盈和皇后吕雉

熟料,事未发而计谋泄,皇后吕雉先发制人,跟萧丞相密谋,最后决定以“皇帝派使者回京,反贼陈豨已死,诸臣群众都来庆贺”的由头诓骗称病在家的韩信,萧何萧丞相跟韩信说,虽然你韩信身子骨不舒服,但反贼陈豨之死乃大喜事,你强撑着也得去表示表示呀,于是韩信就去了。

韩信一到长乐宫,就被吕后给捆绑了起来,随后,吕后宣布了韩信的罪状,并跟韩信简短交流一下,就在长乐宫钟室把韩信给斩了,韩信被斩之后,吕后又夷了韩信三族。

对于韩信如此悲惨的结局,很多人不禁想问,如果韩信不是在失去兵权后选择谋反,而是在手握兵权时选择谋反,会不会把刘邦拉下马?还是说最后也跟其他谋反的诸侯王一样,被刘邦收拾了?

韩信手握兵权时,有两次挺好的谋反机会,一次是刚当上齐王的时候,一次是当上楚王后一段时间,面对这两次机会,也都有人建议韩信谋反,韩信也都是慎重考虑后选择不反。

韩信刚被刘邦立为齐王的时候,韩信的谋臣蒯彻跟韩信说,我蒯彻会相面,我相你韩信的正面,发现不过是封侯之相,而且即便是侯,也隐隐地透露出不安全的气息,我相你韩信的背面,则贵不可言,如今你韩信已是一方诸侯王,介于侯与贵不可言之间,你朝着你的正面走,归宿就是一个不安全的侯,你朝你的背面走,归宿就是一个贵不可言哪。

很明显,蒯彻是想以相面为幌子,劝韩信谋反,韩信是聪明人,当然听得懂。蒯彻又给韩信策划了谋反后的出路,那就是,趁着燕王臧荼和赵王张耳的没防备,故伎重施,像夺取齐地那样迅速占领燕国和赵国,随后以齐、燕、赵为根据地,发兵制止刘项的争雄斗狠,割大国削强国以封诸侯,诸侯得封,你韩信就是天下共主了。

蒯彻说得很动人,韩信心动了,考虑了,最后还是婉拒了。

如果韩信听从蒯彻的谋划,最后会是怎样的结局呢?恐怕也不会是蒯彻所勾画的那样一个美好结局。

蒯彻的第一步计划就很有问题,韩信去偷袭燕国和赵国,韩信帐下的高级将领是否会听命于韩信?要知道,韩信帐下的高级将领中,有一个叫曹参的人,曹参是刘邦的心腹,能文能武,有勇有谋,除了辅助韩信平定诸侯外,还负责监视韩信。

你韩信说要攻打齐国,那么好,这是刘邦一早定下的计划,虽然汉使郦食其已和齐王签订友好盟约,但我曹参可以认为,这夺取齐国的一个阴谋,所以我曹参可以跟着你韩信去打齐国。

如今,你韩信又说要攻打燕国,我曹参怎么信你韩信呢?燕国原本是要打的,但你韩信用一纸书信逼降了燕王臧荼,如今你又说要去打,我曹参有理由怀疑你韩信是想独吞燕地,就像你韩信拿下齐地后求封齐假王一样,不会拿下燕地之后又要把燕地并在你齐王的名下吧?

除了曹参之外,在韩信被刘邦立为齐王的同时,刘邦派去了更多人分韩信的兵权、监视韩信的行动,这些人肯定只听命于刘邦,一旦韩信有了蒯彻所的异动,恐怕韩信的人头分分钟落地。

还没跟刘邦开打,脑袋就搬家了,岂不是很恐怖?

刘邦做了皇帝之后,说韩信是楚国人,熟悉楚地的风俗,所以把韩信从齐地改封到楚地,就这样,韩信由齐王变成了楚王。

于韩信来说,这次变动带来的好处是地盘扩大和刘邦耳目的撤出,坏处是楚地不似齐地那样易守难攻。

韩信做了楚王,项羽曾经的将军钟离眜因为刘邦的通缉,选择了投奔韩信,韩信把钟离眜给保护了起来。

钟离眜跟韩信说,你反了吧,我们一起打天下,当年霸王项羽能以楚地称霸天下,如今你韩信的军事能力有过之无不及,还是可以凭借楚地称霸天下的。

韩信思量再三,没有反。不但没有反,反而给钟离眜杀了,用钟离眜的人头前去谄媚刘邦,结果被刘邦当场擒拿。

如果韩信听了钟离眜的话,以楚地为根基进行造反,能否成功呢?答案恐怕仍旧是否定的。

韩信在临死之前的遗言中就说了,我韩信后悔没听蒯彻的话,以至于今天被你这个毫无见识的女子算计。也就说,在韩信的认知里,在楚王任上反,不如在齐王任上反的成功率大。

为什么韩信会这么认为呢?

因为当时天下已定,刘邦已是所有诸侯王认可的皇帝,刘邦所占据的土地、人口乃至人才和军队,都远远强过任何一个诸侯王,如果任何一个诸侯王要反,这个反王不仅要面对刘邦的绞杀,还要面对其他诸侯王的绞杀,毕竟对于其他诸侯王来说,如果帮着皇帝灭了一个反王,还能多分点土地呢。

当时,韩信所拥有的楚地是个四战之地,不容易守,如果皇帝刘邦和梁王从西边来,淮南王、长沙王从南边来,赵王、燕王从北面来,他韩信就会四面受敌,韩信当时又没萧何那样能把后勤料理得妥妥当当的人才,光是耗,韩信都耗不过刘邦。

所以,如果韩信在楚王的位子上造反,就算刘邦在战场上锤不过他,也可以像耗项羽那样耗死韩信。

标签: 韩信汉朝

更多文章

  • 刘邦是咋那么夺取韩信的将印和兵符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邦,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为何能潜入韩信军营,夺取将印和兵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楚汉争霸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插曲。公元前204年六月,刘邦渡过黄河,来到韩信大军驻扎的军营前,自称是汉王使者,潜入军营并夺取了自己交给韩信的将印和兵符,并调动各位将领的驻军位置。韩信起

  • 韩信最狠的一条计策,20万大军瞬间全军覆没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韩信,西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信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提到韩信,大家都会想到他的用兵如神。但是他用兵神到什么程度?今天笔者就给大家讲述一个韩信作战生涯中最诡异的一个奇谋——潍水之谋,一个被众多史学家质疑甚至包含“神话”色彩的战役。公元前二零五年,刘邦的军队不敌项羽,被打的落

  • 韩信被诱杀时,张良为什么没有救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良,汉朝

    提到张良,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他。张良是西汉的开国功臣,被世人称为“谋圣”,还与韩信、萧何一同被称为“汉初三杰”。刘邦在7年之内,从一介布衣到最终建立大汉王朝,离不开这三人的努力。其中,张良智慧过人,深谋远虑,为汉朝的建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不过,在韩信被杀的时候,张良为何袖手旁观呢?下面听中国历史故事

  • 蒯通和韩信是什么关系?他又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蒯通,三国

    蒯通和韩信是什么关系,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前196年,刚刚朝见完汉王的韩信走出宫殿,就被迎面而来的士兵给缚住了双手,士兵背后站着一个女人——吕后,见到吕后时,韩信知道此生算是完了。韩信惨死后,蒯通作为韩信帐下的谋士,即刻被刘邦给抓了起来,在

  • 吕后为什么那么痛恨韩信?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吕后,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吕后为什么那么痛恨韩信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被当时的人认为是国士无双的人物,他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扶摇直上,成为当时举足轻重的一方诸侯,此人善于战略而不明政略,善于打战,而不懂人情世故。汉朝建立后,为什么萧何与张良能够安享富贵?韩信却

  • 萧何为什么要献计杀韩信?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萧何,汉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萧何为什么要献计杀韩信的文章。韩信,这位“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神勇将军,这位“功无二于天下,略不世出”的绝世奇才,最后没有马革裹尸,战死金戈铁马的沙场,而是屈辱地死于妇人之手,长乐宫的钟室之中,可悲,可叹,甚至可恨!而更可恨的,是不是萧何呢?萧何献计

  • 韩信的仇人是谁?韩信为什么给仇人赐官?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信,仇人

    韩信为什么给仇人赐官,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秦朝时的一天,在淮陰(今江苏淮陰县)的一条大街上,忽然围了一大群人在观看什么把戏——圈中有个宰猪的屠夫,叉着腰,对一个佩着剑的青年人说:“韩信,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你骨子里却胆小得很!”韩信生气地

  • 韩信被萧何杀了之后,他的后代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朝,韩信

    萧何当初帮吕后除掉了韩信,却又为何偷偷救走了韩信的儿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在民间一直有种传言,说是韩信并没有绝后。当时韩信被杀时,他的小儿子,也就是刚满三岁的韩潆(也有说韩天贡)刚好在他的门客蒯通家里玩,蒯通非常同情韩信的遭遇,也愤怒帝王家的无情,就冒着风险将韩信这个

  • 韩信用兵如神,为何一再求赏,他不懂刘邦心思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朝,张良

    汉二年韩信攻下赵国,听从广武君建议,请求刘邦册立张耳为赵王,刘邦答应!汉四年在楚汉相持最为激烈的时期,韩信提出册立自己为假齐王,刘邦不得不答应,并立他为真齐王!汉五年刘邦约韩信和彭越会师,和项羽进行最后的决战。韩信、彭越迟迟不动,后来,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划陈以东至海广大地区为齐王韩信封地。韩信闻召

  • 汉初三大名将都是谁?有一人比韩信死的还惨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彭越,汉朝

    你真的了解汉初三名将是什么结局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刘邦当击败项羽当上皇帝说自己,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